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离家出走

一、一路前行 放寒假了,我却不敢回家,在寒风中徘徊,直到母亲发现了我,把我领回去。
那一年,我还不到十岁,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父亲一见我这样子,就知道我没考好,暴怒而吼斥,我常想,当时我的样子一定是十二分的猥琐吧。
人一猥琐起来,就是一副找揍的样子。
大概是我这找揍的样子使怒火正盛的父亲愈加恼火了,嫌怒吼不解气的爸爸抄起一把小木凳……
同时,反应迅速的我已飞逃。背后传来父亲的声音,听不清他喊的是啥,也来不及听,因为我的耳边只有风声。
我一口气从城里跑到荒野,暗夜时分的野外,除了冷风,就是破旧的公路两旁的两排大杨树哗哗作响……
当时,路上根本没有汽车,见个汽车跟现在见个检查团一样,是讲时间段的。也没有路灯,出了县城,一路便是一抺黑了。
我见跑的够远了,才停止住狂跑的脚步。继续前进吧,过了这个荒野,有个小村落,舅舅就住在这村里。虽然妗很不喜欢舅舅家的亲戚,却也不至于抄家伙对我呀。大不了将我拒之门外后我坐在他家大门口过一夜。
刚开始摸黑走在野外时,惊惧未消,没有感到害怕。走着走着,渐渐能模糊地看见暗夜里的野外景色了,感谢父亲给我带来的惊惧,使我一路上心里只想着怕他了。于是,野外的种种怕处尽皆变得极其扯淡。
道路两旁除了两排大杨树,还有两侧的深沟,我小心地沿着树往前走,仔细地观察着脚下的每一步路,因为我知道,沟底下的田地边,有许多不确定位置的大粪坑,冬天虽是空的,可掉进去,以我的能力也是难以脱身的。我跑出来,不过是躲避父亲手中的小木凳来着,可不是来填粪坑的。
我一边小心翼翼地行走,一边想这想那,甚至想,万一出来一只狼,我该怎么对付,然后,留心路两旁有没有木棍,石块。
一手拿个树枝,一手拿个石块。我一路走,一路想着对付万一出来的抽象的狼。
如果它正面大吼着扑过来,我必须迅速将木枝从它的嘴巴用力捅进去,再用石块狂砸它的脑袋,前提是我必须能用一条胳膊卡紧它的脖颈。
如是它们是一对,我想不出招来了,只好跳过这一段,想着明天,路过的人发现了狼吃人的现场。然后,消息传进父亲耳朵……想到这儿,我又想,父亲大概会伤心吧!
管他呢!
我头上跑出的汗水在行走的过程中渐渐干了,用手一捋头发,头发都硬硬地紧贴在额头上。狼没出现,狗倒是出现了,接着出现了一个大坡,下了坡,就是舅舅家的小村了。我信心倍增,加快脚步。
远远地,我听到村里戏台方向有唱戏的声音。
这时候唱什么戏?又没庙会?
不管他了,反正妗也不会欢迎我,我也不去舅舅家了,直接看戏去!
我向着戏台方向走去,唱戏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男唱,有女唱,还有男女混合唱。有锣声,有鼓声,有二胡声,还有笙梆声……
当我看见戏台,却傻眼了,戏台上什么也没有,黑洞洞的。
二、踏上归途 戏台上黑古隆咚,什么也没有。
戏台旁却亮着一个灯泡,昏暗的灯光下,有一群人影,有的穿的跟平时一样,有的却穿着白衣服,我走近去看,原来是一家办丧事的,请了个八音会。
这唱戏的男声女声,都是吹出来的音调,难怪我听着咬字不清。
要是戏就好了,一个八音会,无趣。我失望地走出人群。
该去哪里?
经过一番分析,我不去舅舅家了,妗本来就嘴不好,严重排斥我们,又能骂舅舅。如果因为我让她拿我当话柄去攻击舅舅,可不是一次两次地拿这说事,可能要拿这说一辈子。舅舅又生性懦弱,嘴又说不出什么,只能挨一辈子骂!就算舅舅躲不了挨她一辈子骂,却不能让她拿我当话柄去骂,我不去了!
再想想爸爸,他的脾气,只是一时暴怒,平时,他还是很会讲道理的。说不准他现在已经消气了。快过年了,失去我,他这个年一定过不好吧。
与其让舅舅平白添个受气的话柄,不如让爸爸揍一顿算了。只要他不用凳子砸我……
我打定主意,走向来时方向。背后,吹戏的声音在风中呜咽,随着我走远,声音渐渐小了。
我因见到了办丧事的,所以一路上满脑子想着人的生死问题。说起来,当时我已经寿享十岁,自以为寿数不低了。因为父母平时为了教育我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每一听说有小孩瞎玩出意外死了,就赶紧拿来教育我,不要我那样玩。
我听他们讲过,某村有个三四岁小孩,钻进谷穗里玩,睡在谷堆里,大人叫来拖拉机碾穗,把小孩碾死。于是从不敢在谷穗里玩。还听说,有个七八岁孩子在野外玩耍,掉粪坑淹死……与这些小孩相比,我可是老寿星了。
想着想着,想到自己。如果现在跑过来一匹狼吃掉我,我会不会也成为别人嘴里的例子?他们会拿我教育孩子,打死也别离家出走?可如果我真不逃,被父亲失手打死,父亲会怎么后悔难过?会不会被抓走?会不会被众人指指点点?别人会不会又拿我说事,教育小孩子应该反应灵敏,当逃则逃?
想着想着,又想到人死后到底会怎样,会有思想吗?会转世吗?如果会转世,可以自己选择父母吗?如果我转成班里的某人,我到底是她?还是我?
不知不觉,我已看到了远处的灯火,熟悉的小城远远的映入眼中。
快到家了,我心里始终有一些担忧。不知爸爸气消了没有。不知他会不会再抄家伙。后来干脆打定主意:如果他好好待我,我还继续做我,如果他还抄家伙,我再逃,并永远一去不回。
小城越来越近,终于来到眼前。我走进有路灯的范围。回首一望,我抛下的是无尽的黑暗。
城内的街上,人很少,间或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过去,远处也只有两个人在慢慢步行着。路上人多人少,我一点也不关心,我只是边走边想着我的生死问题。
父亲的一声呼唤,使我回过神来。我抬头一看,是爸爸和姐夫。
原来,爸爸以为我会去姐姐家,所以气消了以后去姐姐家找我,结果我压根儿没去。于是,爸爸才急了,跟姐夫到处找我,然后正看见我从野外走进城内。便站在那儿静静等我走近,之所以不朝我迎过来,是担心我再次受惊而逃。
当晚回去,爸爸前后判若二人,变得温和了。也没提“考试”二字。
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终于圆满落幕。
(三)对出走问题的思考 这次离家出走,我来回走了有好几里路。
走多远并不重要。我从此以后一直纠结的是,这样做对不对。
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离家出走这件事,虽当时乃形势所迫,但毕竟是一直梗在我喉头的一根鱼刺,不是说忘就能忘。尽管我当时还没吃过鱼。
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只有乱翻书,可惜翻遍高中课本了,也没有寻到结果。
直到后来成年了,才从孔子那里找到答案。
非原文:曾子是个孝子,犯了过错,被恼怒的父亲用杖责昏,醒来先安慰父亲,还弹琴高歌一曲,告诉父亲自己没多大事,别担心他身体。结果被孔子批责为“愚孝”!孔子训斥他说,古代有个叫舜的人,非常孝顺,其父责打他时,他总是小棰则受,大杖则逃。所以,他父亲没有犯下不父之罪,他也不失孝顺之名。而你,对于父亲的责打,却“委身以待”,如果被失手打死,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了吗?这可是大不孝啊!难道你不是天子子民?杀了你,难道不获罪吗?
看完这段故事,我才发现,我当初的做法,不但很对很理智,还合孔圣人之意。
关键是,通过此次出走,我发现,我之侍父,竟与舜相似。不禁大释然,不再纠结此事的对错。
前几日,有一小男孩,也是十岁年纪,不幸被母亲打死。我想,如果他当天离家出走了,也许就会避免悲剧发生。从孩子生前在邻居面前的反应,不难看出,孩子对自己的悲剧还是有预感的。可惜他没有出走,没有给母亲冷静的时间,结果母子皆遭难。
当预感到有不幸要发生时,“速断速决,说走就走”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要责备因家长暴怒而离家出走的孩子,他在出走的过程中能学会思考,并瞬间成熟的同时,也教育了家长,使家长能够从中反省,从中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还避免了家长在暴怒中做出失去理智、后悔终生的事。
(四)后记 【记一次离家出走】躲避不幸的离家出走是形势所迫的明智选择,是不得不为的。而有的离家出走,比如欲望过高难以满足,比如受了点挫折等等,多是不成熟或者自私的表现,这样的出走,也许会使人成熟一些,学会反思。
总之,在不能保证健康安全的情况下,千万不可离家出走。

记一次离家出走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