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Android性能优化:内存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1.内存的分配策略概述
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分配有三种策略,分别是静态的,栈式的,和堆式的,
对应的,
三种存储策略使用的内存空间主要分别是静态存储区(
也称方法区)
、堆区和栈区。
静态存储区(
方法区)
:
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
这块内存在程序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它主要存放静态数据、全局static数据和常量。
栈区:
在执行函数时,
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
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
效率很高,
但是分配的内存容量有限。
堆区:
亦称动态内存分配。程序在运行的时候用malloc或new申请任意大小的内存,
程序员自己负责在适当的时候用free或delete释放内存(
java则依赖垃圾回收器)
。动态内存的生存期可以由我们决定,
如果我们不释放内存,
程序将在最后才释放掉动态内存。 但是,
良好的编程习惯是:
如果某动态内存不再使用,
需要将其释放掉。
堆和栈的区别:
在函数中(
说明是局部变量)
定义的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是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当在一段代码块中定义一个变量时,
java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
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后,
java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分配的内存空间,
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刻被另作他用。
堆内存用于存放所有由new创建的对象(
内容包括该对象其中的所有成员变量)
和数组。在堆中分配的内存,
由java虚拟机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者对象后,
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
这个变量的取值等于数组或者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
在栈中的这个特殊的变量就变成了数组或者对象的引用变量,
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内存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者对象,
引用变量相当于为数组或者对象起的一个别名,
或者代号
堆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
因为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空闲内存地址,
自然不是连续的)
,
堆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
32bit系统理论上是4G)
,
所以堆的空间比较灵活,
比较大。栈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
大小是操作系统预定好的,
windows下栈大小是2M(
也有是1M,
在编译时确定,
VC中可设置)
。
对于堆,
频繁的new/delete会造成大量内存碎片,
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
它是先进后出的队列,
进出一一对应,
不产生碎片,
运行效率稳定高。
文章图片
【Android性能优化:内存优化】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局部变量的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存储于栈中, 引用的对象实体存储于堆中。因为它们属于方法中的变量, 生命周期随方法而结束。
2).成员变量全部存储与堆中( 包括基本数据类型, 引用和引用的对象实体) , 因为它们属于类, 类对象终究是要被new出来使用的。
3).我们所说的内存泄露, 只针对堆内存, 他们存放的就是引用指向的对象实体。
2.内存泄露产生的原因
在Java中, 内存的分配是由程序完成的, 而内存的释放是由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ion, GC)完成的, 程序员不需要通过调用函数来释放内存, 但它只能回收无用并且不再被其它对象引用的那些对象所占用的空间。
Java的内存垃圾回收机制是从程序的主要运行对象(如静态对象/寄存器/栈上指向的堆内存对象等)开始检查引用链, 当遍历一遍后得到上述这些无法回收的对象和他们所引用的对象链, 组成无法回收的对象集合, 而其他孤立对象( 集) 就作为垃圾回收。GC为了能够正确释放对象, 必须监控每一个对象的运行状态, 包括对象的申请、引用、被引用、赋值等, GC都需要进行监控。监视对象状态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及时地释放对象, 而释放对象的根本原则就是该对象不再被引用。
在Java中, 这些无用的对象都由GC负责回收, 因此程序员不需要考虑这部分的内存泄露。虽然, 我们有几个函数可以访问GC, 例如运行GC的函数System.gc(), 但是根据Java语言规范定义, 该函数不保证JVM的垃圾收集器一定会执行。因为不同的JVM实现者可能使用不同的算法管理GC。通常GC的线程的优先级别较低。JVM调用GC的策略也有很多种, 有的是内存使用到达一定程度时, GC才开始工作, 也有定时执行的, 有的是平缓执行GC, 有的是中断式执行GC。但通常来说, 我们不需要关心这些。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去监听系统的GC过程, 以此来分析我们应用程序当前的内存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去监听系统的GC过程呢? 其实非常简单, 系统每进行一次GC操作时, 都会在LogCat中打印一条日志, 我们只要去分析这条日志就可以了, 日志的基本格式如下所示:
1.D/dalvikvm: <
GC_Reason>
<
Amount_freed>
, <
Heap_stats>
,<
Pause_time>
首先第一部分GC_Reason, 这个是触发这次GC操作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一共有以下几种触发GC操作的原因:
GC_CONCURRENT: 当我们应用程序的堆内存快要满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触发GC操作来释放内存。
GC_FOR_MALLOC: 当我们的应用程序需要分配更多内存, 可是现有内存已经不足的时候, 系统会进行GC操作来释放内存。
GC_HPROF_DUMP_HEAP: 当生成HPROF文件的时候, 系统会进行GC操作, 关于HPROF文件我们下面会讲到。
GC_EXPLICIT: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刚才提到过的, 主动通知系统去进行GC操作, 比如调用System.gc()方法来通知系统。或者在DDMS中, 通过工具按钮也是可以显式地告诉系统进行GC操作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Amount_freed, 表示系统通过这次GC操作释放了多少内存。
然后Heap_stats中会显示当前内存的空闲比例以及使用情况( 活动对象所占内存 / 当前程序总内存) 。
最后Pause_time表示这次GC操作导致应用程序暂停的时间。关于这个暂停的时间, Android在2.3的版本当中进行过一次优化, 在2.3之前GC操作是不能并发进行的, 也就是系统正在进行GC, 那么应用程序就只能阻塞住等待GC结束。虽说这个阻塞的过程并不会很长, 也就是几百毫秒, 但是用户在使用我们的程序时还是有可能会感觉到略微的卡顿。而自2.3之后, GC操作改成了并发的方式进行, 就是说GC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但是在GC操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会短暂阻塞一段时间, 不过优化到这种程度, 用户已经是完全无法察觉到了。
我们来看看Java中需要被回收的垃圾:
{
Person p1 =
new Person();
……
}
引用句柄p1的作用域是从定义到“} ”处, 执行完这对大括号中的所有代码后, 产生的Person对象就会变成垃圾, 因为引用这个对象的句柄p1已超过其作用域, p1失效, 在栈中被销毁, 因此堆上的Person对象不再被任何句柄引用了。 因此person变为垃圾, 会被回收。
这里我们需要讲述一个关键词: 引用, 通过A能调用并访问到B , 那就说明A 持有B 的引用, 或A就是B的引用, B 的引用计数+ 1 .
( 1 ) 比如 Person p1 = new Person(); 通过P 1 能操作Person对象, 因此P 1 是Person的引用;
( 2 ) 比如类O中有一个成员变量是I类对象,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o.i的方式来访问I类对象的成员, 因此o持有一个i对象的引用。
GC过程与对象的引用类型是严重相关的, 我们来看看Java对引用的分类Strong reference, SoftReference, WeakReference, PhatomReference
文章图片
在android应用的开发中, 为了防止内存溢出, 在处理一些占用内存大而且声明周期较长的对象时候, 可以尽量应用软引用和弱引用技术。
软/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 ReferenceQueue) 联合使用, 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利用这个队列可以得知被回收的软/弱引用的对象列表, 从而为缓冲器清除已失效的软/弱引用。
假设我们的应用会用到大量的默认图片, 比如应用中有默认的头像, 默认游戏图标等等, 这些图片很多地方会用到。如果每次都去读取图片, 由于读取文件需要硬件操作, 速度较慢, 会导致性能较低。所以我们考虑将图片缓存起来, 需要的时候直接从内存中读取。但是, 由于图片占用内存空间比较大, 缓存很多图片需要很多的内存, 就可能比较容易发生OutOfMemory异常。这时, 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软/弱引用技术来避免这个问题发生。以下就是高速缓冲器的雏形:
首先定义一个HashMap, 保存软引用对象。
private Map<
String, SoftReference<
Bitmap>
>
imageCache =
new HashMap<
String, SoftReference<
Bitmap>
>
();
再来定义一个方法, 保存Bitmap的软引用到HashMap
public class CacheSoftRef {//首先定义一个HashMap,保存引用对象
private Map<
String, SoftReference<
Bitmap>
>
imageCache =
new HashMap<
String, SoftReference<
Bitmap>
>
();
//再来定义一个方法,
保存Bitmap的软引用到HashMap
public void addBitmapToCache(String path) {
//强引用的Bitmap对象
Bitmap bitmap =
BitmapFactory.decodeFile(path);
//软引用的Bitmap对象
SoftReference<
Bitmap>
softBitmap =
new SoftReference<
Bitmap>
(bitmap);
//添加该对象到Map中使其缓存
imageCache.put(path, softBitmap);
}//获取的时候,
可以通过SoftReference的get()方法得到Bitmap对象
public Bitmap getBitmapByPath(String path) {
//从缓存中取软引用的Bitmap对象
SoftReference<
Bitmap>
softBitmap =
imageCache.get(path);
//判断是否存在软引用
if (softBitmap =
=
null) {
return null;
}
//通过软引用取出Bitmap对象,
如果由于内存不足Bitmap被回收,
将取得空,
如果未被回收,
//则可重复使用,
提高速度。
Bitmap bitmap =
softBitmap.get();
return bitmap;
}
}
使用软引用以后, 在OutOfMemory异常发生之前, 这些缓存的图片资源的内存空间可以被释放掉的, 从而避免内存达到上限, 避免Crash发生。
如果只是想避免OutOfMemory异常的发生, 则可以使用软引用。如果对于应用的性能更在意, 想尽快回收一些占用内存比较大的对象, 则可以使用弱引用。
另外可以根据对象是否经常使用来判断选择软引用还是弱引用。如果该对象可能会经常使用的, 就尽量用软引用。如果该对象不被使用的可能性更大些, 就可以用弱引用。
所以我们得出内存泄漏的原因: 堆内存中的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强/软引用, 尽管短生命周期对象已经不再需要, 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 这就是Java中内存泄露的根本原因。
3.内存泄漏的检测
Allocation Tracker(Device Monitor)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Allocation Tracker操作
1.首先进入你要追踪的界面
2.点击Start Tracking按钮, 开始跟踪内存分配轨迹
3.操作你的界面, 尽量时间短点
4.点击Get Allocations按钮, 抓去内存分配轨迹信息, 显示在右边的面板中, 默认以内存大小排序, 你可以以分配顺序排序或者仍以列排序。
5.logcat中会显示出这次的轨迹共抓到内存分配轨迹记录数, 可以简单的理解分配了多少次内存, 这个数值和Alloc order的最大值是相等的
6.如果你不想看那么多乱七八糟的, 你可以使用Filter来过滤, 输入包名就可以了。
跟踪内存轨迹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想单独获取某次操作的内存轨迹, 首先一定要记得Stop Tracking再Start Tracking一下, 让追踪点初始化一下, 然后就进行我们需要观察内存变化的操作, 然后点击Get Allocations, 这个时候我们从首页进入一个详情页,看一下我们的内存分配轨迹:
文章图片
上图中, 我们可以看出来, 在第635次内存分配中, 分配的是IntroduceFragment对象, 占用内存224字节, 处理线程Id为3245, 在java.lang.Class的newInstance方法中分配的。从trace信息可以看出来该方法一步一步被调用的信息。
DDMS的Heap Viewer 在Devices 中, 点击要监控的程序。
点击Devices视图界面中最上方一排图标中的“Update Heap”
点击Heap视图
点击Heap视图中的“Cause GC”按钮
到此为止需检测的进程就可以被监视。
文章图片
按上图的标记顺序按下, 我们就能看到内存的具体数据, 右边面板中数值会在每次GC时发生改变, 包括App自动触发或者你来手动触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MAT工具 那么通过上面DDMS工具,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发现应用程序中是否存在内存泄露的现象了。
我们应该怎么定位到具体是哪里出的内存泄露呢? 这就需要借助一个内存分析工具了, 叫做Eclipse Memory Analyzer( MAT) 。
下载地址是: http://eclipse.org/mat/downloads.php。
LeakCanary LeakCanary是Square开源了一个内存泄露自动探测神器 。这是项目的github仓库地址: https://github.com/square/leakcanary 。使用非常简单, 在build.gradle中引入包依赖:
debugCompile '
com.squareup.leakcanary:leakcanary-
android:1.5'
releaseCompile '
com.squareup.leakcanary:leakcanary-
android-no-op:1.5'
testCompile '
com.squareup.leakcanary:leakcanary-
android-no-op:1.5'
在Application中的onCreate方法中增加初始化代码:
if (LeakCanary.isInAnalyzerProcess(this)) {
// This process is dedicated to LeakCanary for
// heap analysis.
// You should not init your app in this process.
return;
}
LeakCanary.install(this);
集成后什么都不用做, 按照正常测试, 当有内存泄漏发生后, 应用会通过系统通知栏发出通知, 点击通知就可以进入查看内存泄漏的具体信息。在这里举个实践中的例子。把LeakCanary集成到项目中后, 等App启动后一会, 系统通知到了, 点击通知, 跳转到泄漏的详情页面进行查看:
文章图片
很明显, WebSiteQueryActivity泄露了。首先, static 的MaskHeadView.fLayout变量引用了FrameLayout.mContext对象, 这个对象的引用就是指向了WebSiteQueryActivity的实例, 导致了它的泄漏, 在第二节中我们说过static对象是内部的static对象是比较容易造成内存泄漏的, 检查代码发现, MaskHeadView直接在WebSiteQueryActivity的xml文件中使用了, 因此持有WebSiteQueryActivity的实例, 因为fLayout对象是静态的, 因此它的生命周期与Application同样长, 因此WebSiteQueryActivity退出后, 它的实例引用依然被fLayout持有, 导致它无法被回收从而内存泄露了。仔细检查代码, 发现fLayout并没有被外部使用到, 应该是之前的开发者手抖加了个static字段上去或者是现在不用了, 但是没有去掉, 在这里我直接去掉了这个修饰符, 在此build代码, 这个内存泄漏的现象消失了。
//去掉static修饰符,
避免static对象引起的内存泄漏
private static FrameLayout fLayout;
public MaskHeadView(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super(context, attrs);
this.context=
context;
initView(context);
}private void initView(Context context2) {
view =
LayoutInflater.from(context).inflate(R.layout.
mask_head_view, this);
fLayout=
(FrameLayout) view.findViewById(R.id.
mask_container);
}
无论是MAT工具的内存分析, 还是AndroidStudio中自带的分析工具亦或是LeakCanary, 原理都是一样的, 都是dump java heap出来进行分析, 找到泄漏的问题, 只是LeakCanary帮我们把分析的工作做了。但值得一提的是, LeakCanary并不是万能的, 有些内存泄漏, 它也无法检测出来。
推荐阅读
- Android Studio 2.3 正式版新功能,你不来看看(!)
- Android自定义UI控件(简单方便版,但不灵活)
- android studio- Gradle "xxx" project refresh failed
- 比特币叉子(Fork)和隔离证人(SegWit)
- ML特征缩放指南–第2部分
- ML特征缩放指南–第1部分
- ML用于特征选择的额外树分类器
- ML信用卡欺诈检测详细示例
- ML Logistic回归中的成本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