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学无用(别拿你的荒废做借口)

在接触的一些年轻大学生中间,我能感觉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念大学好像没啥用。类似的抱怨还有不少:感觉整个大学都过得浑浑噩噩,根本不知道要干嘛,也没有高中时代的那种拼劲,感觉最后四年都白费了。
真的是这样吗?
姑且不给出什么结论,让我们先来还原一个当代“非”典型性男大学生的生活:
早上7点的闹钟响了,惊梦中如同触电般立刻按掉,梦呓般安慰自己:反正今天这门课老师管得不严,应该不会点名。按时起床上课?不好意思,那只存在于前天晚上为又虚度一日而产生的自责之中,一夜之后,一切照样归于原样。
睡到日上三竿,才恍恍惚惚起身洗漱,一看时间,赶去接着上课怕是已来不及,夹着几本书去上个自习?腹中的饥饿感却愈发扩大,干脆去校门外搓一顿。
吃了个十分饱之后,浑身又开始无力,趴在自习教室里随意翻了两页书,昏昏沉沉又睡了过去。醒来继续翻书,却又被前排秀恩爱的一对小情侣搅得心烦意乱,愤而离去,带着一丝要坚持下去的微小毅力,打算逼着自己换个教室继续看。
宁静无人的教室还没找到,倒先撞着个同班同学:看书?看什么书啊!大好时光,不如去网咖联机打游戏吧,撸啊撸玩腻了,这不是还有吃鸡嘛!
心中仅有的那点儿坚持,在游戏的诱惑下早已荡然无存,玩得连饭点都忘了,随便叫了个外卖继续厮杀,昏天暗地一下午之后出得门来,天色已晚。觉得不过瘾,又回了宿舍找到下自习的舍友继续打农药,五黑一直开到深夜。
念大学无用(别拿你的荒废做借口)
文章图片

于是就这么着,终于又到了睡前那个惭愧的时间,空虚、心慌、纠结、痛恨自己:明天,我一定会按时上课,好好看一天书,再不辜负了。带着这沉重的负罪感进入梦乡,相似的又一天即将上演……
这是男生版,女生版也有,我恰好认识一个算是典型的大三女生小田,她的经历在我看来算是不少同类人的真实写照。
刚进学校时,小田还带着那么点高中时的努力,没过半个学期,就被学姐们教唆了:别逗了,你一个女孩子学习再好有什么用?何况还是个理工科生,除了继续读研、读博,读成黄脸婆,你能咋个出息?你学习再好,找工作的时候,难道能比得过那帮生龙活虎的男生吗?
小田很不解,这不是应该的吗?不这样该这样过好大学?
学姐们给出的方案很直接:大学就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提升自己,学会收拾自己,才能收获一份值得珍惜的感情。
嗯,就差没说找个有钱老公嫁入豪门,少打拼三十年了。
于是,小田开始琢磨怎么化妆,怎么穿衣搭配,这也就罢了,她把这些视为最重要的事情,至于上课考试,反倒成了旁枝末节。以前从来没有缺席过一堂课的她,不但开始翘课,甚至连专业课也不大上了。
她也有着自我安慰:反正我将来也不想做专业相关的事情,不如趁早学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于是,从厨艺班到学日语,再到买了一堆书准备考司法考试,小田尝试了各种所谓自我提升的办法,却没有哪一样最终能够坚持下去。
念大学无用(别拿你的荒废做借口)
文章图片

至于感情方面,那也是一团糟,原本就没有多少情感经历的她,对自己也一直不自信,谈的几个男朋友不是遇人不淑的渣男,就是没有什么上进心的颓废少年,不断遭遇失败和打击,小田深刻体会到自己对感情产生了本能恐慌。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越是坚持不下去,越是无法按自己当初的原计划进行,小田就越焦虑,越担心,负面的情绪一直包围着她,身边也没有太好的朋友去倾诉。于是一年之后,小田就患上了挺严重的抑郁症,甚至只能暂时休学。
前段时间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才终于毕业,一脸的憔悴,对未来的生活也不抱什么希望,甚至打算回老家随便找个人嫁了……
可以想象,无论是前面提到的男生类型,还是小田这样的女生,大学生活对于他们而言,的确没用,是真没用。用这样的状态去度过这几年,说是荒废了也差不多。
为什么本来代表着美好、向上的大学,却变成让人丧失本心,甚至变成虚度光阴的人生阶段了呢?我们不能只是从主观的角度,对当事人进行一番简单粗暴的抨击,这其中也有着一些客观因素。
首先,现代大学的理念原本就是从西方传来,而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的雅典学院。彼时的人们认为大学就应该是一个非常自由,非常个人化,可以以自己的意愿来深造的一个场所。
这个理念一直沿袭到今天,也就是说,一个人去念大学,说明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个体,有着自我的追求,才能在那样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目标。而国内的基础教育,恰恰是靠着那种强压式的单向式教育来完成的。特别是高中时期,基本上每个高中生都体会过那种近乎于军事化的严苛管理,大量的题海,老师和家长的全方面压力包围……
所以这种反差所带来的,恰恰是每个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不久所面临的迷茫。再也没有班主任,没有各科老师盯着你不放,没有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你要好好学习,取而代之的是下课后拍拍屁股走人的老教授。课后你做不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考前复不复习也不会有人管你。
这样的高度自由,反而会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念大学无用(别拿你的荒废做借口)
文章图片

有人说,你说的都是国内,莫非国外的大学生就不是这样?事实上,在我的感受中,北美的大学管理也很松,也给予极大的自由,但是国外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都是这么自由惯了过来的,他们想做什么,今后想从事什么专业,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反观国内,很多大学生专业都是别人帮忙选的,自己直到毕业对以后要做什么,基本算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国外的大学里,同样有着挺明显的分野:对自己今后人生规划意识很强烈的,会没命地学,课后泡图书馆,还会专门去找教授问问题;而那种浑浑噩噩不知所谓的学生,也同样荒废这几年:整日饮酒聚会开趴体有之,沉迷游戏的也有之。
这也便意味着,虽然外界环境的大幅度变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依然不能成为你荒废四年的借口。大学的自由,只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如果你真的想学有所成,那么便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去处理这种自由。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什么GAP YEAR可以自由地玩一圈很舒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很舒服。但事实上我认识那些真正懂得怎样利用GAP YEAR的人,这一年过得比正常的一年还要紧张,还要充实许多,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同理,大学生活也是一样,如何填充这段岁月,是你的自由。是的,你有选择人生的权力,但同时你也有兑现这份选择所进行努力的义务。
曾经我大学时代也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的确很不爱专业课,用他的话说就是当时啥都不懂,家里说哪个毕业后好就业就报哪个了。但是整个大学阶段,他都保持着明确的追求,就是创业,哪怕从微商做起,积累经验,再一步步找到自己能够如鱼得水的市场。
凭良心说,不像如今的互联网浪潮下的大环境,在我们那个年代,这样的人并不多,因此很多人也不理解他,包括我在内,大家都觉得他将来必定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也看不懂他那么忙忙碌碌每天做点小生意有什么意义。
后来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这个同学的身家,可能比我们其他人加在一起还要多。看他的谈吐和举手投足间,也都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自信。
当然,我并不是向大家推荐他走的路,剑走偏锋……而是说,事在人为,只要你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并且一直为之奋斗前行,那么你的大学就一定能够取得收获,绝对不可能是彻底的虚度。
念大学无用(别拿你的荒废做借口)
文章图片

反过来,很多人给自己各种借口,觉得不知道该做什么,总是用一种迷茫的态度自我麻痹,实际上只是为了掩盖一件事:你就是太懒了。
是的,因为懒惰,你才会觉得做什么都做不好,哪条路都走不通,因为你甚至连踏上第一步的努力尝试都没有,又怎么会看到后来的瓜熟蒂落?把大学的自由作为一个伪装自己的外衣,躲在里面享受没有人管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最终觉得大学无用的真正原因。
醒醒吧,你根本不是迷茫,不是找不到方向,你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低,对自己的管束太少,只要你真的一点点坐起,坚持下去,不用那些莫名其妙的借口给自己解脱,等你走完这四年再回头看看,你还会说这是一段无用的人生吗?
【念大学无用(别拿你的荒废做借口)】大学的确自由,但它是给了你一个选择自己将来人生轨迹的自由,而不是给了你一个可以肆意挥霍青春的自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