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职场操控术与小镇做题家的幸福心法

【投稿|职场操控术与小镇做题家的幸福心法】投稿|职场操控术与小镇做题家的幸福心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职场人类学实验室 , 作者 | 赵文元
一个人为了弄清楚自己是谁到底可以付出多大的代价?
《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接待员 , 为了弄清楚“Who am I ” , 需要经历多次痛苦的生死轮回 , 才能在迷宫中觉醒 。
而一路升级打怪的职场人们 , 为了弄清楚“我是谁”同样代价不菲 。最近半年突然爆火的MBTI人格测评 , 既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 , 更是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
当代职场人对各种性格测试星座运势有多痴迷 , 在自我认知上踩的坑就有多深 。
职场操控术:默认设定陷阱我曾经接到过一个电话 , 接通后对方便开始噼里啪啦说个不停 , 我一听是推销电话 , 便懒得理 , 没想到电话那头却发火了:“说话呀 , 你不说话是几个意思?”
我当时满脸问号 , 开始迅速检讨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好 。反思了10秒钟后迅速回过神来:不对啊 , 这明明是一个骚扰电话 , 我不骂回去已经是最大的善意 , 更没有义务配合他的表演 。
这是一个典型的“默认设定陷阱”场景 , 接电话者被设定了必须回答打电话人的“法定义务” , 但从古到今从来没有法律法规要求你必须接电话 , 更不要说是个骚扰电话 。
这样的“默认设定陷阱”在职场里也很常见 , 比如:
有个同事爱表演勤奋 , 大晚上的给你发消息 , 询问你一个本该是他工作职责之内白天就该搞定的事情 , 你不回复还会被责怪:“为何这么佛系 , 工作消息不及时回?”
有个项目是由一位甩锅高手在负责 , 他自己疏漏没有定明交付时间点 , 却突然向你发问:“你的作业怎么没交 , 不要因为这样卡住大家的进度好不好?”
再有 , 某个爱揽功劳的同事 , 自己并未准备任何有想法的提案 , 却在会上来了个总结陈词:“那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 大家有这么几个方案…… 我觉得A方案的好处是……B方案的问题是……我整理了一个下一步方案发在群里了 。”
这就是把“贼喊捉贼”用到了职场中 , 利用“默认设定陷阱”来反守为攻 , 在一个本来不存在主动与被动、支配与从属关系的场景中 , 通过语言伪术及情绪压制完成“默认设定” ,  让你不知不觉默认自己是那个犯错者/听从者 , 而对方是拯救者/施令者 。
对于这类职场操控术的破解很简单 , 只需要意识到这是个“默认设定陷阱”即可 。就像催眠术里有一个唤醒指令 , 我们需要给自己施加一个唤醒指令 , “该配合你表演的我视而不见” , 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 。
你的身体也会“欺软怕硬”他人挖的“默认设定陷阱”容易破解 , “自我默认设定”的迷宫最难走出来 。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自身软硬件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 , 但在有的场合可以挥洒自如 , 有的场合却唯唯诺诺 。自己的身体似乎在有意识地改变自身设定来迎合环境 。
当我们的祖先还在丛林中为了生存而狩猎时 , 面对威胁 , 大脑就已经形成了战斗或逃跑机制 , 打得过就打 , 打不过就逃 , 这也就1914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Bradford Cannon)提出的“战或逃反应” 。
现代人类搬进了写字楼了开始码字写ppt , 但我们的“战逃机制”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面对一个情境 , 我们会下意识地判断自己是强者还是弱者 , 然后指挥身体做出“欺软怕硬”的行为 。
这一模式进化得并不完善 , 大脑对于“强者还是弱者”的判断并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 而是依赖于存储在脑中的某种感性经验或直觉 , 即所谓的“气场”做出即时反应 , 这就导致了有人擅长利用这种气场来制造强势地位 , 而有人则因为这种气场而变得弱势 。
于是 , 接下来的局面往往就是 , 强者因为相信自己是强者而变得更强 , 而弱者因为启动了“逃跑机制” , 根本无力战斗 , 也发挥不出自己的潜力 , 甚至还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性格” 。
当你的身体错误地处于自我保护状态时 , 就很难有成长 。依直觉所做出的反应会被归纳成你以为的“性格” , 而性格甚至会成为你逃避改变的理由 。我们需要明白 ,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格特质 , 但这并非一成不变 。
性格测评只是反映你当时当下的状态 , 并非指向宿命 。性格虽然决定命运 , 但性格是被动态塑造的 。不要片面的使用性格测试来给自己定型 , 你想成为什么样 , 最后你就真的成为了那个样子 。
我们应对大多数情况其实都还没到需要比拼基因的程度 。摆脱错误的自我设定 , 把身体从逃跑模式调整为战斗模式 , 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同时 , 我们有能力积累直觉 , 养成“性格” , 比如 , 领导力就是一个“越做越会”的习得过程 。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李文东等人在一篇名为《成为领导可以改变你的个性吗?(Can becoming a leader change your personality?)》的研究论文中指出 , 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一个人的个性特质虽然具有稳定性 , 但在整个成人期都是可以发展的 。转换到更为显著的工作角色中 , 是塑造成年人个性的一个关键动力 。他们通过观察追踪雇员测评结果发现 , 一个人被放到领导者地位后 , 其尽责性会得到提升 。
我们对“领导力”的认知也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 , 过去的威权社会曾相信“无情和敬畏”是上等的领导力 , 在当下这个由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所打造的世界 , 同理心、亲和力和影响力却是构成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彼时的弱点 , 就是此时的优点 。
小镇做题家们要珍惜自己优势因为易烊千玺考编制事件 , “小镇做题家”再度成为话题焦点 , 这背后也是一道有关“自我认知”的题目 。
有媒体人发表评论说 , 网友对明星入编的批判是“小镇做题家”心态 , “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 , 做真题卷 , 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 。……似乎认为自己的收入低 , 是因为明星从既定的盘子里抢走了自己那一份 。”
此言一出引发轩然大波 。当一个群体的自嘲之语 , 变成有话语权的媒体对一群人的刻板成见之时 , 愤怒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 需要反思的应该是“解题思维”被异化成为了急功近利和精致利己 , 这让优秀的头脑失去了创新力 , 也让奋斗者找不到工作的乐趣和人生的意义 , 但绝对不是要反思“努力奋斗”这件事本身 。
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这些年 , 就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过去这些年 , 每一个在中国赚大钱的富豪都是城市化和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大多数的都市人 , 自己或者自己的父母其实都是小镇青年 , 小镇青年就是中国职场的底色 。
东方甄选的电商主播董宇辉已成直播带货界的清流 , 他也是个“小镇青年” , 他1993年出生于陕西渭南市潼关 , 一个农民家庭 。初中才开始学英语 , 第一英语考了倒数第一 。后来刻苦学习 , 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 。媒体还登出了他当年葬爱风的照片 。
董宇辉的故事很难得 , 因为这样的人设此前并不吸引人 , 如今 , 大家热衷相信人生底色在童年已经拉开了差距 , 小镇青年的努力被视作做题家式的功利 , 屠龙少年总会成为恶龙 , 励志奋斗的鸡汤太烫嘴 。
投稿|职场操控术与小镇做题家的幸福心法
文章图片

北京的桥洞下 (作者图)
“出身影响性格 , 性格决定命运” , 这套逻辑所带来的刻板成见根深蒂固 。但破除这种偏见 , 无需去刻意否定出身和性格对人的影响 , 而是要明白“每一种性格都有独特价值” 。
《纽约客》上有一篇由Louis Menand撰写的文章揭示过MBTI测试诞生的原委 。美国母女Katharine Briggs(出生于1875) 和Isabel Myers(出生于1897)是MBTI测试的发明者 。在那个女性职场地位低下的年代 , 她们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心理学和职业培训 , 对于性格测试的思考基本来源于生活经验 , 比如家庭成员之间行事方式的差异 , 让她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性格的不同 。
Katharine Briggs认为 , 试图熨平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努力是徒劳的 , 而且会带来痛苦 。世间也没有完美的性格 , 我们需要认同并且适应自己的性格 。
投稿|职场操控术与小镇做题家的幸福心法
文章图片

网络流传的《西部世界》截图 , 机器人经历痛苦后自我觉醒的情节
美国知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和创伤治疗专家布鲁斯·D·佩里合著了一本《你经历了什么》 , 谈我们该如何面对过去的痛苦 , 这本书里提到 , 先辈们没有心理诊所 , 却也得到了疗愈 。家族群体之间的互相支持 , 各种集体活动 , 同伴的玩乐 , 甚至一些奇特的食物 , 都在发挥疗愈的作用 。
我不想美化农村的生活贫苦和视野局限 , 但这些负面影响并非完全不可改变 , 而且我们是否因为过度关注这些经验的负面因素 , 而忽略了其中的宝贵价值?就像心理治疗变成一门专业之后被赋予了高度的价值 , 而村妇们的聚会和邻里往来 , 其实也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互助 , 但这个价值被掩盖了 。
虽然没上过钢琴课马术课 , 但山野间纵情玩乐对儿童的身体和人格的健全都有无限好处 。虽然不会从小学习高桌晚宴礼仪和商务互吹 , 但却也保留了与人接触的纯粹与乐观 。有得也有失 , 难有两全其美 , 关键别只看到一面 。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 , 当你选择忽视时 , 别人就更会忽视了 。
差异既可以是不平等 , 也可以成为比较优势 。小镇青年们不应该自我矮化 , 跌入“默认设定陷阱” 。
在这个充满标签化的社交媒体时代 , 我们需要重温MBTI的初衷 , 即让人们更好的发现和认识自我 , 让每一种性格都被看见 , 而不是把所有的人都变成一种性格 。
小镇青年也好 , 都市丽人也罢 , 扬长避短既是个人成长的基础 , 也是社会合作的根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