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电商 电商为什么要搭会场,电商平台

一、京东云-云深erp社交电商会议有必要参加吗
这是必要的 。因为参加这个社交电商大会可以实现各类电商的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 。随着全新电商模式——京东云智慧社交电商云ERP-社区版的推出,为致力于追求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实体店经营者提供了实现实体店转型升级的高效路径 。

如何做电商 电商为什么要搭会场,电商平台

文章插图
二、平台电商设计师VS店铺电商设计师哪个好
【如何做电商 电商为什么要搭会场,电商平台】写在前面
回想起来,今年已经是我做设计的第6个年头了 。第一年是UI设计,第二年第三年转行做电商设计(在当地一个小电商平台工作,然后做了半年腾讯外包) 。在家待了将近一年的SOHO,然后从2014年到现在,来到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做运营电商设计 。
一方面,很多人问我如何转型做电商设计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商设计是做什么的,所以我决定不再写一篇关于电商设计师服务平台和电商设计师服务店铺的区别的文章(我还记得我去年写过的比较流行的《关于电商设计师的事情》,也是因为想给大家科普电商设计师这个职业而写的,里面大概介绍了电商设计和电商设计师的发展历史 。
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到过,电子商务设计师有很多藏身之处,比如企业的电商部门,外包公司,电商品牌策划公司,商铺,SOHO,运营公司或者平台等等 。内容根据载体分为PC端和M端 。根据工作内容,继续细分为横幅设计、首页设计、内页设计、店铺验收页设计、专题页设计、详情页设计、H5活动页设计等 。但归根结底,电商设计师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师(平台指天猫/京东 。COM/唯品会/苏宁等 。),另一个是为店铺服务的电商设计师 。
为什么这么说?一般来说,设计外包公司和平台的设计师都是为平台服务的,企业电商部的电商网站也是小平台 。商铺/电商品牌策划公司/运营公司的设计师大多是为商铺服务的,SOHO的设计师可能会接平台或者商铺的单子,所以归根结底他们的客户是两种:平台和商铺 。
然后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电商设计师服务平台和电商设计师服务店铺的异同和优缺点 。
先说共同点:
1.假期越多,越忙 。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有体会,越是节假日,街道越拥挤,热门旅游景点越多,生意好得不得了 。同样,对于电商设计师来说,假期越多越忙,因为用户在假期有更多的时间和购物欲望 。同时这也是各大电商平台争相造节的原因 。3354有噱头推广活动,销售商品,可以激发用户的购物欲望 。尤其是天猫双11大获成功以来,激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节日 。比如天猫先后推出了双12、天猫新时尚、天猫男人节、天猫妇女节等等 。其他电商平台也创造了很多节日,比如JD.COM618、乐风桃花节(乐风在2014年2月被唯品会收购~)、苏宁818(苏宁在2015年8月由天猫举办)
(以上为网友看到地铁海报与天猫苏宁一起打电话的图片 。哈哈~好脏,但是说出来很贴切 。)
换句话说,电商中爱恨纠葛的分分合合真的很伤消费者的钱包~,虽然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电商节,几乎每个品类的商品都有自己的节日(堪比你大妈一个月一次的照顾期~),但是天猫双11和JD.COM618依然是最活跃最受消费者追捧的 。总之,作为消费者,小心你的钱包~(等等 。如果你照顾好你的钱包,那么我们的网页是免费的 。不要~ ~ ~你最好在buybuy继续买,哈哈) 。
2.都是为别人服务的,加班改稿是家常便饭 。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设计行业,只要是设计师,加班、赶稿、修改都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设计师的水平、项目的难度、需求方的要求、需求方的目的是否明确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设计师加班和修改的次数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设计是为别人服务的,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了设计工作的性质330.000000000005当然,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师会比服务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轻松一点,因为他们面对的往往是更专业的合作伙伴,同时设计师的话语权也更高(我的意思是大多数情况下,和专业人士合作会更省心更高效) 。
3.看了无数商品 。
由于工作需要,电商设计师每天都要和各种商品打交道(服务店铺的电商设计师可能看的是单一品类的商品,但服务平台的电商设计师会看更丰富的商品种类,包括国内和海外),这就导致很多电商设计师实际上对购买的商品产生了免疫力(想想看,现在电商节的钱比设计师口袋里的钱还多,设计师的时间都花在画画上了) 。我没时间也没钱购物,哈哈~) 。好吧,开玩笑啦~其实是因为逛各种购物网站是电商设计师的工作和习惯 。网站看多了就没什么感觉了 。就像一个男人 。如果你要求他每天被各种美女包围(哈哈,想的美~),他会不会觉得麻木?讲真如果你女朋友是扒手,我可以让她们爱上电商设计,这样她们就不会有时间了 。
没欲望也没有钱剁手了(哈哈哈哈~亲身验证过的独家秘诀传授给你们,不用谢我~)
4 、终级目的都是为了卖货
不管是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师还是服务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他们要达到的终极目的都是为老板解决卖货这个需求,有人可能会说也有些是为了打造品牌形象啊,好,那么打造品牌形象的终极目的是不是还是为了卖货呢?不管这个货是实物还是虚拟的,不管是贵还是便宜,电商设计师需要做的事情都是按照对应的主题给出合适的设计稿,有高端高冷的/时尚俏皮的/热闹大甩卖的等等,为促成交易服务 。
不同点:
1 、服务对象不同,导致思考角度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同
不过这里又要说明一下,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师又可以分为平台类的和运营类的,平台类的主要做的就是商城改版、商城新增业务版块设计、banner设计等(比如你们现在看到的天猫、京东、淘宝的商城页啦,包括PC端的和M端的),运营类的主要就是负责各种活动运营专题页设计,banner设计、H5页面设计等(比如天猫双11和京东618这些促销活动页的设计啦,包括PC端的和M端的),而服务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主要做的就是店铺首页设计,详情页设计,活动专题页设计以及各种尺寸banner设计,那么我们以运营类的专题活动为例来说明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师和服务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的区别:
首先,服务对象不同
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师的直接对接人一般是针对平台的某些特定运营活动(比如京东618、京东3C购物节、415海外购)的策划人或运营,而店铺电商设计师的直接对接人是店铺的运营或者店铺老板,这两种服务对象是有差别的,前者做的专题页面往往涉及到多品类、多店铺、多品牌,还有多个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投放的页面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活动往往会有预热期、品牌期、高潮期,偶尔还会有返场期),而后者做的专题页更多是面对自己店铺里的商品或者自己的品牌,品类较单一,同时店铺会去参与这些平台的活动,那么我举几个例子:
其次,工作内容不同
平台做一个比较大型的专题活动往往会有好几个会场(比如下面这个618partyon的活动就包含了6个不同的会场,而每一个会场里面又包含了很多个小分会场,一般是以商品类目划分,卖的货成百上千种,会有成百上千的商家店铺参与),我用时间轴导航给大家示意一下:
我们可以看其中几个会场的页面:
618party on预热期页面(设计稿来自JDC运营设计部,只截取了部分)
618party on万件扫光页面(来自JDC运营设计部 )
我们会发现,同一个活动不同会场的页面设计上一般是既要有差别但是风格调性又要保持一致的,相当于统一了品牌形象 。
而店铺的专题页一般是单个的,很少有会场之说,店铺往往是依附于平台而生存的,我们看下阿芙精油的,这些店铺的专题活动一般只是专门用来卖自己店铺或品牌的商品就好:
(专题页来自阿芙精油,我只截取了部分)
以上是从整体来分析说明的,下面我们再拿一些平台运营专题页的楼层来举例说明平台专题和店铺专题的不同:
店铺坑位:
单品坑位:
比如上面这种楼层坑位的图片,有些坑位是链接到店铺的,有些坑位是链接到商品详情页的,有些商品坑位设计完直接交给前端拉取sku就好(比如上面那些白底商品图),但是有些商品坑位和店铺图坑位是需要由服务于平台的电商设计出模板和规范给到店铺的设计师做图的(比如那些带背景的非白底图片),负责平台活动对接的运营会把这些模板和规范分发给对应的店铺,由店铺里的设计师做好图再由运营收集好给到平台这边的前端工程师们调用,给大家看下我平时做的部分模版规范:
而像我们前面刚看的阿芙精油的那种专题页,他们往往很少直接像平台的专题活动这样做规规矩矩的商品坑位,而是喜欢把商品做抠图处理,喜欢拼素材搭场景玩创意:
第三,思考角度不同
我们会发现平台类的电商设计在做楼层设计的时候,每一个颜色、字号、间距、图形的选取都非常慎重,更多的是追求简洁清晰便于用户浏览,而店铺类的运营活动设计往往看起来会更加天马行空,喜欢搞场景合成,貌似更有创意脑洞更大一些,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喜欢每一个商品都抠图,给页面添加非常多的修饰元素 。
之所以会有这些差别,是因为大多数店铺反正活动次数和活动商品不是很多,一个首页也许一个月都不会换,好不容易做次活动当然是希望能够借助设计特色吸引消费者啦,那就大胆地怎么好看怎么做吧,先不去计较什么规范不规范的问题 。而平台运营类的电商专题页设计需要考虑很多综合因素,比如运营维护成本、比如用户体验、再比如出的模板要保证对于所有商家都能简单易上手去执行等等综合因素,所以需要更加规范便于管理(一个平台的活动往往涉及到不同品类不同品牌成百上千的商品商家,如果你一个个去设计去抠图估计设计师会疯掉,整个项目进度会非常拖沓,这是非常要不得的) 。
这就好比大公司和小公司,大公司往往人多事杂,而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就会出很多规范以便于管理,而小公司一共也就那么几个人,他们应对各种人员或突发情况会更加灵活,他们还在发展期则不适用于用太多的规范去限制他们的发展,所以我们也许会发现,跟平台的发展需要道理一样,当店铺和品牌知名度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他也势必会走向规范化,他需要去考虑运营和维护成本了 。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一位酷友在我的站酷作品下面留言说:“京东的设计水平不咋地”,接着有另外一位酷友就认真地给他分析了上面我所提到的一些综合考虑因素,不要妄下评判,最后那位酷友继续回复道:“将自己的无能归结于自己的公司团队和外界的因素,哈哈哈哈哈”(讲真,我觉得他说话蛮芍~且不说他知不知道京东的设计分别分布在哪些地方,京东有哪些设计部门我估计他都不知道)
看完他的回复也是觉得没必要再回应他了,因为这在我看来非常地无知,很多时候当一个人没有达到某种层次就很容易站在他的认知范围里将其他所看不到的行为归结为无能,因为他看不到那个层所以无法理解,我们经常提倡做合适的设计,我觉得这个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他可能拥有很多种技能很多种能力,但是不是需要每次都全部展示出来呢?
我想那些武林高手之所以为高手并不是因为他们每次出手都将自己所有的实力和技能展示出来,而是根据当前形势以及根据对手的不同而出相应的招去应对才得以打败对手 。所以不懂不可怕,关键是不管到了什么层次,时刻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很重要,不要对别人妄下判断 。
2 、福利待遇不同
这话题可以紧接着上面来说,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店铺设计的作品非常富有创意,天马行空,合成技巧也很厉害,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平台的设计作品可能更多的是对于色彩、构图、节奏感、用户体验等的把握,前者看起来有震撼力,后者更加耐看包容性和适用性更强,这也正是由于平台的性质所决定的(平台要讲求调性要包容很多商品、店铺商家、还有不同阶段的活动上线时间限制),那么你们觉得谁的能力更强?谁能拿的薪资更高?
一般来说,其实都有能力,但是能力的方向不一样,福利待遇资源哪个更好?我想综合起来看应该还是平台类的电商设计师要好些啦,一个店铺的首席设计师估计也才拿一两万多一点吧,总监可能更高,但是一个大平台的普通电商设计师可能都不止拿这个价了,更重要的是在平台里周围都是专业能力非常优秀的人,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是隐形的财富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原因很多,跟平台规模实力有关,跟设计师本身的能力匹配特点有关,也跟整个公司的招聘人才的标准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挤着要进入平台,而很多平台的设计师不愿意跑到店铺里做设计的原因 。
因为如果要长期合作共事的话,整体能力水平相差太大会不适应,以前接触过很多小的店铺老板或店铺设计师,很多人思维方式还需要改变,很多店铺设计师根本没有话语权,而且都是被老板或者运营瞎指挥牵着鼻子走的(熏疼~好可怜~),当然也有一些做得非常好的,比如三只松鼠、韩都衣舍、阿芙精油等,还有一些电商品牌策划公司从项目开始包括摄影修图制定设计方案等所有环节都有参与,这样子话语权也会高些,所以呢,遇到真正重视设计的老板或者上司很重要 。
3 、入职要求不同
那么既然平台类的电商设计这么好那为什么还有人继续做服务于店铺的电商设计师呢?这不是废话嘛,一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呆在平台规范里,另一方面并不是谁想进平台就能进平台的,你需要符合去的能力标准,具体有哪些能力标准呢?
(1)具有一技之长 。比如绘画特别厉害,这个绘画能力虽然不是设计师必须的具备的,但却是几乎所有公司都喜欢的一项特长 。
(2)作品能反应扎实的设计功底 。比如三大构成的运用,对色彩、元素比例的把控,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意识 。
(3)沟通能力强和富有创造力 。能够顺畅地与同事或者与需求人沟通交流,能理解清楚需求方向,能出合适的富有创意的稿子 。
(4)没学历就用能力凑,没能力就用学历和脸蛋凑 。如果什么都没有 。。。。那你还是再等等吧,哈哈~~另外人品很重要(貌似我像是在写招聘要求的说,哈哈~) 。
而在店铺里从事电商设计的设计师很多是非专业的、有很多是刚培训完没多久会点设计软件就上岗了,还有很多是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去了店铺做设计,再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每天忙忙碌碌,店里什么的什么活老板都要他们干,不管愿不愿意,经常都是套模板拼素材却因为没有懂设计的人指导,周围也没有激发他们更努力提升自己的环境和动力,从而荒废了 。而且服务于店铺的设计师们大多数基本是单休,常年加班,尤其是遇到大促,通宵都有可能,以上是我说的大多数在店铺里从事电商设计的设计师的现状,还有一些是有非常扎实的美术功底的或者自己出来接私单或者创业的,能力薪水条件稍好一些的就不在这个队列里啦 。
那么,由此反应的是入电商设计的门槛真的非常低,大批的人涌入了进来,但是任何一行想要进入很容易,想要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了,每一个职业都需要扎实的根基才走的长远,也就是打基础很重要,好在互联网让信息变得越来透明,信息不对称逐渐在缩小,爱分享知识的前辈们也越来越多,整体设计能力提升变得更加容易(其实也是在加大了行业竞争力度,拼的是谁学得更快更好) 。
4 、喜好偏好审美不同
除了一些设计师店铺或者国际大牌店铺以外,大部分服务于店铺的电商设计都是偏重于场景合成、开脑洞玩创意拼实景素材,而且一般来说店铺都会有自己的模特可以使用,所以会更加灵活,尤其喜欢做复杂的标题再造设计 。
而服务于平台的运营类电商设计师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用模特素材的,而是偏好于用产品图和各种绘画图形元素去玩构图创意,制造卖货氛围,这是因为平台的影响力往往比较大,一旦侵权很容易被发现,而这个侵权责任是要由设计师来承担的,所以平台除了超大型活动可能会请一些明显代言,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模特拍摄素材可用的(除非有些商家愿意提供),只有很多很多商品图可用,为了避免侵权所以不轻易使用模特或素材,这也是我当初写“Banner图设计之商品图该怎么玩”的原因所在,可以说玩商品构图平台类的设计师玩的应该是最溜的(你想想一年365天,那些设计师们每天都在设法玩各种各样的商品能玩不好吗?) 。
举个例子,同样是年货节,我们看下初语的,他们家卖衣服的嘛,当然很多模特可以用啦(初语现在的设计越来越魔性了,很燥很厉害~)
我们再看下天猫的,基本就是绘画+玩商品构图,因为平台往往需要兼容很多商品类目,所以商品既是展示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热闹氛围促销元素,最重要的是玩商品图很保险,不那么容易侵权:
另外,我们可以一起看下初语和阿芙的一些页面设计,我的感受是店铺品牌达到一定规模后会跟平台的差异化越来越小,无论是设计师实力还是规范制定方面都是如此,同时会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也就是他拥有区别于他人的品牌特性和差异 。
三、活动策划的市场推广要如何做作为没经验的新人,做活动最重要是思路 。思路清晰,找准最关键的几件事做扎实,这个活动就成功一大半了 。其余的就是一个反复正推和反推、打磨细节的过程 。下面是具体的策划思路 。1、要有目的 。每场活动必须有它要实现的目的,有的是通过造势和优惠批量促单,那最终考核的就是转化率和转化金额;有的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促使转介绍,那考核的就是客户满意度和后期的转介绍率;有人说我就为了做品宣能不能考核,品宣考核的是这件事的影响力,比如参会人数、媒体转发量和覆盖量、参会者的朋友圈转发等,考核的是品牌“三度”中的“知名度” 。总之一场活动必须有个引领性指标,才有做活动的意义 。自嗨式的市场活动不如不做,有钱可以搞搞团建 。2、有核心要素(1)场地场地放在最前面,因为一是需要预定,二是场地的大小和位置跟本场会议的参会人数有关,三是场地和时间确定后才能对外宣传 。大部分活动场地在酒店会场,或者在咖啡厅、公司会场等,基本安保消防可以保证 。如果是户外场地,需要考虑天气,大型活动最好准备预备方案,同时考虑消防安全 。另外200人以上的户外活动需要公安备案,1000人以上需要批文,这些要提前准备好 。(2)时间第一考虑场地情况,什么时间段有合适的会场 。二是考虑业务特点,要避开孩子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间等,保证大部分人在活动期间都有可支配时间 。三是看嘉宾行程,重要嘉宾(比如请到政府人员或知名人士来讲座)的时间安排优先 。(3)事事是我们达到活动目的的手段,一种是本来就存在的事,比如校区开业、周年庆、毕业典礼等,这些事到时间了就会自然发生,我们做活动的目的是借事造势 。有的事本来没有,典型的如双十一,就是普通的一天,突然有一天网络上出现了“光棍节”这种说法,就变成了一个节 。突然又一天某电商觉得下半年节日少,需要找个刺激消费的理由,双十一又成了剁手节,这就是造出来的事 。很多项目管理者容易陷到事里去,比如嘉宾的临时变动、流程中一些细节容易纠结,但如果把“事”本身看成一个管道,不管怎么弯折最后只要通向目标,就可以找到很多替代或救场方案 。在做流程的时候,只要确定好最重要的事,比如重量级嘉宾到场,设备正常,讲座过稿,预约客户到场,其他细节是可以调整的 。(4)人包括邀约来参加的人、作为嘉宾来支持的人,以及会务工作人员 。前两者是外部人员,需要邀约;后者是根据项目需求可以自主调动的人力 。外部人员的邀约,需要提前做好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通常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到什么时间点需要完成多少人;另一个是人的维度,每个销售分别要完成多少邀约任务 。邀约进度需要每天更新并同步 。同时邀约嘉宾也是一样,沟通到什么进度,是否确定到场,是否有替补人选等都需要及时同步 。现场会务工作人员根据岗位要求走,如果人手不够可以找外部兼职 。维护类工作可以交给兼职,如守门、跑麦等;绩效类工作最好给自己员工,如果用兼职需要提前培训考核;财物相关的工作必须用自己人,如后勤 。3、以实现目标为导向,打磨核心要素细节刚才制定了活动目标,也确定了重要元素,这场活动的整体轮廓就确定下来了 。接下来需要目标做分解,对各个元素做细节推进,形成互相配合的整体 。这时候思考顺序就要倒过来,从人开始,因为人是我们完成目标的最重要资源 。其次是事,围绕“提升体验感”以及“让这些人为我完成目标”为中心设计事,再根据我们设计的事,来反推现场的时间安排和场地布置 。(1)人刚才目标分解下去了,必然会有邀约的反馈 。这时我们要研究,目标邀约的都是什么人?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如果我的活动目的是现场转化,那他们怎么样才愿意在现场买单?如果还需要考虑品牌传播,那是否要加一些环节和道具,让来的人愿意发朋友圈?对于嘉宾也是一样,这个嘉宾邀请过来,需要他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让他体验感好一点下次还愿意来站台,这些也是我们要考虑的细节 。2、事人的需求研究过了,再来分解事 。一场活动的流程,不是简单走个过场,而是要在每个给人留下感知的事件上制造起伏 。比如入场,如果一个高端酒会的入口非常挤,给人的感知就是负分 。但如果高考后一个专家做志愿填报讲座,入口非常挤,家长会觉得这是正常现象 。只要能挤进去,哪怕站着他都觉得很好 。所以这时候如果主办方事先准备了预案,加个有座位的外场做视频直播,体验感马上飙升 。这就是在事件中创造体验感峰值的方法 。3、时间和场地通过人和事反推,各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气氛最棒的时间留给重要的环节,场地也是一样,最显眼的地方留给最重要的事,比如机构的口号、价值观、产品特色、学员反馈,还有本次活动的嘉宾介绍等,都是很好的环创要素 。到这里一场活动基本成型了,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先按这个思路过一遍,提前申请预算、准备会务物料,之后再去打磨细节 。整个过程会有大量的沟通,跟员工的沟通,部门间的沟通,外部资源的沟通等等,一定保证跟上级同步,一旦推进有困难马上寻求帮助 。刚开始信息同步好,后面就很轻松 。另外100人以上的会场需要对讲和耳麦,医药箱、急救手册等属于标配 。有人问为什么不能找外部的市场团队来做,有机会可以大家算算这种团队招一个学生需要机构支出多少费用,给招生团队的抽成只是一部分,还有需要自己支出的部分 。普通文化课机构做这么一场几乎等于半年白干了 。或者换个说法,这样算哪怕机构自己花半年时间,啥都不干就只开公益讲座,一样能来这么多学生 。做市场不是搭花架子,在数据和事实上没有结果的事,我们不讨论 。最后自卖自夸推荐一个活动推广平台:活动行,可以提供提供包含活动场地预定、活动发布、报名推广、签到验票、等一站式综合活动服务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
如何做电商 电商为什么要搭会场,电商平台

文章插图
四、线下活动怎么做比较好?五、和男生对话时怎样说话得体?
如何做电商 电商为什么要搭会场,电商平台

文章插图
六、会议准备工作有哪些?以下内容为新榜市场总监李铁男在活动行线下沙龙「千人峰会的品牌与运营」的现场分享内容整理,其中有部分口语化表达,请知悉 。分享人介绍:李铁男,新榜市场总监,2014年加入新榜,目前负责新榜市场、新榜学院、新榜大会、新榜全国行等项目,对新媒体有深入研究,擅长新媒体运营、短视频、直播电商等领域 。内容整理:活动行- 以下为正文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每一场活动都想办法把整个观众体验、嘉宾的体验,以及合作伙伴的体验,做到极致 。在不断做的过程当中去积累口碑,然后整个行业内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再经过不断输出活动,不断的和这群人通过活动产生链接,慢慢地积累势能,势能积累起来之后,口碑、品牌就会慢慢起来 。长期主义+价值输出+时间复利,你将解锁一份刺激与欢喜 。活动流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市场调研-活动立项—活动筹备—推广&招募—活动执行—活动复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一、活动框架1、活动目的这是做活动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1)提升影响力,强化品牌 。2)政策发布,比如今日头条的生机大会,快手的光合大会等 。3)会销,会销类的公司,有一个标准化的会议流程,对会议的信息密度没有严格要求,但强调氛围的调动,有KPI指标 。2、市场调研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既然做这个行业的活动,肯定本来就能触达到这个行业的一些人群,那么通过面对面也好,或者通过线上聊也好,或者通过问卷调查也好,或者通过请教公司一些老的员工也好,或者看同行业的竞争、竞品的活动也好,基本上就能得出来结论,在这个结论上可以去验证一下,就会明白用户的需求,知道活动的方向在哪里 。3、确定边界想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基本上心里边大致的版图就有了 。从现在的时间起,去倒推,大概这个活动准备周期需要多久,比如说需要30天,从现在情况往后推30天,看是放在周中还是周末,是做半天还是全天,活动类型,谁来讲?谁来听?这个活动目的是怎样的?基本上有一个大体的模糊的画像,在这个时间没有精准的对接到个人,但是知道它大概有怎样一个标签、知道大致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能够去触达 。同时边界很重要!它画了一些方向,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用,哪些东西不能用 。1)预算不一样,整个的边界完全是不一样的 。可能因为预算有限,有些场地就不会考虑,有些老师也不会考虑 。2)人数和预算也是紧密相关的,做500人的活动、1000人活动、100人的活动,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3)时长基本上就决定了嘉宾的数量 。大家都比较热衷于做下午场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从下午2点开始到5点结束,大概3小时,180分钟,基本上是6位嘉宾,一个嘉宾25分钟,总共150分钟,剩下30分钟,中间可以加一些圆桌论坛等环节 。中间控场不用那么严格,但是整个嘉宾的数量和分享时长是一个反相关的 。另外还要考虑场地,吃饭,交通是否方便 。4)场地,2019年比较特殊,7月到10月的很多大型的活动不能举办,再加上今年过年比较早,1月25日初一,很多大型的活动全部压到年底,加上很多年会也在这个时间,就会把整个酒店的费用拉高,往年可能提前两个月去找酒店,今年必须要提前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北京能容纳千人的且交通比较方便的其实不多,可能是西边便宜,南边便宜,北边和东边贵 。通过上面的分析,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活动,那么大致的框架就出来了,先把整个边界定好,接着再细化,内部还有一个沟通磨合的过程,不可能一开始把这些非常精准化 。二、活动ing1、确认主题第一不要引起歧义 。第二要让大家明白活动的价值,用户能知道你要给他传递什么 。针对行业内的活动,一般都只写嘉宾的title,因为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他是谁,所以说不用在活动的板块上再去说这个嘉宾怎样,做过什么 。但是注意,跨行业的活动,需要写嘉宾的介绍,因为观众来自于不同行业,也可能来自于五面八方,通过嘉宾的介绍来判断活动是否是适合自己 。2、时间场地一般场地是一个大场地,一个小场地,在这里大场地指的是哪个城市,小场地是具体地点,比如确定12月底要在北京做一个活动,北京就是一个大场地,大场地可以滞后到什么时间?假如有很多外地的嘉宾来参与,会提前预订机票,要提前半个月或者20天要把这个场地给确定死;假如活动本身是在北京的人来参与的,活动开始之前一周会给大家群发消息就OK了 。一般来讲双休日好过工作日,周六好过周日 。但是也要考虑活动的规模与影响力,不要放在周一,周一往往会议比较多,很难走开 。下午好于上午:尽量活动不要上午办,下午的活动通过开场时间稍微往前延一点,把结束的时间稍微往后延一点,比如1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6点,能容纳的嘉宾和信息含量比较多,这样效率更高,也节省费用 。另外场地动线在大型的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小白”的用户视野出发,不要想当然,要考虑到人流行进方向、路线、拥堵节点以及展位间距、方向,要避免“冷清展位”(人流无法流动过去的展位) 。会场最好是“后进式”,屏幕和入场口不在同一侧,不要从前门进,避免观众横穿遮挡视线,提前设置隔离栏,避免分散注意力 。一般做的活动比较多了之后,基本上看一眼这个场地,整个搭建方案就有了,就知道什么地方放签到台、什么地方放入场、什么地方放屏幕、什么地方放上下台、什么地方放控台,基本上就相当清楚 。3、确定关键传播节点假如1月份举办一场500人的活动,往前倒推,首先要确认活动是免费还是收费,因为免费和收费的到场率不一样,要根据到场率去算,需要报名多少人,现场到多少人 。根据目前手头的资源,去倒推,比如说活动推一次能报60人,需要推五次,推5次的节点可能一周推两次,可能一周推一次 。一周推两次,可能用不同的渠道,用公众号推一次,用海报推一次,这样传播的节点基本上就出来了 。再根据整个行业的一些大事件,比如说双11或者说其他的能预测到一些节点,不跟他们抢流量,把这些节点给错开,根据行业内人的一些特殊习惯 。在这边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像直播行业,直播行业要去发海报的话,可能在半夜两三点或者凌晨四五点发,效果特别好,因为做直播这个行业,播到凌晨一两点,播完之后还要和团队复盘,之后才能睡觉,要根据这些,把具体的传播时间点再进行微调 。物料是活动对外宣传物料,像海报、主视觉或者说像嘉宾的背景,类似于传播方面的一些物料 。这些物料有利于去招募或者对外去做宣传 。4、信息入口的问题作为活动负责人,刚开始要定主题、定框架、定基调、定边界,在对外合作的时候,最怕遇到一件事同时好几个人来对接 。一般我们办活动首先会在群里边立一个规矩:公司里边指定一个总的负责人,他既是内部信息汇总的节点,也是外部信息的出口,保证所有的信息的入口和流出在公司内部都有一个人,同时同步到群里和协同工具中,避免信息差 。一场活动需要团队协同,每个人具体来负责哪一块,一般要形成文字,同步给各个合作方 。总之兵分几路,各司其职 。5、信息的协同和传递这块特别重要,特别是合作类的活动,比如多方主办,并有政府的指导参与,这种活动难度很高,建议一般一个活动,它的联合主办方不要超过三家,超过三家的话就是说会特别麻烦,因为每个人对活动的认知与需求都不一样 。合作类的活动,尽量简化,在活动开始的时间,要明确划分好双方的职责,哪些东西,你有决定权,哪些东西,我只是通知你,其它事我全权处理,不然到后边肯定会撕逼的,会牵涉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处理这个事,这是外部 。内部的话也是同样的一个逻辑,比如嘉宾,特别是大会,嘉宾总计超过三十几位,嘉宾对接这块可能是5到6个人,嘉宾是按照板块来划分,每个人对接几个嘉宾 。有些嘉宾不可能亲自来对接,一般会由品牌负责人或者助理来对接,这里边就会牵涉到一个信息的传递与协同 。要借助一些工具来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比如石墨文档、有道云笔记等,具体用哪个可以根据公司内部情况选择 。三、嘉宾相关1、邀请清单活动主题定完之后,大家在一块开个脑爆会议,然后就说你认为的嘉宾是谁谁,每个人在黑板上写,写完之后用排除法,先做加法,后做减法,然后把不合适嘉宾全部排除掉,比如说我来推荐这个嘉宾,我为什么推荐这个嘉宾?这个嘉宾好在哪一块?今年做了哪些东西,哪一块应该讲的特别好 。嘉宾模式就两块,一个是做得好,一个是讲得好 。做得好的话,要有实际经验,因为在实际的过程当中做过和没做过是不一样的 。做过的话,能讲出来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细节,但是可能会被别人忽视,那这样的话对行业内的人是有收获感,也就是所谓的干货 。有些嘉宾,虽然没做过,但是一直在行业内深度观察,表达能力特别好、气场和节奏感特别好,在台上讲的特别好,但是这样的人是少的 。还有一些人做的特别好,但是一到台上就紧张,讲不全或者讲不好,根本表达不出来,这种嘉宾的话,建议大家就不要邀请了,因为他可能做的再好,但是在台上讲不出来的话,实际上对台下的观众是没有收获,现场的感觉也会比较尴尬 。2、嘉宾邀约要说清楚这几件事:在什么地方做一个多少规模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时长是多久?有哪些嘉宾来参与?同台嘉宾是哪些?站在嘉宾的角度来看这个活动对他或者所在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在邀请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东西表达清楚,做成PPT也好,做文字也好,传递给对方 。一些活动在前期邀约嘉宾中,会写一大堆特别大咖位的嘉宾,最后却来不了,对于观众来说体验特别不好,特别是卖票活动,可能观众来买票,就是冲着1到2个嘉宾,想听他讲,最后会发现想听的两个人压根就没来,现场特别尴尬,后续还会因为这些会产生退票,或者其他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请务必在显著位置注明拟邀 。3、嘉宾信息收集邀请嘉宾一般会要嘉宾的简介,title、照片、成功案例、Demo 。关于嘉宾的Demo 。Demo这块很多嘉宾不一定能提供,但如果是一些干货类收费活动,特别是异地嘉宾,一般会让他提供一个demo,提前商量一个选题,录一个10分钟视频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这个嘉宾形象、气场、表达习惯、逻辑框架、语言节奏等,有一些整体了解并有助于后期判断 。4、嘉宾PPT1)时间:嘉宾的PPT,截止时间一定要敲死 。一定要把截止时间往前赶一赶,按照行业经验来说,总有1-2个嘉宾的PPT姗姗来迟,要为后边调整留下空间 。2)版本:记住一定要编号,养成好习惯,避免弄错版本 。过渡版本一定要删掉,因为有些控台会把原来老的版本放上去,一般到这个时间节点嘉宾改的东西不多,但是有个别的嘉宾的心理素质不好,一旦发现ppt不对,会直接在台上发懵,或者将问题公开化,“PPT放错了,主办方能不能给我换一下”,这时候会极度尴尬 。3)体积:把PPT尽量体积小一点防止死机,如果里面有视频的,记得把视频摘出来,单独再存一份,在活动进行中,注意和嘉宾提前约定信号,万一发生操作失误,在台上直接发信号“麻烦工作人员帮我播放下视频”,这样完全不影响整个会议的流程,整个对观众来说,体验是无损的 。4)内容:一定要有干货,有方法论,特别是可以反复使用,可以迁移的,比如一些数据,对行业前沿的分析和展望,个人固有的成功经验总结和升华,过去走过的一些弯路和坑是非常重要的,但会被别人所忽略的一些细节 。5)金句:这些既叫金句又叫拍照点,就是大家为什么有些人讲到某一个程度的情况下,大家都情不自禁拿出手机拍照,可能是情感上的共鸣,可能是信息含量大,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或者是一句很有哲理的人生格言非常适合发朋友圈,也或者是一个思维模型,很多人会拍照留存,从而形成二次传播 。5、演讲时长有的嘉宾参加大会经验比较少,之前明明约定了20分钟演讲时间,也敲定了演讲主题和大纲,但是他扔过来一个60页PPT,此时需要和对方沟通下,问题在哪里,把PPT 的逻辑框架整理出来,大幅删减,在这一步就控制时长,另外在现场执行中,也有倒计时屏幕、倒计时牌、背景音乐等信号来提示嘉宾注意时间,控制好活动的节奏 。6、嘉宾接待嘉宾的机票酒店、接送机、住宿、用餐、短信通知、参与通知、迎来送往、嘉宾礼品,实际上这些东西都很细的,不要一个一个细节去通知,要学会“凑整”,我们一般会给嘉宾两个文档,第一个文档主要前期对接的时候使用,需要嘉宾提交什么资料以及deadline,需要嘉宾做的事情等,确认演讲主题、大纲,以及提交PPT等 。第二个文档主要就是后期嘉宾的机酒、接送机、酒店入住、用餐、彩排、就坐的位置、上场次序、PPT是否对外等细节 。7、嘉宾彩排彩排很重要的,即使嘉宾到了之后没有特别长的时间,哪怕有五分钟,都非常管用 。1)熟悉场地:位置大致在哪里?知道上台口从哪上,然后需要要站在哪个地方,定位点、拍照点在哪里?是手持麦克还是头戴?2)提示器的位置与倒计时:告知有提示器,然后防止嘉宾回头看屏幕,并告诉在哪个地方,明天会有一个志愿者举牌子,提示倒计时,注意信号提示 。3)上场通知:一般采用原则是上一个候一个,通知一个,可以就近在控台的位置,安排沙发,让嘉宾提前候场,提前配置好头戴,并告知一些注意事项,并加油鼓气等 。四、场地搭建1、搭建商的选择:专业、靠谱 。和专业人做事能省去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专业靠谱,怎么评估,第一看过去,要看案例,第二在沟通的过程中看对方的专业程度和态度 。双方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最好能和一个公司长期的合作,知道你的诉求,做事风格 。2、搭建方案:这个涉及因素较多,在这里不再展开,主要就是大屏、舞台、灯光、展位、外场签到、互动空间、采访间等等 。五、活动招商1、招商原则一句话,广撒网,重点捕鱼 。一般承诺80%,后续给到30%惊喜,前期稍稍收一点,不要为了招商而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不然事后容易起纠纷 。客户的核心诉求必须想办法满足,然后满足不了的话提前说清楚,客户能接受的话继续往下谈,客户接受不了可以就此打住,或平衡各方利益,各退一步 。2、客户来源1)把握热点、新的机会 。比如今年短视频直播电商比较火,如果举办一个关于短视频直播的大会,这些公司肯定有诉求,想要在行业大量的曝光,这样的话这个活动中能提供的价值和他们的需求就是一个契合点,形成了一个链接,那么这就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 。2)每年做的一些活动,那么留下来一些客户,实际上这些客户是有可能产生复购的 。这些客户要重点维持维护 。3)行业竞品类公司,都有哪些赞助商,对方说不定可能会有同样的需求,因为整个的用户人群是比较一致的,等于对方为你指明了一条道路 。3、整合资源要去整合资源,活动赞助分两块,一个是本身活动资源,比如一些线下的展位、现场的视频轮播、上台演讲、参与圆桌、颁奖、主持人口播,等等一些和现场相关的信息 。另外一块是公司资源,很多公司把广告位推广、信息流等全部打包卖给客户,总之,挖掘客户需求,在能力范围之内去满足 。六、活动传播1、用户画像你想要吸引的用户他是谁?他在哪个地方?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触达,又如何才能吸引他?2、媒体合作传播的方案要形成一个文件 。A套餐、B套餐、C套餐,明确我能够提供哪些?然后对方会根据你的资源去匹配 。明确自己的资源、能链接的资源,找别人之前,想一想别人凭什么会帮我,我能提供给别人什么权益,最终双方要达到共赢才行,不然偶发性帮忙是暂时的,不长久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已报名观众,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批量生成个性化的朋友圈海报,方便对方晒朋友圈,这样也可以汇聚来零散的个人朋友圈流量,虽然量不大,但是转化率相对较高 。4、微信群:红包炸群、群冠名,活络群主这点比较简单,不再赘述,重点:引起注意,否则白搭 。5、活动平台——活动行七、门票及签到1、门票免费or收费收费门票,增加一个收入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报名门槛 。观众的的质量更高一点,但是考虑主办方影响力、嘉宾咖位、所在地消费能力、话题热度等,免费的活动很容易招募,但是到场率也没办法控制,另外免费的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一些影响,一般来说大概在50—70%左右,如果办500人活动,全部免费的,如果到场率按照50%来算,至少要一千人才能保证这个活动到场500人 。2、签到时间与签到工具签到时间如果放在上午,比如9点开始,8点半之前签到的人很少,高峰期是9点到9点半这个时间 。活动临近开场的时间,才是签到高峰期,短时间内巨大人流量涌来,会产生很多问题,需要提前预防 。要思考:签到的空间是否开阔,签到通道设置、签到的流程是否合理,签到的效率如何,签到的人员有无经过培训,签到工具测试,签到的物料准备是否到位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签到的进程,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后面的人怨声载道,会影响活动开场和用户体验 。现场一定要有个人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快速处理问题 。八、执行关键1、抓大放小所有流程彩排三遍以上,让相关负责人对这个活动的流程非常熟悉,如搭建方、主持人、控台方、兼职负责人、礼仪负责人等环节的参与者,如果不能实现,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负责的环节大概的时间节点,以及有问题找谁处理 。所有的锦上添花,是来自于平常的准备,现场进行中不要临场发挥 。活动现场能把准备好的东西做出来就可以了,现场会有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各种意外的情况出现,要抓大放小,稳定优先,解决关键问题,次要问题如果有精力再处理,否则先搁置 。2、风险管理从开始的报备到场地、嘉宾、观众、设备,实际上很多意外,刚才大家说有一个“放”的过程,一个“收”的过程,在“放”和“收”的过程中,多条线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说某个嘉宾同意来,但是临时又来不了;比如说一千人的场子,报名量不够怎么办?然后怎么去算?现场设备突然出现问题怎么办?要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在活动的前期,肯定要拆解各个环节,分析关键要素,做预备方案,不断演练,将问题重现,场景化,然后设计解决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 。风险不可以杜绝,但是可以降低 。九、活动复盘所有活动每次都要复盘,查漏补缺,也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的看,好的继续发扬,不好就摒弃,这也是内部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不断完美化的一个过程 。这里有个原则“PDCA”,又称“戴明环”,是一个质量控制流程,P是计划,C是检查,D是执行,A是复盘,做之前先思考计划,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最后不断改进反思并继续下一个循环 。所有东西,开会一定要有人专人记录,形成白纸黑字,不断的留存,不断的积累,逐渐形成SOP手册,也可以作为内部的培训教材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大型活动操盘指南,每个成功活动的背后都是事无巨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经验,还是要在实践中运用出来,愿你也能做出成功的大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