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应届实习生挤不进大厂

职场|应届实习生挤不进大厂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 | 马舒叶,编辑 | 曹杨,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锁HC”、“打飞的往返”(打飞的,由乘出租车“打的”衍生而来,指乘飞机出行)、“拼运气入职”……
随着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大厂开启“降本增效”,2023届准毕业生,踌躇满志入场,却被暑期实习“卷”得发懵 。
“投递几百份简历,有回应的都是小公司销售岗,大厂很多是一轮游(即在第一轮游走,即只进入了第一轮便被淘汰)”、“面试从2面扩到3面、甚至4面,流程一等一个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选正式员工”……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应届生吐槽实习“难” 。
已经拿到大厂暑期实习机会的人,也丝毫不敢松懈 。
“你相信吗?为了能在毕业前找一份大厂暑期实习,我准备了2年 。”早在大一就已经开始全勤实习的Justin,是北京某985高校的学生,在大三暑期实习前,他已经积累了3段大厂实习经验 。
和Justin一样,在研二暑期实习前,卷卷一边忙着论文,一边已经在某出行公司实习了4个月 。卷卷坦言,去年拿着空白简历都能轻松进入大厂,今年捏着实习经验却还是一再被拒 。
“卷”的根因,则在于实习生和大厂在暑期实习期的“互惠互利” 。
国内某互联网大厂HR张峰告诉燃财经,一方面,暑期实习本就是互联网大厂造出的概念,区别于日常实习,抢占了准应届生秋招前最自由的实习时间——暑假,目的就是“掐尖” 。“对互联网大厂来说,能够提前薅一波优秀的实习生作为正式员工的预备役,是非常划算的 。”
另一方面,对准毕业生而言,大厂对暑期实习生会开放一定的转正名额,这就成为毕业生进入大厂最为便捷的途径之一 。“国内有部分大厂依赖暑期实习,有的大厂甚至依靠暑期实习完成招聘纳新,转正比可以高达1:1 。”张峰透露 。
诱惑力有多大,竞争就会有多激烈 。但与往年竞争基本来自于毕业生之间不同,今年大厂的缩招,使得想要进入大厂开始暑期实习的毕业生们难上加难 。
Justin在进入阿里的终面时,被HR通知其应聘的岗位已被临时砍掉 。卷卷也在拿到百度的offer后,被突然通知整条业务线撤销……
张峰直言,大厂的缩招政策固然会导致今年暑期实习机会减少,但应届生“千军万马”集中涌入互联网大厂带来的供需失衡,也是重要因素 。
张峰进一步表示,多年来,互联网大厂用高薪、高成长平台、高福利吸引大量的人员涌入 。但如今,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日渐成熟,人才招聘标准逐步提升的同时,业务缩进,岗位变少 。未来,大厂暑期实习一位难求或成必然 。
“对准毕业生来说,寻找新的出路或比削尖脑袋进大厂更为关键 。”
为进大厂准备2年今年大三在读的Justin,刚刚结束了上半年大厂暑期实习岗位的投递 。
Justin大厂暑期实习岗的投递之旅,早在春节便早已开启 。一开始,Justin锚定了阿里、腾讯、字节三家企业的实习生提前批招聘,春节便开始投递 。
“要做产品就要去大平台,头部大厂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是以高暑期转正率闻名的阿里,还是作为‘产品人心头白月光’的腾讯,都是不错的选择 。”
事实上,对于Justin这样早有准备的学生来说,大厂暑期实习岗的争夺战或在2年前就已经打响 。
为了拥有一份饱满抢眼的实习应聘履历,Justin在大一就开始了实习 。
从大一到大三,已经积累了3段大厂实习经验的Justin,每次实习期都超过半年,寒暑假更是从未休息过 。“实习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投递心仪公司的理想岗位时,我很有信心 。”
终于,实习经验丰富的Justin顺利收到了阿里的面试机会,过关斩将地成功通过了3轮面试 。
然而,今年2月份席卷而来的大厂裁员潮,让本来信心满满的Justin陷入了恐慌 。在身边不少同学投递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后,坚信自己可以的Justin则变得更加的勤奋和努力 。最让Justin担忧的,是虽然与面试官相谈甚欢,但offer却迟迟发放不下来 。
“一开始HR让我再等等,解释这是正常的内部审批程序,我也就没多想,毕竟是大厂,流程繁琐很正常 。但等了一个多月后,我不但没有等到offer,HR甚至关了流程,告诉我这个岗位被砍掉了 。”
大厂裁员潮的辐射半径超越Justin的想象 。
在接下来的投递过程中,Justin发现,原本最心仪的“微信事业群产品岗”,去年还疯狂招人,可今年不仅没有暑期实习岗,甚至预计连秋招都没有名额 。“我了解到,仅有一份实习经历的师兄便是去年通过校招进入的该岗位 。”
和Justin一样,差在运气的还有研二的卷卷 。
本硕均就读于985高校的卷卷,今年3月几乎每天都在面试暑期实习岗位 。在此之前,她刚刚结束了出行领域某大厂公司的日常实习 。
卷卷表示,实习期间,只要学校有组会,她都要从西二旗坐高铁往返学校 。而她的朋友,则是每月打一次“飞的”,往返实习公司与学校 。
【职场|应届实习生挤不进大厂】“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暑期实习 。”
结束日常实习后,卷卷更是将目标锁定到了阿里,“在师兄师姐的口中,阿里不仅转正率高、平台资源广,个人成长机会也更多 。”卷卷回忆表示,自己从大年初十就开始忙于阿里的线上面试 。
但阿里的面试流程相对较长,再加上面试的安排都是突然通知,导致从过完年到3月份,卷卷几乎走到哪都要拿着手机,生怕漏掉面试电话 。“如果在去年,我的履历进入阿里绰绰有余 。但今年,收到的却都是各种业务线被砍掉的通知 。”
“一边准备毕业论文,一边操心实习,我经常会焦虑 。”卷卷直言,每天的日程表里都有额定任务,容不得半点差错 。“3月集中面试,4-5月完成小论文,6月中旬开始暑期实习的同时做学校的科研项目,7月继续准备秋招 。”
最后,卷卷拿到了字节的实习offer 。虽然字节的暑期实习转正率很低,也没能入职她最心仪的岗位,但经历了长达大半年的暑期招聘折腾后,卷卷还是选择了入职 。
与justin和卷卷不同,就读于某211院校的大三学生小韩,经历了大厂简历投递没有回响后,迅速调转方向,转投了中厂 。
幸运的小韩,很快就被一位在某知名潮购小厂工作的朋友内推,拿到了实习机会,但小韩仍然遗憾于不能进入大厂 。
如今,为了7月的大厂秋招,小韩报名了欧莱雅校园创想家的项目 。这个原本申请者多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商赛项目,也多了不少像小韩一样的大三学生 。
正如小韩所说,“大厂暑期实习已经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谁都无法避免被卷,打不过就只能加入 。”
“卷不起”与“招不动”“实际上,‘实习难’背后,是大厂‘招不动’的现实 。”当前就职于字节的小钙,同样担任字节实习生Mentor(导师,给实习生提供指导),其表示,受部门预算缩减影响,今年的暑期实习生岗位招聘人数明显低于前几年 。
李峰同样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有工作项目,才会有岗位需求 。而当互联网大厂开始缩减、关停业务线,那些曾经围绕在大厂周围的光环消失了,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实习生的HC出现数量的锐减都实属正常 。
如李峰所说,大厂的知名度、成长机会、人才培养制度,甚至就职福利,都曾经是吸引年轻人心向往之的重要标签 。不过,这一切都在2022年的春天按下了暂停键 。
现如今,成功进入某大厂游戏部门实习的Justin表示,去年整个游戏部门招收的暑期实习生建了多个500人的微信大群 。而今年,该业务线的实习生却只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人数也不过在400人左右 。
“调整后部门人少了,活多了,我们当然也希望招暑期实习生进来分担工作 。”小钙直言,投递简历的很多应届生确实都非常优秀,但由于预算减少、编制有限,只能优中选优,将offer给那些工作能力更强、实习周期也更长的实习生 。
小钙补充道,大厂部门多,流程也相对繁琐 。实习生从入职、熟悉业务流程到真正能够分担工作,至少需要培训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抗压能力不够或工作能力不足,做两个月就跑,不仅会浪费了本就珍贵的实习名额,也会浪费部门对他们的培养成本 。
“这就导致,大厂面试官在面试实习生时,往往会安排3轮甚至5轮面试 。尽管我们也知道这样很‘熬人心智’,但某些时候也是没办法的举措 。”
小钙坦言,现如今,优秀成了一个部门招聘暑期实习生最基础的门槛 。在“硬性条件”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能否被录取的决定因素更为主观 。
“在普遍认为大厂‘招不动’时,本质上还是大家想去的行业过于集中 。”去年通过校招入职B站的22届毕业生张张,在谈到应届生实习去向时表示,所有人都想去大厂,在小红书晒得都是大厂入职通知,很少听到有人想去中小厂实习 。“很多人宁愿谎称还未找到实习,都不会说自己去了一家普通企业 。”
究其原因,张张表示,很多应届生认为,大厂实习生的头衔不仅能为简历镀金,还能给自己“长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还认为,如果不去大厂实习,职场发展就会很难、很不顺 。
如此之下,今年腾讯的暑期实习申请通道刚开放,直接因为申请人数过多被“挤爆” 。同时,入职后张张惊讶地发现,去年校招其所在的岗位录取比例竟然高达3000:1 。
实习“新风口”“互联网行业的最佳红利期已过,没赶上‘好时候’的我们,面对越来越严苛的就业环境,能做的就只是如此了 。”张张坦言 。
李峰也表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厂对人才的筛选机制会越来越规范 。这种规律早就在投行等金融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行业野蛮生长初期,入行门槛低、岗位需求多 。而随着行业日渐成熟,想进来的人更多了,但与此同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就高了 。”
一位入职字节三年的产品经理对李峰的话深表赞同 。“当年,今日头条刚开始入驻武汉时,即使专业不对口、无岗位实习经验,但我还是很快入了职 。而三年后,同样的岗位已经明确要求专业对口且至少需要2段以上相关实习经历,应聘的学生也清一色毕业于985高校或国外名校 。”
实际上,随着岗位需求的减少,招聘标准已经越来越高 。
李峰表示,对于毕业生而言,要破除内卷的困境,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顺应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卷王之王” 。另一种则是大胆破局,寻找更加新兴的赛道,它们往往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巨大,机会更多,学到的技能也会不一样 。
张张就是李峰口中“大胆破局”的应届生之一 。入职B站前,不满足于在大厂做螺丝钉的张张,每一次实习都选择当时的新兴赛道 。无论是某知名的新能源车企,还是某内容种草平台,只要是能学到本领的,张张都不拒绝 。
而每一次实习,张张也都接触到了核心业务,独立策划活动、参与决策、提出看法……正因如此,校招时的张张拿到了比身边朋友都高的薪资待遇 。
当前在大厂已实习近一月的Justin直言,在大厂确实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大多都是些小修小补的工作内容,很难获得满足感 。回忆起此前在某创业小厂实习,“已经能够独立推进产品功能设计”、“推动DMA实现5倍增长”的成绩,Justin表示,那种成就感至今还会让自己无法接受 。
“能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候选对行业比只有能力更重要 。”一位正在参与暑期实习的23届毕业生表示,自己很早就决定进入芯片领域,并选定了芯片开发相关企业 。虽然实习经验空白,但3月初就顺利入了职,现在也早已内定转正 。“身边的朋友不少奔波于大厂面试,但却因为面试失败陷入了焦虑和失落 。”
现如今,曾一心向往大厂的Justin开始认真思考秋招要不要改变策略,投递有潜力的小厂 。“也许,大厂的头衔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能否让自己有进步有提升才更关键 。”
然而,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极富潜力的新行业,正在经历“暑期实习”毒打的23届应届生,都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
  • 参考资料:《为了留在大厂,实习生们都拼了》,来源:半熟财经 。
*文中Justin、卷卷、小韩、小钙、李峰、张张均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