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小孩子背诗()

| 叶嘉莹答疑系列

原创 2017-09-04 叶嘉莹 给孩子
今天继续叶嘉莹先生答读者问的内容放送(想向叶先生提问的朋友,下拉到文章末尾寻找“给孩子”读者群加群方式)。今天的提问来自一位家长,问题也很有代表性:如何教小孩子背诗?
叶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非常有趣:她不仅非常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还讲述了她在温哥华的幼儿园给小孩子讲古诗时的故事。一边是诗词大家,一边是纯真无邪的小朋友,so,听着叶先生的录音讲述,脑补这世间最纯美的画面吧。
叶嘉莹答疑“给孩子”
来自给孩子
00:0007:48
粉丝问题:《诗经》建议孩子背出来吗?我的孩子一直在读《诗经》,这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放假的缘故,小孩很抵触背《诗经》,天天都抬扛,不肯好好背,好几天才背出来,以前差不多半天就行了,现在看他这样就有点质疑自己的坚持,虽说知道要一起共读,但还不容易让他不抗拒。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分享吗?
叶先生回答:这是教诗方法的问题。随后,叶先生分享了她在温哥华教幼儿园小朋友学诗的故事。
这个故事,叶先生以前也曾经讲过(叶嘉莹:我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诗),只是这次,她描述了更多的细节,也更加有趣了。

叶先生在温哥华家中后院
叶先生说,这些幼儿园的小朋友才刚上中班,还不大认字,也不知道诗是什么东西,就被送到叶先生这里,让他们跟着叶先生学诗。
面对毫无基础的小孩子,叶先生的方法是利用小孩子的形象思维,从图画开始,教小孩子认识基本汉字比如“上”、“下”、“之”等。
叶先生对“之”字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至为宝贵的诗心,它和孩子的赤子之心是完全相通的,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所具有,但往往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被遗忘。

“之”字最初的形象,是一个脚后跟和几个脚趾头,代表“走”。
叶先生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孩子们答:“地上有几棵树。”
叶先生告诉他们,这是一个脚后跟,上面有几个脚趾头,所以这个字就是走路的意思。
叶先生接着问:“你们的脚会走路,心会走路吗?”
小朋友们说不会。
叶先生问孩子们:“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小朋友回答:“从河南开封来。”
叶先生问:“你老家还有人吗?”
小朋友答:“还有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怎样教小孩子背诗()】叶先生问他们:“你想他们吗?”
小朋友说想。
于是,叶先生说:“你一想他们,心不就是走路了吗?所以心就会走路了。所以,诗不是很奇怪的东西,它就是把心走的路用语言说出来。每个人的心都会走路,你把你的心的走路能用语言说出来,你就是个诗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心走的路用美丽的语言说出来,这个就很可惜。”
叶先生又说:“内心的活动说不出来,你就是损失了自己的一个权利。所以,你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内页
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叶先生孩子们:“你们看见什么了?”
有一个勇敢的小朋友就说:“我看见了一只小松鼠。”一点都不错,在北美有很多的小松鼠在地上跑来跑去。
叶先生说:“你怕不怕小松鼠?”小朋友说一点都不怕。
叶先生说:“小松鼠也可以作诗呀,我给你起两句:‘门前小松鼠,来往不惊人。’好了,你已经有两句了,你回家就凑两句来,你就已经会作诗了。”小朋友说好。
两个星期后再上课时,叶先生问这个小朋友有没有写完后面两句诗。小朋友说“我还不会写字呢。”
叶先生说:“不会写没关系,你就背给我听嘛。”
他说:“门前小松鼠,来往不惊人。”这是叶先生的句子。
他后来接着说“松鼠爱松果”,然后又跳出一句“小松家白云”。
叶先生说:“小松是什么?小松是松树吗?”
他说:“不是,小松就是松鼠的名字。”
叶先生说:“小松怎么家白云?”
他说:“我看到它往天上跑去了嘛。”
叶先生赞赏道:“你写得很好!这就是一首诗。”
门前小松鼠,来往不惊人。
松鼠爱松果,小松家白云。
因为叶先生引导得当,孩子们越学越有兴趣,等到毕业的时候,她还自己用诗句制作了一些小礼物:比如讲花的时候,会给小朋友们一些花;讲草的时候,奖给小朋友一些草;讲杜甫的时候,奖给小朋友一张杜甫的像;讲李白的时候,奖给小朋友一张李白的像,她让小朋友们把这些奖品存起来,学期结束的时候一起拿来,看谁得的奖品最多,就可以先去挑选一份叶先生自己购买的铅笔盒、橡皮擦等更大的奖品。结果,每个小朋友都挑到了一份奖品。
当时,还有一个小女孩带着她的妹妹来找到叶先生,说她的妹妹也会背诗,俩人一起背诵了杜甫的《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自然,她们也得到了叶先生的赞扬和鼓励,妹妹也得到了一份奖品。
就这样,孩子们学得非常有兴趣,到毕业的时候,很多孩子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带来了。
叶先生最后说:“你自己教得不好,小孩对你不感兴趣;你自己教得好,小孩当然感兴趣。不能够很死板地就是背背背。你就像我这样给他讲故事,给他唱诗,给他鼓励,给他图画,他也看到杜甫了,也看到李白了,也看到了河南杜甫出生的窑洞了,他(就)非常感兴趣。所以说,教小孩不爱读,是这个父母不会教。你一天到晚都是责罚的形式,不是启发的形式,所以不成。”
所以,这位说“质疑自己的坚持”的读者,应该质疑的不是自己的坚持,而是自己的教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