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用“我以为”来定义一个人

昨天,和许久未见的朋友一起出去喝下午茶,我稍微晚到了,结果去到后,发现吃的喝的,她都替我点好了。虽说她这样做,很多人会觉得好贴心,可是对于我而言,她是忽略了我,没有问我就替我做了决定,点的饮料和甜点都是我不能吃的。看到我难以下口,她有点惊讶却又不以为意的说,我以为你什么都可以吃。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和她认识了六年了,却只能还是普通朋友,平时基本不会联系。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以“我以为”去定义一个人的喜好、想法等,却殊不知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很容易拉远两个人的距离。“我以为”和“我懂得”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前者是主观的自我揣测,后者是基于了解的断定。
(一)
爱情,对于我而言,就是原本陌生的两个人,在朝夕相对中,碰撞出来的火花。

基于了解,深知彼此优缺点,懂得欣赏优点,包容缺点的爱情才能走得长远。
二姐和二姐夫热恋三个月就结婚了,一开始,我觉得这根本不靠谱,处于热恋中的男女,很容易放大对方的优点,对于缺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的忍受,可是一旦这种忍受到达了极限,就会极速引燃。
但是,我错了。二姐和二姐夫过得非常恩爱甜蜜,因为他们深知对方的个性,也可以包容对方的不足。譬如,二姐夫很懒,周末在家,总是不愿意动,二姐就是闲不下来的劳碌命,所以哪怕二姐夫想吃个水果,让二姐去帮他削皮然后端到他面前,二姐也会照做。
我问二姐为什么可以这样任由二姐夫那么懒,二姐说,结婚前就知道他那么懒的了,觉得这样惯着他,没什么不好的,他每天上班那么累,为他做些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想,这才是真正舒适的爱情。
而同样是热恋几个月就结婚的一个好朋友,却在结婚后没几个月就嚷嚷着要离婚,原因是好朋友的老公,总是擅自做决定,从来都不跟她商量,总是“我以为怎样怎样”,明明一点也不懂得我好朋友,却一副觉得我好朋友无理取闹的表情,两个人就这样成天的吵架,最后我好朋友实在忍不下去了。
我很好奇的问好朋友,难道结婚前不知道她老公是这样的吗?我好朋友说,当然知道,只是她以为她老公以后会改,结婚后肯定会更了解她。
那时终于明白,两个互相“我以为”的人,都只是以为对方会为自己有所改变,却忘了彼此真正的去沟通和了解,总是用“我以为”去定义一个人的存在,只会让两个人越走越远。
(二)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理,对于朋友之间相处,也要有“道”。
【不要总是用“我以为”来定义一个人】和朋友相处,要慢慢学会了解对方,多问问对方的意见,不要自我的对对方的习惯、想法等妄加揣测,有什么不了解或者不同意的想法,都要适时的提出来,两个人加以交流。
有些人能成为知己,成为挚友,而有些人却只能维持比陌生人更熟悉一点的普通朋友,原因就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不同。
何谓挚友、知己?那就是哪怕不能做到彼此一个眼神就心灵相通,也有深知对方想法、爱好的了解。普通朋友之所以是普通朋友,就是惯用“我以为”去认识对方。
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我就是如平时偶然见到的那样,貌似对什么事都波澜不惊,对什么人都只是点头微笑,可是当他们从我舍友们和同事们的口中,发现原来我很容易紧张,一紧张就会拉肚子,私底下就是疯疯癫癫的人。
一次,有个同事在我桌上找东西,却恰好我不在,于是他就自己翻来翻去,末了还没将我的东西归位摆好,等我回去发现后,我就大发雷霆,因为我看不得一点乱,找东西可以,但起码要帮我把东西归位摆好。结果那个同事却那么不以为意且略带委屈的说,“我以为你不介意的!”
这位同事相处也已经半年多了,几乎和其他同事都只是同事关系,私下不愿意约他一起出去玩,因为他总是一句理所当然的“我以为”,让人着实不太喜欢。
生活中,我们真的要少用“我以为”去定义一个人,真心想成为朋友,就要多一点了解和交流,少一点自以为是的“我以为”。
(三)
“我以为”说白了就是不了解,而且更多是不愿意去了解。如果真的了解一个人,绝对不会总是把“我以为”挂在嘴边。
不管是同事也好,情侣也罢,不要总是以为你的另一半会喜欢奢侈品,也许她更喜欢你送她一束鲜花;不要总是以为你的朋友什么都能包容,也许他/她有洁癖、强迫症,不喜欢你的脏乱;不要总是以为一个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
不要妄想用“我以为”去定义一个人,也不要奢想用“我以为”去省略“了解”。任何相处模式,都需要基于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