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东京物语》

文/@卢思宇Sophie
前言:好久之前没写完的文章,今天想把补充完整。圣诞节快乐:-D
这几周睡眠质量都不太好,夜里容易失眠。在读蒋勋先生的书里经常提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于是就下了几部在手机里。那几天失眠到头疼,每次看完他的电影心里就会变得好平静好平静,然后安心沉睡。
东京物语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看完的。如果在平时我一定没有耐心把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完。所以也很感谢莫名的失眠吧。
1.概述
看完后心里很难过,因为拍的实在是太真实了。父母想念孩子,去看望在大城市生活的孩子们,大儿子说好带父母去玩,可是因为工作临时又爽约,也不让妻子带着父母去走走。二女儿只愿意给父母买饼干,丈夫买了昂贵的蛋糕还会骂丈夫,说自己爸妈只喜欢吃饼干,那么贵的东西别糟蹋了,父母在家里被其他人撞见,二女儿只说他们是乡下来的亲戚,不想被人知道那是她的父母。最后因为母亲生病不得不在三儿子那里停留,三儿子却跟别人抱怨父母很麻烦。只有守寡的二媳妇对老人真心实意,为了带老人去逛一逛东京在公司请了一天假,带爸妈去了自己的房间找来清酒和小吃。
2.父母对孩子的爱
没来东京前,两位老人充满了期待,以为孩子们在大城市过着很幸福的生活,来了以后才发现他们住在东京的郊区,大儿子也只是一个社区医生。他们内心虽然很失落但还是互相对对方说,他们没有我们那一代上进,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算进步了。我们也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毕竟这是他们的生活。
当大儿子和二女儿商量着把父母送去泡温泉,住的是最便宜的年轻人经常通宵的宾馆。结果两个老人一夜都没睡好,可是回到家父母却一直向二女儿表示感谢。可二女儿却因为父母提前回来,自己家里要举办沙龙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父母,而不停责备他们为什么那么早回来。最后老两口不得不被迫收拾好东西离开家。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3.孩子们也经历过伤害
老两口被迫离开二女儿的家,一个去了二媳妇家中,一个去找以前的老同学。父亲喝的醉醺醺被警察送回二女儿家中,睡梦中被吵醒的二女儿很不开心,嘴里说着,爸爸你怎么又喝酒又带陌生人回家中了。可以想象在老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常醉归还带着陌生人,但是他们的母亲一直默默承受。所以看上去很和谐的家庭,可能在早期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是一种阴影或者伤害。
所以很多东西很难说明对与错,只能说都是有原因的。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是纪子,也就是他们的二媳妇,二儿子在战争杳无音讯,战争已经结束,怕是已经牺牲了。纪子是发自内心的对爸爸妈妈好,请假带他们游东京,去自己的房间设法弄些像样的食物。人情淡漠在这一个都消散了,你会觉得很窝心。当母亲去世时,纪子陪爸爸呆了好一段时间,而其他亲生的子女全都急切地走了,因为球赛没看,因为店里很忙。当纪子要上班不得不回去的时候,家中最小的女儿愤愤不平的说:他们都太自私了!纪子却告诉她: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慢慢你也会变成那样。小女儿问:那你也会变成这样吗?纪子说:我也在变。
之前跟好朋友讨论过这一段,我们都觉得她是那种知道所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事情,却能包容和理解,但是自己却不这样做。她说她会变,其实她不会,她在坚守。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能明白她甜美笑容背后,当灯光暗下来那一瞬间的落寞。坚守的人是很辛苦的。她对爸爸妈妈说,其实她也没有每天想着自己逝世的丈夫,觉得这样很愧疚。老人们却很欣慰,告诉她可以再嫁人。
4.战争带给普通人民的只有伤害
后来看小津先生的文章和书,才知道其实他对于中国的态度是没那么好的。但从他的电影中,我只看到战争对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很多人家的儿子都战死沙场,但是父母仍然不相信这是事实,仿佛他们还在身边,总有种错觉。
【人生百态--《东京物语》】后记:电影每看一次都忍不住落泪,其实小津先生拍摄电影的时候,日本正常的生活早已经不是这样。他营造的更久以前的日本。有人说电影冗长,但我感受到的是日常生活的无奈和美,每一个定格都有其意义。而传达的东西,我觉得是一种共通的东西,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的。如果有人非要以特别世俗的角度去定义,我也没办法。但是小津先生的电影,帮我打开了另一个视角,我觉得很感激。也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