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作,如何才能学会()

图片发自App 写作该如何教?尽管我看了一些关于写作教学的书,但依然觉得很困惑。每到上单元习作课时,我会就高度紧张,不知该如何指导。同事们见了不了事,之前的十几年你不是都教中高段吗?是啊,可是习作教学还是让我很困惑,还是很头疼,不如该如何去指导。
【写作,写作,如何才能学会()】沉迷了一段时间,自我感觉,再这样下去,我真的就适合再在这个岗位上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我如同一只饥饿的儿狼一样,两眼发着绿光,只要与习作有关的内容,我都看。在同事的推荐下看到了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
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看起来,看完书,回顾书中的内容,有几点值得我思考。
一、书与电影可以有效结合
看电影好不好?这是个辩证性的问题。蒋老师充分将书与电影进行结合,学生高度紧绷的神经不仅得到了有效地放松,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给我带我最大的感触的是学生给电影《百鸟朝凤》写观后感,情感真挚,没有假大空的内容,而是运用语言描写将他们眼中的内容进行表达,其中肖卓瑶、陈彥达两位小作者所写的文章真是不禁让人为他们点赞,特别是细节之处的描写更是精彩!
如,焦师傅一抿嘴,又对大家说:“大家都看到了,班主还在发高烧,那么这首曲子只好由我代劳了。”说罢,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古老的唢呐箱中取出一只金黄色的泛着光芒的专用唢呐,放到嘴边。唢呐配上焦师傅的脸,显得有些沧桑。他用那浑厚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喊道:“《百鸟朝凤》,敬送亡人。”说完,他对着地面剧烈地干咳了好几下,努力将口中那充满血的痰咽下去。长叹一声,摇了摇头,但又立立刻深吸一口气,对准唢呐,缓缓吹气,双手也紧随着灵活、有序地在出气孔处跳动着,一首悠扬的曲子,就此渐渐拉开帷幕。
这样好的引导方式会让孩子们在以后观看电影之中,头脑不仅会回放着画面,同时在播放画面的同时,底下肯定会有一排字幕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久而久之,他们的描写能力就会增强。
同样,这样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之中发生的事情时,同样也有画面,同样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让画面变成描述性的文字,这样的良性迁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习作方法。
二、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不仅在电器行业,在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尤其是习作之中,创新显得是那么的重要。一篇想象性的文章如果在结尾之处都是“醒来一看,发现原来是梦一场。”这就显得老掉牙了。
如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文章呢?那就是在故事之中,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再好的文字堆砌起来的文字,不能称为好的文章,只有具有自己的想法,才是好文章。看,
我在街上走着,突然耳边轰隆一声,我定睛一看,前方突然塌陷,出现了一个洞,我和附近几个人虽惊魂未定,却飞奔向前,一拥而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西格拉斯红洞?幸福也来得太突然了。西格拉斯红洞真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洞?太没技术含量了。
就从以上的这一段文字中,我感觉到了小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当遇到大坑时,未必一定就是灾难,也可能是幸福来临的象征。
三、让活动更有仪式感
一项活动的开展,不是在那一前开展后,然后就学生写一篇习作了解。这样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蒋老师在班级的孩子们见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作者雷夫之前可是花了较多的精力让孩子们去了解雷夫的作品,读他的作品,让见面变得神圣起来,让孩子心中产生想见雷夫的冲动。
一项活动的开展,如果只有几个孩子参与其中,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正如蒋老师认为的那样,在每一个活动,都应该设计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内容,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参与感。
此次,我们要前往雅阳去秋游,在秋游之前是否要让活动变得神秘一点,让人期待一点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