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猎头5万挖我去VC

职场|猎头5万挖我去VC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 | 黎曼,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有猎头开出5万元基本薪资挖我去一线VC,title是VP以下,评级越高,可以再上浮 。”作为一家硬科技头部企业的产投研究员,海明向我表示 。
“VC这么缺人么?”海明有些好奇,近来他被猎头找了多次 。
海明是一名90后,毕业后一直在这家有国资背景的CVC当投资研究员,薪资在业内虽不算高,但是团队小且稳定,他一个人覆盖了半导体材料、设计和设备几个领域 。工作这几年,海明积累了不少资源人脉,也对产业有了深入了解 。或正因为具备这些能力,陆续有猎头盯上了他 。
两个月前,正在寻找商业咨询类工作的王易松也接到了猎头电话 。对方称看到王易松的简历,推荐他去VC,并约他去一家上海的双币基金去面试 。
王易松本科毕业于国内一所知名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一个排名靠前的研究型院校的化学工程系,并拥有5年产业工作经历 。王易松面试岗位瞄准的就是他在新材料这块的研究方向 。现在王易松已经进入三面 。
时下,VC们一方面在有节奏地开启人员调整,裁员或转岗;另一方面,他们正精准地向那些有产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发出盛邀 。硬科技投资火热之下,诸如海明、王易松这样的人才画像,已经成为了投行猎头精准捕捉的“猎物” 。
硬科技VC求职,太卷了!“实在是太卷了 。”王易松在看完招聘需求后感叹,“要求博士毕业,有相关产业工作经验,还要有顶级咨询公司经验或者投资经验 。”
尽管拥有不错的学历及产业经验背景,但王易松的VC求职之路依旧不易 。两个多月来,除了猎头推荐,王易松还投了八九家机构,有两家面完两轮后没有了下文,仅剩这一家等待三面 。
一圈下来,王易松能感受到招聘方的挑剔,“要求高,且需求非常精准 。有一点点不匹配,他们就不考虑了 。”
王易松的境遇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VC招聘苛求的真实写照 。
有投资机构的人告诉我,他正在为团队招聘两位化学相关领域的VC 。从2022年初开始搜集简历,如今半年过去了,筛选了上百份简历并亲自面了几十个人后,还是没有找到心仪的人选 。
此外,该招聘者和王易松还提到了一个相同关键词:能马上上手干活 。也就是说,候选人需要有和对应职位相匹配的工作经验 。
从事VC/PE猎头工作四年,正在为硬科技基金挖人的Andy对招聘严苛这一现象感触深刻 。
在此之前,Andy服务过曾经火热的互联网和消费行业 。出乎Andy意料之外的是,VC对硬科技人才的诉求截然不同:“不要清北金融专业的 。”
Andy接到VC/PE的招聘需求也都变得特别具体 。
首先,除了好学校背景,对专业要求更细化,以往仅要求理工科背景就行,现在需要纵深下去 。
“今年整个投资方向正在往产业链上游投,新材料类的相关投资机会变多,大家都要找化学或新材料专业的 。我接触过一家芯片基金,他们目标很明确,必须是先进材料专业的知名高校毕业生 。”Andy表示 。
另外,机构更偏好产业背景的人 。“比如,今年半导体火热,更希望找CVC里的研究员,既懂产业又懂投资 。”Andy举例 。
作为梧桐树资本新能源与新材料的负责人,刘宝也正在为团队招聘相关领域的VC 。“除了学历之外,我们想找一个拥有产业和投资双重背景的人,且产业背景也恰好能与我们研究的细分赛道方向一致 。另外,投资方向得专注,不能今天看这个,明天换一个赛道 。”刘宝表示 。
人才需求变化的背后,则是VC/PE们投资策略的大转变 。大家都在试图走差异化道路,塑造专业能力 。在他们看来,只有扎根到细分行业赛道和领域中,才有利于抢先发现好项目 。
并非双向奔赴尽管招聘需求有了,但最终招聘成功率却不高 。
“做了一圈硬科技VC的猎头工作之后,才发现特别难交付 。把人找到了,最后硬是谈不拢 。”从业猎头工作十余年的陆光明感慨,“这些VC实在苛刻 。”
2021年,陆光明曾帮一个位于南方二线城市的企业招芯片投资经理,提出的要求是只要清北毕业的,薪水80万元年薪以上 。陆光明费劲心力找到两个人去面试,没有成功 。原因在于,企业虽能帮助解决户口、房子等问题,但户籍只能迁到其所在的地方去 。最终没能被应聘者接受,他们更希望定居一线城市 。
“高精尖人才,大家都抢着要 。但机构要求越多,越难匹配 。”陆光明抱怨道 。
另外,也有迹象表明,一些纯财务型VC对产业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
以海明为例,尽管猎头开出了5万元的基本薪酬,但海明还是拒绝了 。“我对VC给的薪资确实很心动,要是前几年就去了,奋斗几年再晋升也很不错 。但现在,还是放弃吧 。”
海明基于两个维度考虑 。
从个人成长来说,海明认为在纯财务投资机构积累不了资源,而自己还得带着资源去,“相当于降维打击”;其次,海明认为,纯财务投资不够专注,哪里赚钱往哪里去,另外,基金或许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
“现在半导体热,所以对人才有需求,窗口期结束可能就换人了,职业生涯较短 。”海明有自己的顾虑 。
“一圈走下来,我发现,投资机构和高精尖人才太难双向奔赴了 。”陆光明称 。
投资机构选人为什么近乎苛刻?陆光明表示,硬科技投资周期长,10年都不一定有回报,所以VC们不需要那么多人,于是就优中选优,“我干脆选个最优秀的”;但是,高精尖人才的出路有很多,没必要非要迎合对方苛刻的条件 。
陆光明曾介绍一位名校毕业生去一家投资机构,但是被拒绝了 。理由一是更喜欢科研工作;二是,投资回报过长,要拿到carry可能要“姑娘熬成婆”了 。
还有一些技术人才,就想去实业做一番事业出来,以实现自己的技术理想,当投资人并不是最优选 。
“接下来更卷,更难”事实上,硬科技人才需求热潮已持续一段时间 。
“2021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 Andy表示,当时她看到很多VC机构陆陆续续开始增设看科技的岗位 。到2021年中时,基本每家机构都开始布局硬科技人才,颇有“我不布局就滞后了”的味道 。
Andy观察到,硬科技这一波投资热潮趋势起来之后,想做硬科技投资的人也确实变多了 。
“现在,确实会让一些原本在产业工作多年不想转行的人,变得会有想转行的念头 。或者说是身边有先例了,反馈不错,所以也会去尝试 。”Andy说 。
但对于这些闻风而动的人,不得不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因为招聘条件要求过高,真正转行成功的案例相对来说并不算多 。
“机构本身人员有限,头部机构并不缺简历 。接下来的招聘,只会更卷,更难 。”陆光明认为 。
尽管投资机构对硬科技人才的需求变热,但实际上,投资行业的总体人才需求在萎缩 。作为行业风向最为灵敏的猎头,深有感受 。
“由于需求下降,近几年很多专注VC/PE的猎头都纷纷转行,我也从2021年开始就鲜少收到相关人才需求 。”陆光明称 。
不过,陆光明也建议,那些挤不进VC投资端的人也不必悲观,可以尝试去募资部门 。
【职场|猎头5万挖我去VC】陆海天表示,纵观整个金融行业的人才流动,基本是在资产端、资金端来回跳 。这里面的规律是,当资产端收缩的时候,资金端的需求就会旺盛 。
“从2020年开始,资产端快速收缩,这个时候VC/PE机构更多的招聘需求往往都是招能募钱的人 。只有把钱募过来之后,资产端才能再次迸发活力 。”陆光明说 。
(文中海明、王易松、Andy、陆光明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