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管行知08--活动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项管行知08--活动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
  上次我们总结执行中的工作分解:??WBS??;本次我们继续工作包的更下一层分解:活动或任务。


1 定义WBS中,已经将分解到工作包层次,再下一层分解为活动;这里的活动不仅是事项的细分,还会确认好具体的执行人,考虑好工作量粒度,工期,起始、完成日期,工作日历,活动关系等,能在日程表中安排下去执行,如下图所示:

项管行知08--活动

文章图片

  一些关键定义:
活动(Activity):在进度计划中所列,并在项目过程中实施的工作组成部分。
活动清单(Activity List):一份记录进度活动的表格,包含活动描述、活动标识及足够详细的工作范围描述,以便项目团队成员了解所需执行的工作。
活动属性(Activity Attributes):进度活动所具备的多种属性,可以包含在活动清单中。活动属性包括活动编码、紧前活动、紧后活动、逻辑关系、提前量和滞后量、资源要求、强制日期、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2 说明在项目实施中做活动分解,要特别注意几个点:
活动 VS 项目
项目的目标,从最上层项目章程开始,一直到最下层的活动(项目章程-> 项目范围-> WBS-> 控制账户-> 规划包-> 工作包-> 活动)。
活动是和具体的日程、执行责任人(常规叫工程师)关联对应的,是执行管理的最小单位。项目经理安排执行时,可以给项目成员安排到具体的活动;成熟度高的也可以划分更高层级的工作包给负责人,由负责人细化出活动(如给软件负责人划分软件设计阶段,软件负责人再组织开发人员分解出对应阶段的活动)。
活动 VS 工程师
对于工程师而言,任务和工程师的关系,有点类似项目和项目经理的关系。
一个高效的工程师,需要把自己的任务按时做完做好;遇到多个任务时,需要合理安排时间资源;必要时候就得赶工或并行执行;遇到任务之间有矛盾冲突时,要搞清楚任务的优先级,和相关人员达成一致。某种程度上,工程师就是任务的简单版项目经理;而项目经理就是复杂任务的高级版工程师。
活动 VS 任务
两者在量化管理上来说,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它是执行人实际执行、监控、产出结果的最小单位,也是管理人员向执行人分派、监控的最小单位。
从纸面意思上,“活动”会给人一种主动的、方向性的、软性的感觉,强调的是先开始,行动起来,如安排一次团建活动、娱乐活动、旅游活动、营销活动等。
中文里,“任务”是“责任和义务”的简称,其实和工作中岗位角色描述比较匹配,如“X,担任Y角色,该角色需要履行Z项职责,主要包括W类关键任务”;相比活动,任务个人感觉是被动的、具体性的、关注完成验收的,如完成一次光荣而坚决的健身打卡任务。


3 修行在日常工作中,有几点经验分享:
如果你是工程师,一般是项目经理或部门主管给我们分派任务,都可以看做我们的上级,我们的职责就是对任务负责,对上级负责。
  • 可以用电脑、手机的“桌面便签”来设置带日程的代办事项(也可以用便签贴),提醒我们要完成的任务;
  • 对于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如果不够“SMART”,就主动和上级讨论达成一致,避免扯皮返工;
  • 要求上级分派的具体任务在3~7个之间,工期在1个月之内,如果只有一个任务,当前任务阻塞就会等待浪费资源,如果任务太多,有会造成矛盾或过分关注远期细节。
如果你是资深工程师,有组员或带新人(部门经理也类似),你承担了承上启下的角色,可以考虑让上级分配颗粒度较大、时间阶段较长工作包。
  • 可以利用Excel来SMART分解、记录活动,优先向下分派,组员做不了或核心部分自己做;
  • 组员做完任务,要检查任务的交付件质量,集成到工作包的交付件中,对有偏差的任务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这时的资深工程师,相当于承担了“专业项目经理”的角色。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一定要学会使用专业工具来分解、集成活动,而且最好是集成类Project功能的平台工具(最低也得用Excel)。
  • SMART分解的任务可以甘特图、泳道图等各种展示;
  • 任务可以按周或双周分批发布分派,一旦分派出去能邮件或短信自动提醒工程师;
  • 工程师可以填写任务执行进度,工时,任务完成后有审核人检查交付件并表示任务状态;
  • 可以统计总体计划进展及偏差,如果能自动给出项目报告的固定形式,那就更棒了;
  • 每周、或双周的项目例会、项目周报(利用系统自动统计可以节省很多数据整理的时间)。
项管行知08--活动

文章图片

 
如果一个工程师把安排下来的本职任务做好,你会成为高效的执行者;如果能把活动分解清楚、管理到位,工程师会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欢迎拍砖讨论。
【项管行知08--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