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烧不化”的钟薛高,到底错在哪?

投稿|“烧不化”的钟薛高,到底错在哪?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钟薛高

文|开菠萝财经 , 作者 | 吴娇颖 , 编辑 | 金玙璠
钟薛高 , 又又又上热搜了 。
从“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打火机烧不化” , 到“雪糕刺客的诞生”“讨厌溢价雪糕” , 这些话题齐齐把钟薛高推向风口浪尖 。
7月5日 , 有媒体曝出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的朋友圈截图 , 他对最近“喜提榜一”的感想是 , “明明是远超国标品质的产品 , 被伪科学断章取义成多添加剂” , 并认为这几个热搜“水军痕迹明显 , 估计还有三四五六续集” 。
无论真相如何 , 7月6日 , “续集”确实来了 。钟薛高因一则“雪糕烧不化”的视频再次引发争议 。
针对雪糕不化 , 钟薛高当天也作了比较详细的回应 , 用一句话来概括:产品成分没问题 , 添加剂符合标准 , 用烤、晒、加热的方式来测验雪糕品质不科学 。
行业内外多位专家的科普 , 也确实证明 , 如果钟薛高的回应信息真实准确 , 其雪糕在产品品质上谈不上“翻车” 。
但消费者并不买单 。因为即便和其他雪糕拥有同样甚至更胜一筹的品质 , 钟薛高远高于一般雪糕的价格 , 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更何况 , 这个网红品牌 , 过去在成分上虚假宣传的“黑历史” , 让产品很难拥有足够的说服力 。
归根究底 , 新消费品牌钟薛高的品牌力 , 还不足以让消费者为其超高的溢价买单 。过去的网红打法已经行不通了 , 而钟薛高 , 还没有在流量红利期过后、品牌效应奏效之前 , 找到第二种通向年轻人的方法 。
“烧不化”的钟薛高 , 算不算翻车?继“钟薛高雪糕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后 , 今天 , “钟薛高雪糕烧不化”再次引发争议 。
网友发布的一则视频显示 , 用打火机反复加热一支钟薛高雪糕 , 但雪糕没有任何融化的迹象 , 甚至出现了噼里啪啦的声响并冒起青烟 。
这似乎与大众认知有些相悖:雪糕遇火 , 怎么可能不融化?也因此 , 有人质疑 , 这是不是因为雪糕里存在过多稳定剂?添加稳定剂 , 是为了削减原料成本吗?食用稳定剂 , 是否会影响健康?
对此 , 钟薛高很快作出了回应 , 总结来说大致有三点:第一 , 关于原料成分 , 钟薛高雪糕合法合规生产、检测合格出厂 , 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还高于国家标准;第二 , 关于稳定剂 , 冰淇淋、雪糕中普遍含有卡拉胶 , 钟薛高的添加量符合国家标准 , 而且是为了让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第三 , 关于“烧不化” , 通过烤雪糕、晒雪糕或加热雪糕 , 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 , 不科学 。
投稿|“烧不化”的钟薛高,到底错在哪?
文章图片

钟薛高回应声明
【投稿|“烧不化”的钟薛高,到底错在哪?】但这则回应并没有让舆论平息 , 反而继续将钟薛高推向风口浪尖 。多位博主用打火机、喷火枪甚至超高温喷枪来做实验 , 证明钟薛高确实比其他雪糕更难融化 。
为什么钟薛高的雪糕这么难融化?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阮光锋告诉开菠萝财经 , 钟薛高“烧不化” , 是因为雪糕厚、温度低 , 没有完全烧透 , 只是表面受到高温影响 , 表面的有机物碳化了变黑 , 但并没有完全燃烧 , 就好比烤肉表面烤糊了、黑了一样 。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也向开菠萝财经表示 , 钟薛高涉事雪糕固形物含量约40% , 其中的主要成分乳蛋白 , 在燃烧下会碳化 , 属于正常现象 。据此判断雪糕品质 , 算不上科学 。
阮光锋指出 , 雪糕中添加的稳定剂 , 确实会影响雪糕融化速度 , 但并非添加剂越多 , 融化速度就越慢 。
据他介绍 , 雪糕的融化速度还与产品原料、工艺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 , 此前 , 钟薛高雪糕在31℃室温下1小时不融化 , 原因之一便是雪糕蛋白质含量高、固形物含量高 , 因此含水量相对比较低 , 即使化了也不会成为一滩水 。
投稿|“烧不化”的钟薛高,到底错在哪?
文章图片

钟薛高宣称“融化包退”
图片来源:天猫旗舰店
而在一定工艺条件下 , 雪糕产品适当添加稳定剂 , 是为了增加产品的抗融性 , 防止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过快融化或者坍塌 。除此之外 , 雪糕冰淇淋还会普遍添加乳化剂、增稠剂 , 前者能提高原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后者则可以让原料更粘稠 , 共同赋予冰淇淋爽滑的口感 。
开菠萝财经查询发现 , 除了钟薛高 , 市面上常见的和路雪可爱多、伊利巧乐兹等雪糕冰淇淋 , 配料表中也的确都有添加增稠剂等 。“可以说 , 如果不添加增稠剂 , 只能做出老冰棍而不是雪糕 。”阮光锋说 。
那么 , 多种添加剂是否影响食品安全?根据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 , 瓜尔胶、果胶、槐豆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卡拉胶、磷脂、明胶、琼脂等稳定剂、增稠剂 ,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阮光锋表示 , 只要符合标准要求 ,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
在多家媒体的采访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钟凯、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等多位行业专家 , 也针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科普 。
也就是说 , 如果钟薛高的确如其声明所言 , 配方中的成分含量、稳定剂添加量均真实准确 , 那么其产品的确不存在违规 , 很难定义成“有硬伤” 。
贵不是错 , 错在“价不配位”?如今的舆论沸腾 , 事实上还与钟薛高的“另一宗罪”有关:贵 。
今天与“钟薛高烧不化”同时挂在热搜上的 , 还有另一个话题“有点生气 讨厌溢价雪糕” 。
这源于一位网友在小红书吐槽 , 称爷爷花180元高价买了一箱钟薛高 , 说是“最好的(雪糕)” 。这让不少网友“破防了” , 纷纷表示“钟薛高配不上这个价格”“老人家省吃俭用的钱就这么被忽悠走了” 。
其实 , 高端、高价 , 是钟薛高自诞生以来就有的标签 。两三年前 , 定位中高端雪糕的钟薛高 , 通过高端原料、国潮营销等卖点快速崛起 , 迎合了当时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的追求 , 也确实精准定位了自己的目标受众和消费场景 。
有分析人士曾向开菠萝财经坦言 , 在当时 , 与赛道里的传统品牌相比 , 钟薛高代表的“有消费能力”“时尚” , 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属性、情感需求等附加值 。
在投资人看来 , 高毛利、高溢价 , 是新消费品牌在给资本讲故事时的关键要素 , 也只有这样 , 才能支撑品牌成长初期高昂的线上履约成本 , 以及之后线下“冰柜争夺战”的渠道费用支出 。也就是说 , 这可能是选择雪糕赛道做新品牌的必经之路 。
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 , 新消费在这一年内快速降温 ,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 不再轻易为网红营销或社交价值买单了 。
不仅如此 , 今年夏天 , 与消费趋势反向而行的“雪糕刺客” , 又频频刺痛消费者神经 。
宋亮表示 , 雪糕涨价确实是目前的大趋势 , 一部分原因的确和成本上涨有关 。据他了解 , 今年雪糕原料价格普遍上涨了15%-20% , 运输流通成本也上涨了20%-30% , 因此 , 雪糕零售价格确实水涨船高 , “原来3元的基础款雪糕 , 现在售价约5元 。”
但钟薛高这样的“享受型产品” , 之所以能卖到十几元甚至超20元 , 除了成本 , 还包含了更多的品牌溢价 。“据测算 , 钟薛高的生产成本约为3元-5元;而由于不同零售业态的门槛不同 , 流通成本跨度比较大 , 约为4元-8元;算下来 , 品牌毛利率能达到60-70% 。” 宋亮告诉开菠萝财经 。
作为“雪糕刺客”的典型代表 , 钟薛高全线价格在13元-32元之间 , 还曾推出高达66元一支、88元一盒的产品 。而且 , 在失去最初的新鲜感后 , 一些消费者发现 , 钟薛高与其他价格更低的产品 , 在口感、品质上拉不开太大的差距 。
 更何况 , 这个网红品牌还曾两次因虚假宣传高端原料被罚款 , 无论后来其如何证明高品质 , 这无疑是消费者心里的一根刺 。
即便现在钟薛高能够自证不存在食品安全和品质问题 , 消费者仍会感到疑惑、愤怒甚至委屈:花更多的钱 , 吃同样的卡拉胶 , 值吗?
这其实反映出 , 在大众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 , 钟薛高并没有建立起很强的品牌心智 , 能让消费者为其品牌溢价买单 。
其中 , 有品牌诞生时间短、消费环境变化快导致错配的原因 , 但对钟薛高来说 , 更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 依靠流量营销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做消费 , 还是得“产品为王” 。
而且 , 与大众品牌相比 , 高端、高价的网红新消费品牌 , 本就必须接受来自消费者更严格的监督 。在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看来 , 高端品牌必须更加严格地控制量产的质量稳定性 , 因为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价格 , 就会对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 降低对残次率的容忍度 。
此外 , 在研发设计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品牌运营能力等方面 , 品牌也需要靠持续的投入和长期的沉淀 , 来修炼“内功” 。当然 , 这也意味着更高的难度和成本 。
宋亮认为 , 钟薛高要想挽回年轻人 ,  一方面应该低调踏实继续产品创新 , 做出品质、口感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 , 也可以打造子品牌或新系列 , 生产大众型消费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
而当下钟薛高深陷舆论漩涡 , 他认为 , 首先要做的是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对消费者的尊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