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带领威马踏上造车「马拉松」胜算几何?

投稿|带领威马踏上造车「马拉松」胜算几何?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节点财经,作者|激光雷达
“我是一个表面平静、内心汹涌澎湃的人 。”
在年初的一次采访中,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如此介绍自己 。1970年出生的他理工科出身,业内经验丰富,曾一手主导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大收购,是造车界一位知名的“老炮” 。
2014年,从吉利汽车离开后,45岁的沈晖开始专注于“新能源+智能汽车”这块新领域,随后创立威马汽车 。在他看来,从“45 岁搞到65岁,还有20 年,如果这辈子不自己搞点(事业),太可惜 。”
环顾如今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威马的起步并不晚 。但是,耕耘多年后,关于威马“掉队”的质疑却此起彼伏 。近期,威马汽车更是再被曝出自燃事故,这已是近年来的第11次 。而广东3.15晚会上,威马还被曝出“锁电”问题 。
似乎,目下的威马“犯了太岁”,流年不利 。但在沈晖看来,新造车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几十公里的马拉松,目前可能头一百米都没有跑完,所以胜负未决 。” 
这是沈晖在维持“老炮”最后的倔强,还是真的仍有重新崛起的底气?让我们从“威马”这个名字说起 。
01 “时来天地皆同力”据沈晖介绍,“威马” 的名字来自德语Weltmeister,意为“世界冠军”,是给威马汽车立的一个flag 。
但是,沈晖心目中的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并不是那种特别高大上的模式,而是消费者“用得起、用得爽” 的平民汽车,对标传统汽车品牌中的大众、丰田等 。
可见,威马汽车在成立之初确定的调性,就不是高端路线 。在沈晖看来,“消费升级并不是一个大家买越来越贵的车,而是说同样价位的二十万的车越来越好 。”
走大众化的产品路线,是相对稳健和接地气的一个切入点,这也符合威马汽车早期投资人对沈晖的印象:老成持重,行事稳健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快速烧钱的赛道,威马汽车与沈晖给外界的最初印象,似乎可以让投资人睡个安稳觉 。
【投稿|带领威马踏上造车「马拉松」胜算几何?】所以,沈晖在创业之初的融资上,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挑战 。多年的行业积累,让他有足够的人脉资源去拿到启动资金 。
比如在得知沈晖创业后,复星老板郭广昌便乘坐私人飞机赴威马成都研发中心考察,随后给出投资意向书 。而部分国资也因当年吉利和沃尔沃的交易,对沈晖和威马汽车产生兴趣 。
在这一点上,威马与理想、蔚来、小鹏等侧重于依靠 VC的同行有所差别 。后者的创始人大多为互联网连续创业者,而沈晖则长期在传统汽车行业深耕,在与政府的合作中有着良好的信用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沈晖选择了“自建工厂”的生产路线,而不是代工 。因为投资建厂后,不仅自己可以把控产品质量,企业手中握有了厂房这部分固定资产,既可以向银行寻求抵押贷款,还可以拉动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获得政府支持 。
事实也是如此 。
2016 年8月,威马汽车与温州市政府达成协议,政府提供约30亿元的债权投资和低息贷款,在温州开发区建设年产能10万台的整车工厂 。
此后,威马汽车获得湖北国资委下署长江产业基金支持,开始在黄冈投资建设第二工厂,双方约定将来工厂产生的税收用来回购长江产业基金的出资 。
创业之初,稳健与资源深厚的特点在威马汽车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运气还站在了沈晖这一边 。
在整车生产资质牌照上,威马汽车采取了曲线迂回的方式,通过2亿元的代价,拿下了沈阳国企中顺汽车的牌照,而黄冈工厂的资质则是来自大连黄海汽车 。就在威马刚递交黄冈工厂造车资质申请两个月后,2018 年7月,工信部便出台新政禁止造车资质跨省迁移,威马成为最后一个过关的企业 。
彼时,威马汽车已经拥有两座设计总产能达25万辆的工厂,就在2018 年3月,温州工厂下线威马首款量产车EX5 。
 回看威马的对手,当时蔚来ES8 刚刚交付,理想微型电动车(SEV)项目折戟,小鹏汽车名不见经传,特斯拉的Model 3负面不断 。
时来天地皆同力 。
深厚的资源与稳健的风格,让威马汽车的起步非常顺利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沈晖与威马汽车逐渐感受到了“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无奈 。
02 “运去英雄不自由”在第一辆EX5下线之前,沈晖对威马汽车的首次亮相寄予了厚望 。这款汽车调试了大半年的时间,但还是出现了问题 。交付之前不久,试验车在威马的成都研发中心发生了自燃 。
如今来看,这似乎是一次很不好的预兆 。
今年4月19日,威马汽车再次被媒体爆出发生自燃事故,而据不完全统计,这已是威马近年来被爆出的第11次自燃事故 。而发生自燃事故的车型,几乎都集中于EX5 。此前10次自燃暴露出的隐患,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雪上加霜的是,为了规避规模性风险,威马汽车利用汽车保养的时机,私自对车主的车辆进行了锁电操作以规避风险,导致被大量车主投诉 。甚至有173名车主联名发律师函,抗议公司通过欺骗手段缩减汽车电池容量,掩盖自身重大安全缺陷的行为 。
威马高开低走的背后,是沈晖不得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他对产品的设计和质量把控,并非他的强项 。
作为老板,沈晖有修养、有情商,拥有丰富的大企业管理成功经验,懂得放权 。但是,从频频自燃的事故推测,这与威马产品本身似乎难脱关系 。
首先从产品规划来说,威马的路线与很多品牌不同,其通过大数据收集用户喜好,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参考,似乎太过照顾消费者的感受 。
乔布斯曾有句名言:“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 。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 。”而在汽车界,亨利.福特也曾说:“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沈晖应当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选择顺从消费者的喜好,似乎是一条更为稳妥的路线 。
在他看来,造车最大的风险恰恰就是产品规划 。如果在一开始没打好基础,“三年后大家吃西北风,这个产品就烂掉了 。”
其实,对于深谙管理之道的沈晖来说,如果能找到一位深谙产品、研发之道的技术大拿,上述隐患也许可以得到弥补 。
 可惜的是,沈晖似乎并没有找到这样的强援 。
威马汽车最初的研发与生产制造,由“二当家”侯海靖负责 。而从个人履历可以发现,侯海靖具备过硬的生产制造经验,但在产品研发设计上看不出有太多的积累 。
当然,在研发投入上,沈晖下足了功夫 。
比如2020年7月,成都市东安新城皇冠湖片区“威马汽车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获批,威马汽车称,公司将投资超过55亿元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加大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车辆应用方面的研发投入 。
但是,另一方面,沈晖当初的“小伙伴”也在离开,高管离职给威马惹了不少风言风语 。
2020年4月,威马首席零售官祁立人离职,2020年8月,威马联合创始人陆斌离职,2021年3月,首席零售官唐军营离职 。
从离职高管主抓的业务来看,主要是以市场和销售为主,这隐隐与威马的销量不振有关 。但是,威马广受诟病的“自燃+锁电”槽点背后,却直指其产品与服务 。
创业六年后,沈晖的头发已然花白,但威马汽车面临的环境似乎越发严峻 。
03 造车“老炮”,何以突围?“没有批评,就意味着没人关注 。”沈晖说 。
面对严峻的环境,这位新造车领域的“老炮”似乎较为坦然,保持了一贯的稳健 。
其实,新能源汽车出现诸如自燃等问题,并非威马汽车一家 。蔚来、理想乃至特斯拉,都曾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但基本都实现了平稳过关 。即便已经相当成熟的传统汽车厂商,诸如丰田、奔驰等,而近年来也曾因质量问题多次召回车辆 。
威马的问题不在于“自燃”,而是多次发生,反复冲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导致市场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质疑 。
这考验的,是威马汽车的综合能力 。更进一步的,是考验沈晖的综合能力 。
在45岁之前,沈晖曾经有过好几次创业的念头,但都和造车无关,原因无他,因为沈晖太了解造车有多复杂了 。从融资到生产,从产品到技术,从人才到销售,汽车产业链作为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广阔蓝海的诱惑下,沈晖最终还是选择了造车 。而在他自己看来,这是一条“马拉松之路” 。
而在沈晖看来,“真正的赢家一定是有持续经营能力,专注产品为主 。”
目前,威马汽车已先后推出三款产品 。其中,威马EX5是威马汽车的第一款SUV车型 。“自燃”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款早期车型 。
在EX5长过教训之后,威马W6成为国内第一款具有有限场景下无人驾驶技术的车型,而威马M7则是第一款全场景智能纯电动汽车,也是威马汽车Master系列的第一款产品 。随着威马M7的亮相,威马SUV+汽车双线布局正式启动 。 
沈晖说“胜负未分”,显然产品给了他不少底气 。
从销量上看,刚过去的4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整体乘用车销量接近腰斩的情况下,增长依旧表现强劲,纯电动汽车销售23.1万辆,同比增长34.6% 。而沈晖透露,威马4月份上险数同比增长接近50% 。
涨跌互现间,其实暗合了沈晖的观点:新能源汽车厂商“是个同盟军,一起从汽油车市场拿多一点用户过来 。”
也许,在沈晖看来,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威马汽车即便目前做不成“世界冠军”,也能持续经营,在这场“马拉松”里一直跑下去 。
资本的态度,无疑也是决定威马能不能继续跑下去核心因素之一,而沈晖对此似乎更有信心 。
因为在威马汽车的股东中,既有腾讯、百度、上汽、红杉、雅居乐以及李嘉诚、何鸿燊家族旗下资本,还有上海、合肥、广州、衡阳、湖北等地方产业基金和产业链企业 。
“我们的朋友圈非常强大 。”沈晖说 。
当然,即便拥有深厚的行业资源,迟迟不能登陆资本市场的威马汽车,相比早已上市的“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仍不免落入下风 。
坚持下去,是一场漫长“马拉松”中唯一的诀窍 。而“老炮”,应该不缺耐心和耐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