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1)--对群体而言,最不公正的也许却是最好的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1)--对群体而言,最不公正的也许却是最好的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1)--对群体而言,最不公正的也许却是最好的】摘抄书中论点,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书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

  • 勒庞认为,群体的头脑处于更为原始和本能的状态,导致行为趋于野蛮。个人行为总是趋向理性,群体行为则恰恰相反,展现的是非理性特质。这是因为个人在群聚状态下会产生高度的易感性,并因此感到拥有前所未有的力量。同时,处于群聚之中的个体,很容易情绪高涨,易于为群体的意志所左右。在群聚里,情感和行动都具有传染性,它们可以发展到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程度。
  • 勒庞认为,任何一个种族的个体都被赋予了某种遗传的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种族的特质。这是他理解群聚现象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当个体凑在一起时,就产生了新的心理特征,而这种心理特征又同种族特征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种族在群聚时的不同特点。
  • 应该说,社会动员是当今国家zheng|zhi,尤其是ming|zhu制度下,民众参与治理的一环,并非必然导致负面后果。但勒庞要探究的是,个人在群体当中如何失去自我,从而卷入难以遏制的群体情感宣泄。
  • 成功是名望的重要基础,其证据就是,名望几乎总是随着成功的消失而失去。昨夜还被拥戴的英雄,一旦遭遇失败,第二天就会迎来人群的嘘声。曾经的名望越大,反应就越激烈。跌落神坛的英雄变成了同类,群众就会向这个曾令自己俯首贴耳的昔日权威进行报复。……没有了成功,名望就会骤然消失。……能够长期保持名望的神灵或人,都从不允许质疑。为了让群众信仰,就必须始终与他们保持距离。
  • 群体可以集中地体现人们的愚蠢性——如果可以这么归纳的话。这是因为在群聚状态下,人们处于一种情感胜于理性的无意识状态,它可以使人们失去自我地盲从,使人们失去辨别是非的判断力,使人们的推理能力下降而想象力扭曲。正因为如此,群体易于为人所左右与操弄,从而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 想要领导群体,绝不能依靠那些纯粹建立在理论上的公正性原则,而是要寻找那些能打动他们、引诱他们的东西。譬如说,如果一个立法者想要制定一种新的税制,那么他会选择理论上最公正的那一种方式吗?他绝对不会这样做。事实上,对群体而言,最不公正的也许却是最好的。只要它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最不明显也最不繁重的,那么,它就最容易被接受。因此,一项间接税哪怕再高,也总能被群体所接纳。因为每天让群体为日常消费品支付一点点税金,并不会妨碍他们的习惯,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如果改为按工资或者收入的比例来征税,让民众一次性支付,那么,哪怕这种税制从理论上讲比另一种税的负担轻上十倍,也会激起群体的一致抗议。人们每天支付的那一点几乎感觉不到的零星税金,实际上代替的正是一笔相当高的金额,这笔钱若是要求民众一次性支付,其数目之巨大,定会令人震惊不已,而只有让人每天一分一厘地支付,才感觉不到它的负担。这种经济手段之深谋远虑,是群体所无法企及的。
后记:临时插更一下这本书,要不然一直更《犯罪心理学》,我有点累…[土下座].jpg
而且我发现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画的笔记有点少,所以更的就有点少,见谅。
啧啧啧,而且这本书里面内容有些地方有点敏感,就适当删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