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的那些事

文/张晗
完美主义者的那些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网络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不完美的自我,总认为别人是完美的,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生活,比如:名校的高学历,成功的好职业,有前途的事业,丰厚的工作报酬,悠闲的生活环境,健康的体魄,和睦的家庭,令人艳慕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慈爱祥和的父母,拥有这一切的人真的令人好生羡慕,好想要变成他那个样子,拥有完美的生活。

完美主义者有什么特点呢?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就是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倾向。心理学家Basco认为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人通常有下列几种特性:


1.注意细节。
就像经过完美主义者编撰的报告,没有任何错误和差池,一个标点一个错别字都别想找到。
2.标准很高。
大龄剩女们条件都相当好,名校硕士、一表人才、知名企业员工、年薪可观、积极进取,但直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只因标准挺高。
3.注重外表的呈现。
【完美主义者的那些事】总是关心自己的衣饰是否整齐及仪态是否端正,不停的照镜子,整理仪容和化妆。
4.不允许犯错。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必须反复检查,不容许自己犯错。
5.自信心低落
在事情成功之后,会感到失落,而不是快乐,这导致自信心受挫,情绪低落。
6.追求秩序与整洁
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每次去她家做客,就必须换拖鞋,穿上专门准备的客人衣服。你前脚离去,她就把你刚穿过的衣服、拖鞋拿去做消毒处理。
7.自我怀疑
即使已经把事情做得很好了,仍觉得很不满意,对自己充满了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
8.无法信任他人
当朋友长相或穿着打扮比你好看时,会感到不自在,与人意见不一致时,会感到非常不安,从而无法信任他人。
但是真的有人拥有这一切的完美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总有让人沮丧和绝望的问题,如果真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完美生活的人,那他的生活还有什么激情可言,那还追求什么人生意义呢?他一定幸福快乐吗?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自我,该如何面对真实的自我呢?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轻松启程,走上成长之路。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完美主义者的成长之路。
1、 态度
态度决定改变自我的决心,你是否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不去追求完美呢?接受自己的情绪:愤怒、失落、恐惧、害怕、抑郁、压抑等等。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敏感多疑、胆小懦弱,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接受自己的现状,惆帐失意、郁闷伤感,欲求不得、欲语还休。接受挑战,接受压力,接受质疑,而不是攻击反驳,排斥自我,和自己对抗。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生活中能够面对,在现实的情况下作切实可行的选择,解决方法是灵活的,根据外在的环境变化和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现实做法,灵活地改变自己态度,来适应外界。
2、 行为
行为上我们应该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吗?真实的自我成长之路是健康的努力奋斗,而完美主义者的自我对批评极为敏感,极力想成为完美无缺的人,追求荣誉的不合理奋斗,他们会不顾一切极力想成为著名的、有影响的人。
就像“如果我不能考取全班第一名,我宁愿瞎了一样”。完美主义者不顾其他重要的生活需求,总在一种满足上拼命挣扎和攫取,越是得不到满足,越是执着于此,于是进入了一个恶性轮回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改变自我,成长的要求就是适可而止,不要在自己需要的前提下,与之发生强烈的内心冲突。满足不局限于一种形式,要有更大的灵活性。
3、 状态
当完美主义者的自我状态,遇到不完美自我的样子,就会完全受限制于理想的自我,并只服从于他的指引时,就总是以"应该怎么样"来支配自己的思想。卡伦.霍妮用“应该的暴虐”来形容完美主义者的自我破坏。
他们有太多应该和绝对化的信念,越来越远离自己,和真实的自我疏远。他们生活在无数的应该中,越来越失去了此时此刻的感觉,渐渐地与现在疏远,在理想的应该下,暴虐地对待自己。这种认知投射到外部世界,他们会认为必须这么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中难以逃脱。
完美主义者自我状态的成长,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建立起一种合理的、符合现实的关系,使之接受现实中的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未来合理的目标。
把自己从"应该的暴虐"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勇敢地尝试真实自我的成功和失败。
完美主义者的自我改变成长之路,不仅要在态度、行为、状态三方面勇敢地进行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要开始改变自我的行动,而不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行动起来才是更重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