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过生日有很多习俗,你知道哪些?
一年一度的生日,是很多人最期待的节日 。与其他节日不同,这个节日是一个纪念你来到这个世界的证明,里面充满了人们的祝福,祝你再次健康成长 。不同地方的生日有不同的习俗 。有的吃蛋糕,有的吃鸡蛋,有的吃长寿面 。例如,俄罗斯儿童吃生日馅饼,而不是生日蛋糕 。和爱尔兰孩子过生日一样,有“生日打脑袋”的习俗 。生日的孩子被小心翼翼的抱起,轻轻的砸向地板,砸到一岁 。今天就来说说福州人的生日习俗 。一:吃太平福州太平,是用福州产的手工面做的 。加入两个煮熟的鸭蛋,浇上一勺热腾腾的番鸭汤(有的人还会浇鸡汤和排骨汤),就可以享用一碗美味的太平面了 。面里加的两个鸭蛋被福州人称为‘太平蛋’ 。这是因为福州东临大海,当地人的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 。无论是出海捕鱼,还是外出经商,都离不开水运 。人出海,最担心遇到风浪 。而鸭蛋在福州方言中的发音接近于‘压浪’,所以人们取其‘太平’之意,称之为‘太平蛋’,添加在人们日常食用的面条中,命名为‘太平面’ 。生日的时候吃,希望被祝福的人平安 。二:如果不能提前过生日,可以推迟生日,但是不能提前 。有句话叫推迟生日就是延长寿命 。但是,如果提前过生日,可能会短命 。所以,如果你有朋友或同学在福州,要注意不要提前给他过生日,特殊情况除外,比如男性九岁生日,女性十岁生日 。如果男人50岁了,一定要提49岁,否则会让人觉得不吉利 。三:与时俱进 。生完第二年之前,男女每个生日都要吃得太平,生日过后也是如此 。长大了,50岁45岁都可以过生日 。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不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 。孩子们可以通过举办生日聚会来庆祝他们的生日 。
文章插图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1 。除尘日:年终大扫除 。为了迎接新年,人们用幼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绑成的长掸子,来清扫房角梁上的灰尘蜘蛛网 。同时,他们还用“桌布”来清洗各种农具和物品 。“打扫灰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干净,为了能够神清气爽的过新年 。2.蒸碗饼:“炊尘”节后,在闽南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地区,为了庆祝春节,也要蒸“碗饼”,也叫“发糕” 。3.贴春联:除夕夜,人们把家里所有的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摘下来,然后贴上崭新的春联 。在一些地区,春联通常由男人在家张贴 。于是,一家人变得焕然一新,其乐融融 。4.祭天神:祭天神是每年正月初一最隆重的仪式 。新年第一天,拜天,为天祈福 。今年的收成是安全的 。5.郑恺:在除夕夜,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孩子发红包,然后跳火堆 。6.何正:早上男女老少不分年龄,起床洗手,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 。早餐全家吃面条和鸡蛋,鸡蛋去壳,意在去除霉味,迎接好运 。面条象征长寿 。延伸资料:春节临近,闽南的“老范治”越来越热闹 。蒸糕点,买春联,打扫房间,老老少少,大家都很忙 。人们有说有笑,脸上喜气洋洋 。近日,采访人员跟随民间美食家陈建国来到福建泉州的一处老宅,一探其家的味道 。“鲜牡蛎、三层肉、豆腐干、白菜、荷兰豆、萝卜丝、脆皮海苔、花生、甜辣酱、花菜、香菜、大蒜、米粉,加上西街亚佛做的饼皮,缺一不可 。”陈建国指着桌上一叠叠的菜肴,微笑着 。一大早,老母亲陈水宝就去市场买了各种菜、肉、饼,叫了隔壁的堂妹来帮忙,给家人做了泉州风味的润泽饼 。在闽南话中,湿润的饼也被称为“嫩饼” 。逢年过节,很多闽南家庭会聚在一起,用熟面团吃各种精心准备的菜肴、馅料和酱粉 。这种吃法也叫“吃嫩饼” 。陈建国一边帮妈妈准备蔬菜,一边向采访人员介绍寓意:“嫩饼”用各种新鲜蔬菜和肉类包裹,寓意春天万物复苏,果蔬鲜嫩;每个人都参加,吃薄蛋糕和蔬菜,象征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团聚和来年丰收 。蛋糕尝起来很喜庆,但是很难做 。为了准备一家人的润饼菜,陈水宝从早上八点忙到中午,到菜市场把菜都买好,然后切成块,放在锅里炒,放在菜上摆好,摆在桌子上 。“现在年轻一代都很忙,要不是过年很难聚一聚 。”拿起电话,陈水宝告诉在外地做生意的大儿子,记得早点回来吃年夜饭 。陈建国的老宅位于老范支厝西北角 。这座7000平方米的清代古宅是陈建国的祖先、乾隆年间泉州名医吴一飞传下来的 。“老番枝”是吴一飞创办的药店的旧名 。其含义来源于范仲淹自告奋勇“宁为良医,不为贤人”,“先天下之忧而乐” 。至今,陈建国的小吃店里还写着“老范之”“祎凡轨迹,志在春秋”的对联,提醒后辈不忘家族传统 。“现在年轻人都爱住在外面,老年人都住在这里 。”陈建国笑着说,大房子里住着几十个“老范志”的后人 。每到过年,大屋都很热闹,很多外出的年轻人都会回家和老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年近八旬的陈水宝说,闽南大部分家庭仍保留着过年“敬神”的习俗,只是有些简单,有些复杂,时间从腊月二十九、三十到腊月九不等 。来源:人民网-美食、古宅、新视野:一个闽南家庭的春节故事 。
福建人过生日吃啥?
吃禽蛋的习俗:据传说是图腾崇拜的遗存,或者说是图腾崇拜的传承 。
文章插图
福建人过生日是过公历还是农历?拜托各位大神当然是过公历的好一点,公历的大家都要记得一点 。也可以公历和朋友过,农历和自己的家人过啊 。我感觉这样是不错的选择 。
闽南地区春节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节日?都是在干什么的?闽南春节习俗一、传说故事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缘却竽瓿跻皇保?嗣羌?娑家?サ馈腹?玻 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唤佟?二、相关习俗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 。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一)初一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1.做 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 。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 。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 。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五)初五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清除屋内的秽物 。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 。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闽南闹正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 。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采访人员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 。林宝卿介绍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 。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采访人员,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 。”洪老说,所谓“闹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闹热” 。最高潮在元宵“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 。收到红包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 。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 。洪老说,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 。大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那时,厦门的元宵节还盛行“灯猜”,在如今的文化宫以及一些文化馆,元宵节常举行“灯猜”,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来猜灯谜 。“闹正”逐步“现代化”洪老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厦门人的“闹正”也“现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用串门了,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戏等娱乐被电视节目取代了;鞭炮被电子鞭炮取代了……不过,现在春节的文体活动却是越来越丰富了,我市各区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游园、民俗展演、广场文艺演出等不一而足,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前的一些“闹正”活动也正在复苏 。洪老说:“这两年元宵节中山公园又有灯会了,这真是好啊!要是‘灯猜’也能恢复,那就更好了 。”闽南春节习俗大年初一、初二,多到长辈或朋友家拜年,称为“贺正” 。吃完早饭后,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备出门 。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 。进亲戚朋友家时,一般大家都会讲一些诸如“新年好”之类的互祝之词 。拜年时则依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顺序,先拜长辈,后拜亲戚、朋友 。从长辈手中,孩子们照例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 。据65岁的“老厦门”郭坤聪介绍,旧时厦门后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因此许多家庭客厅里都备有四方形跪垫,以备跪拜之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为双手合拢拜年,先是三下,后改为一下 。再到后来,就改为说话拜年 。可以说,拜年的礼俗越来越简单 。朋友间相互拜年,过去一般是双手合拢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握手或说话拜年(现在更多是打电话或发短信) 。女婿拜年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 。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 。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 。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 。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 。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 。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 。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 。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新式拜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贺岁方式悄然冒头,给我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乐趣 。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厦门自然也不例外 。电话拜年:电话让人们不需要再到处走动去拜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 。这种方式最适合给远方的朋友、长辈、老师、亲友拜年 。短信拜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出去 。另外,短信拜年,1毛钱一条,成本也比较便宜 。MSN、E-mail、电子贺卡、视频拜年:只要双方都在线,通过类似MSN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给拜年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 。E-mail和电子贺卡则可以把场景拍下来,制成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休闲网络游戏拜年: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喜欢游戏的人 。操作简单、占用时间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强等特点,给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娱乐和感情联络方式 。吉祥用语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 。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 。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 。茶点准备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等吉利话 。另外,贺客如果带有小孩,必须赠送红包,作为新年的见面礼 。厦门旧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儿媳妇在正月里须用冰糖煮鸡蛋,穿戴整齐后,端给公公婆婆,以示孝敬 。而新过门的媳妇更是要在早晨端“甜茶”等孝敬公婆及长辈,并趁机认识那些未曾见面的长辈 。此外,重要客人来时,厦门人也要煮汤圆、红枣等甜汤招待客人 。请喝春酒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 。如商人多会利用这时候,款待顾客,以便扩展生意 。据老厦门介绍,请喝春酒的习惯在厦门农村尤为盛行 。由于农村亲戚朋友居住的距离相对比较远,因此一般都会留下客人请喝春酒 。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拜年禁忌在闽南人传统中,对于拜年有许多禁忌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存在 。一、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或无歹志)”,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二、春节期间,是闽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着种种的希望,除了初三不能拜年外,还有不少其他禁忌 。初一的禁忌最多 。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 。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 。初一要吃干饭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 。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 。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 。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 。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 。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 。绝对不可午睡,据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闽南春节风俗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 。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 。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 。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 。是日不砍柴、不掘土 。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习俗?饭春花:除夕夜会在神案前供奉春饭,春饭上面会插上一支印有春字的纸花 。?不吃稀饭:闽南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吃稀饭,因为吃了稀饭,表示这一年外出容易淋到雨而生病或是遇到意外死亡 。闽南话本 正月正时闽南人十分重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所以春节期间特别喜庆、特别好客、特别慷慨、特别宽容 。在春节这几天他们总是把“正月正时”这个词挂在嘴边 。“正月正时”是一个万能的理由,只要这个词一说出口,不需再有更多的解释,听者就能认同:把平日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该开心的就开心,该请客的就请客;常年简朴节约的这时却毫不吝啬,平时有成见的这时一笔勾销 。闽南人过年,不仅投入金钱、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注入情感,所以既营造了节日的气氛,又赢得了过节的心情 。
文章插图
闽南人的春节习俗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
【生日说说 闽南人如何过生日,过生日图片】
推荐阅读
- 蜜蜡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料原石皮色 蜜蜡全皮料该如何玩,蜜蜡胶皮料多少钱一克
- 用纸做手工简单的 如何用纸做火车头,火车头用什么做动力
- 属猴的人一生运程 属狗人在猴年财运如何,属狗人今天财运如何
- 立体五星怎么叠 如何叠立体汽车,叠纸盒
- 做spa 如何洗澡 谁给你洗
- 3d箱娘如何让女背对男
- 黑豆芽怎么发豆芽的步骤 如何在家自发黑豆芽,怎样生黑豆芽
- 化绍新野钓鲫鱼视频 化绍新如何避开鲢鳙钓鲫鱼,狂鲢鳙这款饵料好不好用
- 劳务费20万交个税 监理公司需要交哪些税,监理公司要交哪些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