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华为小米互“抄作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科技新知“华为拥有最优秀的团队、最优秀的人才 。如果说今天都活不下去了,哪怕出去做鞋子做袜子,华为都能打造世界级品牌 。”2022年夏季发布会上,余承东有些狂傲的话语再次将其送上热搜 。
与此同时,在隔壁场小米发布会上的雷军,也再次提到对标iPhone:“绝大多数情况下,小米12S都比苹果做得好,至少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了 。而只有少部分测试,确实还有差距,但这些差距正在一点点被拉近,对标iPhone在小米内部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
多年过后,手机厂商们似乎都还热衷于“打嘴炮” 。不过如果将这些话语以及两家的发布会相结合,就能看出华为与小米两家国内顶级智能硬件厂商,已经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战略路径 。
大单品 vs 多生态7月4日一天之内,华为与小米几乎同步召开了2022年夏季新品发布会 。
单从双方的主题来看,小米虽然是12S系列新品发布会,但占据宣传海报C位的是“小米影像战略升级”几个大字,整场发布会的意图及12S系列的卖点十分明了 。反观华为则显得中规中矩,主题为nova 1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更像是一次小型常规更新 。
不过两场发布会看下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小米与华为存在着鲜明对比 。
小米长达2个小时的发布会上,几乎全程都在介绍影像以及12S系列,仅在结束时用了大概10分钟的时间介绍发布了小米手环、笔记本、路由器等AIoT产品;而华为3个小时的发布会,发布手机、AIoT产品以及汽车的时间均在1个小时左右,问界M7更是由余承东亲自压轴出场介绍 。
一个更加强调单品,另一个的重心则在生态 。
回顾对比一下此前的发布会,其实就已能看出双方战略的转变 。
2019年,华为终端总裁何刚在MWC19期间发布1+8+N全场景战略后,几乎每次大型发布会都会加上“全场景”三个字,并且拿出大把时间来向消费者介绍战略进程以及发布相应新品 。即便是在意义重大的Mate 40系列发布会上,华为也用了一半时间来介绍手机之外的AIoT产品 。
在发布鸿蒙物联网系统以及宣布帮助车企造车后,AIoT产品和汽车更是成了余承东站台的主要对象 。
相较之下,小米的战略重心转移更为明显 。从2014年进入智能家居行业发展AIoT后,在春季、秋季等主要发布会上总能看到雷军大肆介绍小米电视、小米手表等相关产品;但到了2020年喊出“放下包袱,全力冲击高端市场”的口号后,形势发生改变 。
雷军逐渐开始淡化AIoT产品,手机再次成为小米集团的重心 。首发骁龙最新芯片、屏下摄像头技术、折叠屏以及现在的徕卡,逐一成了发布会上的关键 。
【投稿|华为小米互“抄作业”】有手机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华为各自在战略重心上的转向本质上与其处境相关 。
华为自2020年被断供后,“无芯”问题使其手机业务一落千丈,虽然有鸿蒙的加持,但其产品力也大不如此前,市场份额迅速被侵蚀,消费者业务营收每况愈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需要尽快找到可以替代手机业务的增长点 。
鸿蒙本身是物联网系统,并且恰逢智能家居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另外华为在通信技术方面又有绝对优势,AIoT和智能汽车自然成了发力重点 。
小米的战略重心聚焦在手机上则与其连年冲高失利有关 。2020年雷军宣布小米手机将要冲击高端,但一段时间过后效果并不理想 。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高端手机(400美元以上)市场,苹果独自占据了60%的份额,而小米2021年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只占了5% 。
2022年发布的小米12,因为发热、体验不佳等原因,依旧未能冲击高端成功,甚至出现了下滑 。据Counterpoint数据,小米12系列的首月销量46万台,相比小米11系列的首月下降了高达60% 。
高端产品拼的就是产品力,小米如果想站稳高端市场,就必须拿出更独特、更具价值的产品 。
发布会上的重心转移,一方面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家公司当下处境,另一方面也能映射出未来一个阶段两家的发展思路 。
汽车还是相似的结局?一直以来,业内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转型都有相对一致的共识,冲击高端市场或者转型物联网企业 。
有意思的是,小米和华为双方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选择了学习对方 。
华为一度通过自研芯片等技术优势站稳高端市场,不过在拿下全球销冠后就遭遇打压,其手机业务一落千丈,开始转向物联网领域 。
小米则是通过爆品战略,率先进入物联网领域 。但最后结果是生态链中的企业纷纷单飞,米家在经过高速发展后遇到瓶颈 。恰逢华为跌倒,小米顺势进入高端手机市场 。
不过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双方也都面临困境 。
高端手机业务华为一时很难恢复以往,小米也没有因为华为的退出而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
AIoT这方面,因小米较早布局,通过培育庞大的生态链企业,搭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平台生态,使之一直处在行业第一阵营 。
但近些年来,小米AIoT增长已经有放缓迹象 。2021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6% 。相比以前高速增长不同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同比微增6.8% 。并且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多,小米搭建的平台也多次因为技术问题导致“瘫痪”,遭到消费者大面积投诉 。
文章图片
小米智能生态虽然发展多年,但早期爆品策略的影响始终存在,难免出现生态中部分智能硬件操控复杂、被动响应等问题 。
相较之下,华为是从最底层架构出发,搭建起更适合物联网的鸿蒙系统 。整体来看,华为全屋智能场景核心在于家庭大脑主机与中控屏,以鸿蒙系统为基石与各种硬件企业联动发力 。
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手机更适合作为智能家居生态的入口,华为手机受限也不利于其智能生态的发展 。
小米和华为当下的发展路径可以理解为,华为是在抢夺小米AIoT业务的市场份额,而小米则是在寻找新的故事 。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汽车作为两者生态建设上最有潜力的业务,在打法上也完全相左 。
雷军拿出1000亿,建工厂、投供应链、专心做研发,独立造车的小米颇显实在;华为的选择是与车企合作,在智能化上赋能 。
可以理解为,小米造车选择的是华为发展物联网的思路,从0开始,完全独立自主;华为造车,选择的是小米发展物联网的模式,搭建平台,帮第三方做大做强 。
或许是小米造车传出的信息较少,外界对于华为造车的质疑要远比小米多 。
拿华为与小康股份推出的品牌AITO来说,虽然此次双方合作升级,但华为在合作中还只算是供应商和渠道商的角色,在智能座舱上进行赋能,这就会导致其核心产品力以及品牌效应逊于其他品牌 。例如问界M5被外界认为是改款赛力斯SF5,问界M7又被质疑为“油改电”的东风风光ix7 。
总结来看,小米物联网遇阻,汽车还在加速推进中,徕卡的出现能够让小米在手机上冲刺高端,讲出新的故事 。而华为发力智能家居,“投机”造车也能稳住手机业务丢掉的部分利润 。只是市场变化莫测,双方的新故事能讲多久,犹未可知 。
推荐阅读
- 投稿|《怪物猎人崛起:曙光》:虽不耀眼,但值得一玩
- 投稿|洽洽:百亿路上无“鲜”事
- 投稿|周杰伦的魔法也会失效?
- 投稿|问界越成功,华为离梦想越远
- 投稿|吉利缘何收购魅族?李书福目的并不单纯
- 投稿|认养一头牛冲击A股上市,为奶养牛是不是智商税?
- 投稿|德云师徒劫
- 投稿|怪兽充电们,能否成下一个新东方?
- 投稿|高端了8年,雅迪如今怎么样?
- 投稿|抢占周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