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7层结构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7层结构】听说过OSI的人应该不少,但完全知道其意思的相信并不多,下面,就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吧!
OSI的意思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
OSI的七层可不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七层,这里七层的意思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七层的功能介绍 。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7层结构

文章插图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II等 。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示例:RPC、SQL等 。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示例:TCP、UDP、SPX 。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 。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 。示例:IP、IPX等 。
(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 。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各种介质有关 。示例:ATM、FDDI等 。
(7)物理层: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 。连接头、针、针的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 。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 。示例:Rj45、802.3等 。
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议层(S)、表示层(P)、应用层(A)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第四层到第七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一层到三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 。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7层结构

文章插图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