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谁在管理360:周鸿祎的坚守与错失

投稿|谁在管理360:周鸿祎的坚守与错失
文章图片

文|新眸
“几个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部、研究院等部门工作 。但他们心怀大志,想用自己的力量做出真正的产品 。于是,他们集体辞职,创立了一家软件公司,每天没日没夜地写程序、做软件,等稍微有一点钱,大家就合资买了一辆车,夏天开着车去北戴河游泳、放松,等充满了电再回来疯狂地编程……”
之后的很多年,周鸿祎经常会想起他高中时读过的一篇文章,自此也种下了创立公司的梦 。
从大学时期做反病毒卡、平面创意系统,到创办3721,再到创办奇虎360,经历过利益分歧导致团队解散、团队背叛、错误预判方向卖了一手创办的公司,也带领过企业上市成为行业巨头,到如今掉出互联网企业第一梯队 。
一路走来,如果说周鸿祎做对了什么,那应该就是顺应时代,没有固执地在搜索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如果说周鸿祎错过了什么,那应该是没有重视搜索技术的发展,等反应过来时,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 。
时代发展的重心一直在变,顺应趋势才能有未来,用周鸿祎的话来说,“趋势一旦爆发,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 。”“红衣教主”周鸿祎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为何明明看清了互联网商业、一度成为行业的颠覆者,却还是没能绕过增量问题,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
01 错过搜索经过方正三年的打拼,又经历了“飞扬”的出生和流产,靠自己做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想法愈发强烈,带着两个旧部,在中关村租了一间窗户都没有的房间,周鸿祎又出发了,目标是让中国网民能够用中文上网,于是3721诞生 。而此时,李彦宏还在硅谷赚美元,马云则刚刚经历两次创业梦碎,马化腾还需要听完张朝阳一场演唱会式的演讲后,才回去把OICQ改名QQ 。
1999年,3721策划了一场重要的活动,黄金网址拍卖 。今天看来,其本质就是拍卖搜索的关键字,也是后来搜索广告竞价的雏形 。黄金网址出现就爆火,2001年互联网泡沫,BAT几家还在为生存奋战,3721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
然而,此时的周鸿祎并不认为3721的本质是搜索引擎,坚信中文网址是更有发展的模式,导致企业没有及时转型 。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给3721未来的发展布下了陷阱,也给竞争对手的野蛮生长留下足够空间 。当搜索引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时,后起之秀纷纷赶超3721 。与此同时,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 。
一家美国企业RealNames进入中国,其业务模式和3721几乎一模一样 。本来只是一家有100来人的外来者,不足为惧,但其背后有微软撑腰,有了微软的IE接口,RealNames马上就能把3721三年打下的江山颠覆了 。
另一边是CNNIC,其业务域名注册工作,和3721的网络实名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3721希望能够和它合作,既能增加和RealNames竞争的胜算,又能借机带来一波推广 。但这场合作并没有很顺利,甚至将3721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
【投稿|谁在管理360:周鸿祎的坚守与错失】在和CNNIC谈判的过程中,CNNIC要求3721交出技术、注册系统、解析以及源代码相关的所有核心机密,这相当于拿走了3721的核心竞争力,周鸿祎当然不会妥协,所以谈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关键时刻,周鸿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号称有官方背景的CNNIC机构只是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一个小部门,所以开始公开叫板CNNIC,引发了著名的“口水战” 。
更坏的消息是,2001年,CNNIC和RealNames宣布合作,3721被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
为了应对CNNIC和RealNames的联手,周鸿祎采用“推荐安装,无法拒绝、偷偷安装、无法卸载”等方式,双方互相反击,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互联网环境变得乌烟瘴气,不管是周鸿祎还是3721都陷入了“流氓软件”的争议之中 。
然而,正在3721沉浸在与CNNIC和RealNames激战的过程中时,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剧变,美国公司Overture创办的竞价排名模式被证实是成功的,李彦宏看准这个风口,放弃之前卖搜索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模式,转向运营搜索引擎,依靠竞价排名广告盈利,一直被忽视的百度正在悄悄崛起 。
与CNNIC和RealNames的对抗,随着RealNames与微软合约到期,以RealNames宣告破产告一段落 。此时,周鸿祎回过味儿,想在搜索市场发力,但谷歌已经开始了中文服务,百度转型早,搜索技术有着明显优势,市场上还有雅虎,3721在流量和渠道上虽然有着绝对优势,但在搜索技术上,因为曾经的短视,明显技不如人 。3721发展搜索还有机会吗?在一些列内部技术测评后,想要在搜索技术上超越竞争对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卖给巨头,借巨头的力量重回搜索领域 。
和CNNIC和RealNames的斗争让周鸿祎筋疲力尽,思前想后,周鸿祎最终决定卖掉亲手创建的3721 。当时3721风头正劲,买者络绎不绝,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纷纷投出橄榄枝,但最终以1.2亿美元卖给了国际知名度较高的雅虎,希望在国际平台大展拳脚 。
后来的事情就是众所周知的,周鸿祎失去3721的控制权,成为被架空的雅虎中国区总经理,很多想法都得不到支持和落实,不仅没能借力雅虎实现搜索产品的突围,反而丧失了所有主动权 。用周鸿祎的话来说就是“雅虎中国需要把的不是一个耳听八方、野心勃勃的将士,而是一枚言听计从的棋子 。”
在一次采访中,提到3721,周鸿祎遗憾地说,“如果我没把3721卖掉,而是将不好的用户影响修正过来,现在它至少可以跟百度平分市场 。”显然,周鸿祎卖掉公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意味着错过了发展搜索技术的最佳时机 。
2005年,看清现实的周鸿祎,提出了辞职 。几经协商,杨致远决定,支付9000万美元,周鸿祎与雅虎中国和平分手,从此也和3721没有任何关系 。
02 颠覆行业的“造反派”互联网黄金时代,分秒必争,此时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概念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杨勃创办了豆瓣网、王微创办了土豆网、古永锵创办了优酷……
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风口?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占据国内搜索领域45%份额,周鸿祎更加坚定了搜索模式的重要性,思来想去还是放不下搜索 。但此时Google中国在发力各种有关本地搜索的本地化业务,百度也在加大马力布局中国市场,正面交战基本没胜算,必须另辟蹊径,进行差异化竞争 。
由于离开雅虎,签订了一年竞业禁止协议,所以周鸿祎一边做投资,一边让老部下齐向东成立了奇虎 。协议期满后,2006年3月,在齐向东的邀请下,周鸿祎回到奇虎出任董事长兼CEO,齐向东任总裁,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聚焦社区搜索 。
可是,已经错过了发展搜索业务的绝佳时机,社区搜索毕竟是小众市场,其次又同时发展多项业务,比如针对大众点评的无忧see团购、针对酷讯的火车搜索等等,不专注的结果就是一败涂地 。
也是同一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流氓软件”的大爆发,而曾经率先带起插件风气的周鸿祎,自然成为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谩骂声,然而,一顿生闷气之后,反而让周鸿祎找到了事业突破口,这才有了后来引爆中国市场的360安全卫士 。
周鸿祎从奇虎团队抽调了5个人作为360项目组,其中就包括傅盛,专门开发一款“流氓克星”软件 。依托对流氓软件的清理,周鸿祎开始向安全领域进军,2008年成功推出杀毒软件,高调宣布永久免费,并将“奇虎”改名“奇虎360”,发展方向逐步向安全卫士和杀毒转型 。
清理插件加杀毒,日均卸载恶评软件达上百万次,一时间砸了很多人的饭碗,首当其冲的就是雅虎上网助手(前身是3721),接着是瑞星、金山等一众收费的友商 。要知道仅2007年,只是瑞星一家的杀毒销售额就超过8亿元 。金山新闻代言人在个人博客公开指责360恶意竞争,卡巴斯基大中华区总裁张立申向媒体发布公开信劝周鸿祎“回头是岸” 。对于360而言,整个安全业务免费,自己每年至少损失2亿的收入 。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商业机会有很多,流氓软件势力也很大,免费杀毒软件赚不到钱,还得罪人,从投资商到合作伙伴,再到员工,没人看得懂周鸿祎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
2009年9月29日,360免费杀毒1.0版本正式推出,360客户端装机量势如破竹,年底时,360杀毒软件就占据了30.8%的市场份额,用户量超过1.2亿,加上360安全卫士73%的国内覆盖率,360的用户数逼近3亿 。2010年初,奇虎360就打败了瑞星、金山等传统安全厂商,成为了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公司 。第二年金山等公司也宣布杀毒软件免费 。
以免费战胜收费,一个烧钱的项目,反而成为赚钱的生意,360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旧规则,建立起了一套新的游戏规则 。免费看起来不赚钱,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强有力的产品推广手段,能在短时间占领市场,建立竞争壁垒 。今天来看,无论是Facebook、推特、谷歌,还是国内的抖音、腾讯等大企业,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是以巨大用户量为基础,给用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 。
以360为例,并不是通过免费杀毒软件实现利润增长,而是用免费杀毒软件获取海量用户后,通过导航、搜索、网页游戏等变现,最重要的收入来自于广告 。周鸿祎自己也曾说,“360的商业模式比较奇葩,是挣得最庸俗得广告钱 。”
其商业模式也可以总结为“三级火箭”模式:核心技术为根基,以核心技术为基础搭建用户产品及服务体系,基于用户产品及服务推出商业化产品及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免费产品聚集头部流量,沉淀大量用户,然后通过其他服务完成商业转化的过程 。
投稿|谁在管理360:周鸿祎的坚守与错失
文章图片

360“三级火箭”模式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民生证券研究院
虽然错失搜索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却误打误撞在安全领域走出了一条大道 。回顾整个过程,互联网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安全终究会成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而免费是打开互联网市场的趋势 。
凭借着“免费”的商业模式,360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奔赴纽约上市 。但“免费”永远不是完美的商业模式,企业终究是要赚钱的,为了对用户免费,360不得不进行一些软件、广告的捆绑,各种弹窗广告、捆绑下载软件,这一点至今被诟病,也为360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
03 360失落,斗士沉默“好斗”是周鸿祎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就没有周鸿祎不敢怼的人,3Q大战与马化腾斗智斗勇、与李彦宏的对簿公堂、与雷军闹掰,王兴、马云都曾见识过“红衣教主”的战斗风采,但近几年,周鸿祎明显沉默了,这种沉默也有迹可循 。
360上市之后,高光时刻并没有维持多久,搜索成了百度的天下,而360安全卫士、360杀毒,随着PC互联网时代红利期耗尽,重要的广告业务收入部分,近三年减少超过40亿,股价也直线下跌 。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360虽然一直在追逐风口,手机、智能硬件、直播、金融、新能源汽车、游戏、元宇宙等,热门赛道一个也没落下,遗憾的是失败的多,亮眼的几乎没有 。
投稿|谁在管理360:周鸿祎的坚守与错失
文章图片

360近年追过的风口 
图片来源:新眸
2011年,周鸿祎宣称“谁也拦不住我做手机的决心”,但是直到2014年才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跟酷派合资推出了奇酷手机,此时手机行业早已经大洗牌,“华米OV”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并且从工具类产品进军智能手机,本身也不占优势 。2019年,360不得不放弃了手机业务 。
互联网红利时代,360又先后宣布布局直播、下场造车,以及跟风“元宇宙”风潮 。其在直播领域投资的花房集团,近日在二次冲刺港交所IPO上市 。以29亿元入股哪吒汽车,成为第二大股东,但哪吒汽车的“钱景”仍然需要时间给出答案,毕竟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有特斯拉实现了盈利 。
还有去年大火的元宇宙概念,360推出了名为“N世界”的社交产品,在周鸿祎看来“元宇宙的挑战本质上也是数字安全的挑战” 。从网络安全切入元宇宙,不难看出,周鸿祎希望通过社交和安全两张牌强调自己在元宇宙方面的优势,但至少目前还没有真正看懂元宇宙的赚钱模式 。
倔强好斗的周鸿祎,这些年迫切地希望抓住新的稻草,不停的入局新的赛道,但360不断在错失风口,再也讲不出新故事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没抓住,兜兜转转,360再度加码安全领域 。
2018年回归A股后,周鸿祎和奇虎360的“二号人物”齐向东分道扬镳,齐向东带走360原本做政企安全的部分,创立了奇安信,而周鸿祎则带着360的安全业务面向C端,但随着C端市场发展见顶,2019年,360明确表示向政企安全领域发力 。
周鸿祎提出“安全大脑”,齐向东称“空泛的安全大脑不能解决安全问题”,曾经的老搭档转眼成了竞争对手 。
回到业绩上,2019-2021年,360主要负责政企安全的安全及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4.73亿元、8.08亿元、13.81亿元 。可以看出,涨势喜人,但营收规模却远不及奇安信,同样做政企企业的奇安信,同期收入分别为31.54亿元、41.61亿元、58.09亿元 。在安全的主航道上,36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投稿|谁在管理360:周鸿祎的坚守与错失
文章图片

2021年网安公司营收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民生证券
回想当年的巅峰时刻,回归A股的360也曾是高科技市值第一的企业,市值一度超过4400亿元,把京东、小米、字节跳动等公司远远甩在身后,但如今市值较最高点时蒸发近3800亿元,在互联网大厂里没了踪影 。
尽管这些年,360每次押宝的都是热门赛道,但每次都不是早一步就是晚一步,始终没踩中对的时间节点 。找不到新的增长引擎,又做不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量级产品,360被外界描述为“一条日渐老去的鲇鱼” 。一位360的离职员工评价,“老周擅长发现赛道但不擅长抓住机会,如果他把每块业务都放权给合适的人做,今天的360可能坐拥大半个互联网江山了 。”
《中国企业家》采访人员曾问过周鸿祎一个问题:你最遗憾错过的项目是什么?
周鸿祎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却讲了一个故事:“360借鉴了Musical.ly,抖音当时也是 。我做了个东西叫奶糖,功能都做的一样,但是抖音做起来了,我们的奶糖却死掉了 。后来我发现,很多机会你看到了,悟到了,不等于就是你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