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五环外OUTSIDE , 作者|狄文强 , 编辑|张假假
以快节奏闻名的深圳 , 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这里 , 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 店员们无聊地刷着手机 , 老板们则开始互相串门聊天 。倘若这时要是来一个新客户 , 那么所有人都会围上去热情的招呼 。
不为别的 , 有个事做也挺好的 。
这是深圳横岗眼镜商们的状态 。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横岗街道眼镜城分布 
横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偏远地段 , 这里有个出名的产业“眼镜” , 位于塘坑站至横岗站之间 , 自西向东 , 坐拥新马、星视、横岗、嘉宝四大眼镜城 , 数百眼镜商铺 。
曾几何时 , 横岗眼镜还是与大芬油画、华强北电子、水贝珠宝齐名的深圳知名产业 , 全世界70%的高端眼镜产自这里 , 产品95%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从业人员最多时曾达10万多人 。
但现如今 , 这些商铺却萧条到人尽皆知 。
这些年 , 随着人工上涨、店租上涨、原材料上涨 , 让原本就利润微薄的横岗眼镜企业苦不堪言 。在国内人工价格节节攀升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的大背景下 , 高端眼镜代工生产基地“深圳横岗”正逐渐走向落寞 。
“可能三十年后 , 横岗不存在眼镜这个产业了”眼镜厂老板文子悲观断言 。
 父辈的产业如今无人接手“儿子不愿意接班就算了 , 这行不是人做的”
文子是一位70后 。90年代末来深圳闯荡 , 适逢香港回归 , 改革的春风席卷深圳 , 一家很大的香港眼镜企业落户深圳横岗 。
新企业成立急需人手 , 适逢文子从四川老家来深圳闯荡 , 也没怎么面试 , 第二天就直接的进入了眼镜生产线上 。
文子就这么阴差阳错和眼镜行业结了缘 。
时至今日 , 文子在眼镜行业已经从事了30余年 , 从一开始为别人打工再到自己开始创业 , 现如今也有了几十人的团队 。
这30年间 , 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人能做的行业” 。
作为眼镜人 , 文子的一天是从客户催发货的微信铃响开始 。
这是来自香港的一位客户 , 文子要是再不发货 , 他的店就要被动歇业了 。但文子也很为难 , 受疫情影响 , 大陆到香港的货运被波及 , 他的货发不出去 。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主要是 , 前段时间货运司机中了十几个新冠 , 货运这块突然收紧 , 现在都是紧着急用物资发 , 没人顾得上管其他的货物 。
纠缠两小时 , 最后文子再三保证货运开通就第一时间发送过去 , 客户才放过他 。
安排好客户 , 文子松了一口气 , 准备做点自己的事情 , 他打算去一趟工厂 , 最近有几款爆品刚开始做 , 手下的员工都不太熟悉流程 , 得去看看情况 , 要是做的不合格还得返工 。
作为老板 , 文子过的比普通员工都累 , 招工、选品、制造、品控、销售、催账等方方面面都得亲力亲为 。
没办法 , 不做细致一些就得踩坑 。
就拿招工来说 , 首先得看人够不够老实 , 不踏实不行 , 再一个技能要和挂的品类挂钩 , 得能覆盖到某些机床或者技术 。如果水平不够或者不够踏实 , 那还得费神再招 。
还有现金流也是门大学问 , 用好了 , 年年清账、低库存 , 安安心心过好年 。用的不好 , 一笔账款回不来 , 扯断资金链 , 也就不用过年了 , 卖房卖车发员工工资吧 。
他们的钱是不能欠的 。
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有不少门道 , 选品涉及眼光、品控涉及品牌、销售涉及情商及人脉、催账则涉及到库存和现金流 。
文子的儿子都提前和他说好了 , 不愿意再做这行 , 自从大专毕业后 , 他就一定要去南山或者福田两个地方蹲写字楼 , 坐办公室白领 , 哪怕上下班需要多跑1个多小时 。
做眼镜的太细致 , 又累收入又不高 , 文子可能也是感受到做眼镜的心酸 , 对此并没有过多表态 。
“远离眼镜行业也是好的 , 毕竟 , 干这行的钱是抠出来的 。”
微薄利润难以维继的产业链低端“忙到死 , 钱还都被品牌赚走了”
如果说 , 做眼镜的忙、累也能理解 , 这就是制造业的日常工作 , 现在最让文子头疼的是 , 忙活一天 , 没钱赚说不定还得倒亏 。
成本上涨的太厉害 , 眼镜销量却接连下滑 , 要是再持续个两三年 , 就慢性死亡了 。
眼镜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 文子想和老婆商量是否削减一部分绩效或者裁几个人减轻一下成本 。
但老婆有点不愿意 , 都是跟了很多年的老员工 , 这样做人不地道 , 而且有部分亲戚开不开也是问题 , 不开亲戚开员工 , 一碗水端不平 , 公司上下有怨言 。但如果端平水 , 开了亲戚 , 以后回老家会被人嚼舌根 。
这事只能先放一放 。
都说眼镜毛利高 , 但这和横岗没关系 , 钱都让眼镜店和品牌方赚走了 。
嘲讽的是 , 横岗眼镜企业一方面生产着全世界顶级品质的眼镜 , 一方面却处在全球眼镜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
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 , 外边卖几千上万一副的高端镜架在这里只要几十到几百 。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高端低端眼镜对比 图源:文子
不单单是价格低 , 高端代工难度大也是问题 。
文子告诉我 , 不同于注塑、压铸一次成型的低端镜架 , 高端款的就这一副镜架前后要经历200多道工序 。
因为高端镜架并非整体的 , 是很多配件组合在一起 , 像镜圈、横梁、鼻托、桩头、镜脚、铰链以及粘连键和附件都是分开的 , 每个不同的组件有单独的模具或者机械压铸而成 , 有些组件要求更高 , 还得纯人工打造 , 最后各部分组装焊接出厂 。
单一副鼻梁托价格就好几块 , 如果是镜框全部 , 成本就得上百块 。但问题是 , 对外也只批发百多块 , 这还不包括其他支出或者开销 。
外行人看不出来 , 还觉得价格高 , 但这实际已经接近成本了 。
文子的企业属于眼镜制造的最后一环 , 所有工序都得人工来 , 要把配件焊接在各个部位 , 还不能按计件价格 , 因为品控得保证 , 坏品率不能高于2% 。
制作这样一批眼镜 , 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检验最后出场 , 时间保守估计都在2个月以上 。
如此下来 , 文子的企业几乎都没有什么赚头 。
利润都是从每一道工序每个细节挤出来的 , 要是某个环节没卡住 , 就白干了 。
那么 , 为什么利润如此之低?
原因很简单 ,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厂房租金和原材料价格等刚性成本的持续上涨 , 如此之低的盈利水平 , 横岗企业很难应付 。
被大城市淘汰的产业
“30年前成就我们的 , 现在又变成了我们承受不起的”
横岗眼镜的巅峰期在03年至07年 , 那会不愁用人成本、不愁销路 。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 , 每年的躺着就能赚大把钱 。
但07年后 , 随着人员、铺租、原材料上涨 , 日子没原来那么好过了 。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07年和20年眼镜企业从业人数 图源:龙岗区统计局
以人员工资为例 , 根据龙岗区政府统计局数据 , 2007年眼镜业从业5271人 , 平均年薪是1.5万元 。而2020年这两个数据变成了6883人和6.3万 , 单员工平均工资上涨了3倍多 。更不要提其他成本上涨幅度 。
问题在于 , 成品价格没变 , 十几年前是什么价格 , 现在还是什么价格 。
在此背景下 , 企业先撑不住了 。
如果说 , 横岗眼镜起家靠的是香港眼镜商转移至深圳 , 那么横岗现在面临着同样状况 , 眼镜厂再次逐步向外转移 。
所谓 , 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 。
最先撑不住的还是港资企业 , 已经先行搬离横岗 。
早些时候 , 港股上市公司雅视光学全资子公司收到政府函件 , 告知须准备搬迁龙城街道厂房的现有设施 , 为重建计划让道 。随后雅骏 , 将一切厂房土地转移给了佳兆业 。
至于厂房 , 未来则做商业化地产使用 。
据悉 , 雅视光学搬离除了给商业地产让道外 , 还有部分原因是 , 深圳市近年来连连续多次上调当地法定最低工资 , 这对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 , 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星辉眼镜制造招聘  图源:BOSS直聘
同为老牌港资眼镜企业的星辉眼镜厂也是同样情况 , 被迫外迁至孟加拉、毛里求斯等国 , 还曾因为“转型升级”引发数千人的群体性劳资纠纷 。
投稿|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文章图片

孟加拉星辉工厂 图源: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大的眼镜企业已经外迁到东南亚各国 , 小厂出不去 , 那就往国内其他地方迁徙 。
新华社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 , 华盛眼镜作为一家地道的深圳眼镜企业 , 几年前 , 公司生产地还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 被湖南衡阳市当地以返租模式邀请了过去 。
对华盛眼镜来讲 , 好处颇多 , 眼镜企业90%的工序需要人工操作 , 其中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 , 相对于深圳人力成本 , 衡阳当地能便宜不少 , 衡阳市物流、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都相对较低 。
此前就有报道 , 河源市来深圳招商引资 , 当天现场签约28个项目(其中眼镜行业相关企业26家) , 合同投资总额达31.3亿元 。
这也意味着 , 横岗眼镜产业一次跑了30多亿 。
相比巅峰时刻 , 现在横岗眼镜企业数少了一半不止 , 可能再等10年20年30年过后 , 这个行业都不存在了 。
文子也考虑过离开这里 , 老家四川的前段时间也来招商引资 , 开出的条件让他心动不已 。
为什么横岗的眼镜在逐渐落寞?
文子苦笑了一声说:我们这个产业就是爹不疼 , 娘不爱 。
文子认为 , 现在的眼镜产业 , 像个二婚后被抛弃的孩子 , 有了产业、科技、金融、商业这些“高科技新娘” , 自己就越发的不受重视 。
深圳市在此前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引进产业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 。
而横岗眼镜单品利润不足10元 , 还占着庞大的厂房 。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 , 这是现在横岗眼镜产业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标准 。
这意味着 , 横岗眼镜产业以及其他部分不符合的传统行业被龙岗区”拒了“ 。
相对于03年那会的支持力度 , 现在的政策几乎没有倾斜 , 也难怪文子有怨言 。
不过 , 也有人认为 , 横岗眼镜产业是吞下了自己的苦果 , 由于横岗眼镜做精品代工 , 因此每年不少企业还是愿意将制造外包至横岗 , 横岗眼镜加工企业不缺订单 , 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主满足于靠贴牌生存 , 维持温饱 。
没有核心竞争力 , 意味着这是个红海赛道 , 压价竞争、相互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 , 结果恶性膨胀 , 陷入低端锁定的窘迫 。”
如果说 , 横岗眼镜企业发展了30年 , 那么转型升级之路就走了20年 , 一路艰辛无比 , 但还是没能走出困境 , 基本还停留在为世界级大品牌代工、贴牌生产阶段 , 只挣得微薄的加工费 。
一个正在丧失优势的产业 , 走向何方?随着横岗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 诸多产业大发展 , 横岗眼镜也只能被迫给其他产业让道 。
文子淘宝、抖音都在尝试 , 但效果做得一般;做轻资产运营 , 把加工外包也不行 , 因为不够灵活 。
尝试多种渠道后 , 文子最终认为出路还是要打造出自主品牌 , 这样才能走出困局 。中高端眼镜产品终端销售毛利率高达500%以上 , 到他这1/50都没有 。
只要能做出名气 , 就能从制造业往下游消费延申 , 价格也能上的去了 。
话虽如此 , 但文子自己也知道品牌有多难做 。
“孩子不选择眼镜行业也行 , 但是我也不后悔从事眼镜行业 , 这辈子就做这个眼镜 , 只做这一件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