黑花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选购方法
文章插图
黑花生,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它是花生的一种 , 它的外衣为黑色,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黑花生的功效等相关知识介绍 。
一、黑花生的功效与作用
1、食用黑花生有助于改善生理能力,使精神亢奋,有助于控制精神抑郁及焦躁症 。
2、黑花生中的有效成分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 , 提高生育能力 。
3、食用黑花生可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肾结石 , 有助于缓解低血糖 。
4、黑花生所含营养成分对促进脑细胞发育和增强记忆力有良好的作用 。
5、食用黑花生可改善记忆力及提高思维敏捷度,降低饥饿感,清除抑郁情绪 。
6、黑色花生富含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抑制自由基、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和增强心血管活性、抗发炎等作用,有助增强皮肤的弹性,保护皮肤 。
7、食用黑花生可使大脑思维敏捷,是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前驱物质,在高层次的神经传导、刺激及改变大脑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8、食用黑花生可促进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及产生抗体、激素和酶,可以作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零食每天适量食用 。
9、黑花生中含有的硒元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可以防治肿瘤类 , 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
10、适量食用黑花生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 。
11、黑皮花生中的黑色素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 防止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辐射 。
二、黑花生的适宜人群
适宜营养不良,食欲不振 , 咳嗽痰多者食用;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缺少者食用;适宜各种出血性疾病者食用;适宜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食用,能提高儿童记忆力,有助于老人滋补保健;胃不好者适量食用生花生养胃 。
三、哪些人不宜吃花生
1、体寒便溏者:花生富含油脂,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食 。
2、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 , 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 , 会加重病情 。
3、高脂蛋白血症者: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危及生命 。
4、跌打淤肿者: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 。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
5、想减肥者:花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100克炒花生仁 , 就吃进了581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吃了275克的馒头,所以想减肥的人应远离花生 。
6、糖尿病者: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 , 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克) 。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克),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
7、痛风者: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 。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 , 加重病情 , 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
8、胆囊切除者: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 。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 。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 。胆囊切除后 , 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
四、黑花生的选购与保存
虽然黑花生遇水掉色,但不能将“掉色”作为判断其真假的唯一标准 。如何辨别真假黑花生?
首先是观察花生衣的颜色 。人工染色的黑花生,整个花生衣黑得均匀,同一粒花生或不同花生之间,颜色基本没有差异 。而自然生长的黑花生,不同花生之间颜色存在差异,深的黢黑,浅的呈深紫色 。即使同一粒黑花生,花生衣的不同部位颜色深浅也有所不同 。
其次,掰开花生仁看花生心(花生胚) 。用染料染过的黑花生,花生衣是黑色的,但花生仁依然是乳白色,因为花生仁拥有非常致密的组织,染料很难渗透 。
购买黑花生应尽量选带壳的,正宗黑花生的花生壳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不是黑色的 。买带壳花生 , 应选外壳纹路清楚而深、颗粒形状饱满;如果是不带壳的干花生仁,要挑豆粒完整、表面光润、没有外伤与虫蛀或白细粉 。
先将购买回的花生米晒4-5天,用清水淘净,再放入开水中浸烫 , 15-20分钟后捞出 , 趁热与细盐和玉米面搅拌均匀,然后再晒2-3天,晒到一咬即断为宜,然后用塑料袋装起来 , 可长时间不发霉、不变色、不走油 。
生花生放在容器里晒2-3天,然后晾凉,用塑料食品袋装好,封口扎紧,放置冰箱内冷藏,可保存1-2年,随吃随取随加工 , 不会坏掉 。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黑花生的功效及宜忌,黑花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能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改善生理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但是体寒便溏者、糖尿病、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
【黑花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选购方法】
推荐阅读
- 垂悬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 光风轮菜的功效与作用
- 藏茶的功效与作用
- 金银花泡水喝的功效
- 高丽参的正确吃法和功效
- 青稞是什么,青稞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 甜椒的营养功效及做法
- 红豆薏米莲子粥的做法及功效
- 红鸡踢香根的功效与作用
-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