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金融“云化”,大象“起舞” | 产研案例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金融“云化”,大象“起舞” | 产研案例
文章图片

金融业是“云化”难度最大的行业之一 。并不是因为金融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好,相反,它的信息化建设历史较长,结构十分复杂,容错性又很低,而且金融业对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最高,因此很难进行系统性改造 。
在人们印象中,中华财险是一家风格偏于保守的传统保险公司 。当拥有35年历史的金融国企,开启这样“破釜沉舟”的深层次数字化转型,震动可想而知,“觉醒的大象要起舞”了 。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华财险”),始创于1986年7月15日,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冠名“中华” 。目前,中华财险保费规模位居国内财险市场第五,农险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健康险位居财险市场第三 。
2020年6月1日,中华财险与阿里云宣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构建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险核心系统 。消息轰动业界,不仅是因为近7亿元的金额,让这次合作成为国内金融云领域截至当时的第一大单;更在于这是全行业唯一利用云计算技术从基础架构到业务应用层级的全面重构 。和传统分步建设系统、根据新增需求不断打补丁的开发模式不同,中华财险与阿里云的这次合作在系统改造的深度、广度上均为业内罕见,转型方法论在业内无任何先例可供参考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金融“云化”,大象“起舞” | 产研案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融业是“云化”难度最大的行业之一 。与农业、建筑业不同,并不是因为金融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好,相反,它的信息化建设历史较长,结构十分复杂,容错性又很低,而金融业对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最高,因此很难进行系统性改造 。在人们印象中,中华财险是一家风格偏于保守的传统保险公司 。当拥有35年历史的金融国企,开启这样“破釜沉舟”的深层次数字化转型,震动可想而知 。
无论是阿里云还是中华财险,都没有百分百的确定性把握 。
直到2022年3月31日,在北京、山东、杭州联动直播的“中华财险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首发仪式”上,承载着业务中台、数据中台、15个系统平台以及20多个老系统,中华财险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率先在山东分公司上线 。
这一历史时刻,对中华财险和阿里云,不仅是成功的喜悦,不仅是扬眉吐气,还有开拓者登顶的激动:这一整套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先进性,无论从底层云原生、混合云架构、单元化,到业务中台18个域的整体设计,在国内同行财险界都是创历史之先河,这不仅是中华财险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保险行业数字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
构建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险核心系统,全面数字化升级变革从来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尤其对保险公司来说,核心业务系统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变动的东西,意味着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都要发生变化 。但中华财险的高管们认为,“不得不改”了 。驱动力来自内外两部分 。
外部的驱动力:一是,保险行业持续的改革控费,使得传统的费用驱动型经营模式变得难以持续 。财产险费率已经从曾经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降到了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占财产保险市场70%份额的车险均单保费已经下降了17%;二是,国家政策全面推动数字新基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监管机构要求财险业务在2022年实现线上化率超过80%;三是,在金融科技方面快速进步的同业头部企业,甚至是互联网巨头等异业企业,都在以更高效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空间被挤压 。要拓展生存空间,就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精准定价、提升新产品开发效率、创造业务新场景、营造好的客户体验,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 。
内部的驱动力:中华财险的IT基础架构采用传统技术,是基于险种的烟囱式架构,没有做底层技术平台建设 。比如,车险、意外险、农业险等险种各有一套集中式系统,彼此割裂运行,导致同一客户在多个系统内分别记录,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并不连通,保险公司在出险时对客户的保单信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华财险副总裁王永祥表示,“当我们想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时候,IT系统成了一个瓶颈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新一代核心系统架构的设计 。”加上2019年,由于狠抓业务推动,中华财险的增长已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对IT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都是目前的IT架构难以支撑的 。
中华财险与阿里云打造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核心系统采用阿里云全套专有云平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并创新性地引入金融混合云平台 。整个方案包含飞天云操作系统、SOFAStack金融分布式架构、OceanBase企业级原生分布式关系数据库、金融数据智能平台、金融核心套件bPaaS(Business PaaS)、保险专家服务、mPaaS(Mobile PaaS)移动开发平台、金融钉钉等一系列产品技术与服务 。
当时,中华财险创新研发中心总经理胡岱磊介绍,中华财险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打基础,重点突破,实现能力储备;第二阶段,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夯实业务中台及数据中台,达到增能力、自进化的目标;第三阶段,从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数字化的生态体系建设完成 。
打造技术地基:强攻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在技术上,全面重构核心系统 。
基础设施层面采用阿里云自研飞天云操作系统 。中华财险原有的服务器已经难以顺畅承载现有业务量,阿里云将其IT系统向金融混合云平台上迁移 。金融混合云平台具备高弹性、高可靠的特性,实现底层算力的秒级弹性扩展,灵活应对高并发、高频次、碎片化交易的挑战,同时由于是按量付费,成本反而相对降低了 。
系统大量采用容器、微服务、分布式数据库等云原生技术,微服务平均性能达到单计算节点每秒处理1000多笔保险业务的能力,可满足超高并发场景 。
新一代全分布式核心系统重构,全面打破中华财险原有烟囱式系统架构,搭建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并行的“双中台”模式,并对前台及SaaS层应用系统重构,灵敏调用全域数据,提升营销水平、服务水平,以及产品快速定制上线 。
其中,中华财险对“双中台”的建设寄予厚望 。中华财险副总裁王永祥介绍,在数据中台层面,中华财险将所有业务中台产生的交易数据,统一沉淀到由内部专有云平台承载的数据中台层面,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和建模等,对数据再次加工沉淀,然后再反馈到业务前端,动态调整业务策略;在业务中台层面,中华财险将所有保单合同要素拆分成原子颗粒,通过领域建模形成客户、标的、合约、服务等模块,并沉淀在业务中台 。
除了安全稳定、弹性高并发的底线之外,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最终要在技术上实现的,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研发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
团队开始从0开始搭建产品研发与管理体系,分别在产品定义、产品定价、产品配置、产品组合、产品运营五个方面打造相应的能力 。产品不再仅是一个编号,而是一个有内涵、可解释的,实现从产品到保单到履约链路的打通:怎么保、怎么赔,产品可组合、可搭售、可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进行方案的调整 。如果要开发新业务,只需将各种功能模块按照一定的业务逻辑,进行“乐高式”组装,不需重写底层代码,即可成为创新的保险产品 。
新产品上架周期仅为1周左右,将以“月”为单位的变更发布,优化到以“天”为单位 。中华财险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陈小虎透露,过去几个月公司已累计完成近600次的应用版本发布,“以前公司业务系统升级,往往需要停机部署数小时,而现在甚至10分钟就可以完成” 。
云上云下交互式“开着飞机换引擎”不少保险公司的数据系统,一直以来都依赖线下搭建的机房,分布式系统改造是要停机,暂停业务么?
中华财险和阿里云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套策略:分布式改造稳步推进,但线下机房在短期内也不会完全失效 。为更好的保障中华财险线上线下系统安全,阿里云服务团队在最短时间内拉通内部专家资源,为中华财险制定一套打通云上云下的灾备方案 。
阿里云为中华财险搭建云上应用级灾备方案的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是部署开始前的调研 。其中最耗时的是,把核心系统之间的关联梳理出一整张关系逻辑图,归入对应文档,确保在云上灾备时不出现系统间的断连 。阿里云智能全球技术服务部的工程师江冉解释称,线下数据库往往搭建在IBM小型机上,而云上目前以X86体系为主,倘若云上云下要发生数据交互,就会涉及很多大表拆分 。
“拆分表和业务逻辑强相关,需要双方团队专家既懂保险行业,又懂云计算产品 。”江冉说 。但这些系统的“岁数”实在太大,不少交互关系只能靠口授或印象来提供相应信息,跟实际情况还未必吻合,开发人员也不一定能在当年的设计文档里找到答案,这就给现在的工程师带来了挑战 。
部署开始后,首先要完成云上系统搭建,包括专线打通和整体网络架构的复制 。然后才是周期较长的整体数据迁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云上云下两套体系间的交互,需要反复进行数据验证、调整设计逻辑 。
紧接着,是在云上跑通整体链路,确保云上系统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节点,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一阶段更多的是压测,交易模拟,录入测试数据 。
最后,是云上云下切换的测试和验证 。
中华财险云上灾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华财险信息技术部/数据中心总经理陈小虎称,UM-SSO(区域经理单点登录系统)、内容影像等33套系统已部署到云上,进行灾备 。2021年5月,中华财险与阿里云成功完成首批两套关键系统从本地IDC机房生产环境向金融混合云平台的切换演练,为大规模基于阿里云金融混合云平台建设应用级灾备平台积累了技术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现有业务系统的可靠性 。
对阿里云来说,不仅是交付一个项目,更是交付一种能力 。云上应用级灾备方案的部署,是与中华财险构建全面的灾备体系,使其独立掌握系统容灾能力 。中华财险的灾备建设已由“年”提速到以“月”为单位 。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态度,而是平台能力所有的技术支撑,都要最终配合业务的发展战略 。
中华财险决定重新梳理各渠道的定位,明确渠道的策略,弱化渠道的边界和加强线下和中介渠道的管理规范 。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战略,是通过构建营销平台和营销运营能力,针对客户构建起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策略库,才能为营销活动提供支撑 。
未来线上的运营及活动组织将通过功能的配置实现,“中华保”已经上线了线上投保,目前注册用户已实现200多万,日活4万多 。就在发布会的现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伟光和李津通过“中华保”的小程序,各自扫码下单了一份意外险,体验丝滑的投保流程 。中华财险首席信息官胡岱磊说:“在承保方面,我们简化了录单要素,让录单效率提升一倍 。”
在履约方面,保险案件负责人第一时间可以掌握案件信息,对前端的作业人员进行案件实时指导和风险的管控 。而且自动化的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
从调度查勘到理算,自动化率可达到95%以上,线上理赔已经完成了全国推广,全案理赔线上化率达到了33.4% 。
“从坐等客户报案,到未来我们可以主动提供理赔服务,体现的是中华财险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借助数据智能技术主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将会是中华财险的新常态 。”王永祥表示 。
通过打通底层数据,运行智能算法,险种之间可以形成服务上的联动 。比如,某个地区出现洪水、冰雹等恶劣天气,大量车险报案出现后,中华财险可以马上启动该地区农险理赔方案 。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在技术和业务层面 。在组织层面,中华财险也启动了变革 。从业务咨询阶段就开始了业务架构的规划,服务于公司发展的结构性变革 。咨询凝练出了对组织变革的要求:一方面,考核方向会根据新的组织形态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中华财险也充分利用阿里巴巴体系内的培训资源,对内部分层级,将四万名员工的转型步伐协调统一起来 。
一战又一战,渐见曙光2020年8月16日,阿里云和中华财险召开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启动会,标志着新一代数字化战略布局正式启航 。
2020年“双11”期间,新保单签约出现峰值,一些保险企业出现了宕机,中华财险则顺利经受住了峰值考验,首次实现了承接海量并发、碎片式保险订单的能力,成本还大幅下降 。
2020年9月,监管部门发起车险综合改革,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快速调整从承保到理赔的整个流程 。由于部分借助了阿里云的能力,中华财险成为业内第一家顺利通过银保信平台验收的保险公司,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表扬 。
2020年12月,专有云的硬件和云平台完成了部署 。
2021年3月,智能一体化试点上线,在线理赔全国上线 。
2021年7月,中华财险披露数字化转型一周年战报 。在系统改造方面,中华财险完成车险报价、理赔资源管理、兴农保、农险GIS等33个重要系统从传统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的改造,并在阿里云金融混合云平台上顺利运行,实现系统承接能力的飞跃 。
2021年12月,新农险核心系统上云,包括农险承保理赔、在线理赔等一系列移动端的应用,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其营销展业和服务能力 。
经过项目组668天加班加点,800多名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经过上千场的讨论和评审 。初步建成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双中台架构建设体系,验证了中台架构下的保险业务全链路,打通了意外险业务的承保、理赔、财务收付全过程——这一数字化转型路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将为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未来提供有力支撑 。
在发布会上,中华财险表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路虽远,行之必至 。大家都是新一代系统上线的建设者,又是新一代系统建设的参与者,更是下一步全面建设数字中华的缔造者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金融“云化”,大象“起舞” | 产研案例】走一条没有“攻略”的路线,实现一次金融数字史绝无仅有的突破,留一段值得永远埋在心底的风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