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横店影视30亿收购星轶影院:赶超大地,剑指万达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镜象娱乐,作者丨梁嘉烈近日,横店影视发布公告,称与上海星轶、常州恒轩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及其间接控股股东新城发展签订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横店影视及其关联方拟联合第三方收购上海星轶100%股权,交易价格不低于30亿元 。其中,横店影视将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直接收购上海星轶约70%股权 。
文章图片
从公告发布后双方的股价都有所下跌来看,市场对这笔交易似乎并不怎么看好,但事实上,这笔交易对横店影视和新城集团来说都有利好 。抛售上海星轶影院,可以让新城系这一综合性地产集团剥离相对低效的资产;拿下上海星轶影院,可以让横店影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国内仅次于万达电影的第二大院线 。
【投稿|横店影视30亿收购星轶影院:赶超大地,剑指万达】在院线产业的低谷期,并购整合浪潮一直在持续,头部院线企业不进则退,横店影视同样如此 。只是,并购上海星轶成功奠定自己的市场率优势后,横店影视与万达电影仍有差距,如何有效提高单银幕产出,并进一步实现放映端与内容端的协同发展,仍是横店影业未来待解决的难题 。
并购整合的最佳时期收购消息公布的当日,横店影视股价报收14.23元,跌8.96%;新城发展跌幅曾扩大至10.17%,收跌5.65% 。从股价来看,市场对这笔投资稍显不看好,这也与电影市场当下的境况有关,2022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约17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76亿元同比下跌近38%,是2014年以来最差的成绩 。
受疫情影响,线下院线的发展持续低迷,此时横店影视逆市扩张,外面不免担心 。此外,眼下这个节点也称不上好,《人生大事》《侏罗纪世界》虽然带热了暑期档,市场逐渐回暖,但局势仍不明朗 。之后若无爆款续上,恐怕暑期档的票房大盘仍要下滑 。
但长远来看,这笔收购若能成功,是有利于横店影视的长远发展的,毕竟,星轶影院称得上难得的优质资产 。从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上海星轶影院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及2018年,其在国内院线公司中的排名分别为35名及28名,但到了2021年,其已经跃升到了第7名,仅次于万达、大地、横店、CGV、金逸和中影 。五年之内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按理说发展潜力巨大,但星轶影院被抛售,倒也不难理解 。
星轶影院的控股股东新城集团为综合性地产集团,旗下业务横跨房地产开发、投资、商业开发、商业管理、社区零售等领域,星轶影院一直以来便是与新城集团旗下的商业运营资产吾悦广场捆绑式发展 。2022年,新城控股的经营状态并不理想,从新城控股一季度的经营简报数据来看,2022年一季度,新城控股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310.60亿元,按年同比下降37.4%,累计销售面积约314.8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8.33% 。
此外,截至2021年底,新城控股的负债总额接近4500亿元 。影院是新城集团商业综合体中的多元化版图之一,但并非主业 。受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和疫情的影响,新城集团业绩承压,作价30亿出售疫情之下举步维艰的院线资产,对新城集团来说虽是杯水车薪,很难有力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剥离相对低效的资产,仍是风浪下维稳的必要选择 。
对横店影视来说,行业寒冬期倒也不失为抄底的好时机,毕竟院线资产的价格此时正处于低位 。我们可以对比下疫情前院线的并购情况,2017年,华人文化将UME旗下37家影院收入囊中,当时外界第一轮消息都是收购价格超20亿,但具体数字皆不知晓,之后,有消息称收购价实则达到了32亿 。
灯塔数据显示,2016年时UME影投年分账票房为7.02亿,星轶影院2021年总分账票房为7.52亿元,虽然比当年UME的年票房高不了多少,但也要考虑疫情带来的影响,况且,从影院数量来看,星轶影院在全国拥有128家影城,是当年UME影城数量的三倍多 。由此来看,如今院线资产的估值确实有所降低 。
疫情出现后,院线公司进入低谷期,但是,疫情恰恰催化了行业的并购整合,不止横店影视,现金流充沛的院线企业都在抓紧机会抄底并购,2020年年初,上海电影便出资10亿,通过并购、增资、参股等形式,对长三角及周边区域内的影院进行了投资与整合 。
院线格局加速洗牌疫情之后,院线行业必然会出现并购整合浪潮 。2020年,全国影业歇业半年多时间,业内诸多中小影院现金流告急,经营难以为继,便开始兜售资产,谋求退场 。此时,摆在行业头部院线公司面前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加入收购大军,加入,则能借机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营收增速;不加入,就有可能丧失市占率优势,被对手弯道超车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留给头部公司的选择,事实上只有进 。
可以看到,除了找准机会并购优质资产,疫情期间头部院线公司几乎都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建影院TOP10中,中影数字、万达、幸福蓝海新开业影院数量位居前三,新建影院数量分别为118家、86家、85家,其中,万达、幸福蓝海、浙江时代、四川太平洋新建影院较2020年增幅明显,分别增长5%、33%、47%、35% 。在院线公司的稳步扩张下,头部影投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 。
2021年,全国影投数量574家,2021年全国票房TOP10影投累计产出票房153.6亿元,市场占有率47.0%,较2020年增长0.7个百分点 。虽然电影市场整体低迷,院线公司们经营也较为乏力,但谁都想抓住机会,在强者恒强的市场新格局下分一杯羹 。
文章图片
此次将上海星轶影院收入囊中,对横店影视来说确实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
首先,这将有力地平衡横店影视的影院分布,横店影视自成立以来,将二线城市作为重点布局的市场,二线城市影院日趋饱和后,横店影视又将三四线城市视作了拓展重心,继续向下沉市场发力,而与吾悦广场捆绑发展的星轶影院在一二三线城市均有布局,且定位中高端,与横店影视原有的影院资产将形成互补 。
其次,便是进一步提升横店影视的市占率 。截至2021年底,横店影视旗下开业影院共475家,年分账票房15.18亿,如果交易顺利完成,那横店影视的影院数量合计将达到603家,年分账票房合计达到22.7亿,超越大地院线成为影院规模和分账票房仅次于万达电影的存在 。竞争格局即将被改变 。
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万达电影的影院规模在国内仍是一骑绝尘,达到733家,贡献票房比例也高达18.9%,横店影视与大地院线一样,虽与前三名之外的金逸影视、恒大嘉凯、CGV影投、中影影投拉开了距离,但规模和票房体量距离万达电影仍很遥远 。但如果交易顺利完成,横店影视与万达电影的影院规模差距将缩小到130家 。
当然,二者之间的票房份额差距仍比较大,横店影视和上海星轶影院合计票房份额为7.1%,尚不足万达的一半 。对万达电影来说,其自建影城在商圈选择和建设装修上都有着较高的标准,这是它单银幕票房产出能力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主因,也是横店影视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毕竟下沉市场单银幕收益是难敌高线城市的 。
这是横店影视未来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即在市占率上奠定优势后,如何进一步推升票房份额,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2021年财报来看,横店影视正在对符合条件的老影院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横影巨幕”、“杜比全景声”、“4D”等放映终端技术投入,增加特色厅、主题厅、点播厅等的建设,以提升影院品质,吸引客流 。
从院线公司到电影公司在院线公司中,横店影视无疑是有野心的存在,它的野心不止在放映端,也在内容端 。可以说,横店影视目前的发展路线和万达电影是类似的,即布局影视全产业链,形成涵盖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等业务在内的产业闭环 。它们二者之前的经历也很雷同 。
2018年,万达电影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宣布将购买万达影视96.83%股权,开始真正意义上从“院线公司”向“电影公司”转型升级 。
2020年,横店影视发布公告,称将收购横店控股手中横店影视和横店影业100%的股权,逐步发力内容制作端和发行端 。只是,目前这两大公司都不能说完全实现了由“院线公司”向“电影公司”转型升级 。
2021年,万达电影观影收入达70.7亿,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56.64%,虽较前几年所有下降,但仍是营收支柱,而电影制作及发行、电视剧制作及发行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7.73%和5.38% 。此外,《唐探》之后,万达电影在多元化类型片上的尝试成果目前并不明显 。
再看横店影视,2021年,横店影视院线放映业务收入20.7亿,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87.7%,影视制作发行业务收入2.27亿,占比9.6%,相比于万达电影,横店影视显然更依赖放映业务 。
过去几年,横店影视参与的电影作品数目达到百余部,合计票房达到180.73亿,在影视公中排名17位,《你好,李焕英》《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我和我的祖国》《少年的你》等高票房影片背后都有横店影视的身影,今年比较有爆款相的《超能一家人》《独行月球》也都有参与,可见横店影视的投资眼光还是非常精准的 。
问题在于,过去几年时间里,横店影视主投主控的项目并不多,《你好,李焕英》中它为第七位出品方、《捉妖记2》中它为第九位出品方,《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飞驰人生》等影片中,横店影视皆为联合出品方 。而主投主控影片的质量和数量,又恰恰是衡量一家影视公司内容水准的最基本标准 。
2020年开始,这一局面逐渐改善,当年年底,横店影视主投主控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上映,最终取得14.32亿票房;今年暑期档,横店影视作为第二大出品方的《人生大事》上映,目前票房已过11亿大关,两部影片都是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 。此外,从《送你一朵小红花》到《人生大事》,也证明横店影视在情感类影片上的制作经验正在成熟 。
转型之路并不好走,《送你一朵小红花》和《人生大事》刚刚开了一个头,未来,横店影视显然还需继续在主投主控上发力,且最好能继续拓展更多元的影片类型,这是它和万达电影面临的共同课题 。此外,在内容端培养和孵化自己的创作团队,也是横店影视未来需要考虑的,随着中生代和新生代人才逐渐在行业崭露头角,未来人才储备也将成为电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近两三年,诸如万达电影、阿里影业等对此都很重视,2021年,万达影视“菁英+”电影人计划便签约了6名新导演和65位新编剧 。在放映端和内容端,横店影视未来面临的挑战都不小,但如果能打通预想中的全产业链闭环,那收益也是与挑战难度成正比的 。
推荐阅读
- 投稿|Soul的IPO,隐约有股“雪崩”的味道
- 投稿|低代码,走向垂直产业深处
- 投稿|厨艺课来了,新东方们会去卖锅碗瓢盆吗?
- 投稿|三倍赔偿金,加码新能源电池龙头之争
- 投稿|酒类电商IPO,路难在哪?
- 投稿|影视毕业生,心碎2022
- 投稿|1亿网友忘不了李子柒
- 投稿|北上广容不下“雪莲冰”,十八线没有“钟薛高”
- 投稿|56岁借钱创业,78岁冲击IPO,他做出了几百亿估值的公司
- 投稿|大力教育裁员,智能硬件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