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松 打极拳如何松,太极拳的松与紧

打太极拳如何能松下来
据观察,今天的杨式、吴式大极拳的练习者比较重视这个放松问题,解决得也比较好,而陈式太极拳的部分练习者由于重视剧烈运动,往往忽略了放松功夫的修炼 。其实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刚柔并济,放松是发挥力量的前提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增加笔墨,详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
(一)放松的含义和内涵
太极拳第一代宗师陈兆奎特别注重放松功夫的练习 。1973年夏天,第一任老师陈兆奎在他家给我做拳击讲座的时候,曾经说过:“太极拳要时刻放松,沉下心来,百分之百放松 。同时要全身放松,放松到手指肚 。只有在放松的条件下,以力量为纲,统帅一切,才能轰轰烈烈 。
太极拳是一种遵循人体自然状态和自然规律,产生自然力的运动 。它是调整和强化人的本能,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身心达到高度平衡和自由的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 。因此,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必须在大脑(总部)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的肌肉、韧带、骨骼、奶酪得到平衡和自由 。能顺应心灵的需求,达到既协调有序,又快捷灵活,既松又柔,弹性到“屈伸开合自如”的理想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让整个人体都受到意念的引导,做到“一声令下,百体服从”,人体的能量可以随意分配 。总之,大脑信号与身体运动是同步的 。遇到敌人时,可以按照意念的需要,以腹部为核心,迅速调动全身内力,集中到一个施加点上 。为此,你必须让全身随时随地放松,像婴儿一样一步一步放松,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以利于全身力量的快速集中和快速分配 。就像软鞭,没被抽打之前那么软,一旦抽打出来就很难再抽打了 。
放松的一个标准叫做放松 。什么是放松?我认为其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点要求 。
放松就是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 。这也是放松的起点 。所以吴玉香说:“心先于身 。”陈新功也说:“心若空,则全身空 。”没有什么是动的,也没有什么是静的 。这个动与静首先指的是大脑的统一指挥功能 。所以打拳首先要让大脑冷静下来 。也就是所谓的“洗心”,排除杂念,让心灵能够全心全意、安静地集中在拳头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考虑“一根羽毛”
2.放松 。在心念的引导下,全身的所有器官、肌肉、韧带、关节都要有条不紊地放松、放松、拉长 。拳法理论中的“攻毛松关节”、“伸长”、“动则伏”、“腰以上40%、腰以下60%”(陈兆奎)、“左发右发左落”、“走之前一定要有背撑”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开法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第一次练太极拳的人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松 打极拳如何松,太极拳的松与紧】三天宽松沉重 。包括内气下沉,重心下移,一些重要关节松动 。拳击过程中,除了推衣领,其他部位都处于放松状态 。比如上肢肩部放松,手肘下垂,手腕(塌腕)坐;下肢臀部放松,屈膝,五趾着地;中板胸部下垂,都符合全身放松的要求 。这种身体上的松动有利于真气 。
四条松散的生命 。放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关节轴的松散运动,二是以腹部为核心的关节的灵活运动 。关键是通过拳击,特别是通过缠丝的锻炼,不断增强关节的松散运动、韧带的柔韧性和肌肉的弹性,做到“一招应全身轻”,使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灵活、灵敏、流畅 。
放松的关键环节
据云说,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老师陈伯贤老师曾问老师陈朝旭(之父),“你这拳怎么练的?”陈朝旭简洁地回答:“放松四件” 。四个字道出了放松的关键部分 。在于“四大件”(肩部和臀部) 。我的老师陈兆奎老师在讲放松的关键环节时,讲得更具体、更生动 。他说,“要特别注意胸部的放松 。只有胸部能够放松,胸部才有运动 。如果胸部太僵硬,就会充满空气,胸部就会很饱满,上下关系无法调整;运不了胸,就要挨打 。”他还说:“拳击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胸和腰 。胸部不能随时通电,要放松胸部的开合 。胸部放松的关键在于肩膀的放松 。所以根据拳击理论,腰部放松的关键在于两个臀部,不要松 。腰也不会活了 。”他还说,“我们和别人推手时,首先要使对方的肩膀 。如果我解决了走在架子上时肩膀间隙的问题,肩膀可以放松,肩膀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那么,当对方用手抓住我的手臂企图控制我的肩膀时,我可以立即用对方的力量转移,使肩膀下沉,对方可以立即用力量释放,我可以立即还击 。”同时他说,“肩关不能一个人做,必须和胸腰一起做 。两者的关系 。只有解决了肩背转运和胸腰运输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丁松的问题 。”他在教推手的时候还补充了一句,“我最怕的就是对方推你的时候,你的肩膀会先抬起来,你的胸腰会变成一块木头,那就全完了 。””练拳击对身体意味着努力锻炼你的肩膀、胸部和腰部. ”
从以上两个太极传中陈氏后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放松的主要环节 。所以要解决放松的问题,首先要放松肩膀,放松臀部,锻炼胸腰 。
化上下功夫.而胸部开合灵活的关键又在于松肩: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锻炼放松的途径
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应该允许的正常现象 。因为当你刚刚接触,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紧张、动作生疏.往往是顾此失彼.此时要求你“一动无有不动”,动作谐调而松柔,那是难以做到的.精神紧张必然带来动作上的僵硬.因此,应该允许初学者有一个生疏而僵硬的初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记住动作顺序、路线和方位,弄清虚实、顺逆和力点.
当学员基本上学会了拳架套路之后,教练就应该及时地提出放松的要求.并且要强调太极拳的这—特殊要领.同时要求从以下几个环节上锻炼,逐步做到周身放松的要求,
一是从正中求松.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从慢中求松.陈氏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
三是从缠绕中求松.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育松.
四是从关键部位入手,寻求节节放松.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五是从紧中求松.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盘的支撑负担.因此,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实践证明,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 。为此,平时就要注意锻炼低架,锻炼下盘,特别是独立步的支撑力,而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六是从推手中练“吃亏”入手,借对方之力来锻炼放松.推手,主要练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从人.顺遂对方来力.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最容易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所以,我们主张开始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入手.要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练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而是有意识地借对方 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领.
此外,陈照丕先生还主张从发劲锻炼中求松,他提倡在练拳的第一个阶段,要练习猛打、猛甩,猛蹋、猛跌,猛蹿、猛落,从中求松 。也可以参考.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松 打极拳如何松,太极拳的松与紧

文章插图
看大师们如何说:练太极拳巧妙放松的方法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太极拳放松的标准是什么?太极拳的放松有没有阶段性?如何在练拳时做到“体松心静”“如棉裹铁”“松静自然”?太极拳放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些爱好者感叹说:“练了一辈子拳,还不理解什么是太极拳要求的‘松’ 。”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也是不断地写文章,谈论太极拳的放松问题 。可是一些文章要么晦涩难懂,要么说不到要害上 。针对这一在太极拳爱好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邀国内各个太极拳流派的名家老师,对这一问题做由浅入深的讲解,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从中受益 。冯志强: 从容不迫,静心慢练,自然放松练习太极拳要放松,这里的放松,不仅是精神上要放松,周身肌肉也要放松 。只有做到了放松,经络才能畅通无阻,气血才能够顺达充盈四肢百骸,这样才能够达到增长功力、健体强身的目的 。所以,练习太极拳,能否放松,是至关重要的 。初学太极拳,先要熟练套路动作,做到立身中正,姿势正确 。等到动作熟练后,再专注放松 。这时打太极拳,要意想丹田,让丹田带动肢体进行运动 。每到一个式子的定式时,要沉肩坠肘一次,调整气息,使内气归于丹田 。这就是一次放松 。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式子 。每一个式子都要这样开合起落,使气血从丹田出发,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在动作的外形上都要有一次沉肩坠肘的松沉过程 。这其实是把太极拳当作活步桩功进行练习,活桩慢练,才能出功夫 。开的时候要尽力张开,让肢体放松,内气通达四梢;收的时候要全部收回,做到气沉丹田 。这样,开合收放要清晰,不能含混不清 。按照这样练习,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出现紧张僵硬的状态 。到了高级阶段,外形动作的松沉开合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这时就要专注于意念的放松 。总之,太极拳的放松没有什么玄虚的,只要从容不迫,一个式子接着一个式子地慢慢练习,每一个式子都有一次沉肩坠肘的松沉过程,使内气达于四梢,归于丹田,久而久之,就做到了太极拳的放松要求 。以上所述,是练习混元太极拳的要求,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杨振铎 :太极拳的放松是手段,不是目的谈到太极拳的放松问题,我们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放松 。其实,放松只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是一种手段 。练太极拳时不能放松,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意念上没有放松,再一个是肢体上没能放松 。意念的不能放松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紧张 。初学太极拳时,人很容易紧张,思想上一紧张,动作就僵硬 。所以,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做到思想上不紧张,要顺其自然,这样就能在意念上放松 。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的肢体上的放松,一般人不理解,以为不用力,软软的就是放松了;认为放松就是松软、松懈 。这是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的 。其实,肢体的放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太极拳在肢体上的放松要求是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拉长,所以,杨式太极拳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充分拉伸各个部位的肌肉、韧带和关节 。人体在动作舒展的时候,肢体才能放松,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能做到气血顺畅 。要做到放松,不仅要有老师的指导,自己也要不断练习,细心揣摩 。练习太极拳,既不能僵硬,也不能松软 。人体的各个部位原来是分散的,通过放松,使肢体各部位成为一体,节节贯串,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达于手指 。运动的保健功能就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太极拳也是这样,在放松的状态下,气血就畅通无阻,充盈四梢,长期锻炼,就能增长肌肉力量,增长功力 。另外,通过练拳,对自我也会有一个了解,能体会到气血的畅通,掌握身体的平衡 。最重要的一点是,初学太极拳要先按照规则要领去练习,不要想着放松 。按照规则要领,把动作做得规矩标准了,以后再求意念上的放松 。只有动作熟练了,自然就能达到放松的要求,做到《太极拳论》中要求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周身一动无有不动” 。张才斌:没有“松”,就没有太极“拳”松是太极拳对身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初学太极拳者面对的第一道难关 。概括地讲,松是指全身各关节、肌肉、筋腱的放开、放长、放松和精神的高度松静 。拳论上关于松的论述很多,如“腹内松静气腾然”、“发劲须沉着松静”、“此其转换则在乎松肩”,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有“松腰”等等 。当年杨兆鹏(班侯之子、白忠信之舅)南下教拳时,白忠信前辈曾想跟去开阔些眼界 。杨兆鹏也愿意身边有个人当帮手 。但由于父母反对,白忠信前辈未去成 。临行前(相当于生离死别之际)杨兆鹏对白忠信交待: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一定要从松柔上找、从松柔上下功夫;松是松不过头的,练到啥时候也得松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看出:松被视为练好太极拳的首要秘诀 。没有松、学不会松,就学不会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拳最根本的属性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做不到松就做不到静、做不到柔,就克服不了肢体动作的僵硬、迟滞、笨拙,也就谈不上轻灵活泼,顺随圆活,更谈不上听准对方劲借力打力 。具体讲,做到松后一是可以使自己不僵硬、不撑劲,也才可以不顶 。松是给别人路,是吞,是舍 。二是可以转换灵活,有利于式与式之间的变化 。刚变柔、柔变刚需要松;虚与实、进与退、静与动的转换都得靠松来完成 。三是可以听清对方劲路 。太极拳的长处是听劲 。紧绷时听不清对方,松了后肢体的感觉才灵敏 。四是可以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困 。一撑劲对方就跑了 。只有松得好才能顺势轻柔地控制对方 。松不仅是肢体上的松,更重要的是意念上要松静,要在意念的支配下达到全身通体的放松 。每次打拳时要先多站一会儿,心中默想从头到脚尤其是肩、腰、胯、肘、膝等几大关节是否放松了,等感觉彻底放松后再开始起式 。在行拳过程中甚至是推手时也要时时想想是否放松了,是否又绷紧了等等 。如感觉绷紧了赶紧调整到放松的状态 。此外,松不仅是学拳练拳的一项原则或要领,还应当把它当作一种功来练,无论站、行、坐、卧都可以有意识地练习练习松 。吴颖锋:由“正”入“松”是真松“松”是内家拳特有的名词 。所谓“松”,是指以最少的体能内耗去完成身体的合理运动 。由松产生的柔劲是一种建立在“正”的基础上的“松沉拔长劲”,它内含一种“绵里藏针”的技术 。所以,“松”不是那种无身法、无领劲的“松懈、软塌” 。对初学者来说,“正”是最关键的 。没有了“正”,就会有较多的肌肉组织参与到维持自身身体平衡的事情中来,所以就不可能“松”;没有“松”,就不能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不可能产生八劲之主的掤劲;没有了“正”,就无法“通(即气血畅通)”,就不可能使人体所产生的气势达于圆满 。如何做到“松”?由松造就的是一种柔韧劲,之后才可渐入是一种“绵里藏针”的高级境界 。正是因为这个“绵里藏针”不易被人理解,所以许多人练拳时要么偏于硬,要么偏于软 。如何掌握这个分寸,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事实上,许多青壮年初学者片面的认为“硬”有利于实战,所以,下意识地用僵劲 。其实,这恰恰走入误区! 太极拳是一种由松柔入手而逐渐达到刚柔相济的拳术 。松又是柔的基础,松是指外形,正如人们常说的体松;柔是指内涵,是指一种柔韧的内劲 。拳论上讲:“运劲如百炼成钢”非常形象具体地描述了练就太极功法的过程 。炼钢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后,去除多余的碳及其它杂质后,凝结而成钢 。铁与钢的差异就在于含杂量的不同,而钢的坚韧性要比铁大得多 。这个比喻形象地诠释了通过练太极拳而达到刚柔相济的过程:先使自己身体极度放松,达到极柔软(相当于化铁的水),去除拙力及不必要的、产生体能内耗的动作(相当于去除铁中的碳及其它杂质),然后才能形成刚柔相济(最后生成的钢在柔韧度上比生铁好得多),这就是“极柔软,然后才极坚刚” 。需要说明的是,在“极柔软”中,一定要有一个“正”字,同时要有一个“领”字 。对于初学者,要学“松”,首先可以将自己的躯体想象成一条线上串起的肉串,这条线一端过头顶百会穴,另一端在裆底会阴穴 。而“胳膊就像挂在肩膀上一样”,只要指尖稍稍领劲,仅用来控制好运动路线及配合好顺逆缠丝即可 。不要苛求其余的事情 。做到手随腰转,久之,内气自生 。有气感后,仍要放松行功,千万不可有丝毫僵力,慢慢存养更多的内气,以使周身协调 。对于有多年太极拳基础的拳友来讲,“松”至少包含这四方面的内容:肌肉放松便于行气、关节放松便于转换、内脏放松便于内外合一、精神放松便于思想专一 。另外,初学者还经常存有这样的疑虑:练太极拳是否架式越低越好?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架子低易于增加下肢力量,扩大胯部活动范围,并在实战时,能稳定下盘,暴露给敌人的打击面较小 。但是,人的关节活动范围有限,架子太低就会别住关节,失去灵活性 。再者,架式低时也决不能违背“正”、“松”的原则 。若脱离“正”、“松”二字,就不可能达到养气健身及小力胜大力的目的,也就不可能练好太极拳 。孙永田 :初学者不要把放松放在第一位太极拳的放松,首先要做到心理放松,不能太紧张了;其次是身法上的放松 。身法上的放松,并不是全部放松到松软程度,而是肢体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在有支撑力的情况下做到心理放松 。吴文翰 :骨肉分离求放松什么是放松?太极拳的放松标准是什么?我以为,练习太极拳只要能在身法上做到肢体柔顺,不僵滞,周身非常协调;在呼吸上,能做到和畅,不短促,不气喘;在面相上,能不紧张;在动作上,是自然的,和谐的,不是参差不齐的——做到了这几个方面,就达到了太极拳的放松要求 。僵滞、短促、紧张、参差不齐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不能放松的表现 。如何做到放松呢?我认为,首先要心静 。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李亦的《五字诀》讲:心不静,意不专 。练太极拳,心必须要安静,心里有拳,才能把拳练好;心里胡思乱想,拳就不能练好 。其次,身法要正确 。练太极拳要讲究身法 。其实,人们在做其他活动时,也是要求身法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求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武禹襄对太极拳身法的要求,基本是按中国传统道德的要求提出的 。再比如写毛笔字,要求身要正、心要正、笔要正、纸要正,这样才能写好字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是“中正安舒”,心法上的要求是“从容不迫” 。所以,练习太极拳一定要身法中正 。只要做到“中正安舒,上轻下沉”,在心理上能从容不迫,就能达到周身放松 。第三,拳势要规范 。不管是练习传统太极拳套路,还是练习竞赛套路,都要做到动作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指动作要符合拳理要求 。如果周身不能相随,内外不能相合,那么拳势动作肯定是不规范的 。动作不规范,也就不能做到放松 。在开始练习太极拳时,动作要慢一些;身法要正,不能歪斜;动作幅度要大一些 。之所以动作要慢、要正、要大,这是为了把周身的肌肉松沉下去;同时,也能把关节韧带拉开,这样才能做到动作圆润自然,气势浑厚 。只有把动作做慢了,身法加大了,才能做到深呼吸和气沉丹田 。如果做到了这些,就能达到太极拳放松、松柔的要求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放松是有阶段性的 。初学阶段,是很难放松的,动作僵硬、断续,这是很正常的 。等到动作熟练了,自然能够放松 。从内部来讲,只有做到心静,才能从容不迫,自然放松;从外部来说,对动作套路越是熟练,越能够达到放松的程度,所谓“熟能生巧” 。具体到练拳的身法来说,首先,练太极拳时一定要收腹,腹部一定要放松,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 。腹部不能放松,就会影响到全身的放松 。其次,练拳要采用深呼吸,做到气沉丹田 。如果在练习太极拳时出现了胸闷的现象,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法进行调节 。如果深呼吸还不能解决,那么就要停止练拳,自然散步调节 。胸闷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拳势不规范、心不静、呼吸和拳势的配合不协调、周身紧张等原因造成的 。如果身体局部出现紧张现象(比如腿部),那么可以停下来,用手拍打几下,以缓解局部紧张,然后再找出紧张的原因,进行调整 。在武式太极拳中还有一种骨肉分离法的放松方法,这是武派太极拳的传统方法 。一般来讲,我们所说的松沉是指肌肉来说的,骨骼是不可能松沉的 。放松对肌肉的要求是肌肉松沉,骨骼方面的要求是关节要拉开 。骨肉分离法就是在立身中正的情况下,意想前胸后背的肌肉从上到下像流水一样流到脚下涌泉穴;同时,骨骼有向上升的意识 。这样,骨骼向上升,肌肉向下松沉,好像骨肉分离一样 。长期练习,就会产生骨肉分离的松沉感觉 。肌肉松沉后,肢体非常柔顺而内部又非常坚刚,这就是积柔成刚的练习方法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意向上升,气向下沉 。另外,要想进一步放松,还要多学习体会老前辈们的练拳心得和拳论 。再有,推手的放松与练习拳架的放松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练拳架时,是个人自己练习,放松容易做到 。推手时,则是有对抗,放松就不容易了 。这时,只要能做到不丢不顶,就算做到放松了 。怎样做到不丢不顶呢?我认为,除了做到练习拳架的要求外,还要练习“来卸去补”的方法,即对方来力后,我怎样把力量卸掉;当我进攻时,怎样把力量补充上去 。这个方法是需要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学会的 。总体上说,推手时,只要双方不丢不顶,就是做到了放松 。
太极拳如何练“松”学习太极拳,上第一堂课,老师会说太极拳 ‘用意不用力’练习内容是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虚领顶劲’是用意将头顶领起,‘气沉丹田’是放松身体,使其下坠,令椎骨一节节松开 。也可以理解为命门以上向上飘,命门以下向下沉 。这个松的过程是以命门为中心的膨胀 。腰腿的放松更重要,开胯、扩膝、松脚踝,松至脚底 。大多数的太极拳老师要求弟子 ‘涵胸拔背’从上身松起 。本人的经验是三、四年过去了,还不清楚到底‘涵胸拔背’是什麼 。只是在弯背,甚至有些象驼背 。原因是没做到松胸,那是因为两肋不松,两肋不松是因为胯未开,尾闾无处可落 。……如此追究下去,原来是脚底不松 。故太极拳的松该由脚底开始 。放松双脚,轻轻踏地,如同站立在小船上 。小船随著波浪起浮荡漾,(不是急流巨浪 。)如不想跌倒就要放松 。身体的起浮要与波浪同步 。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松 打极拳如何松,太极拳的松与紧

文章插图
太极拳如何松沉你好,太极拳讲的松沉是气质,也是一种身心的整体状态,不在局部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如下一段话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道出了很多太极拳的高明之处 。太极首先是知己的功夫,即学太极拳首先要了解自身,调控身心 。太极还是赢人的功夫,英雄所想无敌盖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怎样做到,首先是要松沉下来,充分了解、掌控自己的身心 。那么,什么是松沉的身体状态呢,怎样练习呢?一、状态要求王宗岳拳论其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做得到位,身躯上的松沉就做好了,如果再加上“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肩背手臂的松沉就具备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 。这四个身体状态,要同时具备,才是松沉 。如果仔细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的一个共性是身体各部位要有抻拔、舒展之意,如同海绵在水中吸足了水膨开 。还要重意不重形,如果过于重形会有两个极端 。如一味抻拔,造成肌肉紧僵,则是重拙而不是松沉;如刻意放松,会成软条条,那是松懈 。在以上基础上,还要加上一个 “心静体松” 。在练拳过程中,或是实际运用与实践时,都要求心静,心静才能体松,是因为精神活动是身体运动的主宰,只有心理上有充分准备,不急不躁,保持冷静客观的状态,才能正确分析判断,指导身体运动 。如果人的精神紧张,身体是达不到太极拳讲究的松沉状态的 。二、练习方法 。明白了要求和标准,就要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时刻要求自己,向标准靠拢 。从身体和精神两个层次上加强自身调控能力 。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松沉’能力 。具体举例:1.凝神敛气打拳架套路前,先可内敛精神,调控呼吸,达到放松自然的状态 。2.全神贯注在操练拳架过程中,则要检视自身身体各部位有无紧僵之处,是否达到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 心静体松“的要求 。在练习过程中,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松散懈怠 。这里不是让大家精神紧张,而是要全身灌注 。3.处变不惊增强日常生活中,如遇紧急情况需要应对,能否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 。不仅仅是练太极拳、武术技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这种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应对能力 。从大的概念上,这是更高层次的”松沉“ 。4.反躬自省经常内观自身,培养体察自己身、心状态的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精神和身体两方面存在紧张,并能进行主动调节 。5.分主次、明大小抓住问题的核心 。对于太极拳运动而言,躯干四肢腰为主宰,统御全身心为司令 。在练习中要注重意念,在动作上要以腰带手 。很多技法、招法都有共通之处,需要拳友能正确理解内涵,抓住练习中的主要矛盾,才能提高练习效率 。6.善总结,勤创新其他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作为太极拳习练者应当具有”有意识的发掘各类方法,达到训练自身的目标“的能力 。以上是一点个人体会,不够全面,仅够拳友参考 。
练太极拳要松,可是怎么松,松哪里?放松身心,身体松主要是关节要松开 。肩松胯松,节节贯串,松沉到脚底 。松是中正基础上的放松,松的目的是整,形成打击合力 。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松 打极拳如何松,太极拳的松与紧

文章插图
太极拳怎样练松练太极拳要求“松静”,就是要人在练拳时把所有与走架无关的思想杂念暂时抛开,安下心来,保持安静的心境,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休息状态,并有利于专心一意,以“心为令”去练拳 。要做到松静,首先必须要松得彻底、松得干净 。太极拳要求的放松,是在尽可能少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意识的作用,来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柔软,是从轻走向松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