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的养父母家度过的,我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都在那个地方。

冬天或夏天看的一场场露天电影;跟着大女孩们到处疯跑着玩;在那条清澈的小河里摸鱼、洗澡、嬉戏;夏天睡在麦场里,院子里,马路边,听大人摇着蒲扇讲故事;天上总是皎洁的月亮和清亮的星星……
那时候环境还是很好的,人也是淳朴的,从没听说哪儿有丢孩子的事,大人总是任小孩到处疯玩也不担心。
我记得好几次晚上跑很远的路去看露天电影,电影散场的时候已经入夜,不知怎么和伙伴走散了,迷迷糊糊也不认识路,小孩子家也不慌张害怕,只是随着人流走,慢慢走到熟悉的路,就自己跑回去了。
逢到哪儿搭台子唱大戏的时候,学校早早地就放了学,一出教室我便飞也似的朝唱戏的地方奔。一开始会有一起的小伙伴,大家一块儿欢呼着飞奔而去,跑着跑着就跑散了。
到了唱戏的地方,兜里并没有一分钱,只是兴奋地东走走西逛逛,在人群里穿梭,看到好吃的好玩的也只能暗暗地馋一会儿。
戏台上花花绿绿、唱唱打打、锣鼓喧天,异常热闹;戏台下人山人海,卖吃的、卖喝的、卖玩意儿的、津津有味看戏的、为演员高声叫好的,五花八门,也是热闹非凡。
我走在人群里总是很努力地伸头往戏台上看,但由于人太多,个子小小的我通常也看不清什么,看清了也看不懂什么。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更多的是感受那热闹的氛围,能四处看一看就很满足了。
更由于对唱戏的演员无比的崇拜和好奇,往往绕了很远的路来到戏台的后方,看演员们怎么走场,怎么穿戴和化妆。
那时总觉得后台是很神秘的地方,演员们也都很神气。小小的人儿静静地兴奋地看着那一切,满心满眼都是羡慕。
还有一桩让我极为兴奋的事是“发大水”。
犹记得下大雨的时候,村西头的小河水位飞涨,农村叫发大水。平时清澈平静的小河一下子变得浑浊、暴躁,河水带着上游的泥沙奔涌而来,咆哮而过,水变得又急又深。
每当此时,村子里就会有很多人来到桥上,观看这不同于平时的景象。这中间当然少不了我们这一群小孩子的身影。看着变得奔涌狂放的小河,我们都格外兴奋,时常不顾大人的警告来到河边,打捞东西玩。
水里会有从上游冲下来的花生棵,烂木头,有时甚至有死猪或其它家禽,听大人说,他们还见到冲下来过死人。我从来不知道小河的上游通往了哪里,但想来是非常遥远了。
记得有一次,看热闹的人群散去,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孩子玩得兴致很高,不知是谁的提议,说要趟过小河到对面去。
虽然发大水时我们偶尔也会在水流稍缓的时候下到河边水位较低的地方体味冒险的快乐,但趟水过河还从来没有过。大家都很兴奋,又有点害怕,但谁也没有退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商量了一下,我们一致决定手拉着手并排过河。随后就脱下鞋,卷起裤脚,嘻嘻哈哈下到了水里,试探着一步步往前走。
平时小河水最深也只能没到小腿肚,此时靠近岸边的地方还好,越往中间走,水位越深,渐渐没到了腰部以上,河水的冲力使我们开始站不稳了,大家心里都害怕起来,又不甘心回去,就走得小心翼翼。
谁料脚下一滑,我和另一个玩伴一个趔趄,差点滑倒在水里,大家惊呼一声,赶紧使劲拉住,才使我们重又站稳。但感受着湍急的水流,我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心里迷迷糊糊地想,要是真滑倒了,估计我们几个都会被冲走淹死了。
大家加快脚步,一步步总算坚持到了河边。虽然心有余悸,但是都不禁高兴地欢呼起来。后来衣服湿漉漉地回到家里,忍不住说起我们的“冒险”经历,被大人狠狠地批评了一通。那也是我记忆中唯一一次在发大水的时候冒险趟过河的经历。
春天来临大概二三月份的时候,河边的沙滩上茅草发出了新芽,不同于平日挖茅根嚼着玩,这时我们蹲在草地上聚精会神地一点点扒拉着,寻找着,在采茅芽呢!
其实就是茅草结的絮,趁刚萌芽的时候拔出来,剥去外面嫩青色的表皮,里面露出白白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往嘴里一放,嚼起来嫩嫩的微带点甜味。
有时候能拔到满满的一大把,大家一起坐在河滩上,高兴地晒着太阳,吃着,说着,笑着。彼时天蓝蓝,水清清。那春天的田野上,到处都是我们的欢笑声。
现在,一切都已面目全非。那条承载了我无数儿时记忆的小河,因被过度采沙,加上近些年地下水水位降低,早已干涸,长满了荒草,不复昔时模样。

儿时的伙伴们都早已成家,很多已失去了消息,偶尔再见面也已添了陌生感,客气疏离,不复儿时的亲密无间。
仔细回想,童年的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然而岁月已不可回首,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时光匆匆,人世沧桑。
【童年往事】快乐无忧的童年终究是回不去了,只留下儿时记忆在心底,如同那条记忆中的河流,缓缓流过,宁静,美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