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生产力|数据资产有望“证券化”,数据元件新概念来了 | ToB产业观察

数据生产力|数据资产有望“证券化”,数据元件新概念来了 | ToB产业观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20年4月,数据被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以来,各地加速了促进数据流通的步伐 。信通院数据显示,随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的相继落地,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各地建立的大数据交易所已经达到28个 。
一个中立的数据流通场所,能够解决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确权、定价、互信、入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而其中,保障数据安全则贯穿了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参与数据流通的相关方一直在不断探索保障数据安全是的新技术、新模式 。
目前,隐私计算是业界探索出的一种保障数据安全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多家科技公司参与隐私计算技术的提供;浙江大数据交易所此前曾披露,会采用 “多方中介计算”来保障数据流转的安全,以弥补联邦计算在进行大规模数据计算时的不足 。
但是隐私计算在数据流通场景下也有许多不足,一方面在技术上,内部算法抗逆向工程能力差,并且也存在技术标准和工艺无法大规模、低成本部署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系统上考虑,繁杂巨大的数据技术体系和数据技术厂商无法构建一套标准体系,在数据确权,析权,市场,法律,制度与合规体等复杂体系上也没有融合加持 。
就上述问题,近两年,中国电子基于数据安全与要素化工程体系,联合清华、北大、中科院以及院士团队、国家智库部门等,基于系统论,构建了元件体系 。德阳,武汉,大理等样板工程也从不同侧面验证了元件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
近日,钛媒体App在与中国系统副总裁、数据创新BU总经理刘国栋交流时发现,在元件体系下,数据资产变成了一个个标准且隐私合规的“元件”,也正因为如此,原本粗放的隐私计算条件下数据流通双方需要同时入场交易的场景,转化为数据元件拥有者可以将数据元件挂在交易所,等待合适的买家入手,这让数据资产证券化成为可能 。
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落地数据元件新模式是从中国电子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开始的 。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又恰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被纳入国家战略,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简称“中国电子”)行业数字化业务的主要推动者与践行者,中国系统开始进行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的研发与落地 。
据刘国栋介绍,2020 年初,中国电子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展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研究,率先在数据要素的理论、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出了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下简称《工程方案》),《工程方案》于2021 年 4 月通过梅宏、方滨兴院士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 。并于2021年5月在四川德阳市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 。目前,已正式启动了武汉、德阳、大理、江阴等城市试点工作,吸引600余家企业参与生态联盟构建 。
据了解,数据要素操作系统是数据要素化工程系统的核心,这一核心包含了评估、合规、质检、安全等五大支撑系统,同时有五大管理系统、五大工具系统来帮助整个数据要素完成业务支撑 。从理论上来讲,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系统融合了互操作、智能湖仓、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多种先进技术和工具,联合清华大学等多个单位研究制定了数据元件系列标准,在院士团队带领下自研并集成了“算法的算法” 。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要素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关键概念,即数据金库和数据元件 。其中,数据金库用于存储关键数据、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元件则有效实现原始数据和数据应用“解耦”,具有风险隔离、安全审查、精准监管、可析权、可计量、可定价等属性 。
以实施项目“数字江门”为例,依托中国系统搭建的数据要素操作系统,江门市发布了全国首个承载“社保、机动车、公积金”等数据元件的公共数据资产凭证 。目前,该资产凭证利用“数据元件”,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构建了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了“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 。
该模式在江门农商银行“市民闪电贷2.0”产品也发挥了明显效果,在保证各类型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基于江门市数据金库底座,挖掘数据价值,切实解决了市民个人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的难题 。
数据元件的奥秘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在中国系统的新模式中,数据元件在数据流通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只有将数据资源转换成数据元件,数据才能安全高效流通呢?
刘国栋介绍,数据在经过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的工程体系之后,就等于在制度、法律、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实现了高维的社会性脱敏 。更进一步来讲,数据元件实际上是被脱敏后的标准化、可量化、可安全流通的数据组件 。
数据元件的生产离不开技术底座数据金库,数据金库实际上就相当于数据元件的生产车间 。从供给侧来讲,不管用的是何种数据库,一个接口接入数据金库,通过一层数据技术体系标准化流程,就能很快生产出数据元件 。有了数据金库的加持,数据元件的生产既能满足数据流通的合规要求,而且成本低、容易规模化,也比较方便市场化配置;从需求侧来讲,由于数据元件已经具备了标准、合规的要求,这使得数据元件能够被证券化,这使得数据资源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则、业务逻辑也都能快速跑通 。
当然用一套理论体系把数据资源变成数据元件只是数据要素流通的第一步,要想数据要素市场更加活跃,还需要生态力量加持 。
刘国栋介绍,以正在进行的数据要素试点城市德阳为例,当地政府先行将数据放入数据金库,生产出了一定量的数据元件,这些远远不够;那么第二步,是一些生态中的企业、需要政府数据资源的企业把自己的数据放到德阳的数据金库中,结合金库中已有的数据元件进行数据元件的二次开发 。
“对于德阳这个城市来讲,整个数据要素流通之后,新的创新业态会被盘活,而后引发的产业影响是巨大的 。”刘国栋表示 。按照这种方法,放眼未来,中国300多个城市都会像德阳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的数据要素、数据元件的节点,而在这个节点之上也可能会出现专门的数据元件生产商或者新产业,数据要素市场化指日可待 。  
【数据生产力|数据资产有望“证券化”,数据元件新概念来了 | ToB产业观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秦聪慧,编辑 | 盖虹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