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大的第47天(浑浑噩噩)

浑浑噩噩的一天,之前有个说法是,一件小事坚持二十一天就能变成习惯,最近超级课程表也组织了个“二十一天养成早起习惯”的活动,旨在真的养成习惯。

虽然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或是有相关的科学实验来证明,但是这项“定理”对我是不太有用的。
【在S大的第47天(浑浑噩噩)】先说日更流水账千字文这件事吧,数过来也坚持了一个月了,但是这对我来说依然没成为呼吸那样自然的事情,反而是随时可以割舍的部分。
随时可以放弃,即使忘记所谓的更新了,也依然没有感到不对劲,也不会有愧疚感。
再有一个,那些鼓吹军训可以养成良好作息的论调也都是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先看看你周围的室友和同学,你就知道军训到底有没有意义了。

混沌的大学生活自从点开一本小说便流逝的更快了,要不是被迫去团学贡献青春,我极有可能足不出户的瘫倒在床上一整天。
我时常想着看小说到底算不算看书,或是到底什么样的算作小说。
不过怎么说,看书应该是有用的,说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却也分什么书,用同样文字写出来的东西硬是分出了高低贵贱。
名著比小说高级,疼痛文学比霸道总裁高级,鸡汤比流水账高级,真是混乱。
不过也是,从小开始,就为了硬式的作文而疲于奔命,心中便有一套固定答案,因此文章就有了最基本的高低贵贱,得分高的就是好,得分低的就是不好。
现在网络的发达让发声和写作降到了最低成本,想说便说,想写便写,本还是自由自在的时候,只是又在这时形成了一套无声的规则了,受分数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数字成了最清楚的标准,评论、转发、点赞、喜欢,数字大的变成了好,数字小的就是不好。
没必要为此合群。
如果我喜欢的正好和大多数人喜欢的一样那算是合群,我喜欢的别人不喜欢却也无所谓,遵从本心的事,因为别人的指手画脚就变了味道。

有句话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未必对,却也未必错,“好看”的标准都不统一,更何况“有趣”呢。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有趣的,觉得无趣不过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罢了。
评价任何东西好与不好不过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已,什么东西好与坏,对与错,我心里自有一套标准。
如果字母先生与字母小姐的情情爱爱就是好,满篇鸡汤式洗脑排比就是好,起个爆款标题就是好,高高在上苦口婆心的怜悯别人就是好,满篇app应用就是好,那我宁愿不好。

无病呻吟的痛经流水账千字文是浪费了时间,虚度了人生,但那些“好”的文章未必就能留下什么。
即使是看了那些宣传受苦好处的文章,真正承受的时候依然是痛苦和抱怨,我可不会违心的麻痹自己说,这就是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