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读书摘录1

1、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2、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3、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情。尤其是时间,金钱,完全是选择问题。当你的内疚足够大,你自然会减少工作量,减少应酬。当内疚并没有让你做出改变时,至少可以说,内疚没有你内心的某些其他需要重要。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4、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如果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5、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6、从孩子一出生开始,我们为人父母者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两个字: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知书达理,令行禁止,敏而好学,从善如流……只是,教育二字带来的强大使命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我们与孩子之间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助谁)。
7、专注在改变孩子的行为不是根本之道,你处理了孩子的一个偏差行为,往往过了不久,第二个偏差行为又会出现。根本之道是要改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旦孩子和他的“重要他人”的关系得到改善,这个孩子的行为就会渐渐好起来,孩子就会变得更有朝气,更快乐,目标也更明确。
8、如同种子一样,生命原本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也无法展开!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生命有无穷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生理营养,身体就不会健康;没有心理营养,心理的巨大能力也就无法实现,心理力量也只能奄奄一息!
9、父母如果能够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规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获得快乐和自在,如果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心理营养》读书摘录1】10、我们常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而实际上,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最好的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