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海棠花开路边,我们“看见”了什么
从心理层面看,这片沂州海棠花因为被看见而存在,更因为能认识而鲜艳绽放,还因为想看到才真的能看到,也许这就是心理意义上的“看见”。
文章图片
在祊河路边斜坡绿地上,密密的长满灌木植被,满眼都是绿油油叶子,不似小龙柏,也不是冬青,是什么绿化植物呢。
突然从植被缝隙中,从中间大树空间处,看到了叶子下面的花朵,没错,正是开放热烈的红色的花朵。一刹那,这些绿叶下的红花,也就有了名字,正是沂州海棠花。家里栽了几棵,开的正旺,与这些花儿完全一样。
不同的是,家里只有几棵,从花初开,到叶长满,没有诧异感觉。然而这野外的一大片,花开之初后,枝头长满绿叶,竟然把鲜艳花朵藏在下面。不仔细观察,竟然不能觉察。
很显然,这大片沂州海棠花,是作为绿化植被用的,并不是专门用来供人参观欣赏,要不然,一定和那些连翘、迎春、樱花等,栽植在平地里面。
想起陆游那首“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是这片海棠花儿更不幸,因为绿叶遮掩,根茎处的花儿无法被看见。
可是,这些花儿一样绽放鲜艳,开放自己,迎接春天,耐着寂寞,等着知音。
触景生情,拟人拟物,不胜感慨,实在也是人之常情。除了这些,从心理角度看,还能“见到”什么呢?
王阳明心学逻辑点是“心即理也”,为此阳明先生有个看见花的故事。起源有人质疑心外无物观点不合理,比如花开山野时候,并不因为没有被看见而不存在。王阳明的回答很干脆,“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个故事解释了阳明心学的基础,用作今天谈论心理的定义也非常恰当,“心即理也”可谓正是心理,理不在心外,只在心中。
与此类似的故事,还有中国禅六祖慧能大师的“仁者心动”故事。听到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旗子在飘动,还是风在吹动时,慧能直接接过话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由此可见,这大片的沂州海棠花儿,不在于它们开放如何自然和热烈,全在于看者是否看见。看见是普通绿植就是绿植,看见是鲜艳花开就是花开,更多人看不见就是没有存在,所谓看见在乎观众而非展示者。
如果还不能体会,继续看看各种经典如何解释心理现象的。
佛学说,“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这与上面阳明心学以及慧能大师看法类似,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心中有的东西。事实上,如果不是我恰好认识沂州海棠,也许就是认为某种植物罢了,并不能真的看见。其实前段时间单位附近路边,就有几棵灌木球型植物,竟然和迎春花同时期开起了花朵,粉色白色的小花,密密麻麻开满枝头,真正的团花似锦,可惜我不知道名字,也就无法“看见”。
用哲学话语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万事万物无穷无尽,只有被我们感知到的才是存在的,对于我们才有心理上的意义,否则毫无价值,仔细思考难道不是如此嘛。
用文学语言表达更明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的很多,但是真的看到却取决于我们是否发现。不能发现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心理学家则是这样说,“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我们看到的东西,给出的解释并不客观,只是我们三观决定的而已,因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的看见都是选择性的,我们的解释都是主观的。
【沂州海棠花开路边,我们“看见”了什么】从心理层面看,这片沂州海棠花因为被看见而存在,更因为能认识而鲜艳绽放,还因为想看到才真的能看到,也许这就是心理意义上的“看见”。
推荐阅读
- 离婚后,你是遇到了春暖花开还是心里落满了梅花
- 愿你花开不败,愿我破茧重生
- 彼岸花开(连载一)笨鸟先生原创首发
- HTML5期末大作业|个人主页博客网页设计制作HTML5+CSS大作业——清新春暖花开个人博客网站(6页)
-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迎接鸿蒙新的希望
- 5.读书笔记|每周读书#11 - 等一朵花开
- 孙俪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gif表情包大全_其它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