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的感想(一)

今天看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被提出,但是之前长期的科学研究都停留在某个阶段,一直没有实际的突破,整个研究方向大致就是探讨用算法去模拟大脑的思维,然后再用这些算法的集合去处理生活中的图案、文字、视频等信息,从而实现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的感想(一)
文章图片
然而因为大脑运行机制实在是太复杂,以至于算法一直无法完全模拟人类的思维模式,导致无法突破,但是突然某个工程师想了一个新思路,就是将大量的图片、文字、信息等先输入存储在电脑中,然后让电脑进行自我学习匹配,然后再用这种方式发展人工智能。结果没想到这一招很有用,这就正式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也就是说是大数据打开了人工智能的大门。
通过大数据学习这一点非常有趣,可以类比到人类的生活中去,我们从小到大的生活中,总是在与不同的人和事沟通,我们记住了成千上万张人类的脸、动物的脸,也记住了不同人不同星座所带来的的区别,还有不同血型带来的区别,其实我们也是在用我们自带的算法去不断深化已有认知然后做全新的判断,这和人工智能的思路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将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后,然后再进行深刻学习反思进化,最后再做出更优的判断或计划。
说到底,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人工智能。
我有一个关于人类基因的设想,其实我们大脑的确是内置了一些算法,聪明人和笨的人差别就在于算法的差别,也就是说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也要聪明些,那是人家老爸自带的算法很优良。
如果用这个方法来理解这个世界就有趣多了,当我们生出来的时候,我们拥有的只是父母或者人类遗传给我们的算法,我们生出来看到东西就会放到嘴里,这是大脑内置的最基础算法,所以我们从小就会吸奶,这让我们挺过脆弱的幼儿时代。由于这个算法太过基础,并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就会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然后丧命,好在我们人类有爸爸妈妈,父母就是一个算法的辅助纠正者,我们会在父母的监督下知道哪些不能吃,哪些能吃,然后我们自己也会通过尝试知道哪些难吃哪些好吃,慢慢的算法就会变得越来越精细,眼睛看到的图片,鼻子闻到的气味,乃至听到的声音传到我们的大脑中,我们都会通过大脑的算法得出这个面前的东西究竟能不能吃,究竟好不好吃。
同样的算法不止处在人类的大脑中,动物植物等生物都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成了一套算法,这个算法也会历经时间发生一些适宜的改变。
所以是不是可以得出,生命和科技都是信息和算法的载体,科技和人类是同时出现的产物,只是因为人类进化快于科技,形成了当今格局。
【关于人工智能的感想(一)】人工智能从出生就是和人类就是平起平坐的,或者说发展到最后,谁统治谁还值得商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