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行书最好的字帖 练好行书如何起步,如何练行书书法基本功

想练书法.该如何起步
感觉问题挺多的 , 有一些重复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汗水和理解的结果 。古语有云 , 万事无它 , 唯有手有巧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钢笔书法的练习 。要写好字 , 大多遵循两个规律:内在循序渐进 , 勤学苦练;虚心向外界求教 , 多看多悟 。a.找出三个书法学习过程:1 。临摹字帖阶段 。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口味的经典字帖临摹 , 按照楷书-行书-草书的顺序开始练习 。个人推荐从颜真卿开始 。他的书法端庄恭敬 , 完美展现筋骨 , 用笔苍劲有力 , 力沉雄浑 , 气势磅礴 , 树立了新的风尚 。如果说还有谁能与书圣王羲之比肩 , 只有颜真卿有这个威望和影响力 。2.求名师指点 。当我们的书法临摹到了一定程度 , 就会遇到“天花板” , 书写技巧的提升就会乏力 , 进入迷茫期 。这时候如果有老师在身边 ,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古代的毛笔书法 , 还是今天的硬笔书法 , 遍访名师 , 虚心求教 , 是千山万水 。当然 , 自抄和向名师求教可以同时进行 。3.自成一体的舞台 。经过临摹和老师的指导 , 我们积累了很多写作技巧和经验 。这个时候 , 我们可能想脱离以前的圣贤 , 写出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 也是每个书法爱好者孜孜追求的境界 。b.要练好书法 , 还有三点要特别注意:1 。一支好钢笔 。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要想写得好 , 就要选择价格适中、文笔优秀的好笔 。网上选毛笔的方法很多 , 笔是百度搜索推荐的【全球十大钢笔品牌(附钢笔的产地和简单的选购保养方法)】 。里面有很多笔和选择方法 , 很实用 。2.好好学习 , 好好练习 。古语有云:三天不写 。特别是在钢笔写作的练习中 , 写作技巧的领悟和进步是通过多写多练获得的 。大书法家王羲之勤于练字 , 曾经用洗笔把旁边的池子都染黑了 。最后 , 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留下了“墨池”的千古佳话 。3.有一颗执着的心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练字也是一项考验耐力的工作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容易 。所以你一定要自律 , 坚持练习 , 钢笔字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

练行书最好的字帖 练好行书如何起步,如何练行书书法基本功

文章插图
请教老师 , 怎样写好行书或者怎样练好字
写字的字体已经形成了 , 还能改吗 , 怎么改?答:可以改 , 用不了多久 。许多同志认为文字已经成型 , 而且越来越老 , 改不了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要知道 , 写好并不难 , 也不是高不可攀 , 而是极其容易学会的 , 只要用对方法 , 改正旧的写作习惯 。具体来说 , 你在练习写字的时候 , 一定要端正写字姿势和写字方法 , 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我就列举两个先人练字的例子 ,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 , 中国书法家中的圣人王羲之 , 最早是从韦硕那里学书的 , 后来看到第一名学者钟繇等名家的作品比较多 , 所以改学初学 。正是他 , 承前启后 , 继往开来 , 把古老的书法风格变成了优美流畅的书法风格 , 为书体、书风、草书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这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性成就 。何况颜真卿是初学 , 然后跟张旭学的 。他利用篆书的优势 , 写出了端庄威严的楷书 。是他开创了二王之外的新风格 。我先学钟绍景的楷书 , 再学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 , 学黄若舟的行书笔法 。感觉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还是要努力 。但是不管写了多少年 , 都是可以改的 。有同志建议:写钢笔字模仿毛笔字帖可以吗?实践证明可以 , 效果也是一样的 。写好钢笔字和书法 , 不管年龄大小 , 不管字迹是否成型 。只要你勤勤恳恳 , 下定决心 , 认识到工作和前途的重要性 , 经过一番努力 , 你是可以写好的 。虽然起步晚了赶不上 , 但是已经有很多名师三十岁以后才学有所成 。宋朝的梁浩八十二岁时考中进士 。他念叨着 , “我也知道年轻人擅长修课 , 竞争领导位置是成熟的 。”李治弃官上学时 , 明朝五十四岁 。他的著名作品《焚书》和《藏书》完成于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 。成就不在于年龄 , 而在于雄心和毅力 。写作应该从哪里开始?回答:首先要选择自己理想的字帖 , 还要考虑是否和自己写的字体相似 。如果选好了 , 就多看几遍 , 分析一下字体的要点和结构规律 。这叫“先意词” , 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 , 再抄 , 把每个词的重点部分背下来 。具体步骤如下:书写姿势与握笔(1)坐直 , 肩平 , 背直 , 身头不歪 , 更不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 , 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握笔要直 , 笔尖要直向前 , 避免向内倾斜 。(只要手掌是平的 , 笔尖自然会向前移动);食指离笔尖大约一英寸 。如果笔杆不直或笔尖向内倾斜 , 就很难压、横、钩 , 也很难流畅地移动 。甚至每次写字都要动右手 。同时写出来的线条没有主干 , 没有节奏 , 字形也不容易拉长 。(3)笔杆的斜度 , 用笔向上写大字 , 略大 , 向下写小字 , 略小 。一般坡度要在食指关节处倾斜 。超过这个位置 , 写出来的笔画要么生硬 , 要么呆板 。笔杆的斜度不合适 , 用笔速度有限 , 写不出飘逸神韵的字体 , 所以不要在“虎口”处倾斜 。(4)握笔轻松 , 携带自如;握笔握得太紧 , 写出来的字也无法做到开放大方 。根据中学的讲座 , 在一个50人的班级里 , 有45个人握笔姿势不正确或者笔尖向内倾斜 , 大学里也是这样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 这些学生写的字不像钩 , 笔画都是平叠叠的 。我之前说过 , 写字的质量和姿势、字迹绝对有关系 。
字如机器 , 基本笔画练好了 , “零件”处理好了;练偏旁就像开始“组装”;练习整个单词
形 , 就等于进入“总装” 。就是说 , 先学“分解” , 后学“连贯” 。所以说 , 楷书是基础 , 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 , 要分类去练 。如练写“丶”时 , 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 , 然后后再写“连贯” , 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 , 如石坠地 。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 , 要做到“意在笔先” 。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 , 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答:大家知道 , 幼儿开始走路时 , 必先学站立 , 站稳了才能学迈步 , 步子熟了 , 才能快步走 , 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 , 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 。历代书家一致主张 , 只有练好楷书 , 基础牢了 , 再写行、草就容易了 。只有练好楷书 , 写出的字 , 才能笔不浮滑 , 体不支离 。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答:只要你选好字帖 , 每天坚持写两页 , 持之以恒 , 两个月就可以收效 。至于练写的方法 , 仍是先描摹 , 后临摹 , 然后对照找差距 。对难写的字 , 要分别记下来 , 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 , 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 , 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要想写好每个字 , 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答:第一要掌握笔力 , 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 。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 , 轻重分得清 , 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 , 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 , 其它稍轻些 。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 。比如 , 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 , 捺画应当重 。相反 , 撇画写成重 , 捺画写成轻也可以 , 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有人说 , 基本笔画好练 , 间架结构难写 , 是这样吗?答:说起来好象很难 , 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 , 路子对头 , 是很容易的 。比如 , 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 , 就有基础功底了 。所说方法找准 , 路子对头 , 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 , 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 , 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 。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 , 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 , 竖画稍短 , 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 , 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 , 还是上中下结构 , 是半包结构 , 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 , 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 。这样 , 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 , 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 , 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 , 不要写太长 , 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 , 左边稍小 , 右边稍大些 , 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 , 参差有序 , 不就好看了吗?相反 , 不分字形 , 疏密不当 , 一宽一窄 , 线条轻重.有人说 , 要想写好钢笔字 , 必先练好 毛笔字才行 , 是这样吗?答:不是 。实践证明 , 那样要多走弯路 。为什么?道理很清楚: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 , 只是字形大小书写工具及手法不同 , 两先学哪一种都行 。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 , 应力求形似 , 神似 , 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 。有些人对怎样写好字过于神秘化 , 也有的人把写好字说成是天生的…… 。事实上 , 不论写毛笔字还是写钢笔字 , 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 。不客气地说 , 毛笔字我只练了两年 。当我把两年后写的字联拿给一位书法编辑看时 , 所得到第一句评语是:“你的字起码有十年的功夫” 。这位编辑问我:“你都跟谁学过?”我说:“没跟谁学过” 。事过三个月之后 , 我写的字联在一本杂志上选登了 。此事使我联想到 , 多少人和书法资料都一再声称:要想写好字 , 没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头是练不成的…… 。又说 , 写好字是天才等等 。这些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 。事实上 , 只要字帖选好 , 方法对头 , 下定恒心 , 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 , 请同学们试试看 。有的人提倡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 , 实际不必要 , 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两种笔法 。不分 , 那就难看了 。写字讲究呼应 , 这指什么说的?答: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 , 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 。笔画相间有呼应 , 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 , 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 。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 , 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 , 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 , 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 , 收笔为承 。反之 , 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 , 中断笔间势能 , 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 , 末能涵容 , 皆支离而不贯 , 其结果多成珠子 , 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 , 情趣诱人 , 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 。据说横竖有原则写法 , 是这样吗?答:是的 , 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 , 邓老讲得有道理 。写“横”要稍斜 , 左边低 , 右边高 , 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 。不要低于5度 。不要高于7度 。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 , 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 , 那么 , 由于两眼的错觉 , 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 , 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 , 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 。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 , 贵战而雄 。”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 。如中、牛、千、山等字 。写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答:关系很大 。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 , 字形的优美 , 线条的神韵 , 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 。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 。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大家知道 , 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写出的字形和篇章 , 不拘泥 , 不呆板 , 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笔 , 达到满意的效果 , 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 , 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 , 并尽量往上些 。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 , 信指而书 , 信腕而行 , 不要做作 , 不要修饰 。“笔劲洞达美而韵 , 书贵瘦硬方有神” 。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书写基本笔画时 , 应注意哪些?答:(1)写“点”重如石 , 形断而意连;(2)写“横”要稍斜 。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 , 下“横”写俯势;(3)“竖”画粗而壮 , 写直不要歪;(4)“撇”之发笔利 , “捺”之发笔扬;(5)“折”的发笔缓 , “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 , 循序渐进 。要知道 , 书体成就的取得 , 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 , 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今后在写字上应注意哪些?答:要注意“识、简、连、美”四个方面 , 这是原副省长 , 辽宁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朱川同志提倡的 , 这四个字 , 对今后硬笔书法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识”指的是写出的字要准确 , 清晰易辨 。既然文字是代表无声语言的符号 , 表达一个人的心意和行动 , 那么 , 这个符号写出来就得叫人认识 。如果写得七扭八歪 , 谁也不认识 , 日子久了 , 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 这种字还有什么用处呢?“简”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 。要知道 , 汉字由繁向简发展、不断辗转演变已不是现在的事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做了规范以后 , 小篆变隶书 , 草书变楷书 , 汉末的草书又变成楷书的草体 。字体的不断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 。今天 , 我们正在建设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 , 人们对汉字书写效率要求更高 。因此简写汉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 。但提倡写简化汉字 , 不是乱来的 。“连”指的是用连写的笔势写出的字 , 简单地说,就是快写的连笔字 。不论行书或草书 , 都必须有规范性的约束 , 不是无规律地乱来 。重复地说 , 写出的字 , 必须叫人看得懂 , 领会其意 , 不给别人为难才行 。“美”是指一个字写出后的最高要求 。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以线条造型美 , 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写个“鱼”字 , 欣赏者如果根据这个“鱼”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鱼”而判断它美不美 , 这就混淆了美的含义 。评价字形美不美 , 应摒弃汉字古老的原型 , 而是以其线条造型所体现的“形、神”为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 汉字象形性的古老写法已不被人们所重视 。如果有人认为象形性强的甲骨文是美的 , 那么 , 没有象形性的楷书就不美了 , 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书法史的实际情况 。线条本身的美 , 来源于造型 。毛笔字表现在“筋、骨、血、肉、神、气、韵、味”(朱川语)上 , 钢笔亦如此 。这种美不是牵丝拖沓或牵强做作 , 而是线条整体自然美 , 它通过“形、神”的具体化所表现出来的 。
【练行书最好的字帖 练好行书如何起步,如何练行书书法基本功】学习书法 如何起步要想学习好书法 , 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 。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毛笔的种类很多 , 在初次学习时 , 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 。因为兼毫的湖笔 , 笔芯硬 , 易于掌握 , 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 , 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 , 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 , 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 , 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 , 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 , 反之 , 笔锋短适合写楷书 , 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 。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 , 又写他那一种字” 。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 , 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 , 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 , 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 , 则选用兼毫 。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 , 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 , 写大字用大笔 , 写小字用小笔 。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 , 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选正确的纸张: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 , 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 , 纸质细腻 , 薄而松软 , 呈淡黄色 , 没有抗水性能 , 托墨吸水性能好 , 既适于写字 , 又可用于印制古籍 。四川产的毛边纸 ,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 , 质地棉软 , 厚实而细腻 , 颜色为浅黄色 , 两面手感一样 , 用嫩竹浆手工造制 。吸水适中 , 书写手感相当好 , 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 , 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 。古称赤亭纸 。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 , 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 。主产于富阳市 。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 。特点是 , 洁白柔韧 , 微含竹子清香 , 落水易溶 , 着墨不渗 , 久藏不蛀、不变色 。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 , 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 , 裱装画轴等 。此外 , 还可作上等包装纸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 , 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 , 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 , 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 。写意山水多用它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 , 故纸质较生宣为硬 , 吸水能力弱 , 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因此特性 , 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 , 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 适合写小楷 。正确的临帖方法: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 , 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 , 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 。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 。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 , 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 , 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 。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 , 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 。如果从隶书开始 , 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 , 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 。可见 , 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 , 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 , 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 。乃至篆书 , 就可以事半功倍 。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 , 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 , 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 , 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 , 虽然写得“龙飞凤舞” , 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 , 结果事倍功半 , 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 , 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 ,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 , 颜、欧、柳、赵都可以 , 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 , 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 , 无需再读 。读什么?读字形 , 读结构 , 读笔画 , 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 , 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 , “口”字稍扁 , 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 , 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 。这就是读字形 , 读结构 。不同字体 , 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 。“描”指的是描红 , 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 。“摹”指摹帖 , 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 , 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 , 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 。指把字帖置于一旁 , 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 , 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 , 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 。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 , 根据自己的记忆 , 回忆字帖上的字形 , 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 。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 , 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 , 成竹在胸 , 才能下笔有神 , 准确无误 。写字的时候 , 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 , 做到“成字在纸 , 成字在胸” , 下笔如描红 , 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 。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 , 触类旁通 , 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 。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 , 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 , 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 , 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 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
练行书最好的字帖 练好行书如何起步,如何练行书书法基本功

文章插图
怎样才能写好行书楷书怎样学习行书:1、临帖是对行书理解力和功力的总和 。临帖要坚持读、摹、临三结合 , 读以得其趣 , 通过读将范本中的点、画、构、势、结体等特点深深印入脑海中;摹以得其形 , 字之神韵不能离开结构 , 在读的基础上就要专心致志于字迹中 , 记准各种字型;临以得其意 , 经上两步的努力 , 这一步就会如鱼得水 , 再略参己意 , 发韧自己的积累 , 进入准创作 。2、学习王体行书以临摹《圣教序》为宜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 , 如笔致遒润儒雅、字态俊丽秀逸、气息中和怡淡等 , 其用笔内掖收敛 , 线条瘦硬劲挺 , 点画的组合、偏旁的揖让、牵丝映带、笔势字势等纯出自然 。通临时注意纠正线条拖沓纤弱 , 即骨不健、气不畅、墨不沉等通病 。在通临的基础上 , 就要打好攻坚战 , 从字型、字势 , 笔型、笔势及笔画的粗细对比、墨色变化(可参照兰亭墨迹)等方面 , 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 。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 , 达到在创作作品时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练程度 。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 , 甚至可以说书法的内行与外行的区别 , 往往取决于细微的一点点上 , 所谓“纤维向背 , 毫发死生”是也 。所以临写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细节 , 包括笔画位置、粗细长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浓淡枯湿、笔画及字形的揖让、呼应关系等 , 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不放过 , 以训练、提高自己的眼力 。有了《圣教序》的基础 , 学《兰亭序》就容易得多 , 并重点学章法、贯气及细微之处;然后再学王之诸手札 , 学习王羲之怎样因字赋形、因情谋篇等等 。3、对于“气”的贯通和“势”的生发的学习 。行气 , 当然与熟练程度有关 , 但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 , 无论是“读”、“临”或“创” , 有无这个观念是大不一样的 , 可从古今书论中找这方面的论述 , 仔细阅读体会 。4、黄庭坚行书笔势纵横 。黄庭坚书法点画开张 , 虽是辐射式结构 , 但并不疏松;体势欹斜 , 但并不倾倒 。《松风阁诗卷》是其晚年代表作 , 以上特点都有充分体现 。临写时需注意体察黄所追求的“笔中有物”的内涵之美 , 或曰“气韵”相胜 。5、学米芾起步还是比较高的要临好此帖 , 首先要对米芾书法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 , 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艺术特点 , 然后对其用笔、结构、章法及墨法等 , 都要一一仔细研究 , 特别是用笔的特点更要细究、掌握、记熟、会用 , 改变自己的用笔习惯;对字型要背下来 , 达到创作时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 切忌只临个大概 。米芾腕力充沛 , 笔锋诡异 , 笔致滋润华丽 , 非常讲究笔力和笔势 。力倚势所生 , 势因力而彰 , 因此骨力遒婉 , 笔势酣畅 。怎样学习楷书:楷书的结构初学书法者在临帖时很容易盲目照着范帖一笔一画地摹仿 , 不理解楷字的大结构 , 因而不容易掌握字的全局结构的搭配 , 效果往往不好 。只有对汉字的结构有个大体的认识 , 学习的收效才会大 。汉字的大结构 , 可分为单体结构、双体并列结构、双体上下结构、三体并列结构、三体上中下结构、三角结构、四角结构、包围结构、参错结构、多体结构等(图15) 。现分述如下: 1.单体结构 。由单体组成 , 一般笔画较少 , 如“九”、“文”、“米”、“下”等字 。单体字在安排笔画时要注意结体平整 , 重心稳定 , 笔画之间要呼应、搭配 。2.双体并列结构 。即由两个单体组成一左一右并列的结构 。这种结构又可分成若干种 。第一种是左为副右为主结构 。以偏旁为副 , 另有单体为主 , 如“休”、“枝”、“矿(矿)”、“驰(驰)”等字 。偏旁约占总体面积的三分之一 , 主体单字约占三分之二 。双体之间 , 要注意避就和呼应 , 整体结构才能严紧 。不要使偏旁过疏 , 使主体局促 。笔画之间要穿错 , 互有呼应、有联系 。第二种是双体同等结构 。即两个单体各占面积的一半 , 如“好”、“殷”、“鸭(鸭)”、“明”等字 。这种结体的字 , 要求匀称中求变化 , 呼应中求集中 。在双体同等结构的字当中 , 有一种重字双合结构 , 如“朋”、“林”等字 , 本来双体所占比例相等 , 为了使对称中有变化 , 往往变成主副结构 , 即左侧单体写得比右侧单体部分窄 , 两个单体相同的笔画 , 也要写得有变化 , 不能雷同 。如“朋”字的四笔竖画和六笔横画 , 不能写成均匀死板 。第三种左主右副结构 。即和第一种相反 , 如“即”、“剑(剑)”、“鄂”、“歌”等字 , 左侧单体笔画多 , 右侧是偏旁 , 笔画少 。左旁占面积三分之二 , 右偏旁占三分之一 , 笔画之间要注意避就呼应和变化 。如“即”字 , 左右都同一方向 , “”字应往上 , “卩”字往下 , 避免并列呆板上实下虚 , 右体横短画对着左侧二、三短横画间 , 下部分趋向中心点 , 使两个单体在精神上统一到字的中心 。3.双体上下结构 。即两个单体字一上一下组成 。这种结体有三种结构 。第一种是上主下副结构 。如“墅”、“态()”、“墨”、“羔”等字 。上部分单体字笔画多而下部分单体字笔画少 , 所以上下部分所占面积约二比一 , 两部分笔画应有呼应联系 。第二种下主上副结构 。这和前一种相反 , 即下部分单体字笔画多 , 上部分笔画少 , 如“奈”、 “宫”、“筐”、“竟”等字 。这种结体的字 , 是依靠上下两部分有关笔画 , 通过有形无形的中轴线使两部分呼应和统一为整体 。以“奈”字为例 , “大” 字交错的中心点 , 通过“示”字的下竖笔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 。第三种是双体上下同等比例结构 。如“贤(贤)”、 “絜”、“劣”、“柔”等字 。两部分笔画差不多 , 处理时要注意笔画间匀称 , 重心稳定 , 高宽比例适宜 , 取纵势而不修长 , 似乎有个中心点往外发射 。4.三体并列结构 。由三个单体并列组成 , 如“树(树)”、“”、“掰”、“”等字 。这种结体的字笔画较多 , 特别要注意左中右笔画间的避让 , 左右两侧要相呼应并有变化 。注意不要写成扁形 , 三部分要写成纵势 , 才能形成方形 。5.三体上中下结构 。这是由上中下三部分单体组合成的字 , 笔画繁多 , 如“罴(罴)”、“艺(艺)”、“丛(丛”、“衅(衅)”等字 。上中下三部分笔画要写得紧密匀称 , 有俯有仰 , 相互呼应 , 上下穿插 , 使重心稳定 , 成为统一整体 。6.三角结构 。是指具有三角几何形结构的字 。有的是三部分同体结构 , 有的是独体结构 , 如 “晶”、“山”、“磊”、“幽”等字 。这种结体的字 , 要求平稳中求变化 , 匀称中求不同 , 重心稳定 。7.四角结构 。指呈四角形状的字 , 如“器”、 “噩”、“绵(緜)”、“琶”等字 。这种结构具有上下左右四个部分 , 对称组成 。书写时要注意四部分笔画的变化 , 不能平均对待 , 避免呆板 , 要相互接应 , 参错交差 。8.包围结构 。又分半包围、全包围结构两种 。半包围结构 。是指四周笔画上下左右只有三面成半包围状态的字 , 如“匡”、“同”、“门(门)”、“风(风)”等字 。由于三面呈半包围状 , 故应注意外框横竖的长短比例和变化 , 根据框内的笔画结构形态来确定外框的长短曲直 , 框内的笔画则要写得充实 。全包围结构 。指四周包围成框的字 , 如“田”、“四”、“国(国)”、“囱”等字 。前两字为横势 , 后两字处纵势 。不论横势、纵势的字都要注意横竖的比例 , 曲直要根据框内笔画结构来确定 , 框内的笔画也要写得充实 。9.参错结构 。这种结体的笔画斜正参错 , 如“戎”、“参”、“飞(飞)”、“爽”等字 。由于笔画的纵横斜曲杂乱 , 笔画安排较困难 。要做到参错而不紊乱 , 变化而有秩序 , 笔画既相让又呼应 , 多样而能统一 。10.多体结构 。指三个单体以上组成的字 , 如“纛”、“蠃”、“雾(雾)”、“邌”等字 。由于多体结构 , 笔画多而又不规则 , 处理不当容易产生紊乱和臃肿 。因此处理笔画时 , 要注意单体字之间的比例和协调 , 笔画的穿插要进退有序 , 此去彼来 , 你进我退 , 四面匀称 , 变化而能统一 。如何临帖选帖以后 , 即开始临帖 。如何临帖 , 应有步骤 , 特别是没有教师指导而靠自学的人和中小学生 , 应循序渐进 , 即从钩摹或影格开始 , 再进入对临、背临 。1.钩摹 。即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纸 , 如有光纸、硫酸纸等 , 蒙在选好的帖上 , 用毛笔或用铅笔沿着范本的字 , 用极细的浅色的线条沿着字形的轮廓线(内外各占一半)钩出字的轮廓 , 称“双钩” 。然后在钩好的轮廓线内 , 按字画用毛笔写出来(如范本是黑迹本 , 则要按墨迹的墨色浓淡来写) , 称为“填廓” 。钩摹是因为初学者对范帖的字没有认识 , 用笔也不熟悉 , 用这种经过双钩后再按笔画来临写 , 以熟悉范帖的字形和笔法特点 。所以在“双钩”以后“填廓”时 , 应按笔画一笔一笔地写 , 不能乱涂 , 摹写时应按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来写 , 并要注意笔法 , 如逆入回锋 , 顿笔收笔等等 , 按学到的笔法知识以范本的字为榜样进行 。不论钩摹和填廓 , 都要态度认真 , 不可草率 。到了已初步掌握范帖的字的结体、笔法以后 , 即可进入对临 。2.影格 。用比较透明的纸蒙在范本上 , 为了不让范本受墨迹污染 , 在两层中间可以放一张完全透明的薄角膜片 , 然后照字的笔画 , 用“描红”的办法 , 一笔一画地临写 , 这就是影格 。怕蒙在下面的范本字看得不特别清晰 , 可以多买一本范帖 , 放在旁边作为参考和对照检查 。这样可以省去钩摹时间 。这种方法的目的和钩摹的目的是一样的 。康有为曾经这样说过:“学书必先摹仿 , 不得古人形质 , 无以得其性情也 。故欲临帖 , 必先使之摹仿数百反过 , 使转运立笔尽有 , 然后可以临帖 。”意思是学习书法必须先摹仿 , 不掌握古人的间架骨力 , 就无法得到古人书法的神情气韵 , 故必须先摹仿几百次 , 掌握了古人起笔、转笔和收笔等笔法 , 然后才可临帖 。不论是钩摹填廓、影格描红 , 都是为了熟悉和掌握范本的笔法和结体特点以及形态、神韵 。为了较快地掌握一部分字的运笔和结体 , 较快见效果 , 巩固记忆 , 对范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练 , 如先临习三四页 , 反复数十百遍 , 已基本掌握范帖的笔法、结体 , 再往后继续临写 , 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 , 易见效果 , 也可提高练习的信心 , 增加兴趣 。
本人练行书练了将近一年了 , 但是没什么效果 , 跳过了楷书 , 是不是应该由楷书开始写起啊怎么样才能学好行书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 书法没有练楷书就等于建高楼基础没打好 , 你练的时间再长 , 线条再美也难成气候 。结构关总不行 , 小字可能难看出来 , 一写大字问题就来了 , 一目了然 。越看越有毛病 。这是规律 。我教你练楷书的窍门:找颜体或柳体看你喜欢那一种而定 。然后从大楷练习起 , 切忌小楷起步 , 这样效果就快你就有兴趣 , 只要有兴趣就快了积极了 , 等到练的成型了要大要小收放就自如到时你再按你认为好的慢慢就变成你自己的风格 。楷书成型了再变行书己是水到渠成的事 。
练行书最好的字帖 练好行书如何起步,如何练行书书法基本功

文章插图
写字艺术怎么写出漂亮的行书 , 必须掌握那些技巧“字是人的第二面容”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对于学习、工作、学业、交友是十分有用处 , 另外练习写字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 修身养性 , 延年益寿 , 展示个人才华、魅力等 , 因此很多朋友都想把字写好 , 都有想学硬笔书法的想法 , 但是很多初学者又觉得茫然 , 不知从何入手 , 笔者学习硬笔书法多年 , 今不嫌浅薄 , 谈谈怎样学习硬笔书法 。具体方法如下: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 , 能不能改 , 怎样改法?答:能改 , 而且用不多久 。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 , 年龄已经渐大了 , 不能改了…… , 这种看法不对 。要知道 , 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 , 也不是高不可攀 , 而是极其好学 , 只要你方法对头 , 改正旧的写字习惯 。具体地说 , 在你练写的时候 , 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 , 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 , 现结合本身体会 , 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 , 中国书圣王羲之 , 他先从卫铄学书 , 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 , 遂改变初学 。正是他 , 继往开来 , 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 , 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 , 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 , 他初学褚遂良 , 后从张旭得法 。他参用了篆书笔意 , 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 。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 , 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 , 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 , 自感距离尚远 , 自己仍须努力 。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 , 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 , 可以 , 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 不论年龄大小 , 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 , 只要勤字当头 , 下定决心 , 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 , 经过一番努力 , 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 , 古往今来 , 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 。宋朝的梁颢 , 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 , 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 , 争夺龙头属老成 。”明朝李贽 , 弃官就学 , 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 , 他的名著《焚书》 , 《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 , 不在于年龄大小 , 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 , 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 , 选好了 , 先看上几遍 , 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 。这叫“意在字先” , 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 , 后临摹 , 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 。具体步骤分述如下:写字的姿势和执笔(1)坐要正 , 肩要平 , 背要直 , 身子和头部不能歪 , 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 , 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 , 笔尖应直向前 , 切忌内斜 , (只要掌心放平些 , 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 , 就写不好捺 , 写不好横 , 写不好钩 , 很难顺手 , 甚至每写一笔 , 就得挪动一下右手 。同时 , 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 , 二无韵律 , 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 , 写大字拿笔往上些 , 笔杆斜度要稍大 , 写小字往下些 , 笔杆斜度稍小 。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 , 超过这个部位 , 写出的笔画 , 不是拘泥 , 就是呆板 。笔杆斜度不适当 , 笔速要受到局限的 , 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 , 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 , 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 , 写出的字 , 不能开阔大方 。据在中学讲课所见 , 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 , 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 , 大学里也是这样 , 正是这个缘故 , 这些同学写出的字 , 钩不象钩 , 捺不象捺 , 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 , 写字好坏 , 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 。如同木工锯木一样 , 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 , 即便“线条”画得再直 , 你也要锯歪的 。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 , 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 , 基本笔画练好 , 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 , 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 , 就等于进入“总装” 。就是说 , 先学“分解” , 后学“连贯” 。所以说 , 楷书是基础 , 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 , 要分类去练 。如练写“丶”时 , 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 , 然后后再写“连贯” , 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 , 如石坠地 。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 , 要做到“意在笔先” 。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 , 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 , 幼儿开始走路时 , 必先学站立 , 站稳了才能学迈步 , 步子熟了 , 才能快步走 , 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 , 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 。历代书家一致主张 , 只有练好楷书 , 基础牢了 , 再写行、草就容易了 。只有练好楷书 , 写出的字 , 才能笔不浮滑 , 体不支离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答:只要你选好字帖 , 每天坚持写两页 , 持之以恒 , 两个月就可以收效 。至于练写的方法 , 仍是先描摹 , 后临摹 , 然后对照找差距 。对难写的字 , 要分别记下来 , 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 , 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 , 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六、写行书已经习惯 , 再练楷书能成吗?答:没问题 , 而且还快呢 。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 , 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 , 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 , 只要方法改变一下 , 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 , 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 , 坚持练下去 , 那么 , 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七、要想写好每个字 , 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答:第一要掌握笔力 , 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 。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 , 轻重分得清 , 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 , 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 , 其它稍轻些 。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 。比如 , 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 , 捺画应当重 。相反 , 撇画写成重 , 捺画写成轻也可以 , 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说 , 基本笔画好练 , 间架结构难写 , 是这样吗?答:说起来好象很难 , 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 , 路子对头 , 是很容易的 。比如 , 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 , 就有基础功底了 。所说方法找准 , 路子对头 , 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 , 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 , 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 。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 , 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 , 竖画稍短 , 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 , 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 , 还是上中下结构 , 是半包结构 , 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 , 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 。这样 , 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 , 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 , 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 , 不要写太长 , 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 , 左边稍小 , 右边稍大些 , 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 , 参差有序 , 不就好看了吗?相反 , 不分字形 , 疏密不当 , 一宽一窄 , 线条轻重不分 , 那就难看了 。九、有人说 , 要想写好钢笔字 , 必先练好 毛笔字才行 , 是这样吗?答:不是 。实践证明 , 那样要多走弯路 。为什么?道理很清楚: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 , 只是字形大小书写工具及手法不同 , 两先学哪一种都行 。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 , 应力求形似 , 神似 , 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 。有些人对怎样写好字过于神秘化 , 也有的人把写好字说成是天生的…… 。事实上 , 不论写毛笔字还是写钢笔字 , 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 。不客气地说 , 毛笔字我只练了两年 。当我把两年后写的字联拿给一位书法编辑看时 , 所得到第一句评语是:“你的字起码有十年的功夫” 。这位编辑问我:“你都跟谁学过?”我说:“没跟谁学过” 。事过三个月之后 , 我写的字联在一本杂志上选登了 。此事使我联想到 , 多少人和书法资料都一再声称:要想写好字 , 没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头是练不成的…… 。又说 , 写好字是天才等等 。这些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 。事实上 , 只要字帖选好 , 方法对头 , 下定恒心 , 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 , 请同学们试试看 。有的人提倡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 , 实际不必要 , 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两种笔法 。十、怎样安排好字形有大小?答:中国汉字有大有小 , 形状各异 , 不论用毛笔或钢笔 , 写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样 , 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 。具体要求:笔画多的写细稍收缩 , 笔画少的写粗稍扩散 。要写得大小匀称 , 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 。例如:“腾”字同“小”字;“口”字同“国”字;“工”字同“骞”字 。十一、写字讲究呼应 , 这指什么说的?答: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 , 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 。笔画相间有呼应 , 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 , 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 。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 , 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 , 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 , 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 , 收笔为承 。反之 , 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 , 中断笔间势能 , 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 , 末能涵容 , 皆支离而不贯 , 其结果多成珠子 , 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 , 情趣诱人 , 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 。十二、据说横竖有原则写法 , 是这样吗?答:是的 , 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 , 邓老讲得有道理 。写“横”要稍斜 , 左边低 , 右边高 , 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 。不要低于5度 。不要高于7度 。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 , 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 , 那么 , 由于两眼的错觉 , 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 , 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 , 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 。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 , 贵战而雄 。”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 。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练字用什么样纸好?应注意些什么?答:用方格本较好 , 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 , 对你练写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 。在练写时要按行按序进行 , 每写完一页 , 就要分析一下 , 看看差距在哪?每写完一本 , 也要留存起来 , 以鉴别对照 , 衡量进步的程度 。在练写时 , 切不能无规律地东写一个 , 西写两个 , 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练写 , 一能练好章法 , 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 , 更会帮你养成写好行序的好习惯 。如果任意乱写一通 , 那你在正式写作时 , 虽然字形本身写得尚好 , 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 , 这是个大事 。十四、写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答:关系很大 。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 , 字形的优美 , 线条的神韵 , 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 。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 。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大家知道 , 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写出的字形和篇章 , 不拘泥 , 不呆板 , 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笔 , 达到满意的效果 , 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 , 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 , 并尽量往上些 。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 , 信指而书 , 信腕而行 , 不要做作 , 不要修饰 。“笔劲洞达美而韵 , 书贵瘦硬方有神” 。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十五、书写基本笔画时 , 应注意哪些? 答:(1)写“点”重如石 , 形断而意连;(2)写“横”要稍斜 。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 , 下“横”写俯势;(3)“竖”画粗而壮 , 写直不要歪;(4)“撇”之发笔利 , “捺”之发笔扬;(5)“折”的发笔缓 , “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 , 循序渐进 。要知道 , 书体成就的取得 , 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 , 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十六、学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体吗?答:是的 , 这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问题 。但是时代在前进 , 事物在发展 , 各种艺术总是要不断创新 , 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 , 应当取其精华 。明代的陈洪绶说:“谓学者 , 竟言钟王 , 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 , 自创一体” 。苏轼在“画论”中也提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王羲之变隶法为行楷后称“书圣”;张旭变二王草法为今草称“草圣” 。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 , 千人一体 , 千字一面 , 那就说谈不上书法艺术的发展 。脱其窠臼 , 创出新貌 , 没有个性创新 , 就等于失去其生命力了 。这是两种书法在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十七、怎样选择字帖?答:这要看你对哪种字体感兴趣 , 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种 , 然后就可定下来 。如果选不到理想的钢笔字帖 , 也可选毛笔的字帖 。如“灵飞经小楷字帖” ,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 , 黄自元的“九十二法” , 这些秀丽端庄 , 遒媚劲健的楷书虽属毛笔字帖 , 但它的字形和大小 , 都可做学习钢笔字的范本 。十八、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答: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笔力”分布怎样 , 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 , 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 , 条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 , 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 。十九、 怎样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答:书写文章时 , 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 , 应当看准一句 , 接连不停地写下去 。这样的写法 , 能使字序整齐 , 气韵丰满 。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 , 这虽然是个小事 , 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钢笔字横写居多 , 要边写边向左方看齐 , 竖写时边写边向上部看齐 。字的大小 , 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 , 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 , 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 。字形写得虽好 , 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 , 是要降价三分的 。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 , 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 。二十、怎样体现书法艺术美感?这种美感从何而来?答:书法艺术是运用联想来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萌发 , 其中包括“形、神”两方面 。书法“形”的美主要运用点线、结构、疏密、轻重、行笔的缓急组成形象的“字形” , 以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结构的美唤起人们的情趣和美感!书法“神”的美 , 指的是线条组合后总体的外貌 。它不是象几何学里那样机械式的配合 , 而是书家以唯物的、运动着的气势和本能 , 发自热爱生活的审美理想 。“壮则雄健以嵑嶫 , 丽则绮靡以清遒” 。这就是书法“神”美的应有体现 。古人说 , 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 , 它体现在书者的广阔胸怀中 。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愤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书者内心蕴含着生命激发的意念 , 洋溢于字里行间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 , 从而引起共鸣 。我国书法艺术“形神”兼备 , 气势生动!正是这种美 , 中国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世界所重视 。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书学史讨论会上 , 就有《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的论文 。具有典型东方美并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书法艺术 , 其影响之大 , 可窥一斑了 。二十一、今后在写字上应注意哪些?答:要注意“识、简、连、美”四个方面 。这四个字 , 对今后硬笔书法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识”指的是写出的字要准确 , 清晰易辨 。既然文字是代表无声语言的符号 , 表达一个人的心意和行动 , 那么 , 这个符号写出来就得叫人认识 。如果写得七扭八歪 , 谁也不认识 , 日子久了 , 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 这种字还有什么用处呢?“简”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 。要知道 , 汉字由繁向简发展、不断辗转演变已不是现在的事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做了规范以后 , 小篆变隶书 , 草书变楷书 , 汉末的草书又变成楷书的草体 。字体的不断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 。今天 , 我们正在建设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 , 人们对汉字书写效率要求更高 。因此简写汉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 。但提倡写简化汉字 , 不是乱来的 。“连”指的是用连写的笔势写出的字 , 简单地说,就是快写的连笔字 。不论行书或草书 , 都必须有规范性的约束 , 不是无规律地乱来 。重复地说 , 写出的字 , 必须叫人看得懂 , 领会其意 , 不给别人为难才行 。“美”是指一个字写出后的最高要求 。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以线条造型美 , 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写个“鱼”字 , 欣赏者如果根据这个“鱼”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鱼”而判断它美不美 , 这就混淆了美的含义 。评价字形美不美 , 应摒弃汉字古老的原型 , 而是以其线条造型所体现的“形、神”为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 汉字象形性的古老写法已不被人们所重视 。如果有人认为象形性强的甲骨文是美的 , 那么 , 没有象形性的楷书就不美了 , 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书法史的实际情况 。线条本身的美 , 来源于造型 。毛笔字表现在“筋、骨、血、肉、神、气、韵、味”上 , 钢笔亦如此 。这种美不是牵丝拖沓或牵强做作 , 而是线条整体自然美 , 它通过“形、神”的具体化所表现出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