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骨干网建设应更具前瞻性 首要考虑融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 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 , 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 , 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 , 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中国的3G网建设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如火如荼地开展 , 如何规划3G骨干网建设对运营商和设备商而言应该早已经胸有成竹 , 没有什么悬念 , 只欠东风吹起 , 一声令下 , 骨干网会迅速蔓延至全国主要节点 。但是作为分析师我们希望能够预测到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3G网络的演进路线而不仅仅是现状 。
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中国固定移动融合(FMC)市场的时候就发现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对未来网络演进方向的确疑虑重重 , 毕竟中国电信市场正在逐步走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运营商面对巨额3G投资的时候 , 需要详尽地考虑才能够选择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 尽量做到网络的重用性 。网络融合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
融合指引3G骨干网建设
In-Stat在研究完全球几家知名运营商的网络演进路线之后 , 发现网络融合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服务的融合 , 指的是运营商将固定和移动服务捆绑起来出售给消费者 , 这个阶段应该早已经发生 , 其中也不涉及底层网络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IP/MPLS骨干网的融合 , 这个阶段指的是单独的固定或者移动网络过渡到统一的IP/MPLS骨干网平台 , 为终端用户提供融合的宽带接入服务 , 承载综合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 , 可以为运营商节省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这种融合进程目前正在进行中 , 中国电信的IP骨干网CN2正是这种形式的一种融合 。
这种情况下 , 所有的业务流都通过IP/MPLS骨干网来承载 , 这些基于骨干路由器的IP骨干网必须要具备为不同的业务提供差异化的QoS能力 , 并且要保证各种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借助于软交换可以将传统PLMN网络过渡到IP网络上来 , 软交换提供VoIP的呼叫控制 , 媒体网关负责IP网与传统PLMN网络的连接 。融合的第二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 目前全球多数运营商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
第三个阶段则是基于IMS的网络融合 , 在这个阶段 , 运营商从宽带接入网和融合的IP承载网向完整的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构架演进 , 这个网络构架可以支持固定和移动终端的接入 , 提供基于IP的多媒体服务 。最终所有的电信业务(语音、商业服务、互联网、IPTV等)都通过IMS网络来提供 , 届时每个用户都拥有唯一的标识地址 , 通过IP互联实现具有质量保证、高可靠性以及相关控制功能的通信服务 , 并且通过IMS实现增值业务的第三方开发 , 大大缩短了增值业务的开发周期 , 降低了开发成本 。
【3G骨干网建设应更具前瞻性 首要考虑融合】从融合未来发展之路来看 , 3G业务将来会被视为上层业务的一部分 , 然后承载到统一的底层网络上来 , 因此这一点是运营商在建设3G骨干网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尤其是中国的两家固网运营商 , 正在逐步向全业务运营演进 , PSTN业务前进缓慢 , 即将进入的3G市场又是荆棘满布 , 竞争激烈;在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市场面前 , 如果不能很好地开源 , 那么只有做到节流 , 而网络融合将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
3G骨干传输网的重用
看一下最底层的传输网 , 以中国电信为例 , 最丰富的资源应该就是其光纤网络了 , 从国家骨干传送网到省内骨干传送网以及本地传送网 , 其光线资源遍布全国范围 。长途骨干传输网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 , 光纤铺设成本高 , 中继成本高 , 容量大 , 网络节点数少 。除传统的PDH和SDH接口外 , 同时要求具有VC4-4c、VC4-16c、POS、GE等宽带数据业务接口 。网络结构为光纤环形网或网格网拓扑 , 对业务的安全性、网络可靠性要求高 。
此外 , 长途骨干传输网传输设备往往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设备 , 可接入业务包括10G、2.5G等SDH业务以及面向宽带数据网络的千兆以太网(GE)、POS等业务 。中国电信目前开通的各个级干线网基本上全部采用了DWDM系统 , 有很大的网络带宽冗余量可以利用 。首先是在已经开通的波长上 , 带宽资源还有很大的富余量;其次是整个DWDM系统还没有满配置 , 还可以开通很多波长 , 用以开展3G业务的长途传送;即使是满配置的DWDM系统也可以通过升级单波长的传输速率来大幅度的增加系统的传输容量 , 达到重用传输资源的目的 。
3G承载网建设前瞻
关于3G承载网的建设 , 这方面我非常同意华为罗峰的观点 , 他认为多年来 , 基于IP技术的NGN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现有的IP网络技术5年前就已十分成熟 , 但直到2004年 , NGN才开始规模商用 。这个现象表明 , 用IP来承载NGN的挑战并不在于技术本身 , 而在于如何适应商业模型的变迁 。
我们可以很容易从国外运营商那里找到案例 , 比如意大利出身于ISP的运营商FastWeb就是在统一的IP/MPLS的骨干网上承载语音、数据甚至还有视频点播的业务 , 不可否认使用IP来承载实时业务或者综合业务会存在一些问题 , 但总的来说可以担当3G网络承载的重任 。就像中国电信的IP承载网CN2 , 原本就定位在商用VPN和3G业务承载 , 完全可以然后利用MPLS VPN的方式实现3G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分离 。
当然我们在研究网络融合的时候也访谈过一些运营商内部的一些专家 , 他们有人认为在未来3G网络建设中可能会单独建设承载网 ,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单独建网更容易 , 相比复杂的网络改造可能更节省成本 。但是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运营商的IP骨干网并不像CN2一样优秀 , 可能过于陈旧 , 面对新的3G业务改造成本比较高 。这一点也正好给3G承载网建设留下一点启示 , 即便是建设一张全新的3G骨干承载网也一定要考虑到后续的新生业务 , 考虑到网络融合的未来发展 。
(责任编辑: 9PC TEL:010-6847660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