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着蛙养着蛙,我就突然理解了我妈

不如养蛙!谈恋爱不如养蛙!什么都不如养蛙!我只要我的蛙!
现如今的我,本该是过几年就得养娃的年纪,我却满心满眼都是我的蛙。它出门戴没戴我给它买的头巾?行李中的便当应该会按时吃吧?护身符呢?应该一直带在身边呢吧!
……
一得空,就赶紧看看外出旅行的它,有没有寄照片和特产回来,倒不是稀罕它的小礼物,实实在在是担心它的安全问题,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这一刻,我总在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个多开明的家长啊,我不会强行参与到蛙儿子的世界当中去,我只要知道它平安就好。
好吧,我承认,万千养蛙少女,我也是其中之一。不!确切地讲,我是那个养蛙入迷的90后老阿姨!毕竟装满枸杞水的保温杯从不离手,毕竟发际线也已经退到即将看不见。
是的,大概你也有所耳闻,一款《青蛙旅行》的佛系小游戏刷遍了盆友圈,吸引着万千正青春的少女果断当起了妈,比起谈一场结果未知的恋爱,一个始终记得回家的蛙给足了我们安全感。
其实,这款小游戏十分简单,无非是“蛙在吃饭”、“蛙在读书”、“蛙在写信”“蛙在削木头”、“蛙出门了”、“蛙寄回照片和特产了”等几个固定的或者是所有的蛙都一样的场景,而且这些几乎都是不用玩家参与其中的。这么一描述,多多少少透着些穷极无聊,在这个极其推崇“我们不一样”的时代,这样的火爆显然是一个另类的现象级。
不过,很快,我便自顾自地总结出了个人极其认可的原因——大概所有的妈都一样,始终坚信自己的娃独一无二且会大有作为。别人只看到它一吃饭就吃一天,可蛙妈觉得蛙儿子光思考人生都占去了大半;别人只看到它看着书看着书就犯困打瞌睡,可只有蛙妈心疼蛙儿子已经挑灯夜战一整晚;别人只看到它动不动就收拾行李出门,不打招呼好似离家出走,可只有蛙妈能体会到寄回的照片和特产到底有多温暖。
是啊,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你问我这款佛系小游戏到底有什么魔力?我这么跟你讲吧:我养着蛙养着蛙,就突然理解了我妈。
养着蛙养着蛙,我就突然理解了我妈
文章图片
你第一次当人家娃,我也是第一次当妈
这款游戏风靡,主力军都是一些母性泛滥的少女。当然,在养蛙之前,小皮裙、大耳环、马丁靴加身,漂染一缕红发单单是为了配合圣诞的气氛的她们并不会这样认为。
直到……她赶着流行养了一只蛙。一秒入戏,大概是对戏精蛙妈最大的褒奖,没人指导,语言不通。那又何妨?为了蛙儿子,攻略是要仔细查找的,别人家蛙妈的经验是要虚心讨教的,总之,排除万难,也要给蛙儿子不能低于同龄蛙的普遍待遇,甚至更好。半夜醒来也得赶紧收割了院子里的三叶草,有什么办法,这是蛙儿子的口粮啊。
你看,我是个足够努力的新手蛙妈吧!那……23年前的我妈呢?
23年前,随着一声啼哭,我呱呱坠地,我第一次当人家女儿,她也是第一次当妈。我想大概那个时候,我们就心灵感应般地彼此有了约定:都是第一次,那就彼此多包容!(抱拳)
长大后几年,我一直都很怀疑,我是基因变异了吗?明明我妈大大咧咧,性格豪爽,而我却心思缜密总是想太多;明明我妈属于自由发挥派,家里整洁度为负,而我只要在家,绝对得翻盘到百分以上;明明她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而我……当然,这个我大概是遗传到了!明明我妈是会给我买辣条的妈!
是吧,听上去,多少有些不太靠谱哈,毕竟,关于白衬衣,七岁时候的我就要比老妈洗得白很多。所以,很多年里的很多次,我都好想问我老妈,到底我是怎么就成长为了现在的还不错的样子嘞?哈哈!
直到,我养了蛙。我才知道,原来,再不靠谱的妈也都是最努力的妈。
你半夜割草养蛙,亲爱的老妈也是整夜不眠地喂娃;
你牵肠挂肚外出旅行的蛙,亲爱的老妈哪次不是第一个询问远行的你是否到达;
你把割来的草换成便当、头巾、帐篷,亲爱的老妈何尝不是这样,买最好的,甚至买最贵的,只要是为你,她好像什么都愿意。
所以你看,你第一次养蛙,才体会到了她是如何第一次当妈。都是没经验的,但都是最努力的。努力让自己的娃有个最幸福的家。


养着蛙养着蛙,我就突然理解了我妈
文章图片
你一个人看书写字,到处走走停停
我的蛙是最安静的蛙,它你能静静地吃一下午的饭,也可以静静地读一下午的书,甚至削一整天的木头,写一晚上的日记。
我们大概是最相像的母子,因为我也是静静地看着它,看着它……嗯,只能看着它,然后一言不发。当然,不是我忍得住,是我没有打开它丰富的小世界的钥匙,我只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它慢慢长大。
其实,我想说:
蛙儿子,饭怕是凉了吧,要不老妈给你新做一些?
蛙儿子,看书看得很困了吧,要不早些休息吧?
蛙儿子,削好的木头够多了,要不咱俩打会儿游戏吧?
蛙儿子,你都写了一晚上了,你的日记里有老妈吗?你的小情书是写给哪个菇凉的呢?
可是,我说不了,我也应该忍得住。
我知道,其实子女越长越大,父母需要一个体体面面的退场。
你需要我在场,我都尽全力参与,我把旅行需要的便当、帐篷、头巾、木碗、提灯一样不落地会给你准备好。你的小秘密,我尽管好奇,也懂得尊重。你读什么书,写什么字,去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心事,如果你不说,我也不会问。只要一张照片寄回来,我看到你很好就足矣。
大概,这就是父母子女的相处常态吧。
小时候,好似跟屁虫,老爸的自行车后座载的最多的是你;死拽老妈裙角不撒手的是你;左手牵老爸,右手牵老妈,目的地还是你最喜欢的游乐园,你笑得多明媚,那时候你肯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孩。
可,你长大了,爸妈也不再年轻了。你去往外地上大学了;你到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了;你大概一周才会想得起给家里去个电话,多数情况都是爸妈打来;你不再跟他们坐在院子里数星星,你在你的小世界里躲得爸妈远远的;你看着手机会大笑出声,面对父母却相顾无言;你和朋友唱歌聊天说笑打闹,却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和老妈出去逛街是几年以前,可是,明明你还是那个买了新的衣裙会给老妈大大拥抱的小女孩儿啊!老妈远远地看着,好想夸夸穿上新的衣裙像花儿一样的你,可是她又怕了,怕你会甩出那句“你什么也不懂”。
所以,爸妈选择,不,是只能,站在远处看着你,你大笑他们跟着开心,你无助他们跟着心疼,他们能做好的就是给你留最温暖的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
原来,养着蛙的我,竟然这么像养着我的妈。


养着蛙养着蛙,我就突然理解了我妈
文章图片
“蛙蛙,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家?”
我的蛙,始终不羁爱自由,一言不合就得外出走一走,目的地不详,归期也未定。这让操碎了心的蛙妈始终提心吊胆,精神紧绷。
“唉,听说某某的蛙把护身符掉了,出了意外”这样的道听途说会让整颗心都提到嗓子眼,翻看邮箱查查有没有照片寄回来,再算算蛙儿子已经出行了多长时间,时不时就得打开手机看看蛙儿子是否已经平安回家。
它整天坐在那儿吃饭都行,它写一百封小情书都没问题,他就是削三天的木头也是ok的啊,只要它能平平安安地回到家里来。
你看,写到这里,我才明白,父母最关切的从来就只是你而已,无论你成功与否,作为如何,你平安才是爸妈最大的希冀。
所以,那时决定到另一个城市去闯荡的自己,不耐烦的言语,大概是伤了老妈的心的。
老妈:“天气这么不好,过完年再去那边开始找工作也可以啊。”
我:“我有自己的规划,我需要年后直接入职的,怎么跟你说不通呢?”


老妈:“那你都找的是什么公司?都是做什么的?”
我:“哎呀,这都还没确定的事儿啊,我没办法跟你讲啊,定下来再告诉你吧”


老妈:“那你有住的地方吗?”
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嘛!在小伙伴那里住啊!”


老妈:“你订好车票了吗?”
我:“这还用问吗?又不是闹着玩儿的!”


老妈:“你……”
我:“先不说了啊,我赶时间……”
接着,便挂断了电话,从毕业离家后的一个刚刚有些熟悉的城市踏上了去往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的列车。
“注意安全,看好自己的行李物品”
“拿好手机,有什么事随时联系”
“往你卡里打了一些钱,不够了及时告诉我”
“到了第一时间给我来电话”
老妈一条条信息发来,怎么我鼻子有些酸,手机屏幕也突然模糊了呢。站在身后的爸妈给了我足够抵挡一切未知的勇气。
“喂,妈,我到了,你放心吧。”列车到站的那一刻,我给老妈报了平安。“还有,我会早些回家的。”


养着蛙养着蛙,我就突然理解了我妈
文章图片
所以,你看,我就养了一只蛙,甚至都不用参与它的日常,我都牵肠挂肚,甚至彻夜难眠。更何况是十月怀胎,养育了我23年的我妈呢?她问我温饱,管我住行,担心我喜忧,甚至在努力尝试体面地退出我的世界……
【养着蛙养着蛙,我就突然理解了我妈】让她不再过问?不再关心?我想,我再也不会不耐烦了。我会尽可能地找回儿时我们相处的模式,而这一次,我要牵着她的手,为她买衣裙,这一次,换我把老妈当作女儿来宠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