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第一,注意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需要像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一样积累,比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段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在很多课文思维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摘抄好的词句”等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语言的美,在摘抄中积累素材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的单词和句子,就为写作铺平了道路,就能使他们有话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颐和园》的课后,让学生写熟悉的场景做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也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方法 。因为日记的内容很广,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 。总之,一个人的情绪是可以自由表达的 。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真实的东西 。比如每次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做一次大扫除,就可以把自己的场景和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意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根据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给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很深的文章 。教完这篇课文,我召开了主题为“我想念”的班会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描述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无论是生还是死) 。(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女同学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节,半年前与母亲离别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记得我妈去广东的前一天晚上,她出门我总是跟着她,她睡觉我都陪着她,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生怕她就要走了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发现妈妈手里拿着包已经跑出了家门 。我连头发都没梳,头发散乱地追着她跑 。我一边跑一边喊,我妈一边跑一边抹眼泪 。晚上感觉家里空荡荡的,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的体味 。这个描述最感人,学生也能说实话 。
文章插图
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做好作文教学,谈谈你是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的】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陈静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尤为重要 。要让学生不怕写,愿意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主动握住笔筒,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积累素材,懂得运用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兴趣,生活观察,写作技巧积累,趣味性,《语文新课程标准》《论写作》第三部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轻松写作,轻松表达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就说明了作文写作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于是自然而然地,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写作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恰恰是这个重要的东西,一提到就几乎成了学生和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学生害怕写作文,拿起笔总觉得很无助;老师头疼的是如何为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想谈谈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 。一、让兴趣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愿意握笔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作为一种生物,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而这些行为都必须有足够的动机 。可能是外界的压迫,也可能是一时的愤怒,可以暂时充当这个动力,但任何纯粹被动的行为都不可能长久 。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兴趣,学习行为才能高效的持续下去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如果没有兴趣,怎么会有动力?怎样才能主动学习?其实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入行之初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时都知道的 。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要从兴趣培养入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不同的学生,这个过程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同时,这一步对老师的耐心也是极大的考验 。所以老师心里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信念,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也有信心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是语文学科的教授 。要让学生喜欢写作,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老师,然后间接引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喜欢写作 。2010年高考状元出炉后,当有采访人员采访高考状元,问及如何取得好成绩时,高考状元直言“除了自己的努力,一个主要原因是喜欢老师,因为在学习中,老师是直接带领我们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的人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努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语文老师,让你的课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样子,这样我们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才能充分发光 。
对于学生最初的写作,无论是从选材还是句子的组织上,说实话我都不敢恭维,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这时候就要看到问题,开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否定甚至攻击学生的作文 。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挫伤,导致他们认为“反正我写不好,老师老是在批评我” 。然后我就放弃写作了,哪怕下次你布置作文,他们也交了 。我相信很大程度上会敷衍了事 。这种恶性循环才是最可怕的 。这也是我刚毕业开始教书时犯的错误 。相信很多人也做到了 。其实原因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把它看做一个成年人,把它看做一个比这些学生多读了近十年书的身份 。但同时,经验是宝贵的 。它告诉我,这样的路是不可行的 。我开始反思,同时也改变了策略,学会了换角度 。
放低自己,利用改作文写评语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最开始的交谈 。学生是天真无邪的,在作文中他们一开始往往只能用最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表达得不尽然,但作为老师的我们还是有能力从那只言片语当中去推测出学生的心理,其实这就是个契机,把握住这一点,在评语中,先除去那些语法等写作技巧,简单地就事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沟通中一定要表示出你对他们的理解,以及对他们所提到的困惑等提出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者进行适当开导,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知道你是懂得他们的老师,是会替他们着想能与他们沟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可畏不可敬的老师 。学生心灵的这扇窗一旦打开了,心理障碍摒除了,写作的兴趣也被触发,因为他们知道了原来老师要求的写作文并不是那么干巴巴,而是有情有义在,有话是可以通过他们的“说”,而“谈”,慢慢地他们也就有了写作的愿望,乐于写作,进而握起笔杆,通过语言文字去倾诉,也就开始了我手写我心 。记得曾经有个学生,由于从小在国外生活,前两年才转回国内,学习语文对他来说,那是最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到了作文课,更是惧怕三分,巴不得生病请假,因为他从来没有按时交过一篇完整的作文,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内心对语文老师也有所排斥 。鉴于此,我在一开始没有对他要求太多,而是注意观察他,了解到他喜欢篮球,于是我做足了这方面的功课,然后开始在课间有意无意地跟他聊篮球,渐渐地,彼此的距离拉近了,对我这语文老师他也不再有排斥心理,沟通变得极为顺畅 。同时我意识到时机来了,于是我在一次课间告诉他,由于事情繁多,把周末的某场篮球赛给错过了,可是很想了解比赛过程以及其中某球员的表现,本想让他口头跟我讲述,可是下课时间太短,讲不详细,所以就请他将过程写下来,有空拿给我 。果真,这孩子第二天就拿了份非常棒的作品,在看完之后,我非常激动,在作文后写了个大大的“好”字,因为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我马上找到他说:“你做得非常棒,写得非常详细,非常生动,简直可以当范文 。”那孩子听完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但是他脸上那喜悦与成功的表情展露无遗 。此后这孩子的作文水平一路提升,有回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还得了奖 。写作的兴趣一旦被点燃,就好比火箭拥有了燃料,有了动力,之后的发射速度可想而知,这时候教师只要再进行有效引导,让其不偏离轨道,一切就变得顺水推舟般的简单 。二、做个有心人,让生活的精彩萦绕笔尖相信大家都经常听到学生们抱怨道:“又写作文,真不知道写什么好”“有什么好写的”;也常常听到不少老师们抱怨学生怎么写来写去总是那几件事,小学就开始写的让座、拾金不昧、生病了,妈妈半夜送他去医院等等,在中学的作文里仍是屡见不鲜,说白了,就是学生的选材不够新颖,那怎么办呢,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究其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力;二是自身生活阅历与认识浅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而作文则是生活的再现 。不管是什么样学习水平,不管家境富裕或者贫穷,不管是快乐无忧还是充满坎坷,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不是一片空白,都是丰富多彩的,但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只看到了“黑”“白”两种颜色,致使得他们误以为自己的生活是黑白,实则是他们缺少观察,缺少发现的眼睛,没有采撷到那五彩的颜色,导致许多值得写的内容都从眼皮底下滑了过去 。此时,要想学生的作文有内容可写,有内容想写,我们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感悟生活,最重要的是还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并且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时地写下来,哪怕只有几句话也好,这将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笔下的作文才能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周所布置的周记就是对这一方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观察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乃至作文的素材积累,以及选材的能力上都有了不小的提高 。初中的学生年龄基本在十三到十五岁之间,年龄小,阅历也相对较浅,再加上思想等方面也尚未成熟,价值观还未健全,对生活的认识尚停留在表层,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为他们共同创造条件,并且进行悉心的引导 。在家长会上,作为语文老师在发言时,我每提及学生作文一事,总不忘建议学生家长有空多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这是在增加孩子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 。只有阅历增加了,有了活水的注入,写作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除此之外,增加学生的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同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认识 。一个人只有一种人生,而书刊杂志则融汇了许许多多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体会不一样的情感,对学生的感性认识的提高,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我平时每周会布置学生读一本好杂志――《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但仅仅只是要求看那是不够的,为了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阅读是否有效,我要求他们要选择至少三篇的文章进行批注,或者写读后感,这样就留下了他们阅读时思考的痕迹,因为如果没有了思考,只是极为纯粹的用眼睛过一遍,那是没有多大的训练效果的,也就达不到我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这道理如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般 。这方面的训练效果颇为显著,除了作文的写作水平提高之外,还附带来了另一个惊喜,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三、让学生成为善于雕琢的能工巧匠 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了兴趣,有了素材,但仅仅这两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就好比一位雕刻家选好了原材料,有了一块上等玉石,但却没有好的刀工手法一样,技术不好,就会浪费了一块好材料,技术好则能成就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而作文的技术无非就是写作的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何以称得上好,其中写作技巧的运用得好是非常关键的 。其实,在作文的教学这一块,一直以来都没有教材可依,它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去寻找,开发课程资源 。写作技巧训练,首先一点是要让学生常练笔,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也就是说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能在学生身上形成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 。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可以是片段写作也可以是成篇的作文写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应当尽量使得这样的写作课有趣化 。记得初一在教学生人物描写的时候,为了激起学生的写作参与热情,我以游戏式的教学来上这堂课,让学生各自描绘班级里的某一位同学,然后让其他人通过他的描述语言来猜测是谁,回答正确的给予加分,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发言很踊跃,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到最后明白了很重要的一点,对人物的描写关键的是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这样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以上三点,是这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之浅谈,或许仍有不足之处,但相信只要以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做个有心人,肯定会学到更多的教学技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肖颖颖《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袁火平《浅论开放式作文教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道新《谈谈加强初中语文基本训练问题》安徽教育,1980年10期 。
如何有效的进行作文教学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 。”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 。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 。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 。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 。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 。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 。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
文章插图
怎样上好作文课?1、作文起步最重要 ①、在作文起步时教师宜多鼓励,少命题 。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当慎重评点 。这主要是做到让学生“倘见为文之易,不见为文之难”,②、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看名著,看大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大作文观,不拘尼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 。有文献表明,作文选在市场上畅销,在学生“盛行”,这也正揭了语文教师不善教作文的短 。在哈尔滨市第136中学,学生们纷纷反映老师的作文课讲得“没劲”,大家都不爱听 。还不如回家看“作文工具书”呢! 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不鼓励模仿 。刘锡庆指出: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 。“作文”与“创作”也有不同,但只是学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习作和发表的不同等,它们共同的都是写作主体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只不过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综合、转换,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综合、转换,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综合、转换而已 。因此,我们的作文起步教学,一方面要求可以放低一些,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作文教学的步伐就会加快,会取得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不鼓励学生模仿,尤其是教师明言指出学生可以模仿,刘锡庆教授已经把理由说得很充分了 。2、找准切入点,选一条好路,一条教师熟悉的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国内有许多这样的做法 。传统的做法是强调学生写日记,但日记的练习与学生学习作文同步的,还谈不上有“引路”的问题 。用看图作文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写话、写段、写文,再命题作文是以前语文教材作文教学内容的大致编排体系,可以说是将图画引入到作文中,以图画为学生作文引路 。近年来,浙江郑宏尖开展了“音响作文”,将声音引入到作文中来;湘西民师附小(现海南)教师腾昭蓉更是开展了“童话引路”教改实验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明显用童话来为学生作文引路 。从看图作文到童话引路的一次飞跃是,引导学生“上路”的由作文以外的角色(图画)变成了作文门内的角色(童话);此外,全国各地“故事引路”“科普引路”等实验愈来愈多 。笔者提倡以书信、新闻、剪报、儿童诗、古诗等来为学生引路 。其实这种引路均是为了解放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步走好!只有学生对学好作文有信心,才能积极地去学,才能学好 。因此,每接收一个新班的第一堂作文课时,首先是要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 。“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嘛 。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 。谁不会说话呀,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会写文章,从而清除学生对作文高不可攀的恐惧感 。“引路”的实质是运用“先放后收”理论 。北京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指出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放”得很不够,而“收”得又过早、过苛 。“命题”过多,“限制”过多;在“怎么写”的问题上“框框”也不少;“批改”上改得过多、过死,不仅是做无用功,且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 。始终未“放”,始终在“收”,收得过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思想、心灵都飞腾不起来 。刘教授所说的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严重表现就是带来心理障碍 。因此,刘锡庆教授认为开始时要让学生写放胆文 。写放胆文的一种新尝试就是“引路”,至于用什么来引,我想教师应当各有其法 。机械地学习别人的方法不仅不一定切合现实情况,还会在整个作文教学圈子里形成“教有定法”的怪现象,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
如何教好作文课?文| 吴非“启发学生关注生活”我在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写过“没有意义的一天” 。之所以那样命题,是想到学生学写作以来,总是有教师和他大谈人生的意义,总是要他写“有意义的事”;而他的平凡的生活令他自卑,于是他不得不说假话;他认为社会的一切都重要,而自己不重要,他的生命没有什么价值 。既然他已经说“我的生活没什么意义”,那就写一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一天”如何?结果很有意思??有些学生把每天那种“没有意义”的日常琐事描绘一番堆砌成文,发现这就是通常说的“日子”和“岁月”;不会写的学生说,连“没有意义的一天”也写不好,那的确是我的写作能力差了 。有学生后来看到陈村的《一天》,感慨地说,过去太重视“意义”了,而生命中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简单地“意义”去认识的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 。在这中间,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 。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的个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 。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园地中开掘 。作文是精神的活动 。学生不是机器,不需要按标准复制产品;学生也不是政治家,总是要倾诉经世济民的宏论 。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地在上下五千年中寻找民族自豪感,没有必要让他们把08奥运说成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必要让他们热衷于发疗世济民的高论 。事实上,真正会写的学生,尝一脔而知味,他们能从柴米油盐一类的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从里巷俚语中观察世像人情 。写作者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论证人生目标,远离自己的世界,必然笔下无物,面目可憎 。在起始年级的写作课中,就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面对一道作文题,学生可能想起什么?他思考的范围有多大?他会如何选择?他会不会扬长避短?他有没有进一步调动写作资源的意识?如果选择某类题材,会出现什么障碍?行文中,他有可能在什么地方被“卡”住???作为一位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的教师,是能想到这些的 。学生不愿意写,未必是没有可写的东西,也未必是不会写 。他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不在状态”,或许仅仅是不喜欢这个题目 。但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不要把学生想得太幼稚,同时不能自以为是,高估自己 。有一年作文竞赛,题目是“猜一猜,我有多爱你”,有评委担心学生会不会去写早恋 。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教学自扰 。结果选写本题的37名学生,没有一个去写男女恋情,而且立意新颖,境界高 。学生未必那么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最怕的是遇上一位自寻烦扰的教师,如果不幸让他遇上了,则有可能自我压抑,长期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其情感体验往往也是独一无二的 。因而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各种表现,应当和他的思维方式与性格特点联系起来考察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产品”,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教师必须保护并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而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加以判断 。“适当开展”作文对话””现今课堂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批改,最后讲评 。教师讲评作文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如何构思的,为什么选择那样的材料,为什么会用那样的表达方式,甚至他为什么会写出那样一句话,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 。而所谓讲评,无非是请几个学生读读自己的作文,教师作适当点评,讲解一下本次写作要领,强化某方面的要求 。而下次作文可能要在一周后再做,对教师的讲评,学生又淡忘了 。从写作到讲评,作文周期过长,导致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 。不少教师尝试过在作文之前对学生作启发式的讲话,但如果预期不明,方法不当,有可能造成另外一种结果:他的讲话有可能干扰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构思很容易“入套” 。我们经常会看到,几十名学生的作文构思雷同,只有表达上的差异 。启发式的“谈作文”是有必要的,特别是经过一阶段写作之后,学生需要整合写作资源,需要提高构思表达的技巧 。适当地开展“作文对话”,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他们的写作状态,知道他们写作上的长与短 。我在教学中,每学期有四五次作文对话,用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聊”,而且并不一定是为了配合一次具体的写作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打开思路,启发他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 。实践证明“作文对话”有明显的效果 。有一部分学生原本不过是听听纸上谈兵,但后来我发现他们开始主动地做笔记 。他记下来的是些什么???分析问题独特的视角,他的“思维盲区”,精彩的表达,历史事件的启示,一个有趣的故事,人物的睿语,等等,以及由此开始的延伸,联想??“评语要少而精”多年前曾看到一位教师批改的学生作文,满纸红字,改得面目全非,评语写了三四百字,这位教师还在埋怨学生不好好写,百教不会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正确认识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 。改得过多,是替代过多;替代过多,学生也就学不到什么 。至少,这位老师没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师改得过多,学生反而丧失了写作的自信,当他看到发回来作文满纸红字与符号,他会认为自己的思考和写作没有什么价值 。其实,学生的作文没有必要每篇都精批细改 。如何批改,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作文状态,要考虑有无无针对性,要预想效果 。当然,适当作几次精批细改很有必要 。一些教师用“面批”的方法,效果很好 。“面批”是有效的“教” 。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互动沟通;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作为“读者”的阅读过程,直接感受教师的修改示范 。有几次这样的精批细改,学生能正确地了解自己作文的长处以及不足 。作文评语究竟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评语不是给一名学生写作学习作总结,不是一篇鉴赏文章,教师面对的不过是一名学生的一次作业 。如果评语过于郑重其事,标杆高了,可望不可及,学生反而掉以轻心 。同样,有些学生“佳作”被捧得过高,也会误导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 。看一些省区的“高考佳作评析”,很多点评者仿佛是在赏析“八大家”一般,把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吹得天花乱坠,无以复加 。其实,那已不是作文评语,而是教师的自娱自乐,或是炫耀卖弄了 。作文评语还是应当质朴一些,最好能让学生“一点即通”,明白老师的意见或建议 。评语不宜太长太杂,尽可能简练明确 。1999年,我们一些老师在作文批改中尝试用“一句话评语”,即不管学生如何作文,老师的评语只能写一句话 。这种做法也许有点矫枉过正,但它的确让一些教师开始反思作文评语的质量与效能 。“让学生在自由中体验写作的成功”作文有“规矩”吗?其实没有 。留传下来的前人佳作,有几篇是“课堂作文”?有几篇是“讲规矩”做出来的?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按“规矩”写,学生写起来也许会比较“熟”,比较“顺”,只是那样做非但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也令人生厌 。学生有兴趣选择不同文体作写作尝试,不必要等教学计划的安排,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选择任何文体去写作 。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鼓励学生放胆尝试,并允许他们失败 。曾有位学生尝试写中篇小说,一个学期“连载”七八次,后来发现收不了场了,便在本子上写了个“无限期待续” 。??你以为他失败了?没有,在这七八次写作中,他有了创作小说的体验,他的叙述和描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有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意识 。此时如让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他会喊难吗?作文教学有“规矩”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写作是创造,写作教学也得有创新 。浙江一所名校有位教师让学生自由写作,规定每学期交8篇作文,可以一次交清,也可以分批交;时间不限,可以在期初交,也可以在期末交 。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她的学生写作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众所周知,作文一般是不打满分的,满分仿佛只能打给那种十全十美的传世之作 。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永远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得到满分:一处标点错误,一句有点别扭的话,一个可能需要修改的词,甚至书写不太漂亮,都可能成为不能得满分的理由 。可是,这种约定俗成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江苏有位老师时不时给一些学生作文满分,她认为这不过是学生的一次作业,不是经典范文,也不是比赛作文;打满分是对学生的肯定,可以让学生有体验成功,让他们有写作的快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为什么要把85分当作不得了的高分,而永远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文章有缺陷呢?对作文教学的传统做法与习惯,教师也应当在课改这个大背景下作一定的反思 。承认写作教学的困境,是为了寻找对策,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我们没有必要夸大作文教学的困难,因为我们更应当看到教师的教学勇气和智慧 。我们不断地看到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探索,如果应试教育的压力能有所减轻,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关注能趋于理性,老师们的改革思路会更加开阔,方法还能更多一些 。
文章插图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 。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 。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习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可谈文色变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往往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缺乏观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没有养成,习作素材有限,心里有话倒不出 。对此,我就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 。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 。正所谓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 。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的关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带:带好自己的眼仔细看;带好自己的耳认真听;带好自己的脑边想边体验;带好自己的笔做必要的记录 。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刹那,尽量拓宽学生的活动场所 。我往往利用课前五分钟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师生共同评比,评出具有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的好日记 。这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日记不再流于形式,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 。学生也日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动于中,发于言 。倘若教师命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呢?学生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缺乏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眼、鼻、舌、手去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眼中有物,方能笔下有文 。特别是听了齐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的观摩课,更是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齐白坚教授善于创设原始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眼、耳、手、鼻、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生独特的体验,适当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点,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高涨情绪中学会作文 。回到学校,我马上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布置了比赛的规则,在三分钟内谁吹得最大,谁就取胜,当然气球吹破的被淘汰 。在比赛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眼、耳、脑、笔并用,比赛结束后,我便让学生动手写作,一节课时间学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写好了,个个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日写作时的愁眉苦脸已荡然无存 。当然,每一次习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后再习作,这就需要老师放慢记忆镜头 。尽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无法进入再现情景或再现时印象、感悟不够深刻 。此时,教师必须善于用丰富的语言组织、启发或用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唤起对当时的人、景、情感的回忆 。在教师随风潜入夜的引导中,往事就犹如电影回放一样清晰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提起笔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人是桩桩全靠衣妆,其实文章也一样,准确华美的词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足见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积累丰富的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 。反之学生阅读量太少,积累的词汇有限,学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尽情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吸众家之所长,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记、多用,丰富大脑,写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能准确地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 。当然积累好词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的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勾、背、写好词佳句,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诗句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细节描写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开头和结尾或新颖的题目 。平时有空时拿出来读读背背并默写下来 。我总是利用课外活动课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每个星期五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展示该星期积累的好词佳句,表扬课外阅读量多并做好读书笔记的同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要点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详略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 。可见,学生习作审题是关键 。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体要求,习作的重点,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否则学生一不留神,就会离题万里,写出的文章也就牛头不对马嘴了,即使是所写的文章妙语连珠也是白费功夫了 。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让学生说说写作的范围及要求,弄清是关于写人、写事、写状物的还是写景的作文,明确写作的要点,确立写作的侧重点,并要弄清作文还有哪些限制 。其次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类型,到底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属于自己命题作文;是属于想象、自由作文还是看图作文 。教会学生审题之后,教师还要适当指导学生掌握各类习作的要点 。小学生作文主要有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四大类 。写人的文章要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记叙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态,必须强调所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与地位 。如果是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也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事情的起因 。事情发生的过程是习作的重点,要把其来龙去脉具体生动地叙述出来 。关于写状物的文章应具体描述物品的颜色、形状,写出物品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方面的修辞手法,赋予它情感,使所写的物品跃然纸上,最好能够做到动静结合,这样就会给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们可以写它的独特用途,从而突出了物品的特点,在字里行间还要渗透作者的情感 。如果是写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写景的顺序,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进行描写,也可以按游览参观的顺序来记叙,还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同时还要注意寄情与景物的描写中,做到互相交融,将读者引进身临其境的境界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切记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应抓住一两处自己喜爱的,觉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其他景物可一笔带过 。总之,只要学生明确了各类习作的要点,就犹如心中有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习作教学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动力,不懈的努力 。广大教师要勇于探索,精于思考,长期指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习作技巧的指导,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
推荐阅读
- 寿司的米饭是蒸还是煮 如何煮寿司饭,寿司米可以用电饭煲煮吗
- 高德地图两个手机同步导航 高德地图如何看路况,驾车用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
- 近年来的新词新语 如何看待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
- 学车可以让朋友陪吗 如何让你朋友陪你做某件事,朋友叫我陪她还让我出钱
- 拉头发对身体危害大吗 拉过头发如何排除有害,拉头发对头皮有伤害吗
- 日历机械表调整方法 美度机械表如何调日历,美度手表调节时间和日期
- 如何对待婚外情的女人 女人婚外情如何主动,婚外情男人真心的表现
- 车架太大后轮后轮滑 自行车如何实现后轮滑,什么自行车好做后轮滑
- 德罗巴身高体重 08德罗巴手感如何,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