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雪花吗;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 还记得雪花吗; 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lt;还记得雪花吗;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文章图片


效果图,理解本程序递归的时候请盯死它。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雪花第三弹了。
当然,这次重点不在于画画,而是在于理解好递归。
即便你不会python,在我的注释的帮助下你也可以看懂这个代码(是看懂不是理解)。另外有python的同学可以打进去试试,观察完整绘画过程更有利于理解。


import turtle

def tree(branchLen,t):
#定义一个画画的函数,下面是重点,需要大家自行理解。
if branchLen > 6:
t.forward(branchLen)
#前进branchLen长度
t.right(20)
#右转20°
tree(branchLen-15,t)
#递归
t.left(40)
tree(branchLen-15,t)
t.right(20)
t.backward(branchLen)
#后退branchLen长度

t = turtle.Turtle()
#创造画笔
mytree = turtle.Screen()
#显示可视化窗口
t.left(90)
#转到垂直向上
t.up()
#提起画笔,为了后面调整位置
t.backward(100)
#调整位置
t.down()
#画笔落下
t.color("blue")
#调整画笔颜色

tree(90,t)
#开始画画

mytree.exitonclick()
#防止一画完就自动退出


可能最难理解的部分:


def tree(branchLen,t):
#定义一个画画的函数,这是个重点,需要大家自行理解。
if branchLen > 6:
t.forward(branchLen)
t.right(20)
tree(branchLen-15,t)
t.left(40)
tree(branchLen-15,t)
t.right(20)
t.backward(branchLen)


实际上通过语言形象地把递归讲好是有点难度的,这里我只能尽量解释。
首先如果我们设定长度为90.那么第一个递归语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递归语句是最后结束的):


tree(branchLen-15,t)
t.left(40)


它一共要递归7次,只不过第七次当branchLen = 15 的时候刚好为0不满足条件。
我们从这里开始。
此时的位置:


&lt;还记得雪花吗;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文章图片

到这里为止,向左转40°
t.left(40)
就是想要画出那个分叉口,但是由于此时的branchLen = 15,当它执行第二个递归语句的时候
tree(branchLen-15,t)
发现无法满足条件,因此又右转20°并返回到原来开始画分叉的那个结点(就是第五个转方向的地点)。


这个小小小小小递归结束,回到branchLen = 30,这时候就能够执行


t.left(40)
tree(branchLen-15,t)
t.right(20)
t.backward(branchLen)


没错,这里又进行了一次递归。
因此它顺利画出分叉:


&lt;还记得雪花吗;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文章图片



然后返回到长度为30的那一个结点,如图


&lt;还记得雪花吗;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文章图片

此时回到上一层递归,branchLen = 45.
又开始一个新的递归,然后这个新的递归里又产生了一个新递归,这个新递归又调用一次递归,最终这个递归无法满足条件回到上一个递归画出了叉口,再返回上一次递归branchLen = 60.然后又开始一个新的递归......


请记住,回归结点的时候从这几行代码开始:
t.left(40)
tree(branchLen-15,t)
t.right(20)
t.backward(branchLen)


如果你想很好地理解递归,你可以从这个程序开始。
因为它很形象。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幻象客

&lt;还记得雪花吗;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文章图片

【< 还记得雪花吗; 用画图深入理解递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