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文 | 表外表里 , 作者 | 赫晋一、张冉冉 , 编辑 | 付晓玲 曹宾玲
领先市场三步是先烈 , 那么领先一步呢?电动新势力的小鹏汽车 , 演绎了这个故事 。
当下 , 小鹏旗舰车型P7 , 热度不减;就总销量来说 , 上半年又排在新势力第一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关于智能化的AI辅助驾驶 , 小鹏也是频频出声 。
这两日“小眼睛不配辅助驾驶”热门事件 , 何老板也做出第一时间的优化响应 。似乎牢牢站住了 , 国内新势力自动驾驶第一名的心智 。
然而这一片祥和 , 都是虚妄的 。
就在两个月前 , 小鹏汽车宣布了一项策略 , 大意是:从5月开始 , 此前需要付费2-2.5万元 , 才能体验到的NGP功能 , 转为免费赠送 。
近期则宣布——7月15日起 , 小鹏汽车全系现金优惠5000-10000元 , 部分车型还有3000-10000元的选装权益 。
送权益、降价 ,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小鹏预订单量没了 , 公司陷入产能过剩危机?价格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
然而 , 看看新势力另外两家 , 当红炸子鸡——理想L9热度超燃 , 李斌强硬表示蔚来汽车不降价 。
行业发展势头 , 似乎远没到降价促销的阶段 。
怎么小鹏率先进入这样的窘境 , 靠降价、送权益续命?
01 论技术主义 , 小鹏是卷王之王或许答案 , 和造车新势力们的战略选择有关 。依葫芦画瓢 , 蔚小理身上都有着特斯拉的影子 。
理想选择了「狡猾」的产品讨好主义 , 蔚来青睐cult式服务宗教主义 , 而小鹏 , 则选择了高举高打的技术主义 。这些战略路径 , 也暗中标注了价格 。
关于技术 , 马斯克曾说道:“广义的自动驾驶是一个难题 , 此前没想到这么难 , 但回想起来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谷歌Waymo CEO John Krafcik , 他早在2018年就表示:未来的几十年内 , 自动驾驶技术还无法做到无处不在 , 无人驾驶汽车也将一直存在限制 。
何小鹏显然很清楚 , 毕竟问题一开始就暴露了 。
据投资人回忆 , 早期由于技术太新 , “deliver(交付)出第一版 , 然后发现很多问题 , 分析是自己的问题还是第三方的问题 , 第三方都不知道这是问题 , 你还要帮他去解决 。”
这样的试错 , 在那个阶段是家常便饭 。
在自动驾驶研发做了一年时 , 依然毫无进展 , 破局难题摆在眼前 。何小鹏选择躬身入局 , 撤掉高管 , 自己当上一段时间自动驾驶部门的“1号位” 。直至18年后 , 从高通挖来相关人才 。
而同期的理想 , 见形势不妙 , 早早就更替路线 , 选择了折中的增程式路线;蔚来延缓了相关车型的研发 , 比如ET7就整整晚了两年 。
换句说 , 理想和蔚来是审慎灵活的调整策略 , 小鹏头铁死磕 。这态势 , 一直延续至今天 。
上市之前 , 可能信息披露不充分 , 大众无法捕捉到 。但今天 , 这样的信息 , 随处可见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随手统计一下三家财报电话会议 , 我们发现 , 智能化相关技术被提及的频次 , 小鹏是其他两家的几倍不止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同时 , 翻一翻财报 , 小鹏汽车的研发人员占比远超同业 , 尤其是负责自动驾驶的团队 , 人数是蔚来和理想的2-3倍 。
研发费用这块 , 比率一目了然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这些资源、精力、时间的常年投入 , 势必成就了“卷王” , 也会刺痛一些人 。
例如 , 在2019年时候 , 小鹏汽车从特斯拉挖的一名工程师 , 离职前私自备份了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源代码 , 被特斯拉起诉 。小鹏虽及时解除了与这位员工的劳动关系 , 并取得了法律层面的清白 。
但自此陷入被马斯克追着炮轰的“漩涡”:2020年 , 小鹏汽车刚在北京车展上表示:自2021年起 , 开始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来提高自动驾驶软件的性能 。马斯克就发Twitter说:“他们(指小鹏)有旧版本的软件系统 , 但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
这让何小鹏大动肝火 , 他直接在朋友圈回怼:“‘西边的某人’连续用‘pigu’发声 , 造谣早就证明是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的 。明年开始 , 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 。”
毫无疑问 , 竞争对手的眼红是可怕的;更可怕的他是当今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家 。君何曾见过马斯克“手撕”蔚来、理想啊 , 无非染指了他最在意的东西 。
争议声中 , 小鹏在自动驾驶、智能化投入方面 , 更卷了 。
资料显示 , 去年年中 , 小鹏2.5亿收购了一家高精地图公司 , 获得甲级测绘资质 , 内部高精地图团队与高德“紧密合作”;此外 , 小鹏也在做三电方面的设计和研发 。
这样的“军备竞赛” , 也让蔚来、理想们感到强烈不安 , 也开始重视全栈自研 。
理想在2020Q3电话会议上说道:研发是我们的命脉 ,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在未来 , 随着平台、自动驾驶的研发推进、团队规模的扩大 , 研发投入会成倍数增长 。
蔚来2021Q4电话会议也表示:2022 年的研发投入将翻番 , 总投入将达90亿元 。
甚至比亚迪 , 这样的智能化“大老粗” , 最近这个月 , 也宣布进入这一领域 , 并要组建芯片团队 。
而小鹏早前多年投入 , 这时候 , 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
以里程数为例 , 智能驾驶里程数占总行驶里程比例估算 , 小鹏最高: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其还正面刚上了特斯拉 。
去年7月 , 特斯拉在FSD(Full Self-Drive , 完全自动驾驶)中新增了城市场景 , 引起市场轰动 。
今年《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 , 何小鹏就披露称:年内推出来的城市级NGP效果 , 相当程度上会比特斯拉FSD效果要好 。” 而搭载这项功能的P5 , 即将于下半年交付 。
在本月的一次采访中 , 其表示:“目前在自动驾驶水平上 , 综合balance得最好的是特斯拉 , 但小鹏期望明年能做到第一名 。”
02 领先一步的悲壮然而 , 上述的竞争优势 , 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
年初至今 , 小鹏跌了50%左右 , 蔚来跌了39% , 理想上涨了5% 。显然 , 小鹏成为垫底的那个 。
这当然不是市场有眼无珠 , 而是小鹏竞争形势 , 让人担忧 。
就其主力车型P7而言 , 比亚迪汉EV精准狙击 , 销量领先一大截;“假想敌”特斯拉Model 3 , 两者销量差了4倍 。
祸不单行 , 其P5情况更差 。和差不多同期的比亚迪秦PLUS等相比 , 销量也是垫底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一位投资人形容这种情况道:“小鹏的定位比较尴尬 , 主力车型P7腹背受敌 , 面临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大BOSS , 晋级赛难度可谓地狱级别 。”
销量只是结果 , 背后自然是技术、配置、设计等方面的较量 。
就P7而言 , 对标的就是 Model 3 , 为了领先 , 小鹏团队花了不少心思 。从动力总成到电子架构 , 小鹏都和供应商联合研发 。底盘虽找了一家德国公司合作 , 但小鹏派了一队工程师 , 与供应商一起调教底盘 , 确保驾驶感是中国消费者喜欢的 。
且P7发布时 , 配备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不仅在数量上比Model 3要多 , 在分辨率上也是特斯拉的两倍;同时 , 搭载的智能驾驶软件也要比特斯拉实现的功能更多 。
舆论反响热烈 , 甚至有分析师表示:“大众消费市场 , 在特斯拉之外 , 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 。”
然而 , 分析师明显错判了 。
借用某车主的话说:“虽然我非常喜欢P7的智能驾驶软件和颜值 , 但是到自己去花钱购车 , 我还是选择了比亚迪汉EV , 因为车对我而言是个工具 , 要实用且价格合适 。”
这里的逻辑简单理解就是 , 大家不care毫米波雷达多不多、清不清晰 , 更注重的是舒适度 。
比亚迪汉EV的尺寸比P7大一圈 , 后排还可微调 , 显然更能满足这种需求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小鹏P5情况同样如此 。不仅价格更低 , 且首搭了激光雷达 , 配置智能辅助驾驶的高配车型 , 续航达到600km , 但依旧被市场抛弃 。
也就是说 , 小鹏确实在智能化(自动驾驶)、配置、设计方面 , 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然而当下市场 , 并不认可这些 , 竞争要素也不在这里 。
毕竟 , 行业渗透普及期 , 大家在乎性价比 , 而不是所谓的技术优势 。
今年5月一份专家纪要 , 更是深层次透露了这一困境 。
交流纪要记录道:小鹏用户有三种特性——年轻 , 学历高 , 收入偏高 , 这些顾客对新东西的接受度很高 。
然而 , 即便这波人 , 大多也不愿意为智能化软件“买单” 。小鹏最近几个季度财报会说明这一点——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的渗透率在20%左右停滞不前 。
最贴切的这帮用户尚且如此 , 何况其他潜在消费群体 。
更雪上加霜的是 , 一昧长期主义 , 小鹏忽略了竞争的急迫性 。可以看到 , 今年下半年待上市的众多车型 , 都在奋力冲击15-25多万的大众市场 。
比如 , 就在前两天 , 长安汽车即将上市的“深蓝SL03” , 定位“20万电轿天花板” , 与小鹏P5定位如出一辙 。而同为新势力的零跑C01(预售18万起) , 订单已突破6万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小鹏的P7老巢 , 颇有被攻占的既视感 , 这让团队有些坐立不安 。
于是 , 开头那一幕 , 既“降价” , 又送“软件” , 就出现了 , 团队不得不打出张牌 , 应对竞争压力 。但这势必会得罪刚买车的车主们 , 甚至影响品牌心智 。
可以看到 , 在黑猫投诉平台 , 已经有不少车主投诉小鹏的行径 , 多少要影响小鹏的口碑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业务层面的态势 , 同样会传导至财务层面 , 造成诸多后果——财报难看 , 现金流吃紧 。
如下图 , 高企的硬件成本——如P5搭载的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高算力芯片等 , 已经拖累整体毛利率 。
而低毛利率和高研发支出下 , 理想、蔚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 , 实现自我造血 , 而小鹏的现金流情况仍在继续恶化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如今看 , 这一趋势 , 可能还会延续 。
要想在新能源汽车长跑下去 , 重资本投入模式无法摆脱 , 而小鹏又想跑通“全栈自研” , 现金流储备只会更苛刻 。
以特斯拉为例 , 2021年特斯拉年销量达93.6万辆 , 但与此高销量对应的是 , 最近十年累计209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
投稿|“卷王”小鹏:领先一步的悲壮
文章图片

根据何小鹏的目标 , 小鹏汽车2025年要交付105万辆 , 按照特斯拉的经验 , 这需要花一千多亿在资本支出上 。
如此大规模资本支出 , 就小鹏目前自身的造血能力而言 , 无法支撑 , 靠市场融资输血也不现实 。
这自然回答了资本为何用脚投票 , 上半年市值直接腰斩结局 。
总而言之 , 小鹏的“深情”(技术竞争优势、高配低价、促销)在他们(短期)来看 , 不过是一无是处的“温柔”罢了 。
“我要一个苹果 , 你却给我一筐梨” , 虽然你的梨是最好的梨 , 卖的也是苹果价 , 但毕竟错配了 。
小鹏领先一步的技术优势 , 本质就是如此 。
小结当同行迎合主流导向 , 集中火力抢细分市场——蔚来的高端化纯电市场 , 理想的奶爸市场 , 打开局面时 , 小鹏一头扎进技术主义 , 人迹罕至 , 孤独常伴 。
然而囿于当下功能实用才是核心矛盾 , 小鹏一腔“深情”被错付了 。技术虽超越对手 , 终究没能支棱起来 。
回想当初联想的“柳、倪之争” , 到底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重要 。如今只不过演变成了不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策略 。
无疑 , 市场给人们上了一课 , 柳的选择没错 , 可后面的命中价格太高了 。
当然 , 去看今天的小鹏 , 为此付出的代价 , 着实悲壮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