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一只15万,医疗投资人:早知道我去养猴了

生物医药|一只15万,医疗投资人:早知道我去养猴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 , 作者 | 刘福娟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猴子火了 。
我们从一笔罕见的并购说起——不久前 , 昭衍新药花费18亿元 , 收购两家实验动物模型公司——玮美生物和英茂生物 , 拿下超过2万只猴子的存栏量 。
“全世界都缺猴” , 最近医疗投资人和创业者开始奔走找猴子 。以CRO企业和创新药企业最为典型 , 如果没有类似实验猴这样的动物模型 , 几乎没有任何一款药可以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 , 更别谈获批上市 。
这是一门相当隐秘的生意 。除了实验猴 , 同样用于实验的“小白鼠”也火了——今年4月 , 南京大学教授高翔教授所创办的药康生物在科创板上市 , 最新市值近100亿元 。
争抢实验猴、实验鼠大战一触即发 。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巨头早已行动 , 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 。以实验猴为例 , 短短四年的时间价格暴涨10倍 , 此前有饲养人员对外表示 , “现在15万一只都难买到 , 订单已经到明年了 , 未来可能涨到20万一只” 。
花18亿 , 买下2万只猴子 , 抢猴大战来了昭衍新药为什么要一口气买下数以万计猴子?
资料显示 , 英茂生物和玮美生物分别位于云南和广西 , 背后的大股东分别为云南英茂集团和云南官房建筑集团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资料并不多 , 其中玮美生物公司名称仅仅出现在部分实验猴模型的论文中 。而根据英茂集团官网 , 该公司已通过了国际AAALAC认证 , 向国内外生命科学实验机构提供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 。
1995年成立于北京 , 昭衍新药是CRO(合同研究组织)行业的明星企业 , 公司掌舵人是出生于1964年的冯宇霞 。公开资料显示 , 冯宇霞与舒泰神董事长周志文是夫妻关系 , 两人都毕业于军科院 。
毕业后 , 冯宇霞在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工作了三年 , 1995年下海创业 , 与周志文共同创办起了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 。2002年 , 周志文创办了舒泰神药业 。
2011年 , 舒泰神在深交所上市 , 六年后 , 昭衍新药成功在上交所IPO敲钟 , 而在去年2月 , 昭衍新药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目前 , 舒泰神总市值超60亿 , 而昭衍新药A股市值超400亿 。
总结下来 , 昭衍新药主要业务 , 便是为医药科研及制药机构提供临床前动物实验 , 比如猴子 。
这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缺的“原材料” , 可以说 , 没有这样的动物模型 , 几乎没有任何一款药可以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 , 更别谈获批上市 。
【生物医药|一只15万,医疗投资人:早知道我去养猴了】一直以来 , 实验猴是昭衍新药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2020年 , 公司在广西购买2932只猴;2021年直接翻倍 , 购买量高达5986只 。同时 , 昭衍新药还在开工建设梧州生物灵长类繁育与生物资源中心 , 作为其实验猴资源的补充 。目前 , 该中心已完成猴舍54栋、厂区办公楼一栋、饲料间一栋共56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 。如果项目完成 , 预计能为该公司增加15000只猴子的数量 。
不只昭衍新药 , 国内浩浩荡荡的CRO企业都在买猴子 。早在2020年 , 药明康德就出手收购了春盛猴场 , 后者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头 。这也是猴价暴涨后 , 国内CRO领域抢猴大战的第一笔收购交易 。
药明康德出手后 , 康龙化成不甘示弱 , 在2021年收购了两家实验猴养殖公司 , 存栏量大约7000只以上 。
至此 , 抢猴大战在医疗圈愈演愈烈 。
小老鼠也来了 , 诞生了一个个IPO不止实验猴子 , 小白鼠的生意同样火爆 。
原因在于 , 小白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 , 生理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等优点 , 应用占比超过70% 。而和实验猴相比 , 实验鼠繁殖能力更强 , 因此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 。
目前 , “中国模式动物”三巨头中 , 已有两家靠着“小白鼠”的公司登陆了科创板——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 , 不过另一家百奥赛图三次冲刺IPO失利 。
南模生物成立于2000年 , 总部位于上海张江 , 涉及的模式生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线虫等 。
资料显示 , 南模生物的控股股东为砥石咨询 , 实际控制人为费俭 。据悉 , 费俭为同济大学教授 , 1965年出生 , 曾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 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1988-2007年 , 他就职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0年改为生化细胞所) 。2007年起 , 他就职于同济大学 。IPO上市前 , 南模生物完成6轮融资 , 背后聚集了IDG资本、海润并购基金、科创投集团、同济科技园等机构 。2021年12月底 , 南模生物登陆科创板 , 目前最新市值42亿元 。
而药康生物创始人是高翔教授 , 他在科研界有着“鼠王”的霸气称号 。2000年 , 高翔回国入职南京大学 , 两年后创立了药康生物的前身“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 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因剔除小鼠模型 。2017年底 , 药康生物正式成立 。
一路走来 , 药康生物获得了包括鼎晖投资、国药控股、南京生物医药谷、国药君柏投资、扬子国投、国创中鼎、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惠每资本、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红杉中国、泰福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支持 。
对于高翔教授来说 , 做学术研究是强项 , 但他从未和资本市场打交道 。但由于公司发展迅速业绩出色 , 即使只是小范围透露出融资的意向 , 就有20多家机构蜂拥而来 。
2019年7月 , 药康生物仔细比较了投资机构和项目负责团队之后 , 最终选择鼎晖VGC与国药控股一起完成对药康生物的首次1.6亿元A轮投资 。据悉 , 直到签约前几天 , 公司还在婉拒几家给出更高估值的机构 。
相较之下 , 百奥赛图的IPO之路走得更为艰难 。百奥赛图于2009年成立于北京 , 也是做小老鼠的生意 , 曾发起全球首个大规模体内抗体发现筛选计划“千鼠万抗” 。
百奥赛图创始人沈月雷来头不小 。1992年 , 从武汉大学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本科毕业后 , 沈月雷考入位于北京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现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攻读硕士 。1997年 , 沈月雷申请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 , 在病理系Ken Rock实验室攻读免疫学博士 。五年半后 , 又去纽约大学医学院Dan Littman实验室做博士后 , 利用模式动物研究免疫学问题 。
但由于免疫学专业不好找工作 , 他萌生出自己做一家公司的想法 。获得一个在美朋友的资金支持后 , 2008年6月 , 沈月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Worcester注册了公司 , 取名Biocytogen 。2009年5月 , IL17a-EGFP报告基因小鼠成功做出来 。在随后一年的时间里 , IL17a-EGFP基因敲进小鼠通过出售执照销售给近百家实验室和企业 , 遍及美国、日本、欧洲 , 包括罗氏、强生、默克、GSK等药企 。
2009年11月 , 沈月雷回国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注册了北京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租了两间房 , 招聘了6个人 , 开始了国内创业生涯 。
成立以来 , 百奥赛图获得包括国投创业、招银国际资本、元禾原点、同创伟业、招银国际资本、国寿股权投资、本草资本、苇渡资本、清池资本、CPE源峰、Octagon Capital八方资本、奥博资本等多家机构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 , 完成IPO前最后一轮交叉轮融资后 , 百奥赛图的投后估值约为78.11亿元人民币 。
此前 , 由于受限于海外模型开发领先 , 同时小鼠模型又属于研发驱动型行业 , 技术壁垒高 , 使其成为了国内医药领域发展的“卡脖子”环节 。如今 , 中国企业终于突破了这一环节 。
猴子价格四年涨10倍 , 医疗投资人:早知道我去创业养猴子自疫情爆发以来 , 医疗健康产业大爆发 , 大量创新药排队申请 , “一猴难求”现象席卷医疗圈 。
以实验猴为例 ,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 , 2018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也曾进行食蟹猴采购 , 中标金额为183.6万元 , 采购数量为136只 , 采购价格为每只食蟹猴1.35万元 , 供应商为广西桂东灵长类开发实验有限公司 。
但现在价格暴涨——今年3月3日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一则招标公告 , 采购食蟹猴40只 , 雌雄各半 , 年龄2到5岁 , 预算金额530万元 , 13.25万元/只 。这意味着 , 不到四年时间 , 实验猴的价格涨了近10倍 。
有人欢喜有人愁 。猴价暴涨 , 有人可以大赚一笔 。根据年度财报 , 2021年 , 药明康德拥有动物资产14.89亿元 , 昭衍新药的动物资产价值则近乎翻倍 , 这让实验猴养殖成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
但有人由于缺猴子 , 深受影响 。据悉 , 2021年美迪西临床前研究直接材料成本1.56亿元 , 同比增加113.16% , 主要系实验用猴的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 。今年Q1 , 美迪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97.31万元 , 同比下降328.82% , 主要原因之一是支付的实验动物款大幅增加 。
资料显示 , 一只猴子要变为“商品” , 需要两代猴的努力——母猴一生可以分娩8-12只小猴 , 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 , 一般需要5年时间 。而在养殖基地通过3年的养殖之后 , 只有满足标准条例上“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这一条件的小猴及其后代才可以用于实验 , 这也拉长了实验猴的供应周期 。
2021年 , 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曾对外表示 , 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 , 目前除幼猴、种猴外 , 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 , 如果再除去被海外预订、包销的 , 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 , 国内适用的存量仅有约3万只 。
换言之 , 谁拥有猴子相当于就拥有了主动权 。投资界聊了多位投资人 , 不止一位医疗投资人感叹 , “早知道我自己去创业养猴子了” 。
在医疗界看来 , 以猴、鼠为代表的模式生物是打开人类基因组宝库的关键钥匙 , 是人类基因功能研究和精准治疗药物研发的刚需 。目前人类还有很多医疗需求尚未满足 , 还需巨量猴子和小白鼠替人类进行临床前的试验 。
这一隐秘赛道 , 正在诞生一批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