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墙上那一抹绿

两年前的一天,天色明朗,我站在教学大楼和教师宿舍三楼连接处眺望远山,偶然发现教师宿舍楼顶的女儿墙上有一抹绿。

走进一看,那不是瓷砖,也不是颜料,而是一棵小小的蕨类植物。
它竟然能在女儿墙墙壁上扎下根来,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呈现出生命的绿色!
是生命,它就会成长!尽管有风雨摧残,也会有阳光温暖。但我还是无法想象,它竟能在贴了瓷砖的女儿墙的墙壁上生长。
它扎根的地方没有泥土,仅指尖那么大,不到一平方厘米!真是个奇迹!
为了把这一份喜悦与学生分享,我便来到二楼教室里,叫学生去楼上西边走廊观察。事先没有告诉学生此举的目的。我要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
我们来到三楼西边,大家一边沐浴阳光,一边说笑。有的扶着栏杆,有的靠着栏杆,有的手肘趴在栏杆上,还有的三五成群。我问他们,你们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想到些什么?教室外的学生,如脱笼之鹄,兴奋极了,胆儿也更大了。一个个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高处不胜寒!”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艳阳无限好!”
“阳光走在风雨后!”
【女儿墙上那一抹绿】......
“前一个说的不妥,后两个说得好!因为现在天正暖,不寒!”
我见学生话匣子打开了,便有目的的启发他们去发现。于是又问: “那你们又看到些什么呢?”
“青山。”
“阳光。”
“田园、村落。”
“蓝天白云。”
............
他们都踊跃地诉说自己所见。遗憾的是没有人说出我希望的答案。他们的目光都更高远,没看近处。
我不甘心,又追问:“没有其他新发现吗?学生们都很疑惑,开始沉思。
“墙上有棵草!”突然,手趴在栏杆上的女生慧惊喜地叫道。
“在哪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问她。
“看那!”大家朝慧手指的方向俯瞰下去。那里当然又一棵“草”了!我会心地笑了。
“那不是草,是蕨类植物!”
“是小树苗”
“好神奇哦,它居然在这里!”
“是呀!它会不会干死呢?”
“不干死都会被风吹落!活不久!”
“不会死 ,要死早死了。”
........
看到他们争论的样子,我默不作声。让他们说去,我心里乐滋滋的。
慧见我没有说话,笑嘻嘻地问我:“老师,你看到没有?那棵草是我的新发现!”
“看到啦!那不是草!”
慧很愕然。“那它是啥子?”
“是生命!”
.............
生命就是要抗争!有时,生命是没有办法选择生存地点的,只有被选择。
达尔文告诉我们,适者生存!没有条件,得自己创造条件生存。就像那棵“生命”,女儿墙上本来没有它生存的条件,它或许就是被风吹来的一粒纤维种子,被那小小的水泥缝隙卡住了。它肯定已经挣扎过了,但是仍旧没能解救自己脱离绝境。没有办法选择,于是它坚定下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尘埃,它成功了,奇迹般地孕育、发芽、生根,长出了生命的绿色,并且傲然扎根在墙上。
这丛形貌渺小,但生命力顽强的蕨类植物启示我们:人的一生,除了父母,没有谁会愿意或有义务为你的生活买单!人的生命有时也像那一抹“绿”的生命。生命、生活,根本得靠自己,就象墙上的那一抹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