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故事荟 , 作者 | 文月 , 编辑 | 天南
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13.9%的增长 , 似乎只是回光返照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2022年3月21日 ,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媒体发文称 , 今年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厂商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 , 占原2022年出货计划的20% 。
关于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下行压力 , 从2月的销量上可见一斑 。市场调研机构CINNOResearch披露的数据显示 , 2022年2月 ,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总销量约为2348万部 , 同比下跌20.5% , 环比下跌24.0% 。
考虑到大部分智能手机品牌都已于2021年年末前推出了自家的年度旗舰产品 , 2022年2月又恰逢春节促销旺季 ,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销量依然大跌 , 寒意可见一斑 。
用户不换机 , 芯片不给力首先 , 不可否认的是 , 作为产业链的下游 , 智能手机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受到上游供应链寡头的影响 。
以芯片为例 , 2021年12月 , 高通发布了年度旗舰处理器骁龙8Gen 1芯片 。考虑到骁龙888表现不佳 , 因此 , 众多手机厂商对这款处理器报以极大的期待 。
但2022年初 , 韩国媒体TheElec援引供应链内部人士消息称 , 由于三星4nm工艺不成熟 , 其代工的骁龙8Gen1良率只有35% 。这就可能会反过来影响下游智能手机厂商的出货量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比如 , 2021年12月15日和17日 , 摩托罗拉edge X30分别上市销售 , 但瞬间就被卖断货 。
对此 , 2021年12月17日 , 微博认证为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的用户“神奇的劲哥”就表示:“edge x30又又很快售罄了 , 今天的货确实不如前天开售时多 , 原谅我确实追不了那么快” 。
产能有限已经令智能手机厂商们异常烦心了 , 骁龙8Gen 1又出现了“摆烂”的问题 。
2021年12月12日 , Bilibili UP主“极客湾Geekerwan”在测试高通骁龙8 Gen1后 , 评价其“ 功耗爆炸、性能孱弱” , 只是在功耗和GPU方面有大提升 , 难以做到散热和性能的两全 。
这也令很多手机厂商无奈 , 因为手机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固定的 , 很难通过大面积的散热板去解决散热问题 , 只能主动对骁龙8 Gen1进行“锁核”操作 。这也意味着 , 本来可以有100%性能表现的处理器 , 最后可能只能发挥出80、90%的性能 。
对此 , 2022年2月16日 , 小米集团合伙人、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发布红米K50电竞版手机时 , 就对骁龙8 Gen1大吐苦水:“我也知道大家可能对这破芯片不是那么满意对吧 , 但它依然是今天我们能够选得到的性能最强的处理器 , 所以高通要加油 。”
针对骁龙8 Gen1的表现 , 有用户向《财经故事荟》表示 , “既然厂商会锁核降性能 , 那我为什么还要花钱买最新款的手机?直接用老款的不就得了?”
事实上 , 骁龙8 Gen1的能耗比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2015年高通发布的 , 被誉为“火龙”的骁龙820 。
总的来看 , 由于刚刚上市因此 , 良率过低的骁龙8 Gen1可能并不能满足智能手机厂商春季新品的上市热潮 , 虽然这个问题可能会随着骁龙处理器转移至台积电生产 , 在2022年Q2有望缓解 , 但是与此同时 , 搭载骁龙8Gen1的手机在性能上却出现了“倒车”的现象 , 这就进一步削减了旗舰手机的吸引力 。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 当年骁龙820后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因此而萎缩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16年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7亿台 , 同比增长11%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虽然上游产业链的波动会对智能手机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 但是归根结底 , 消费者的需求是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增长的原动力 , 如果消费者换机需求锐减 , 那么智能手机厂商再怎么发力 , 或许也很难挽回市场的颓势 。
曾几何时 , 在硬件终端、传感器、网络创新的基础上 , 智能手机给消费者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比如 , 打车场景就是基于智能手机随时在线、便携、定位、导航等特殊属性而被催生出来的 。虽然PC也兼具在线化的特征 , 但是其不便携、不能被定位的特性 , 也决定了在桌面互联网时代 , 不可能出现在线打车经济 。
在这种应用场景创新的基础上 , 智能手机走过了辉煌的十余载 , 但是遗憾的是 , 随着智能手机供应链的高度成熟 , 近几年 , 我们并没有看到智能手机再催生出足够主流的新应用场景和新主流功能 , 这也抑制了手机用户的换机热情 。
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的话题页面 , 微博用户“派大鲨乀”表示:“安卓摆大烂毫无创新 , 苹果又挺耐用的 , 自然不换了”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 , 2021年12月 , 中国移动互联网一级行业月活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移动社交、移动游戏和移动购物 , 和4G时代基本一致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2016-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均价图源:Counterpoint
与此同时 , 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1年 , 全球智能手机均价达到了322美元(约人民币2046元) , 同比增长4% , 创历史最高纪录 。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红利持续走低 , 智能手机厂商都希望冲击高端市场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 , 2021年 , 全球400美元(约人民币2541元)以上智能手机的销量占比达到了27% , 同比同样增长4% 。
一方面 , 智能手机没有再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 , 相关产品越卖越贵 , 这造成的影响 , 自然是消费者愈发理性消费 。
2022年2月25日 , CounterpointResearch研究副总监Ethan Qi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表示:“目前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超过31个月 , 手机市场整体都是微创新 。”作为对比 , 2019年初 , 中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还仅为24.3个月 。
“下沉”的苹果也未能挽尊?关于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热情锐减 , 我们从全球智能手机畅销榜的分布也可见一斑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2021年全球TOP10畅销手机TOP 10排名图源:Counterpoint
2022年3月 , Counterpoint发布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榜TOP 10 。除了iPhone 13等少数几款高端手机 , 其他产品大部分都是老款的中低端产品 。比如二代iPhone SE发布于2020年4月15日 , 距今已近两年时间 。
不过令苹果欣慰的是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榜TOP 10中 , 有七成份额都被iPhone占据 。但正如二代iPhone SE热卖所揭示的道理 , 其在此前几年持续热销 , 主要是因为苹果一再通过降价的策略 , 透支iPhone的高端生命力 。
比如 , 2019年 , 苹果推出iPhone11系列时 , 直接就将起售价定在了5499元 , 比上代同级别产品的售价低了15.38% 。
从市场层面来看 , 苹果的降价策略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IDC数据显示 , 2019年上半年 , iPhone出货量为660万台 , 占比6.7% , 同比下跌6.2%;2019年Q3 , iPhone出货量为810万台 , 占比8.2% , 同比上升5.9% 。2019年Q3 , 只有苹果和华为的出货量触底反弹 。
不过随着市场红利触顶 , 创新匮乏的iPhone也难掩疲态 。
2022年3月28日 , 郭明錤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 , 由于iPhoneSE三代的需求远低于预期 , 苹果预计砍掉2022年iPhoneSE三代200万到300万部的订单 , 占比约为20%左右 。而此时 , 距离iPhoneSE三代问世 , 还不过20天左右的时间 。
针对iPhone的创新匮乏 , 微博网友“ALANONE_”表示:“我的64g iPhone X用了四年多了 , 面容坏了没换 , 电池换过 , 镜头摔了夜晚拍照不太好 , 另外偶尔一点点小卡 , 其他都好着的 , 坚持再用一两年也没啥问题 。”
事实上 , 作为智能手机行业公认的高端品牌 , iPhone蒙难 , 也昭示了大部分智能手机品牌的困局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图源:CINNOResearch
CINNO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2年2月 , 如果不考虑荣耀独立后出货基数相对较低带来的利好影响 , 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不论是同比 , 还是环比 , “主旋律”都是出货量下跌 。
以小米为例 , 其2022年2月的出货量环比降低了17.9% , 同比降低了20.1% 。这还是建立在其旗舰产品 , 小米12系列的起售价同比下降7.5%的基础上实现的 。
有小米用户表示:“去年换了小米11U , 今年的12系列感觉没啥亮点 , 三年内应该不会再换机了” 。
手机厂商各显神通破“内卷”面对市场的持续萎缩 , 智能手机厂商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 而是结合自己的品牌调性、供应链的新变化以及消费者潜在的新需求 , 尽力突破行业内卷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比如 , 2022年3月28日 , vivo官方就发布消息称 , 自家的首款折叠屏旗舰产品 , vivoX Fold将于4月11日正式发布 。
事实上 , vivo的选择并不是孤例 , 根据《财经故事荟》的统计 , 截至2022年4月 , 目前已经有包括华为、小米、OPPO在内的七家智能手机厂商入局折叠屏赛道 。
手机厂商集体入局折叠屏 ,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折叠屏供应链逐步成熟 , 可以支撑起成熟的消费电子产品 , 但更重要的 , 想必还是因为这些智能手机厂商看到了消费者潜在的大屏需求 。
在iPhone诞生前 ,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二三英寸的直板手机屏幕已经够大了 , 但是随着iPhone的问世 , 可能大部分人都会为之3.5 英寸的屏幕而倾倒 。现如今 , 见到6、7英寸的智能手机 , 可能很多人都已不觉稀奇 。
这一个产品的进化方向 , 其实恰恰解释了消费者对大屏幕的潜在需求 。比如 , 2011年 , 在智能手机的屏幕徘徊在3.5英寸左右时 , 三星发布的5.3英寸Galaxy Note系列 , 就大卖1000万部 。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 , 智能手机便携的基本要求 , 又决定了屏幕的尺寸不能无限制的扩大 。
从行业来看 , 自2018年 , 智能手机行业的屏幕达到6英寸后 , 相关市场的主流屏幕尺寸其实已经多年未增长 。
然而折叠屏却可以同时兼具大屏和便携的特性 。比如 , 2021年12月发布的OPPOFind N , 三围仅为132.6mm、73mm、15.9mm的基础上 , 就拥有一块5.49英寸外屏和一块比肩平板电脑的7.1英寸折叠屏 。
当然 , 并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都瞄准了折叠屏赛道 。比如Redmi和realme就企图通过“高性价比”吸引市场 。
投稿|用户迟换机,砍单一亿七,中国手机难破“卷”
文章图片

Redmi K50 图源:小米官网
2022年3月17日 , Redmi发布了起售价为2399元的Redmi K50系列 。该系列的旗舰版搭载天玑9000处理器、120Hz三星2K柔性直屏、120W +5000mAh单电芯电池组合 。
五天后 , realme也发布了起售价为1999元的realmeGT Neo3系列 。该系列的旗舰款搭载天玑8100处理器、内置Pixelworks独显芯片、首发150W快充技术 。
高性价比手机对品牌出货量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 发布Redmi K50系列时 , 小米集团合伙人 , 中国区、国际部总裁 , 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透露 , Redmi K40系列累积销量突破1000万台 , “无愧于2021年‘旗舰焊门员’的称号 。”
不过由于高性价比手机的利润太薄 , 苹果似乎不打算再降低手机的售价和竞争对手厮杀 , 而是希望发挥“苹果全家桶”的实力 , 吸引消费者 。
2021年3月 , 《彭博社》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 , 苹果正计划推出一项硬件订阅服务 , 该服务将允许消费者以“订阅”的形式租iPhone 。对此 , 《彭博社》表示:“这将增加用户黏性 , 使那些希望定期升级手机的消费者更牢固地融入苹果的生态系统” 。
但有消费者表示:“(租iPhone)还是要看价格 , 如果一个月要几百块 , 那我可能还是会选择购买iPhone 。”
总的来看 , 站在2022年初这个时间点回望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 , 似乎仅仅是个偶然 。在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大、消费者换机欲望降低的背景下 , 智能手机市场或许会持续萎缩 。
在这个背景下 , 可以发现 , 大部分智能手机厂商都不再像前几年一样 , 盲目追求产品高端化 , 而是希望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自身的产品优势打造产品 。
比如折叠屏市场的火爆 , 就是因为智能手机看到了消费者市场对大屏还有强烈的需求 。市场调研机构Omdia调研数据显示 , 2021年 , 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900万台 , 同比增长309% 。对比常规折叠屏市场 , 增速明显 。
此外 , 也有智能手机厂商看到了IoT市场的火爆 , 企图以智能手机为核心 , 撬动多元化生态 。以小米为例 , 财报显示 , 2021年 , 其全年营收为3283亿元 , 同比增长33.5%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持续成长 , 营收为850亿元 , 占总营收的25.9% , 同比增长26.1% 。
而在4月7日的荣耀新品发布会上 , 一款售价2299元电动滑板车 , 成为了主角之一 。
不过考虑到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徐徐狂奔了十数年 , 这些智能手机厂商的做法 , 到底否真正意义上给智能手机行业带来第二春 , 我们还是将答案留给时间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