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思维究竟差别在哪儿()

中西方的思维究竟差别在哪儿()
文章图片
01
最近正在澳大利亚旅行,与很多华人朋友聊天,发现很多人都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有着自己一些切身的感受。
其实中国人能在海外留学以及定居甚至是移民的这个群体,他们的英文水平日常交流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也感言,即使在国外生活很多年,也很难融入当地真正的一些文化,只能和当地人有一些工作之间的交集,情感方面好像彼此很难真正成为很走心的朋友。
东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也许就像胃,长期靠什么滋养习惯了,与之相反的食物就很难与自己的胃协调。

之前墨尔本当地华人论坛里爆出了这样一件事,有孩子带着自家的韭菜便当去学校,被当地的小朋友惊呼:“哇,他怎么吃草?”
墨尔本当地的学校都不提供早中晚餐,如果需要点餐,都是由学校的网站下单以后进行付费派送,所以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学校里吃自己带来的便当。
最开始很多中国孩子还会带一些面条和饺子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但是由于放置几个小时后,味道就会变差,甚至变冷。
久而久之,中国孩子们就会放弃带这种本国传统食物,而和其他孩子带一样的三明治。
大多数中国孩子也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在饮食上不一样,总觉得这样的不同并不是他们喜欢和欣赏的。
文化差异从这件小事上就能初见端倪,但努力缩小这种差异的过程,似乎也是一种正在悄然同化的状态。
02
从很多现象还能反观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的原生家庭,仅从养育方式就能看出彼此的差异。
总体上说,西方父母在没有征得孩子及孩子家长同意的时候,绝不可以轻易触碰对方孩子。
这让孩子从小就能很清晰的界定自己和别人身体之间的边界,能有效地避免任何来自外界触摸孩子身体的风险。
而中国的父母长辈看到比较可爱的孩子,更喜欢自然而然的触摸和抱孩子,以表达自己的喜欢。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其实并没有去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被自己父母之外的人抚摸和拥抱的,可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
03
和孩子交流方面,西方人更加注重对孩子许下的承诺,从来没有只是逗逗年幼的孩子,和孩子开玩笑这样的说法。
西方的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一样,只是逗逗孩子拿出手中的食物进行分享,一旦孩子愿意拿出分享时又会告知孩子自己不吃,这在中国父母看来是一种爱孩子的天性。
可是在西方文化中,中国人的这种方式在孩子们看来就会造成一种观念和意识上的混淆,就会不理解,到底父母是在下一种什么样的指令。
西方人要求孩子分享时,一定会完成与孩子一起分享的动作,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这种分享变成一种习惯。
而我们更多是看这个孩子是否大方把这个作为一种对孩子的考验,大多数成人基本上是舍不得从孩子口中分享美食的。
这两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就会逐渐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思维方式和分享习惯。
当中国孩子习惯了客气的提出分享而被对方拒绝,东西依然在自己这里。一旦孩子长大成人后进入了国际化的环境,发现自己的分享真的被别人享用时,反而就会有一种自己开始失去的感觉。
04
今天早上听了一期节目,也恰好谈到了成人之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
一位外籍boss很不理解为什么手下的中国员工虽然兢兢业业,也能够按照他的要求把很多工作做好,但是从来不会对公司提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仿佛自己与公司无关一样。
当这位boss把他的疑惑反馈给HR后,希望中国员工能够为企业真正提些建议时,结果反馈后的意见让他大吃一惊,基本上都是针对这位外籍boss本人的建议。
比如说,对boss开会每次目的性不明确,会议时间显得比较浪费这件事上,中国员工则希望更高效。
可在这个外籍老板看来,正因为他还没有想法,才需要开会集思广益收集到有价值的想法,而中国人偏向安心于自己的层级,服从权威习惯性去执行,而不是自己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新的解决方案。
这在西方人看来就是自信不足,缺乏创造力的典型特征。
05
其实这些文化差异暴露出的深层问题,也是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差异。
很多这种崇尚权威的养育方式是潜移默化多年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总是习惯要求孩子尊重比自己年长和比自己有见识的人,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习惯了服从。
久而久之,所谓的中国孩子创造力思维较差,也和这些有着直接的关系。

既然东西方思维方式有着如此多的差异,究竟谁优谁劣?
其实这件事儿同样是各有千秋。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首先就应该放下自己做家长的权威,将很多事情拿来与孩子讨论,让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所谓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或者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不管是在国内国外的环境下,其实都能形成。
说到底,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教育最深层次的土壤。
【中西方的思维究竟差别在哪儿()】
虽然孩子在学校中和老师学习具体的书本知识,和同学们相处,都是一种学习。
但是这种学习都大不过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以及根植于孩子内心的一种自信力和安全感。
如果想要从小拥有一个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孩子,就请从现在开始,从父母们真正能放下自我,改变自我开始。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采访人员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