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上教授 美国如何评教授,美国终身教授和教授的区别

美国大学教师如何评职称(大学系列一)
首先,NAU的教师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终身教授,
【如何评上教授 美国如何评教授,美国终身教授和教授的区别】是职称评定,助理 。
教授——助理
教授——满
教授.另一种是讲座,主要是雇来听课的,师资力量没那么安全 。在教师委员会中没有投票权 。学位可以是硕士,不一定是博士 。
前一种保有权
教职工将在职称评审的轨道上一步步前进 。
那么谁来评价这些老师的职称呢?共有六个级别:
第一级是部门内的PT(promotionandtenure),一般部门内都是满员 。
教授的构成 。这些人每年都会召开会议,对教师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这是匿名的;
第二层是Chair,系主任,他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评价;
第三级是学院里的PT,由各个系的教授组成 。比如NAU教育学院有8位教授,组成了这个PT;
第四级是院长,他把自己的评价写在上一级的地基山上;
第五级是教务长(Provost),他会重新评估 。教务长的角色有点类似于坏警察 。有时,如果有人未能发表评论,校长可以将责任归咎于教务长 。
第六层是总裁,是最后的评价者 。
在这六个等级中,系里的PT一般对要评职称的老师比较熟悉,对他们的评价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领域比较准确 。其他的主要靠老师的材料来判断 。有意思的是,虽然NAU是一所教学型大学,但教师职称评定仍然最重视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则不太重视 。有时候老师抱怨,有时候系主任很尴尬 。社会服务做不到,一些优秀的科研班也不怎么样 。在评价体系中,研究、服务、教学分别分级(有很好、良好、一般、不及格四个等级),三项的权重也不同 。
很多时候,职称的评定是靠人的 。一位老师来到NAU后,与学校、学院和大学签订了一份协议 。她也很努力 。过了几年,她要评职称,才发现当时签协议的院长和科室主任都变了 。新的院长和系主任不认可她的成就,也不评价她的教授 。老师直接向校长投诉,但校长支持她 。最后,她得到了评价 。
每年老师都要自己填今年的工作,比国内的年终总结还要复杂 。格雷琴的信息比牛津字典还厚 。每年学校都要和老师签下一年的协议 。不是说每年都有可能被开除,只是每年的工资不一样 。像副教授,基本工资一年4.5万左右 。听课和科研没有额外的报酬,但是有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暑假听课,组织访问学者等 。而且同样的薪酬是分开计算的 。Gren说4万多块钱不够家里用(她一个人养活三个人),所以申请了几个项目赚外快 。
如果博士毕业生在大学任教,评价一个副教授不难,但是评价教授比较难,因为他们科研突出,在这个领域比较有名气 。而且,教授的收入高很多 。之所以这么难评估,主要是学校想省钱 。6年是一个学术评价期 。不评价可以再评价 。当然可以提前 。没那么固定 。没有退休年龄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退休 。由于资金问题,NAU想减少开支 。今年,它对退休教师进行了慷慨的奖励,更多的人计划今年退休 。
学术期刊水平没有规定,判断文章学术水平靠PT同行自己 。据他们介绍,进入PT的老师都是大家认为公平的老师,由老师投票选举产生 。如果你想珍惜你的名誉,就要公正地判断 。但是他们自己说学术价值太难判断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a
是由总裁任命的,他是董事会(BoardofRegent,
亚利桑那州)任命 。NAU是一所公立大学,所以它没有自己的独立董事,但它是由整个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决定的 。私立大学有自己的独立受托人,有更大的自主权 。同样,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也决定其他州公立大学的校长 。有趣的是,州董事会的成员往往不是学者,甚至不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 。所以,格雷琴觉得,选择的校长好不好,有时候很难说 。校长换了,院长,系主任,教务长等 。总是要改变的 。他们认为这很容易解释 。校长必须选择支持他执政理念的人 。选一个自己的就对了 。

如何评上教授 美国如何评教授,美国终身教授和教授的区别

文章插图
国外教师职称如何评定
你现在的职位是:2012-05-23,湖南大学职称评委开房收钱,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拒绝晋升.最近,职称评定成为中国大学教师中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 。在职称评审问题上,行政化问题严重的中国高校不得不加快改革,这不仅是为了约束职称评审中的不规范操作,更是因为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本期介绍了国外大学的职称评审,对中国大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教授”不仅仅是对郭英健奥巴马的尊称,他曾在芝加哥大学担任高级讲师 。因此,他也被称为“奥巴马教授” 。在美国的高校里,我们可以听到或看到所有的老师都被称为“X教授”,这并不是说美国高校里有很多教授,而是“教授”这个词一般可以指代所有类型高校的老师 。
美国有一个评论教授的网站叫什么
ratemyprofessors.com.但是,里面的很多东西可能并不适合 。
国学生 。。。我每学期都用,但是每学期都遇见非常不nice的教授啊 。。。LZ对这个网站的评论要critical thinking!
如何评上教授 美国如何评教授,美国终身教授和教授的区别

文章插图
国外是否有职称一说,是否需要评职称?有,但是比国内要严格 。在一些单位,职称对一个人的名誉和前途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尤其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晋升不了更高一级的职称,等于就是失去了前途 。有人主张,中国的职称评聘制度要向国外靠拢,那么国外的教授们又是怎样定职称的呢?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的华裔教授袁海旺讲述了他在国外的所见所闻 。在美国,有顶尖的哈佛和耶鲁大学,其他大学又分三个等级,某个州的地方大学里的正教授就是无法和哈佛大学的正教授等量其观,这是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使然 。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的教授的工资恐有数倍之差 。虽然都叫教授,但因所处的单位不同,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也大不相同 。这并不是说二三流学校的教授就比一流学校的教授差到哪里去 。一般来说,名校教授以科研为主,所谓二三流学校则要求教授以教学为主,本科学生反而会得到教授的直接教学 。无论如何,这个制度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极大限度地鼓励了竞争,促进着社会进步 。是不是形形色色的学校,评审教授的标准会五花八门呢?也不是 。美国大学做什么事情,都很注意向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基准看齐,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做得更好,使自己升级,教授也就随之优胜劣汰 。这又是一个充满良性竞争的机制 。那么,在一个学校里,教授到底是怎样晋升的呢?评审标准有三,也就是说,教授要在三个方面来积累自己的资本:教学情况(综合由学生每个期末匿名填写评议表格所反映的教学情况)、科研情况(三级大学要求至少一年在较有名气的学刊上发表一到两篇文章,以科研为主的大学,要求会更高)和公共服务情况(其中包括一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教授一年可以报销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旅费和住宿费用的大部,做学术报告或担任学术组织领导职务的,每次参加会议时给以额外补贴) 。美国的评职称制度一环套一环,并使其良性循环:(1)让教授职位等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优胜劣汰,而不是一群和尚去争不大的一碗粥;(2)自己和自己竞争,自己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无法怨天忧人,只能为达标而奋进;(3)由于所有终身教授参与评审,一来使这一过程透明度高,二来鼓励被评审人与教授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4)评审者面广而又层层叠叠,杜绝了走后门和拉私人关系的行为 。世界各国报纸、通讯社的体制不同,采访人员、编辑职务系列以及工资、报酬也大不一样 。一、美国 美国没有统一遵守的职称规定,各报社、杂志社、通讯社都有自己相应的制度 。一般地说,编辑分为四等:“总编辑”、“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 。初级编辑下面还有实习生,不属于编辑职务 。“初级编辑”相当于中国的编辑,“助理编辑”就有发稿权 。采访人员分为三等:“高级采访人员”(即“资深采访人员”)、“采访人员”、“助理采访人员” 。采访人员低于编辑,有的高级采访人员甚至可能只相当于助理编辑 。
美国大学拿到大奖能不能直接评为终身教授不一定,看什么学校 。麻省理工这样的地方整个运行模式就是从外面挖成名人物,自己的助理教授在本系拿终身很难很难 。拿菲尔兹奖有点夸张了,但是基本上要做到一提这个方向,圈内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的名字的时候才可以说有戏 。也有些不差钱的名校是明确说了,我今年招你们这3-4个新的助理教授,是要你们竞争一个6年以后的终身教职位置 。这样的竞争可想而知一般都是非常残酷的,要知道在现在这个形势下,能在好学校拿到助理教授的已经不是一般人了 。当然这样的人就算在顶尖大学拿不到终身,到下一个档次比如排名十来名20多名的学校直接拿终身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再往下一个档次难度就要小得多,从排名大概二三十名这个档次往下,一直到连排名都没有的社区学院,拿终身教职确实有一定要求,大家压力也都很大,也确实都是下了苦功夫的,但是从统计上来讲助理教授大部分到最后都能拿到终身 。拿不到的一般都是有大的硬伤的,比如外面的研究经费拿得太少,比如文章发的实在是不够多不够好,比如教学评价差得离谱(越差的学校教书越重要),比如过早介入系里的政治斗争或者得罪了某些得罪不起的人等等 。对这些学校来说评终身教职的意义在于老教授们挑选未来30-40年的同事,所以学术以外的东西和学术都很重要 。比如我们系系主任的说法就是从学校要一个新的助理教授位置非常非常不容易,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人在这里拿终身教职可能会有问题,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招这个人 。个别牛校可能规定不太一样,但是一般情况下助理教授做到第三年的时候会有一次中期考核,再就是第六年初提交的评终身教职的材料 。这里面实打实的东西就是发了多少文章、从外面拿了多少钱、有几个学生毕业这些东西,然后还有X封外面的推荐信,X从8到20不等 。变数比较大的可能就是推荐信了,比如你做的很好但是在系里人际关系特别差的话,人家可以专门挑和你过不去的人要推荐信把你弄下去 。在稍微上那么一点档次的学校里面,拿到终身教职以后天天过退休生活的人是很少的,真的很少 。到这个时候你下面一帮学生博后等着你给他们弄钱吃饭呢,你自己25%到50%的工资也要靠你自己的基金来付 。再说以后还有评正教授呢,正教授往上还有各种明目的杰出教授呢,学校外面还有这个奖那个会员要评呢 。对于那些什么都拿到了的大牛们来说,你还要想想后人书写历史的时候要怎么评价你呢,努力是没有止境的 。而且说句不那么中听的,一周70个小时坐在办公室催着别人干活和一周70个小时蹲在实验室和老鼠房里被别人压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另外你在研究上没有进展了或者实验室维持不下去了系里自然会提高你的教学要求,一直提高到一学期教3-4门课这个样子 。当然对研究没什么要求的学校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不入流的小学校一个系里面七八个面容慈祥的老头老太太,一年发的文章加起来赶不上一个好学校的新的助理教授 。
如何评上教授 美国如何评教授,美国终身教授和教授的区别

文章插图
【留学美国】怎样选择导师?1、导师是双向选择还是单项选择?首先谈谈硕士研究生,美国的研究生院多数在硕士生入学的时候为其指派一位教授做“临时导师” 。因为研究生院有严格的学术审核机制,所以多数学校在新生修满9个研究生阶段的学分后(通常是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开始真正为学生固定导师 。此时,学生有权利要求为自己更换导师,当然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会保留自己的原始导师 。在拥有一位“主席导师(Chair)”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一般至少两位的教授参与自己的“导师团(Committee)” 。根据专业和学校的规章不同,有些学校给学生指派一位导师团成员,另一位由学生自己提名,经过该教授同意并得到研究生院认可后生效 。有些学校会给学生自由自己去找两名导师团成员 。有些学校要求导师团成员必须同时来自本专业,有些则要求导师团必须一个来自本系,另一个跨系 。至于博士生–由于美国的大学科研和经费直接挂钩,很多时候是教授(或者说博导)手里获得了研究经费后才决定能够根据经费雇佣几个学生助理(也就是派发奖学金或者提供助研、助教的机会) 。这样一来,虽然提供博士培养的院系也正常招生,但是很多获得录取的博士生都是由教授亲点的;教授们看上的是这个苗子,目的是为了帮自己作试验或者其他科研项目 。许多有心的报考博士的学生在报名时候就极力向自己心仪的教授投橄榄枝,推销自己;因为如果被某位博导教授看中了,自己的录取不但八九不离十,连学费也顺便解决了 。因此,美国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都是双向选择的 。只是硕士阶段导师分配的随机因素高,而博士阶段的导师分配人为因素高 。2、美国硕导和博导的角色区别硕士阶段的导师: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引导不及博导们深入和频繁 。硕士阶段导师团主席,也就是首席导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性地和学生面谈评估学习进度和成绩;以及论文或者毕业作品阶段的开题指导等 。当然,首席导师还会协助学生落实毕业文论的答辩会等其他事宜 。硕士生的评估工作也很严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 。硕士生导师团的三位导师都需要在学生成绩和进度表格上签字 。最终的论文答辩和毕业作品展示的环节,导师团也需要悉数出场 。博士阶段的导师:更像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出门拜师 。博士生和自己的导师见面次数更频繁,有些甚至是在同一个实验室朝夕相处 。学生的科研项目也更加体现出了自己的“门派”的特点,时常带有自己导师的影子 。博导对于学生的点播和指导更具体,交流也更频繁,当然这因专业而易 。导师和学生的交流:硕士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加深化,同时拓宽广度 。所以导师起到点播和掌舵的作用,在学术上的实质影响没有博导深 。博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不光是专业“深化”的问题,更多的是“专化”;所以博士生对导师的学术依赖更强 。硕士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和实践;博士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表 。博导很多时候可以提携着自己的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者学术论文,最终共同署名;硕士生鲜有和导师一起著书立说的 。其实美国的大学教授(导师)也都是普通人,所以性格和辅导的style都不大一样 。不论留学生和自己在美国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交流是密是疏,大家都希望能够愉快和谐地相处,最终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文凭 。所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如果有自主权的话)当然要看教授的性格和风格,这一点和相亲差不多 。无论选择什么阶段的导师都需要无比慎重,但是小奔个人建议,硕士生选择导师应该看口碑和导师是否能够帮助自己顺利迈入未来职场或攻读博士构建人脉;博士生选择导师要看中导师的科研以及经济价值(教授手里有经费说明他/她在行业里很牛,同时说明他/她的科研项目有含金量,得到了市场的肯—也就是你未来若干年将要致力的研究项目是看得到光明的),看导师是否能为自己构建研究和发表的平台 。当然了,事在人为 。不论一个留学生在美国拥有多么先进的研究平台,多么支持的导师,最后决定是否作出成就的还是学生本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