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的是别人的期许,还是活的自己(--《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所谓的畅销书,获得过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按理说在阅读相关,我不是很喜欢追逐热潮,这本书或许不应该在我的阅读名录,假期中闲来无事,从kindle中打开这本书,整体来说,是本很细腻的书,略显单薄,书中想传递的一种讯息还是很容易让人有一番触动。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伍绮诗(Celeste Ng)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不知道是否和作者是华裔背景有关,这本书中体现出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链接关系,以及父辈与孩子间附属与自由的探索与博弈,非常容易让生在中国的我们有共鸣感。
情节并不复杂,书的一开始,主角,16岁的少女莉迪亚就逝去了,一个花季少女的自杀拉开了整个序幕。女孩的父亲,一位华裔的二代移民男子,父母身份卑微,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谨小慎微,考入了哈佛,于大学任教。女孩的母亲,终其一生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并能成为医生的美国女子,两个人相爱并结合,有了聪明美丽的3个孩子,母亲因为对孩子的养育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与事业,在家相夫教子,带着对自己人生妥协的遗憾。
父亲作为第二代移民,从小饱受隔离与自卑感的折磨,总是热切的鼓励女儿做一个社交达人,母亲竭尽全力陪伴女儿的学业,相信女儿能完成自己成为医生的梦想,成为独立而绽放的女性。而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暗涌,父母为自己女儿的的成长与优秀的假象欢愉着,女儿在这幕戏中,焦灼着不敢打破父母殷殷的期盼。
幻境最终以莉迪亚的自杀告终,有时候,杀死你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
小说是一个困境的悲剧,唯一自己走出来的人,却不小心死去,但她的死却帮助了家人邻居走出困境。
所有人的成长与发现,都在莉迪亚自杀后,对真实女儿的世界的了解,对16岁少女本应拥有的简单快乐反思,对父母试图借成就孩子之名成就自己的残酷反省,一个从未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何言快乐?好在书的最后传递了温暖与希望,父母在痛彻的经历后,拉起了曾经被他们深深忽略的大儿子与小女儿的手,灾难的幸存者们拥抱彼此,真正的走到了一起。
这本书让我想起曾经看见的一则新闻,国内很多高考生在结束高考后撕掉书,撒满天空,沉甸甸的青春与挥之不去的霾。是的,生在中国的我们,有多少人不是一出生就带着上一代人未果的夙愿,沉默且沉重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单一的将自己的人生与学习成绩及未来的财富或其他划上等号,终于有一天长大成人,开始“反抗”和觉醒,或许有力量和能力卸下那一层层枷锁,寻找真正的自己与自由。而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中,将枷锁又一件件给下一代穿上,以爱的名义。
其实这本书的问题在于,太过清新与温情,我们所处社会的实情远比这个故事更为残酷,只是我们自杀的不是肉体,是原本应该更为自由的灵魂。
【你活的是别人的期许,还是活的自己(--《无声告白》读书笔记)】所以,姑且说这本书是个提醒吧,你活的是别人的期许,还是活的你自己?

    推荐阅读