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习酒“脱茅”:IPO会提速吗?

投稿|习酒“脱茅”:IPO会提速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出品 | 大摩财经
习酒何时会上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近又被重新提起 。随着习酒与茅台集团“分手”,这个目标似乎已经不远了 。
7月12日,茅台集团在官网发布了转让旗下习酒资产控制权的公告 。根据计划,茅台集团将持有的习酒公司82%股权无偿划转给贵州国资委,由后者履行出资人职责 。
习酒原本由茅台集团全资控股,是茅台集团旗下除贵州茅台外,最知名的酱酒品牌 。股权转让完成后,茅台集团持股只剩下18% 。
截至2021年底,习酒的净资产约为114亿元,占茅台集团净资产不足5% 。茅台集团表示,本次划转不会对茅台集团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
在此之前,习酒刚刚披露2022年上半年销售破百亿的喜讯,随后又确认与茅台“分手”,市场猜测,习酒的IPO进程接下来将加速 。
更名换帅茅台集团与习酒划清关系已经早有苗头 。2022年6月,习酒退出了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东名单,其持有的5%股权被划转至茅台集团 。
在茅台集团与习酒官宣“分手”的前一天,习酒还悄悄为自己“更名” 。根据习酒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消息,7月11日,习酒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一行,于当日到制酒车间、污水处理厂等地调研 。
这条消息有两个重点:习酒公司已经“升级”为习酒投资控股集团;张德芹回归习酒公司,再度担任习酒董事长 。
本次执掌习酒,是张德芹的履新也是回归 。现年49岁的张德芹是从茅台基层成长起来的“老人”,曾任贵州茅台总经理助理、茅台集团副总经理,2010年起任习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18年,茅台原“一把手”袁仁国被查,茅台集团主要分公司掌舵人集中变换,张德芹也在此期间卸任习酒职务,调任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 。
张德芹上次掌舵习酒期间,带领习酒突破了10亿元大关,此后一路增长 。时隔四年后,张德芹强势回归习酒,面临的考验也显而易见:最近几年习酒的增长,与茅台集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去茅台化”的过程中,习酒从产品包装到经销渠道可能都需要作出调试 。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茅台镇贴牌酒已经形成社会面的酱酒高库存,持续多年的酱酒热逐渐退烧 。习酒作为中国第二大酱酒厂商,预计2026年产能将达到10万千升,在竞争的下半场如何与酱酒第二阵营拉开差距,成为未来几年发展的关键 。
值得一提的是,与习酒“分手”后,茅台集团的业绩将会受到稍许影响 。
2021年,茅台集团总营收1326.24亿元,同比增长16.08%,其中酒类销售业务营收1282.77亿元,同比增长16.21% 。
茅台集团最主要的销售贡献还是茅台酒,后者酒类销售营收934.65亿元,同比增10.18%;第二大品牌习酒营收155.8亿元,同比增长71.4% 。习酒的毛利率接近80%,虽然不如贵州茅台的茅台酒,但已经超过贵州茅台旗下的其他系列酒6个百分点以上 。
投稿|习酒“脱茅”:IPO会提速吗?
文章图片

 6月15日,习酒披露上半年销售已经突破百亿大关 。不过,白酒行业一般是提前打款,这意味着,习酒在2021年上半年的百亿销售,仅仅是经销商打款,库存压力转移至经销商手中,市场并未完全消化 。可以佐证的是,习酒的部分产品已经出现售价“倒挂” 。
投稿|习酒“脱茅”:IPO会提速吗?
文章图片

 习酒窖藏1988官方旗舰店优惠前价格为868元,但实际购买价格只需要648元 。在习酒的授权天猫店“习酒博酒汇专卖店”,由于可以使用淘金币,实际购买价格仅有616元 。
上市传闻与茅台“分手”之后,市场关于习酒何时上市的讨论再度兴起 。
早在2012年时,茅台集团就为习酒制定了2013年登陆港交所的计划 。紧接着,贵州国资委在2014年表态称,在保持茅台集团对习酒控股地位、引入中粮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择机引入多方战略投资者,在2014年底前争取习酒上市 。不过习酒上市至今没有下文 。
为何习酒迟迟不能上市?2019年10月,时任习酒公司董事长钟方达曾对外表态上市计划终止,理由是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同一集团不能有两家上市公司 。
贵州省2021年初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曾提及加快推动习酒、国台、金沙、珍酒等一批白酒企业上市 。今年5月,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贵州省2022年度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中,国台、金沙、仁怀、小糊涂仙等多个酒企在列,其中并不包括习酒 。
习酒是否要继续谋求上市?未来会通过IPO还是“借壳”来实现上市?统统没有定论 。但仅仅靠本次与茅台集团“分手”,似乎还未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业务应完全独立于控股股东 。控股股东及其下属的其他单位不应从事与上市公司相同或相近的业务 。控股股东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业竞争 。
本次股权划转之后,茅台集团和习酒控股股东都为贵州国资委 。截至今年一季末,贵州茅台由茅台集团、贵州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茅台酒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4%、4.54%和2.21%,穿透后由贵州国资委持股50.59%,由于贵州财政厅持股10.16% 。
茅台剥离习酒后,后者由茅台集团和贵州国资委分别持股18%和82%,穿透后由贵州国资委持股98.2%,贵州财政厅持股1.8% 。
根据规定,控股股东变更后,习酒在三年内不能发起IPO 。因此,习酒更名换帅这一系列“单飞”举动后,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借壳”的猜想 。
7月13日,多家贵州国资背景的“壳资源”大涨 。其中,贵绳股份(600992.SH)与*ST天成(600112.SH)开盘涨停,贵广网络(600996.SH)收涨5.92% 。针对“借壳”传闻,贵绳股份盘后发布公告否认,称其不涉及与酒企业的“借壳”、“重组”的洽谈或谈判等相关行为,也无计划从事酒相关业务,“酒企借壳”的相关传闻不属实 。
不过,白酒企业通过“借壳”或收购曲线上市也不容易 。大豪科技(603025.SH)试图将红星二锅头纳入上市版图的计划至今已经一年多,仍没有实现 。
酱酒的蛋糕够分吗?习酒作为酱酒龙头企业之一,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的白酒作坊,1952年组建为国营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习酒经历了市场萎缩、资金匮乏、生产停顿等诸多困难,1998年被茅台集团兼并 。加入茅台集团的头20年,习酒累计销售规模在250亿元左右,主要销售范围在贵州省内 。2019年,习酒贵州省外销量才首次超过省内,从区域酒企转变成全国性品牌 。
进军全国后,习酒的营收规模增长迅速 。2019年至2021年,习酒营收从69亿元增长至156亿元,涨幅超过一倍 。
习酒目前分为酱酒核心品牌“习酒”,包括君品系列、窖藏系列、金钻系列等 。除此之外,还有浓香型白酒品牌“习水” 。
2021年开始的“十四五”规划中的,多家酱酒企业制定了上市计划 。2020年时,国台和郎酒先后递交招股说明书,试图抢占第二家酱酒上市公司的位置 。不过,二者在2021年年中又陆续终止了IPO计划 。
从营收规模来看,能与习酒抢占酱酒亚军位置的,只有与其隔水相望的郎酒 。2021年,郎酒实现销售回款超过150亿元,市场预测其2020年可能会冲击200亿元大关 。
酱酒大单品中,郎酒高端线为青花郎,次高端为红花郎红十、红十五,价格带基本与习酒的君品和窖藏系列相对应 。这意味着,二者对客户心智的争夺势在必行 。
解决竞争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酱酒的蛋糕做大 。2019年12月,茅台、郎酒、习酒三方宣布要共建赤水河49公里“黄金酱香酒谷”,在赤水河二郎习酒产区规划建设投入近400亿元,规划年产能20万吨 。2020年6月,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钓鱼台七家企业,为推进酱酒产业发展,共同签署了《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白酒产量高峰是在2016年,当年酿酒总产量达到1358.36 万千升,此后逐年下滑,2021年仅有715.63万千升,相当于五年前的一半左右 。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从2017年最多时的1593家连续四年下降,到2021年仅剩965家 。
投稿|习酒“脱茅”:IPO会提速吗?
文章图片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业绩增长,在2017年、2018年曾达到一个峰值,2021年再度迎来一个峰值 。
白酒龙头茅台的王牌产品茅台飞天53度,一直是国内高端白酒的涨价“风向标” 。这款产品上一次涨价就是在2018年,彼时茅台飞天53度官方零售价从1299元提升至1499元 。此后,茅台官方零售价虽然并未变化,但长期的市场缺口,让1499元的“平价茅台”一瓶难求 。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郎酒、习酒、国台等第二阵营的酱酒品牌,以茅台“替代品”的身份轮番涨价 。目前,郎酒和习酒的高端线,均已经上探至茅台飞天53度这一价格区间 。
【投稿|习酒“脱茅”:IPO会提速吗?】这意味着,如果酱酒继续扩大白酒市场的份额,二线品牌可能实现量价齐飞;如果酱酒行业开始“内卷”,二线品牌抢同一口蛋糕,很难不出现“相煎何太急”的困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