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表外表里 , 作者|周霄 陈成 徐帆 , 编辑|付晓玲 曹宾玲
“除了直播和发视频 , 我自己从来都不刷视频号 。”一位粉丝超两百万的视频号超头部博主这样说道 。
头部尚且如此 , 普通用户更别说了 。
而这显然和市场当初对视频号的构想相左 。
视频号作为强强联合的产物——依托的微信 , 是国内规模最大流量池;短视频模式是“时间杀手” , 一度被认为有“取代抖快”的潜力 。
甚至 , 电话会议中不断释放的视频号即将加载广告的预期 , 某种程度上 , 是支撑腾讯估值反转的信号 。
且支撑确实有一些底层逻辑 , 最新数据显示 , 视频号的月活和日活分别达到了7.5亿、5亿 , 已超过快手 , 逼近抖音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然而作为迭代的内容形式 , 视频号在最关键的地方是哑火的:单用户使用时长仅为35分钟 , 不到抖音和快手的三分之一 。
如此一来 , 前面花团锦簇的设想 , 瞬间有空中楼阁之感 。那么 , 视频号为何会如此?情况又是否能扭转?
我看短视频是娱乐放松的 , 不想被教做人众所周知 , 微信迄今有两个重要的内容生态——公众号和视频号 , 而平台对它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公众号被张小龙予以“给微信用户助助兴”的云淡风轻 , 一草一木都是自己原始发育 。
而对视频号 , 张小龙却珍而重之地表示:视频化表达应该是后十年内容领域一个主题……视频号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演 。
可结果 , 不受重视的公众号 , 爆发式发展;被偏爱的视频号 , 上线两年多 , 一直不温不火 。
为什么内容模式迭代反而效果更差呢 , 难道是微信生态不适合短视频形式?
这显然不是事实 。数据显示 , 2020年11月-2021年7月 , 视频号TOP500强的内容发布量 , 持续提升 , 用户对内容创作热情很大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平台也在2021Q4电话会议提到:视频号在新闻、音乐和知识类内容等内容类别上 , 取得了重大突破 , 超过100,000个赞的视频数量强劲增长 。
更准确的真相 , 或许可以在油管的相似经历中找到 。
2011年左右 , YouTube的互联网访问量已排到第三 , 但囿于用户只是将其当作视频“中转站” , 平台粘性停滞不前 。
YouTube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 包括配置专业的摄像设备 , 重押“订阅频道” , 招揽麦当娜和沙奎尔·奥尼尔等顶流内容创作者 , 想通过内容建设 , 让用户在网站停留更长时间 。
然而一年后 , ComScore数据显示 , 用户在YouTube上花费的平均时间基本与之前持平 。
这让YouTube管理层意识到 ,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视频内容上 , 而是怎么将视频内容和正确的用户进行匹配 。
找到问题后 , YouTube通过不断优化迭代视频推荐系统 , 取得了卓越效果:
2014-2017年 , 人们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总时间增长了20倍 , 通过“视频推荐”观看视频的时长达到了总时长的70% 。
那么 , 视频号能否以类似的方式逆转局势呢?
你仔细留意的话应该会发现 , 你自己以及朋友的公众号在看、视频号内容点赞等公开行为 , 互动的基本都是时事新闻、民生政务、企业财经等泛知识品类 , 很少有娱乐八卦分享 。
原因在于 , 经过朋友圈沉迷“人设”的猥琐发育 , 整个微信的内容生态消费 , 都笼罩在“立人设”阴影里 。
这样一来 , 导致公众号、视频号的内容结构偏好 , 都侧重泛知识化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然而同样的内容品类 , 与不同形式载体的匹配度是不一样的 。
在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的过程中 , 严肃内容和娱乐内容的表达界限逐渐分离 。如下图 , 排在两个极端的是:看书和短视频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这样一来 , 顺规律的就会发展得很好 , 如公众号之于泛知识类内容 , 以及几乎所有开通短视频模式的平台 , 靠前的短视频内容均是情感、娱乐类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短视频模式的表达下 , 简单看看帅哥、美女、萌宠、搞笑等 , 欢乐休闲 , 挺好的 。
但反观视频号 , “短视频+垂类内容”明显逆传播规律 , 硬生生给整成“各种教你做人”的知识暴击 。
而为了承接泛知识内容的深度 , 其试图跳出短视频时长的限制 。数据显示 , 2021年视频号中 , 50-60S视频占比最高 , 已经占比达到27.55%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但这并不能消解内容消费的另一个本质问题——泛知识类内容相比泛娱乐内容 , 边际递减迅速 。
刷短视频 , 娱乐爆棚 , 反复体验快乐中 , 时间无声流走;看教科书 , 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耗费脑细胞 , 连打开都需要勇气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这种体验传导到创作上 , 也是一样:
看了刘畊宏跳操 , 很多人会自己录制跳操视频上传;但看完“什么是元宇宙”视频 , 你不会想自己剪一个的 。
也就是说 , 泛娱乐内容跨越了难度的“适居带” , 能激发用户的表达欲和参与性;垂类内容太过深度和复杂 , 别人无法复制 , 也无法传播 。
然而短视频的下滑机制决定了 , 播放量是由平台分发的 , 参考权重不大 。激励体系更看重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指标 。
比如 , B站开发story模式时 , 激励策略就更倚重赞评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可视频号上 , 用户“只敢远观 , 不敢亵玩” , “互动门槛”太高 , 一定程度会影响激励实行 。而创作者得不到激励 , 会限制短视频创作者的持续产出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既没有想看的内容 , 也没有互动参与的欲望 , 大家都不沉迷 , 视频号的用户时长如何添砖加瓦?
换句话说 , 在视频号的消费上 , 用户囿于平台“立人设”属性 , 表现出的消费偏好:装X , 与其对短视频内容的本质需求:娱乐 , 是相反的 。
这导致了视频号实际侧重的内容供给 , 和用户的需求错位 。显然这种情况不是像上述Youtube那样 , 只优化推荐能解决的 。
当然 , 视频号也对问题有认知 , 其在2022Q1电话会议提到:视频号新闻、娱乐内容日益丰富 , 加上推荐技术提升 , 视频播放量及使用时长同比大幅增长 。
看起来 , 确实比Youtube当时的突破方式多了一环 。
重心从社交分发转向算法 , 时长能否逆袭抖快?其实 , 基于“先天”用户特性 , 出现内容供需错配的情况 , 在短视频行业并不鲜见 。
快手以下沉用户起家 , 早期平台充斥着自虐视频、低俗黄段子和各种行为怪异的内容 。这种“野蛮内容生态” , 一定程度将用户推向了抖音 。
危机重重的快手“后天发力” , 采取的方式和视频号要做的差不多:
一方面 , 扩充内容 , 推出各种激励计划 , 如“光合计划”拿出百亿元拿出百亿流量 , 扶持10万优质生产者 。
另一方面 , 优化分发 , 大量引入MCN机构 , 向抖音靠近 。
双向推动下 , 截止2019年9月 , 快手一二线城市日活用户超过6000万 , 南方地区日活用户超过8000万 , 生态一定程度逆转 。
那么 , 视频号能否复制这样的路径呢?
就分发来说 , YouTube那时仅靠优化推荐 , 突破用户时长增长瓶颈 , 在于用户认为其像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 能够精准推荐感兴趣的视频 。
可以看到 , 以社交分发起家的视频号 , 也在逐渐侧重算法推荐 。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 , 推荐类内容占比52% , 朋友看过(社交分发)占比46%左右 , 其余为已关注博主 。而据张小龙提出的愿景 , 算法推荐:朋友:关注的比例 , 最终将达到10:2:1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之所以这样转变 , 或在于突破社交分发的局限性 。
早前 , 视频号凭借独特的社交分发 , 依托微信庞大的流量池 , 在冷启动阶段用户规模迅速攀升 , 如两年时间DAU就近5亿 。
但社交分发拉新有力 , 留存效果却有限:
样本统计显示 , 泛知识类账号辰辰说财经 , 同样的内容 , 在视频号的点赞、评论量 , 远高于抖音;泛娱乐账号手工耿 , 同样的内容 , 抖音的点赞、评论要远超在视频号 , 但转发/点赞对比 , 视频号却高于抖音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因着好友关系 , 关注点赞的内容 , 可能只是基于人情;而真正感兴趣的泛娱乐内容 , 囿于“人设” , 存在点赞压力 。结果就是 , 泛知识类内容更容易受到激励、推荐 。
对此 , 微信曾推出私密赞功能 , 进行调节 。
但一方面 , 点私密赞需暂停视频或长按点赞键 , 很影响消费体验;另一方面 , 都私密了 , 点赞毫无分享乐趣可言 , 改善效果有限 。
基于此 , 调整策略倚重能精准推荐的算法分发 , 显得势在必行 。
不过 , 当下发力算法推荐 , 和Yotube那时作为引领者的情况 , 完全不同 。
内部来说 , 平台仍然占比较大的社交分发模式 , 一定程度会限制推荐算法的精准率——算法可能会基于错位的互动情况 , 持续给用户推荐不感兴趣的泛知识类 , 而忽略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
外部层面 , 抖快在算法分发上 , 有充分的先发优势 , 后进入者能吃到的份额 , 是被挤压的 。而数据显示 , 2021年抖快份额加起来超过70% , 很大程度上已满足用户的需求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这种情况下 , 视频号想逆袭抖快 , 要么是更具迭代的娱乐方式 , 要么是更丰富的内容 。
前者目前可能性不大 , 而后者实际上就是另一个后天发力的路径——激励创作 , 扩充内容 。那么 , 视频号这一块表现如何呢?
去年年中 , 视频号推出“北极星计划” , 以一定的流量为奖励 , 邀请其他平台有粉丝积累的网红大咖入驻 , 丰富内容 。
这确实吸引了一些抖音博主过来占坑 , 也有营销号搬运其他平台内容 , 进行持续经营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年底 , 其又推出“创作者激励计划” , 对原创内容提供流量倾斜 , 扶持原创作者 , 进一步完善内容生态 。
一边撬抖快墙角 , 坐享成熟搬运内容 , 一边鼓励原创 , 以差异化突击抖快内容封锁 , 算盘打得不错 , 但过于“贪心” , 反而适得其反:
统计显示 , 2021年2月-2022年3月 , 入围音乐排行榜的门槛 , 由102w点赞量下滑到16w , 音乐内容品类流量在萎缩 。
而2022年1-2月 , 视频号TOP500榜单中 , 美食、音乐等易于搬运的泛娱乐内容占比 , 平均减少50%;相反 , 运动、教育、母婴育儿等泛知识类账号占比明显增加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创作者激励施行了一年多 , 泛娱乐内容的扩充可能又回到了原点 , 相反泛知识内容却进一步强化 。
原因解释起来就是 , 在流量更侧重原创内容下 , 搬运得不到奖励大家自然不爱做了;而其对原创的激励 , 对外站创作者吸引力也有限 。
【投稿|微信视频号的心病】换句话说 , 视频号无法用抖快的方式 , 去打败抖快 。
据观察 , 尚未有抖音、快手、B站的原生博主 , 有批量向视频号靠拢的迹象 。据统计数据显示 , 抖音里90%头部网红、明星并未入驻视频号 。
不过 , 由于生态体系尚不成熟 , 玩法还在探索阶段 , 视频号其实比较利于新进入者 。
总的来说 , 视频号的分发机制 , 实则会加重供需错位的问题 , 而创作者激励 , 更大可能是进一步加强平台泛知识类属性 。
“后天发力”不仅没改善 , 反而更加重了先天局限性 , 如何能留住用户?
小结曾成功讲过公众号、小程序迭代故事的微信生态 , 在视频号上哑火了 , 至少从用户时长看是这样的 。
这并不是微信生态不适合短视频内容 , 而是囿于平台“立人设”属性 , 视频号实际侧重的泛知识类内容供给 , 和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娱乐需求 , 本质错位 。
视频号积极“后天发力”以期改变 , 但无论是“社交+算法”分发模式 , 还是当下的激励扩充模式 , 都改善有限 , 加重先天局限性的副作用明显 。
一句话 , 用户规模提升上来的视频号 , 想在人均消费时长上突破 , 囿于基因阻碍很难“大力出奇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