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房多多还没走出ICU

投稿|房多多还没走出ICU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值榜 , 作者 | 苏黎 , 编辑 | 祝彰
房多多躲过了上市后较为严重的一次危机:退市厄运 。
今年1月 , 房多多收到退市警告 , 由于公司美国存托的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美股1美元 , 公司不再满足美股上市规则最低的投标价格要求 。
后来 , 房多多获得了180个工作日的宽限期 , 在今年7月5日之前 , 房多多的收盘价如果能至少连续10个工作日内达到1美元 , 公司将重新合规 。
在这期间 , 房多多赶上中概股大涨 , 加上6月份通过变更ADS比率 , 这一操作可以简单理解为合股 , 结果让股价变高 。
如今7月5日已到 , 因达到纳斯达克这一标准 , 房多多没有失去在资本市场的船票 。
不过 , 这并不意味着房多多已经解除警报 , 它的股价还在持续下挫 , 截至最新收盘 , 其股价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经营方面 , 也没有显示出好转的迹象 。
01 至暗时刻过去 , 房多多有过不少高光时刻 。
比如2014年 , 段毅与张一鸣同时入围了《创业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创业家 , 第二年房多多完成2.23亿美元的C轮融资 , 估值超过10亿美元;比如2019年上市时 , 房多多被视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 。
但在上市后 , 房多多再没有传出好消息 。
最新的消息是 , 5月18日 , 创始人段毅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联席行政总裁、薪酬委员会委员及提名与企业管制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 仍担任房多多董事 。
在这之前 , 房多多一直深陷裁员、退租等负面传闻 。
去年9月 , 房多多深圳总部从南山区搬至前海世茂大厦 , 再到前段时间又从深圳前海世茂大厦退租 。有知情人士曾对澎湃新闻表示 , 后续 , 房多多上海总部也不排除退租的可能性 。
此前几轮大范围裁员后 , 它的员工总数已经从2020年的1725人腰斩到604人 。
退租也好、裁员也罢 , 目的都是节流 。当下 , 房多多的经营压力到底有多大?
2019-2021年 , 房多多总收入连年下跌 , 去年的营收更是同比下滑了61.6%至9.42亿元 , 不及2019年的1/3 。
营收大幅度下滑的原因 , 在于业务进展不顺 。
房多多的货币化手段分为交易相关基本佣金、创新举措和其他增值服务 , 前者占营收大头 , 过去三年的占比分别为96.0%、90.7%、87.2% 。但在2021年 , 交易相关基本佣金收入减少了63% , 创新举措和其他增值服务营收也减少了47.1% 。
投稿|房多多还没走出ICU
文章图片

房多多自称是一家SaaS公司 , 但从营收来看 , 其目前仍是一家B2B模式的、以新房分销为主的中介公司 , 业务规模依赖平台上新房项目的数量和经纪人数量 , 房多多自己没有经纪人 , 它与第三方代理商或房产经纪公司合作 。
2021年 , 其新房项目的数量从2020年的5825个减少至3118个 , 这直接导致发生在房多多平台的闭环GMV下降了54.6% , 从2020年的1811亿元降至822亿元 , 房多多从中获取的佣金收入 , 自然同步减少 。
再来看净亏损 , 过去三年 , 房多多的净亏损分别为5.10亿元、2.21亿元和12.03亿元 。
12.03亿元的净亏损额中 , 有6.127亿元是坏账准备金 。房多多在2021年报中指出 , 受政策因素及新冠疫情影响 , 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商的回款周期更长 , 预计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较低 。刨去坏账的影响 , 房多多2021年的经营利润为-3.45亿元 , 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是-1.57亿元 。
但房多多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亏损扩大 , 而是赚钱的速度早已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 2021年 , 房多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逐季减少 , 分别为8.06亿元、6.75亿元、6.06亿元、4.92亿元 。
回到当下 , 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 , 房多多在财报中也提到 , 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 房多多可能面临的坏账风险依然存在 。
偏偏房多多的业务与房地产开发商紧密相关 , 它接下来的日子 , 只会越来越难过 。
02 何以陨落?从2011年成立到2015年 , 房多多的发展都极为顺利 。
2012年 , 曾是腾讯联合创始人的曾李青 , 仅用了20分钟就决定了投资房多多600万元天使轮 , 并且是在还没有签署任何协议的情况下;后来曾一度被外界视为马云接班人的卫哲 , 参与了其B轮融资;再到2015年 , 房多多完成了2.23亿美元的C轮融资 , 估值超过10亿美元 。
同一时间段 , 房多多平台的交易额从2012年的40亿元、2013年的400亿元跃升至2014年的超2000亿元 , 与万科和链家的年度交易额相近 。
越走越顺的房多多 , 还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加入 。
比如万科的原副总裁肖莉、谷歌的原产品总监崔崧、百度的技术大拿杨勇等人 。其中 , 肖莉曾任万科董秘14年 , 先后出任万科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 , 是万科高管团队中唯一一位女性 。
不过 , 在2015年以后 , 房多多告别高速增长 , C轮融资之后 , 它再也没有相关消息传出 。
投稿|房多多还没走出ICU
文章图片

骤然降速的原因有很多 , 比如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下行周期 , 比如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等等 , 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房多多开始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 , 遗憾的是 , 有些被证明是试错 , 有一些则至今都没有做好 。
在这之前 , 房多多的核心模式是B2B , 从新房代理起步 , 从开发商处获取项目 , 再通过中介公司销售 , 也因此 , 房多多早期在做的其实是“中介的中介” 。
但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 , 开发商们为了尽快去库存 , 不得不同时签约多家分销商 , 这就导致 , 无论是开发商自己 , 还是链家、我爱我家、中原地产这样的传统中介 , 还是搜房网、乐居网等房产垂直网站 , 都成了房多多的竞争对手 。
在意识到自己在新房渠道并不占据优势后 , 房多多开始谋求转型 。
第一次转型是在2015年前后 , 房多多转战二手房市场 , 发展模式由B2B变成O2O , 并提出“直买直卖”口号 , 促成买卖双方自行交易 。
O2O热潮之下 , 一大批租房/买卖房的玩家出现 , 资本争相涌入 , 行业进入非理性竞争阶段 , “低价”“补贴”“广告”等互联网烧钱打法层出不穷 。
对于以买卖为主的平台而言 , 房产交易是低频业务 , 通过烧钱获取流量的这套打法难以持续 。
通过大举烧钱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的典型玩家“爱屋吉乌”“丁丁租房”等 , 后来也跌的最惨 。他们在资本助力下快速崛起 , 在烧光数亿美金后黯然退场 。
房多多算一个幸运玩家 , 半年不到 , 其便叫停了对这一模式的尝试 , 创始人段毅曾坦言 , 房多多为这个错误买单花了3亿元 。
第二次转型是在2016年 。这年房多多重回to B模式 , 明确了基于数据提供增值服务 , 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 第二年喊出了“聚焦商户”的战略 。
之后的两年里 , 房多多发布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产品 , 比如多多经纪App、经纪平台3.0、“网商卡”“新房通”“平台通”“经济通”等 , 本质上做的还是2014年以前的生意 , 也就是撮合交易 , 收取佣金 。
再到2019年 , 房多多喊出要做“全网经纪人直卖平台” , 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 , 打造了由SaaS驱动的在线房产交易平台 。
找到SaaS这个更宏大的叙事手法后 , 房多多也在当年成功上市 , 并被冠以“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 。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 , 房多多这个“房地产+SaaS”的故事并没有讲通 。
03 SaaS迷途从目前来看 , 房多多可能是最不像SaaS的一家SaaS企业 。
过去三年 , 包括SaaS业务在内的创新举措及其他增值服务收入 , 在房多多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4.0%、9.3%、12.8% 。
聚焦到SaaS业务 , 这个比重只会更小 。房多多2021年前三季度 , SaaS解决方案产生的营收分别只有60万元、230万元、320万元 。
事实上 , 房多多直到2021年以后 , 才正式从SaaS业务上获得营收 , 这需要对其SaaS业务做一个简单拆解 。
房多多的SaaS业务可以分为两块:
一块是多多卖房 , 面向经纪商户 , 提供SaaS产品及解决方案 。
这部分业务并不赚钱 , 尤其在2020年初 , 房多多向全行业免费开放了多多卖房SaaS , 称致力于帮助经纪商户开网店 , 在线上做生意 。
另一块是房云SaaS , 面向产业上游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提供全场景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
这部分业务在2020年四季度才推出 , 是真正能带来营收的部分 。
在这一基础上讨论房多多SaaS业务为何没做起来 ,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第一 , 在研发投入上“雷声大 , 雨点小” , 远不及竞争对手 。
房多多曾多次对外表示要加大在SaaS上的研发投入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投稿|房多多还没走出ICU
文章图片

如上图所示 , 过去几个季度 , 房多多花在研发上的费用 , 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
这也可以归因于房多多自上市之后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好 , 缩减开支过冬 , 我们在上文也提到了这一点 , 只不过 , 竞争对手可不管这些 。
比如明源云2021年的研发费用是6.42亿元 , 远远高于房多多的1.68亿元 。
第二 , 行业竞争激烈 , 房多多优势并不突出 。
我国地产SaaS产品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 2019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软件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为0.01% , 远低于美国市场的1.55% 。
按2019年的市场份额来看 , 明源云、广联达、用友、金蝶位列前四 , 共占据行业38.3%的市场份额 。
行业集中度确实不高 , 但我们也能看到 , 房多多的竞争对手 , 其实不只有明源云此类地产垂类SaaS服务商 , 还有金蝶、用友这类更加专业的通用型SaaS服务商 。
房多多入场时间更晚 , 再加上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 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之下 , 并不具备足够多的优势 。
第三 , 房地产产业的不景气 , 对房多多这类地产垂类SaaS服务商影响更大 。
一方面在于 , 已经在过冬的上游房企还愿不愿意为SaaS服务买单 , 另一方面在于 , 就算他们愿意买单 , SaaS服务商敢不敢接?房多多2021年的坏账就摆在那里 , 做还是不做 , 是个两难的选择题 。
04 结语回到2015年 , 房多多拿到C轮2.23亿美元的融资、挖来万科的肖莉后 , 外界以为这家公司马上要上市了 , 甚至肖莉从万科离职时也公开对外称 , 去房多多就是为了助其上市 。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 , 房多多上市的时间点 , 比外界的预期晚了整整四年 。
房多多上市之后 , 投资人卫哲在一次采访中曾提到 , “在最后一分钟 , 我们都说 , 就算不上市也没关系” 。
从媒体的零星报道中 , 这家公司顶层战略的设计者和投资者们 , 似乎都对上市这件事并不那么迫切 。
这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没有野心 。段毅曾经说 , “我不认为任何企业有绝对的护城河 。任何人想进这个行业 , 都没问题 。但时间是最大的护城河 , 你在这段时间里面 , 自己不要去犯错 。”
但现在 , 当房多多精心讲出的SaaS故事不足以支撑它的野心 , 很显然 , 时间没成为它最大的护城河 。
参考文献:[1]《深耕十余年 , 地产领域ERP领导者》 , 西部证券;
[2]《熬过资本拼杀 , 又陷贝壳、58巨头鏖战 , 房多多能再次“死里逃生”吗》 , 中国企业家杂志;
[3]《房地产唯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房多多今夜IPO:如何避开烧钱几十亿的歧途?》i黑马;
[4]《房多多3.5亿融资之后的上市尴尬》 , 商业人物;
【投稿|房多多还没走出ICU】[5]《封面故事|房多多如何利用App3年做到2000亿》 , 创业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