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如祺、曹操出行花式求生

投稿|如祺、曹操出行花式求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刘旷
烧钱补贴、扩张兼并……这是滴滴为出行市场制定的发展轨迹 , 凭借这种互联网打法 , 滴滴出行也曾一度占据着出行市场90%的份额 。随着滴滴出行被下架 , 如祺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出行平台开始活跃在台面上 , 并延续了滴滴快速扩张的互联网打法 。
然而 , 烧钱抢市场的打法必定是有局限性的 。在玩家们急速扩张的背后是对不合规运力的妥协 , 这势必会放大网约车行业的安全隐患 , 而疫情也成了制约网约车行业发展的又一大因素 。面对重重压力 , 网约车行业似乎再次陷入了困顿之中 。
01 出行市场乘风而上虽然网约车行业备受冲击 , 但是出行市场并未就此消沉 , 反而在政策监管和用户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继续扶摇而上 。
其一 , 得益于有效的政策监管 , 网约车出行市场已经进入到可持续发展时期 。事实上 , 网约车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 无论是烧钱大战还是抢人大战 , 都只是玩家们抢占市场的手段 , 并未在实质上革新行业 , 反而埋下了更多隐患 。在一系列恶性事件发生后 , 出行市场进入了强监管期 , 合规率成为悬在各个出行平台头顶的利刃 , 时刻警醒着各运营平台 。
紧接着 , 在政策的强监管下 , 相关部门查处、清退了大量不合规的车辆及网约车司机 , 出行市场也因此迎来了新风貌 。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 , 截至2022年3月31日 , 全国共有26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7.3万本、车辆运输证163.4万本 , 环比分别增长0.5%、0.2% 。由此可见 , 网约车行业已经从最初的无序发展状态走向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新阶段了 。
其二 , 得益于用户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 使得出行市场的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 。在出行需求的催化下 , 我国网约车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 , 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 , 较 2020年12月增长了8733万 。
另据中商情报网整理数据显示 ,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 , 网约车市场规模小幅下降至3114亿元 , 但是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网约车市场回暖 , 市场规模快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达到3581亿元 。由此可知 , 虽然疫情因素仍制约着网约车市场的发展 , 但用户强劲的出行需求也让网约车市场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
02 如祺出行拓边界随着出行市场格局逐渐明朗 , 如祺出行也一改之前的佛系状态 , 主动拓展自身边界以寻求新增量 , 而如祺出行主动拓界的背后必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从市场竞争来看 , T3出行、曹操出行等同时期玩家都在加速攻城略地 , 而如祺出行的“涟漪模式”让其在运营区域上稍显落后 。在滴滴下架后 , 曹操出行、T3出行等玩家迅速补位 , 左手烧钱补贴抢用户 , 右手铺设运营城市 , 再度掀起用户争夺战 。在此背景下 , 网约车市场进入了多强并立的格局 , 而出行市场新一轮的争夺战也显得更加激烈 。
数据显示 , 目前曹操出行已经覆盖62座城市;T3出行也已进驻了40座城市 , 而如祺出行仍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这个范围拓城 。显然 , “区域作战”的方案局限了如祺出行的发展 , 使其不如同期其他玩家 。
从出行市场的发展来看 , 随着智能交通、智能驾驶等智慧出行方式的深入人心 , 出行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 , 如祺出行加码无人车运营也是顺势而为 。近年来 , 政策、车企、科技公司等都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 而瑞信中国也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 ,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是自动驾驶研发的最佳测试工具 。
此外 , 百度、小马智行等玩家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 。在未来 , 无人驾驶出租车势必会冲击出行市场 。在大势所趋之下 , 如祺出行主动入局无人驾驶运营 , 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
03 曹操出行谋突破其实 , 曹操出行也在无人驾驶车的运营上有所布局 , 但就布局进程来看 , 如祺出行显然已经领先于曹操出行 。除此之外 , 曹操出行也在通过双产品矩阵寻求破局之道 。
一方面 , 出行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 盲目扩张已经很难获得消费者认可 , 通过精细化运营或许能够挖掘出新的用户增量 。随着多元出行方式的兴起 , 以及各路玩家的涌入 , 用户争夺愈发激烈 , 出行市场早已成为一片红海 。在存量竞争时代 , 玩家们大肆拓城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吸引新用户了 。
基于此 , 曹操出行推出了“曹操专车”产品线来挖掘高端出行市场的潜力 , 又推出了“曹操惠选”来攻占平价网约车市场 , 两条产品线不仅扩大了曹操出行的用户覆盖面 , 还借此形成错位竞争 , 占据更加广阔的市场份额 。而这一细分已有用户群体的做法 , 既能帮助曹操出行寻求更加广阔的增量用户 , 又能让其针对不同用户类型进行精细化运营 , 从而培养忠实用户群体 。
另一方面 , 在合规率不足、服务低下等行业问题被逐步解决后 , 曹操专车的一系列表现更像是探索网约车行业的新生态 , 为行业提供标准化示范 。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 , 网约车平台或主动或被动的进行自我反省 , 诸多行业问题也因此得以改善 。现如今的网约车行业正处于旧貌换新颜的过渡期 , 而曹操出行的双产品线或许正是为了引领行业发展而下出的先手棋 。
拿曹操专车来说 , 曹操出行的专车业务线针对司机、服务、车型和价格这四方面进行了升级优化 , 让用户用高性价比享受到专车待遇 。曹操出行的“自我革命”加速了网约车行业由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变 , 既是倒逼网约车平台的转型 , 又是引领网约车行业的发展 。
04 难寻的未来纵然网约车市场整体向好 , 玩家们也在积极求变 , 但是网约车市场的未来似乎并不乐观 。
一是订单量下滑 。对于各平台来说 , 运力争夺和用户争夺都是为了提高订单量 ,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占据出行市场的话语权 。然而 , 近期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都处于下滑状态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网约车运营数据显示 ,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3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5.39亿单 , 同比下滑超29% , 环比下降2.2% 。而去年3月 ,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7.6亿单 。
网约车市场订单的下滑或许与宏观市场的波动有着极大的关系 。其一 , 由于疫情反复 , 遏制了用户的出行需求 , 降低了用户的出行频率 , 因而造成订单量减少;其二 , 大厂裁员也是网约车市场订单量减少的一大诱因 。此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着浓烈的加班文化 , 且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有晚上10点后报销打车费的福利 。因此 , 晚高峰下班的大厂员工可能是网约车的忠实用户 。由此推论 , 随着大厂裁员 , 网约车市场的订单也会有所下滑 。
二是司机纷纷出走 。司机是网约车平台的核心资产 , 也是各平台争夺的第一要素 , 如若网约车平台没有足够的司机 , 即使订单不断也无力支撑 。然而 , 日益减少的订单量、不透明的平台抽成、高昂的租车费……逐渐消磨掉司机们最后一点耐心 , 让他们选择逃离网约车行业 。
05 写在最后目前来看 , 无论是如祺出行拓宽营运范围 , 还是曹操出行的双矩阵服务 , 都透露着出行平台正在从盲目扩张转向精耕细作 。然而 , 玩家们都在延伸触角 , 出行市场并无壁垒可言 。所以 , 一旦某一玩家的方案奏效 , 其他玩家也会借鉴一二 , 出行市场的玩法也会无限趋近 。也就是说 , 除了服务上的不同 , 出行平台在其他方面很难找到差异点 。
【投稿|如祺、曹操出行花式求生】值得注意的是 , 出行平台连接着消费者和司机 , 双方相辅相成 。如果出行平台们仅仅是单边发力 , 即使稳固了某一方 , 也无法从中突围 。因而 , 出行平台要关注用户和司机双方的需求 , 在此基础上用服务来引领平台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