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彭志强:美国滞胀对中国汇率、进出口和制造业会造成哪些冲击?

投资|彭志强:美国滞胀对中国汇率、进出口和制造业会造成哪些冲击?
文章图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美国的滞胀将使中国各个行业和企业走向“K型分化”,战略层面可以帮助中国凝聚更多共识发展经济,赢得中美博弈的缓冲期,战术层面中国经济则将显著承压 。那么在微观层面,美国的滞胀会对中国的汇率、消费和进出口造成怎样的影响?面对不断输入的通胀压力,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本期出新研究继续刊发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研究院院长、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彭志强对此问题的分析,以飨读者 。
分享嘉宾:
彭志强,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研究院院长、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致力于推动盛景成为中国领先的新经济平台 。彭志强先生管理VC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30亿,投资了国联股份、康龙化成、完美世界、分众传媒、汇通达、沃尔德、致远互联等众多明星项目,是中国、美国、以色列众多顶尖基金背后的投资人 。
彭志强先生著有《商业模式力量》、《低成本创新》等企业经营畅销书,并曾在《生死转型-金融巨变下的企业生存之道》一书中预言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
精华速览:

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大增,但仍有望呈双向波动
二、出口:国际需求冲高回落,外贸企业急需提质增效
三、进口:输入性通胀加大,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01 汇率层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增大,但仍有望呈双向波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大,对中国出口企业和背后的制造业来说,美国经济的技术性衰退对其造成的影响较为直接 。美联储的强劲加息,基金利率到今年年底加到4%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毫无疑问就会增大,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但我的个人观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概率是双向波动,未必是单边贬值 。
 
【投资|彭志强:美国滞胀对中国汇率、进出口和制造业会造成哪些冲击?】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应该企稳并实现显著回升,我认为中国经济会进入U型反弹状态 。相信6月份,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快的调整 。这种U型反弹,使得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应该维持在4.5%-5%的区间 。刚才提到了美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1%甚至更少 。中国三四季度的增长率将反弹至7%左右 。
所以,在未来两个季度里面,虽然美联储强劲加息,但是人民币对于美元的汇率依然有望呈现双向波动状态 。当然人民币对其他国家的汇率大概率会强劲升值 。
02 出口层面:国际需求冲高回落,外贸企业急需提质增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美元市场的外贸出口压力会得到缓解,但同时,国际需求将会有所回落,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无论做出口的,还是做出口相关制造业的,或者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企业,都要心里有根弦——未来几年国际需求,大概率会冲高回落 。
一方面是因为通胀和加息导致了消费者需求减少,大家可以看到一季度,美国沃尔玛、Target等很多百货零售企业的库存大幅增加,已经看到消费者需求减少的迹象了;另一方面因为疫情之后,大家慢慢从对商品的需求转向了对本地服务的需求 。此外,各国供应链也会逐步恢复,越南、印度等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供应链都在强劲恢复,所以中国出口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也会显著加剧 。
总结起来讲,中国出口的国际需求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压力 。这就要求企业做出调整,要从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向“提质增效型”增长 。原来一天吃一个汉堡,不能一天让他吃三个汉堡,数量型增长无以为继 。
那外贸出口行业具体怎么做才能“提质增效”呢?
从投资的角度,现在跨境电商领域大家都非常关注DTC品牌,这些品牌可以直达消费者,从而显著增强品牌的控制力和长期的盈利价值 。中国外贸出口行业过去做贸易批发,层层转运,不知道谁最终买了你的产品,现在变成了通过电商或者是线下渠道直接售卖给消费者,用Direct to Consumer的方式和全球的消费者互动,服装行业的SHEIN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估值已达千亿美金级 。将来消费品领域的各个细分行业都会存在来自中国的DTC国际品牌 。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品牌之路,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消费服务,可以是工业品,也可以是专业服务 。DTC品牌化是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是中国企业与全球消费者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这是一个长达几十年周期的“长坡厚雪”的超级机会,是中国企业新“全球化”时代的历史性机遇 。
03 进口层面:输入性通胀加大,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从进口层面看,在人民币贬值的状态下,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前段时间,俄乌战争的时候,中国网友讨论得非常热闹,到了今天大家逐渐看懂了——如果俄罗斯垮了对中国不利的 。一旦能源价格疯涨,对中国经济安全极为不利 。去年的拉闸限电仍令人记忆犹新 。有时候我挺佩服欧洲政客,石油和天然气这么依赖俄罗斯,还能这么底气十足地制裁俄罗斯 。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惊人,俄罗斯今年的国际贸易业务增长非常夸张 。
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加大,会导致中国本已居高不下的PPI(编者注:Producer Price Index(PPI)生产者物价指数)长期高位运行,中小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
PPI上涨的时候,如果中下游企业不能把成本压力传导给消费者,即终端定价不能上涨的时候,就只能把压力留给自己,企业利润往往就会下降 。当然,企业可以通过节能增效消化一部分成本压力,但是总体来讲,它会吃掉中下游企业很多的利润,民营企业这几年日子比较难过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中国,上游原材料企业多为央企国企,中小游多为民营中小企业 。
未来在欧美通胀趋势下,尤其是在能源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对于生产采购端的成本长期高位运行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必须通过提高效率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当然,制造业等中下游民营企业务必在面向客户层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通过聚焦核心产品满足核心客户的核心需求,从而通过价格上涨部分转移成本,否则中下游民营企业未来几年的日子会比较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