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法则》

巴菲特投资的根本原则,即企业前景投资法则。这个法则的精髓以及如何运用它。
一、巴菲特投资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企业前景投资法则
在做投资时,不要只思考股市本身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如果你拥有这家上市公司普通股票时,你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普通股代表的是股东的权益,作为投资人,要站在企业角度看问题,好像自己在经营这个企业一样。巴菲特从来不会问要买什么股票,而是会问买哪个企业的股票,计划投资多长时间。
二、一旦选中一家公司,计算收益率,等待以合适的价格买入
在股票证券市场,支付价格决定收益率。一旦有了报价,你就可以算出预期收益率,然后再跟投资其他公司的收益率进行比较,这种看似很简单的比较方法,也正是巴菲特能够快速做出决策的原因。所以,一旦看中了哪家公司,只需要等着它在适当的价格被出售就行了。计算一下预期投资可以生成的收益率,判断那是不是自己正在寻找的。
三、优秀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反而正是投资的好机会
【《巴菲特法则》】巴菲特会在一个企业看似前景黯淡时买进这个企业的股票,因为他认为,优秀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反而正是投资的好机会。一家公司如果管理良好、又是消费垄断型企业,它很可能在经济衰退、市场低迷的时候存活下来,而且会在日后发展得更好。但弱小的公司就很难幸免于难了,它们的倒下也为强大的公司腾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市场下跌时,反而是对优秀企业最好的买进机会。
四、要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高的复利
复利,即年复合收益率。指每经过一次计息后,都要将所剩的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利息。说简单点就是上期的利息在下一期里面就是你的本金,利滚利的意思。哪怕相差几个百分点,在时间的积累下就会产生巨大的收益差异。可以说,复利是巴菲特开启成功之门的关键,他竭力追求的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高的复利,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五、要学会鉴别并找到能够年复一年带来巨大回报的优秀企业
巴菲特把投资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的商品类企业,表现总是不如人意;另一种则是具有“消费垄断”特征的优秀企业。
1.如果这家公司的商品价格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最重要因素,那它就是家商品类企业。
因为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都存在着强烈的竞争,所以消费者往往注重于价格。商品类企业有着很明显的特征,巴菲特总结为利润率低、股东权益回报率低、顾客缺乏品牌忠诚度、存在较多同类生产厂商、所属产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利润反复无常、盈利状况几乎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有效利用厂房和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能力。所以不值得投资这样的企业,它们能带给投资者的收益顶多就是平均水平。
2.巴菲特拼了命要找的,是带有消费垄断特征的企业。
这种企业,有着强大的品牌知名度,提供的产品大家都渴望,而且只有这家有别家没有或者远远赶不上这家的好。这就如同收费桥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想要不游泳不坐船通过一条河,就只能选择过桥,因此也只能缴纳过桥费,这时候的收费桥体现的就是垄断性。
3.应该到哪里寻找这样的优秀企业?
巴菲特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超市或者便利店的门口,试着找出这些商店必须供应的品牌产品。或者干脆拿出纸笔开始想想,你每天都会用到的商品品牌,这些品牌的公司往往都是“收费桥”一样的公司,他们具有品牌吸引力,他们的产品是商家们一定会卖的。还有就是广告公司。广告早已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激烈战场,大的企业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可以是以亿为单位的。还有一种,就是不需要产品和高技术工人的、提供刚需服务的公司。
六、什么时候应该卖出?只看关注企业的股票的长期收益率
投资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熊市、牛市市场理论,而巴菲特的方法则是置之不理。他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决定购买或者卖出股票的是收益率。不管市场行情如何,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他甚至不太考虑这些。他主要考虑的是自己一直在关注的企业。巴菲特知道,在无法预知的牛市,可以涌现许多绝佳的机遇,但他更知道,遇到熊市时,许多公司的股票被贱卖的时候,也可以为他提供商机。巴菲特是根据企业前景进行投资决策的。与华尔街那些大型投资公司所倡导的主流思想截然不同,企业前景投资更多关注的是规律。信奉它的智慧,其他人的愚蠢就会成为你收获的田野。
金句:
1.当投资变得像经营企业一样时,那就是最明智的投资。
2.买什么企业的股票?投资多长时间?这是投资要决定的第一件事。
3.好运的关键,在于找到经济状况良好,能够可靠预测其未来收益的公司。
4.优秀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可能正是投资的好机会。
5.最有利可图的投资总是在人们对市场悲观,而不是乐观时产生。
6.企业前景投资更多关注的是规律。信奉它的智慧,其他人的愚蠢就会成为你收获的田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