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打败微信的产品是什么((上))

前几天上广州面试腾讯的产品运营岗位,初试的时候和面试官讨论了如何打败微信这个问题,聊得很欢,意犹未尽,回来之后把那天互相讨论内容又回想了一遍,觉得这个点不错。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一点浅显的思想,还望批驳~

之前就在知乎和其他的地方看过类似的问题,回答的角度也多是从Facebook等一些外国的类似的软件的相关功能的角度去切,希望做一个有更好功能的APP出来,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从市场的角度去展开,讨论如何在市场占有率这一块去打败微信。诚然这是一种打败微信的方法,但是这里我想讨论的,更多是从产品本身功能出发去打败微信。我的观点跟他们有比较大的区别,因为我设想的产品绝对不是APP,而是脱离手机这个介质,以AR作为基础的一款产品。
下一个打败微信的产品是什么((上))
文章图片
Augmented Reality(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是在2011年1月正式上线,满打满算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五年零两个月了。在国内移动APP的平均生存周期不足一年的大环境下,微信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传奇的存在了。虽然背靠腾讯这座大山,但是微信依旧以其巧妙的设计,精准的需求抓取和强有力的运营,成为腾讯的王牌产品。在智能手机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之后,它也好像手机那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当微信已经成为一款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的产品时,有什么可以打败它,将它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剥离开来呢?
我对产品雏形的个人想法是:“AR +直播秀”。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AR技术。AR是一种增强现实技术,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戴上AR设备之后,你所处的真实世界信息就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连接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里且可以产生交互性。就像下面这张图:
下一个打败微信的产品是什么((上))
文章图片
AR技术(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我设想的产品需要建立在AR的技术基础上而不是现在很火的APP上呢?

首先,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再想做出一款社交类APP出来打败微信,可能性约等于0。现在的微信放眼中国的社交领域,除了自家兄弟手Q,没有第二个能够与之匹敌产品。微信就像21世纪初的诺基亚手机,无论是用户量还是盈利能力,都是神装状态了。这个时候说要搞个APP跟他正面干,不是来骗钱的就是搞笑的。
但是后来诺基亚失败了,败给了重新定义手机的乔布斯,败给了只有一个按钮的苹果手机。当年诺基亚被微软收购,公司CEO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一句让人动容的话:我们并没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这里我们不去展开说诺基亚公司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快速衰落以致被收购,一家公司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点是,打败诺基亚手机的不是和他一样的功能机,而是一个被乔布斯重新定义了的,采用全新触控面板技术,整个机子只有一个按钮的全新智能机。就是这么一款全新的,从未有过的创新产品,打败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手机。
其实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一种发展规律。每一次的技术更新,都会带来大量老巨头的倒下和新巨头的产生。数码相机出现,胶片巨头柯达死了。苹果出现,功能机巨头死了。所以如果想要打败拥有6.3亿日活用户的微信,唯一可能的机会就是利用技术的更新,在全新的技术土壤上培养新的产品,而AR就是这片肥沃的土壤。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VR技术现在也很火啊,为什么在这两个新兴技术中偏要选择冷门的AR呢?
首先还是简单地解释下VR技术和AR技术的区别。VR技术,又称为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现在市面上卖的暴风魔镜,蚁视等,都是基于VR技术制造的产品。
下一个打败微信的产品是什么((上))
文章图片
VR设备(图片来自网络) VR的沉浸式体验,是AR技术所远不能及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近乎完美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我不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VR的完美沉浸导致了他的绝对虚拟化,绝对的虚拟化带来的,是少的可怜的使用场景。想想我们在使用智能机的时候,是不是处在一个虚拟世界+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当我们低头看手机的时候,就进入虚拟的世界。而当我们将视线从手机上撤离开的时候,又马上能够回到现实中来,场景的切换非常迅速。但是VR技术不同,当我们戴上VR设备之后,我们无法很迅速的做场景的切换,这无疑大大地削弱了我们对现实场景的及时反馈,这是十分危险的。想象几个场景,你在等车的时候,车到站了,即使你玩着手机,但是播音器一喊或者人群一涌你就知道该上车了。但如果此时你戴着的是把眼睛罩起来的VR设备呢?又或者是你在路上走的时候,你可能偶尔会拿起手机来玩一玩或者处理一些信息,但是如果现在在你手上的是VR设备呢?

所以说VR设备的完美沉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而AR技术不同,当你使用AR设备的时候,你是处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在一个视觉空间里你可以同时看到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你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切换速度甚至要比手机还快。AR的使用场景极其丰富,手机能使用的地方它都可以使用,甚至当技术升级,它的适用场景再扩充,一些手机不能到达的场景,AR设备也能够轻易到达。而一个产品要能够普及,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他要能尽可能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AR的可适用性强,使用方便,所以对比VR技术,用户对这种科技有着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粘性。所以这也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选择AR而不是VR作为产品的生长土壤。
叨叨了这么多只说完产品的第一个要素,产品的第二个要素:直播。说起来也是长篇大论,就留在下一篇文章吧~

【下一个打败微信的产品是什么((上))】

下一个打败微信的产品是什么((上))
文章图片
未来已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